黃病論
夫黃病者,一身盡疼發熱,面色洞黃,七八日后壯熱,口里有血,當下之。如豬肝狀,其人小腹滿急,若其人眼睛澀疼,鼻骨痛,兩膊及項強,腰背急,即是患黃也。黃病多大便澀,但令得小便快,即不慮死。不令大便多澀,澀即心脹不安,此由寒濕在表,則熱蓄于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谷相搏,煩郁不得消,則大小便不通,故身體面目皆變黃色。凡黃病,其寸口近掌無脈,口鼻氣冷,并不可治也。
治急黃諸方
夫急黃者,由脾胃有熱,谷氣郁蒸,因為熱毒所加,故卒然發黃,心滿氣喘,命在須臾,故云急黃。有得病,但身體面目發黃,初不知是黃,死后乃身面俱黃者是也。其候初得黃病,但發熱心顫者,是急黃也。
治急黃煩躁,渴欲飲水,面目如金色,龍膽散方。 龍膽(一兩去蘆頭) 木通(一兩銼) 土瓜根(一兩) 石膏(二兩) 犀角屑(一兩) 梔子仁(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茅根(一握銼) 川樸硝(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急黃,心膈煩躁,眼目赤痛,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 茵陳(二兩) 黃芩(一兩) 梔子仁(一兩) 川升麻(一兩) 川芒硝(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急黃,身如金色,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一兩) 丁香(一分) 黍米(一分) 瓜蒂(半分) 薰陸香(一錢) 青布(五寸燒灰) 麝香(一錢細研)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一錢,若用少許吹鼻中,當下黃水即效。
治急黃,頭目四肢煩熱疼痛,小便赤,大便難,心燥不得睡,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半兩) 川升麻(半兩) 川樸硝(一兩) 茵陳(一兩) 黃芩(半兩) 梔子仁(半兩) 大青(半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葛根(半兩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新汲水調服三錢。須臾當利一、兩行,如人行十里未利,即再服。
治急黃,宜服丁香散吐之方。 丁香(七粒) 瓜蒂(七枚) 赤小豆(七粒)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雞子清一枚相和,用新汲水調。頓服。當吐利,即效;未應,即再服。
治急黃,心神煩悶方。 秦艽(一兩去苗,細銼) 牛乳(一大盞)上件藥,相和,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頓服。
治急黃,心上堅硬,渴欲飲水,喘粗,眼黃,但有一候,則宜服此瓜蒂散吐之方。 瓜蒂(一合) 赤小豆(一合)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暖漿水調下二錢。須臾當吐,如人行五里未吐,即再服;若病輕者,吹鼻中二、三豆粒大,當鼻中黃水大出,即效。
治急黃,及心黃狂走,煩躁不解方。 生雞子(二枚去黃,用白) 川樸硝(半兩細研)上件藥相和,熟調頓服之效。
治急黃方。 上取蔓荊子油一合,服之,效。如無油,則取蔓荊子一合,和水研服之,亦效。
治陰黃諸方
夫陰黃者,為陽氣伏,陰氣盛,熱毒加之,故身面盡黃。但頭痛而不發熱,名為陰黃也 治陰黃,身體面目俱黃,小便如豉汁色,茵陳散方。 茵陳(二兩) 白蘚皮(一兩) 栝蔞根〔二(一)兩〕 黃芩(一兩) 梔子仁(一兩) 赤芍藥(一兩) 木香兩去須)川樸硝(二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一、兩行為度,即便煮稀蔥豉粥食之。
治陰黃,小便不利而赤,身汗出者,表和里實也,宜下之,大黃散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黃柏(一兩銼) 梔子仁(一兩) 川樸硝(二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木通(一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為度。
治陰黃,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而不利,腹滿而喘者,必噦,噦者,宜服小半夏散 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人參(二兩去蘆頭) 葛根(二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陰黃吐方。 赤小豆(二、七粒) 丁香(二、七粒) 麝香(一錢細研) 瓜蒂(二、七枚) 青布灰〔三(二)錢〕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一錢,日四、五服。若取少許吹鼻中,即出黃水,為效。
治陰黃,身面悉黃,大便澀,小便如梔子汁,宜服此方。 茵陳〔一(二)兩〕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一兩) 龍膽(三分去蘆頭)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黃芩(一兩) 川升麻(一兩) 川大黃(二兩碎,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粥飲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以利為度。
又方 秦艽(一兩去苗) 梔子仁(一兩) 茵陳(一兩) 檳榔〔二(一)兩〕 商陸〔一兩(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二十丸,日三、四服。
治陰黃,眼睛黃,汗染衣,涕唾黃色方。 川大黃(五兩飯下蒸一炊時取出,曝干)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一錢,日三、四服。當要大小便微利,為效。
治內黃諸方
夫內黃者,由熱毒之氣,在于脾胃,與谷氣相搏。熱蒸在內,不得宣散,先心腹脹滿氣急,然后身面悉黃,名為內黃也。
治內黃,遍身黃如橘色,心肋滿急,梔子散方。 梔子仁(一兩) 黃芩(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川升麻(一兩) 龍膽(半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栝蔞根(一兩) 川芒硝(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內黃,身、面、眼悉黃如黃金色,小便濃如黃柏汁,眾醫不能療,茵陳散方。 茵陳(二兩) 黃芩(一兩) 梔子仁(一兩) 川升麻〔二(三)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龍膽(一兩去蘆頭)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秦艽(一兩去苗)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內黃,身體面目皆黃,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黃連(二兩去須) 黃芩(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二錢。
又方 柳枝(二兩銼)上,以水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又方 川大黃(一兩銼)上,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黃栝蔞(一枚大者)上以新汲水一大盞半,浸黃栝蔞,淘絞取汁,下蜜半合,入川樸硝二分,細研,攪令勻。分為三服,頻服之效。
治勞黃諸方
夫勞黃者,由脾臟中風,風與瘀熱相搏,故令身體發黃,額上黑,微汗出,手足熱,薄暮發膀胱急,四肢煩,小便自利,名為勞黃也。
治勞黃,額上汗出,手足中熱,四肢煩疼,薄暮寒熱,小便自利,龍膽散方。 龍膽(二分去蘆頭)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牡蠣(一兩燒為粉) 麥門冬(三分去心)柴胡〔三兩(分)去苗〕 川升麻(三分) 犀角屑(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不計時候溫服。
治勞黃,心脾熱壅,皮肉、面目悉黃,宜服秦艽散方。 秦艽(半兩去苗) 犀角屑(半兩) 黃芩(三分) 柴胡(一兩去苗) 赤芍藥(半兩) 茵陳(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以利為度。
治勞黃,手足煩熱,肢節疼痛,小腹拘急,時有虛汗,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 ) 柴胡(三分去苗) 茵陳(三分) 地骨皮(三分)赤芍藥(三分) 黃 (三分銼) 梔子仁(三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熱勞黃,口干舌澀,皮肉面目俱黃,上氣喘急,宜服此方。 黑豆(一升凈揀,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去豆) 生地黃汁(五合) 麥門冬汁(三合)蜜(三兩) 生藕汁(三合) 栝蔞根汁(三合)上件藥,并豆汁,以微火煎如膏,于瓷盒中盛。每服一茶匙,不計時候服。
治黃汗諸方
夫黃汗之為病,身體洪腫,汗出不渴,狀如風水,汗出染衣,黃如柏汁,其脈自沉,此由脾胃有熱,汗出而入水中,若浴水入汗孔中,得成黃汗病也。
治黃汗病,身體重,汗出而不渴,其汗沾衣,黃如柏染,黃 散方。 黃 (二兩銼) 赤芍藥(二兩) 茵陳〔一(二)兩〕 石膏(四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豉(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竹葉十四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四、五服。
治黃汗出,身體重,熱不退,大小便不利,宜服此方。 茵陳(一兩) 赤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木通(二兩銼) 赤茯苓(一兩)黃(一兩銼)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大小便通利為度。
治脾臟瘀熱不散,心神煩亂,小便赤澀,或汗出如柏汁,宜服此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梔子仁(一兩) 黃柏(一兩銼) 白術(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四、五服。
又方 茵陳(二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梔子仁(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四、五服。
又方 梔子仁(一兩) 栝蔞子(一兩炒) 苦參(一兩銼)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漬雞子黃白二枚,用和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三十丸,日四、五服。
又方 黃雌雞(一只去毛爪,開肚,凈洗) 生地黃(一斤細切)上以地黃納雞腹中,系定,置于銅器中,蒸令極熟,絞取汁。分為五服,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生芋根〔切三(二)合〕上以豬肉半斤,合作羹,盡食之。
又方 柞樹皮(二兩燒灰)上細研為末。每服,以新汲水調下二錢,日四、五服。
治黃病小便淋澀諸方
夫黃病小便淋澀者,此由積熱在于心臟,流于小腸,則令小便澀少,下物如砂,而多疼痛也。
治心脾熱壅,皮肉面目悉黃,煩躁,小便赤澀,茅根散方。 茅根(二兩銼) 秦艽(一兩去苗) 犀角屑(三分) 麥門冬(二兩去心)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三分) 川樸硝(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為度。
治心臟黃,結熱,面目四肢通黃,干嘔,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腹痛,心煩,木 通散木通(一兩銼) 川木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黃芩(半兩)赤芍藥(一兩) 前胡(一兩半去蘆頭) 白術(三分) 梔子仁(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大小便疏利為度。
治黃病,小便赤澀,心神煩悶,蘧麥散方。 蘧麥(一兩) 茵陳(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梔子仁(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以小便利為度。
治黃病,腹脹滿,小便澀而赤少,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川樸硝(二兩) 梔子仁(一兩) 黃柏(一兩銼) 冬葵子(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四、五服,以利為度。
治黃病,心下橫堅,小便赤黃不利,疼痛,茵陳散方。 茵陳(一兩) 前胡(三分去蘆頭) 木通(一兩銼) 赤茯苓(三分) 椒目(一分微炒)赤芍藥(三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日四、五服。
治黃膽諸方
夫黃膽之病者,是酒食過度,臟腑熱極,水谷相并,積于脾胃,復為風濕所搏,結滯不散,熱氣郁蒸所為也。故食已即如饑,其身體、面目、爪甲、牙齒及小便盡黃,而欲安臥,或身脈多赤、多青,皆見者,必發寒熱,此皆疸也。得而渴者,其病難療;而不渴者,其病易治。發于陰部,其人必嘔;發于陽部,必振寒而熱發也。
治黃膽,心神煩躁,小便赤,大便難,不得安臥,茵陳散方。 茵陳(一兩) 犀角屑(半兩) 川升麻(一兩) 梔子仁(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黃芩(一兩) 川樸硝(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治黃膽,身目皆黃,皮膚如曲塵色,宜服此方。 梔子仁(一兩) 石膏(三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栝蔞(干者一枚)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木通(一兩銼) 茵陳(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七寸,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黃膽,其小便自利,白如泔色,此狀得之因酒過傷,宜服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一兩) 白石脂(一兩) 桂心(一兩) 栝蔞根(一兩) 菟絲子(一兩酒浸一日,曝干,別搗為末) 牡蠣(一兩燒為粉)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煮大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黃膽,心膈躁熱,小便赤澀方。 茅根(三握細切) 豬肉(半斤細切)上件藥,先以水三大盞,煎茅根至二盞,去滓,入肉合作羹。盡一服,愈, 又方 赤小豆(一百粒) 秫米(一百粒) 雞糞白(一兩微炒)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新汲水調下一錢,日三、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