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897字
- 2015-12-27 00:21:39
心臟論
論曰∶南方生熱。熱生火?;鹕?。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
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征。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在臭為焦。在蟲為羽。在液為汗。在性為禮。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其在臟為神。兩精相搏謂之神。神者精氣之化成也。故心者火也。王于夏。手少陰是其經。與小腸手陽明合。小腸為腑。而主表。心為臟而主里。心氣盛為神有余。則病骨肉痛。胸中多滿。脅下及腰背肩胛兩臂間痛。喜笑不休。是心氣之實也。則宜瀉之。心氣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喜憂悲。是心氣之虛也。則宜補之。夏心脈來。浮大而數者。是平脈也。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心。水之克火。大逆不可治也。反得弦而長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克子。雖病當愈。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心。子之克母。雖病可治。反得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克火。雖病不死。心脈來。累累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脈來前曲后居。如操帶鉤。曰死。真心脈至。牢而搏。如循薏苡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澤。毛折者。死矣。
治心虛補心諸方
夫心虛則生寒,寒則陰氣盛,陰盛則血脈虛少,而多恐畏,情緒不樂,心腹暴痛。時唾清涎,心膈脹滿,好忘多驚,夢寐飛揚,精神離散,其脈浮而虛者,是其候也。
治心氣虛。驚悸喜忘。不思飲食。宜服遠志散方。 遠志(半兩去心) 菖蒲(半兩) 鐵精(半兩) 桂心(三分) 黃 〔一兩(銼)〕防風(三分去蘆頭地黃(三分)味子(半兩) 麥門冬(三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心氣虛,憂恐恍惚,心腹痛,脹滿,食少,宜服熟干地黃散方。 熟干地黃(三分) 遠志(半兩去心) 菖蒲(一兩)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芎(半兩) 桂心(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茯苓(一兩) 白芍藥(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氣虛損,志意不定,腰脊腹脅相引痛,不能俯仰,宜服白術散方。 白術(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當歸(三分銼微炒) 白茯苓(三分) 遠志(半兩去(三分炮裂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飴糖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心氣虛苦悲,恐驚悸恍惚,謬忘,心中煩悶,面目或赤、或黃,羸瘦,宜服紫石 英散紫石英(二兩細研如粉) 桂心(二兩) 白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術(半兩)黃(半兩銼) 熟干地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氣虛寒,心膈脹滿,悲思憂愁,宜服白茯苓散方。 白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防風(半兩去蘆頭) 桂心(三分) 遠志(半兩去心)桔兩) 半夏(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虛恐畏,脅腹暴痛,志意不樂,宜服薯蕷丸方。 薯蕷(一兩半) 遠志(半兩去心) 柏子仁(一兩) 沉香(一兩) 茯神(一兩) 熟干地黃(一兩半)兩炙微赤銼) 防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心實瀉心諸方
夫心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盛則衛氣不行,榮氣不通,遂令熱毒稽留,心神煩亂,面赤身熱,口舌生瘡,咽燥頭疼,喜笑,恐悸,手心熱,滿汗出,衄血,其脈洪實相搏者,是其候也。
治心實熱,驚悸喜笑,心神不安,泄熱安心沙參散方。 沙參(一兩去蘆頭) 白薇(一兩) 石膏(二兩半) 川芒硝(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茯神(一兩) 梔子仁(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羚羊角屑(一兩) 子芩(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黃汁一合、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每于食后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心實熱,多驚夢(多)喜,畏懼不安,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 石膏(二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知母(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梔子仁(一兩) 赤芍藥(一兩) 犀角屑(一兩) 茯神(一兩) 紫菀(一兩去苗土) 川芒硝(二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生地黃半合,更煎一兩沸,每于食后溫服。
治心氣實熱,煩悶不安,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木通(三分銼) 川升麻(三分) 葳蕤(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紫菀(三分去苗土)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子芩(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心實熱,或欲吐,吐而不出,煩悶,喘急頭痛,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四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葛根(半兩銼) 地骨皮(二兩) 梔子仁(三十枚) 赤茯苓(二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小麥與豉各五十粒,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心實熱,口干煩渴,眠臥不安,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 木通(一兩銼) 黃連(一兩去須) 麥門冬(一兩去心) 川升麻(一兩) 知母(一兩) 子芩(一兩) 川芒硝(一兩) 羚羊角屑(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心臟實熱,上焦壅滯,口舌生瘡,恒多煩渴,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地骨皮(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葛根(一兩銼)黃連(一兩去須) 赤芍藥(一兩) 黃芩(一兩) 川升麻(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心臟實熱,身體煩疼,口干多燥,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赤芍藥(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知母(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心臟實熱,驚怖,痰隔不下食,宜服遠志散方。 遠志(一兩去心) 生干地黃(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旋復花(半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心氣不足諸方
夫人臟腑充實,氣血和平,榮衛通流,陰陽調順,則心神安靜,疾無所生也。若血脈虛損,神性勞傷,則多恐畏,喜怒,心煩,咽痛口干,精神恍惚。此皆心氣不足之所致也。
治心氣不足,或喜或悲,時時嗔怒煩悶,或鼻衄,眼目黃赤,或獨言語,不自覺知 ,咽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茯苓(一兩) 子芩(半兩) 桂心(半兩) 白術(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射干(半兩) 川升麻(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紫石英(一兩細研如粉)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心氣不足,恍恍惚惚,朝差暮甚,驚悸,心中憧憧,胸滿,不下食飲,陰陽氣虛 ,脾熟干地黃(一兩) 當歸(一兩銼,微炒) 龍骨(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遍,去滑)茯神(一兩) 遠志(半兩去心)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術(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白粳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悲怒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嘔吐 ,舌紫石英(一兩細研如粉) 熟干地黃(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紫蘇莖葉(半兩)遠志(半兩小豆(一合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于溫漸漸服之。
治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怒,獨話(語),多夢,不自覺知,咽喉痛,時吐血, 舌本強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茯苓(一兩) 紫菀(三分去苗土)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赤小豆(半兩炒熟) 紫石英(一兩細研如粉) 桂心(三分) 人參〔二(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微溫漸漸服之。
治心氣不足,虛悸恐畏,悲怒恍惚,心神不定,惕惕而驚,宜服紫石英散方。 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 遠志(去心) 赤小豆(炒熟) 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心地黃(以上各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心氣不足,驚悸多忘,宜服遠志丸方。 遠志(一兩去心)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赤石脂(一兩) 熟干地黃(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茯神(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術〔一(三)分〕 薯蕷(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心氣不足,多驚悸,耳目不明,及健忘,宜服人參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茯神(一兩) 龍齒(一兩) 遠志(一兩去心) 黃 (一兩銼) 菖蒲(一兩) 赤石脂(一兩) 熟干地黃(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心臟中風諸方
夫體虛之人,腠理疏泄,風邪外傷,搏于血脈,入于手少陰之經,則心神顛倒,言語謇澀,舌強口干,面赤頭痛,翕翕發熱,胸背拘急,手心熱盛,但多偃臥,不得傾側,忪悸汗出,恍惚不安,此皆風邪傷于心經,致有斯候,故曰∶心中風也。
治心臟中風,虛寒寒顫,心驚掣悸,語聲混濁,口 冒昧好笑,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白術(一兩) 防風(一兩去蘆頭) 桂心(三分) 川升麻(三分) 芎(一兩)歸(三分銼,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荊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語澀昏悶,四肢沉重,精神不守,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 羌活(一兩) 蔓荊子(三分) 龍齒(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薏苡仁(三分) 防風犀角屑(三分)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語澀昏昧,四肢不利,翕翕發熱,胸中煩悸,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沙參(三分去蘆頭) 羌活(三分) 甘菊花(三分)麻黃(二湯浸,去皮尖、雙門冬(三分去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言語謇澀,恍惚驚悸,神志錯亂,面赤心煩,四肢不利,宜服羚羊角 散方羚羊角屑(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獨活三分 赤茯苓三分 黃 (三分銼) 黃芩(三分去心) 葛根(三分參(三分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虛煩,目旋眩,恍惚不定,宜服沙參散方。 沙參(三分去蘆頭) 麥門冬(半兩去心) 石膏(三分) 防風(三分去蘆頭) 人參(三分去羊角屑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冒昧不知,胸背拘急,心煩語澀,翕翕發熱,時自汗出,四肢不利, 宜服茯神(三分) 獨活(三分) 當歸(三分銼,微炒) 桂心(三分)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黃芩(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精神昏昧,煩熱多汗,口干面赤,驚悸頭痛,宜服葳蕤散方。 葳蕤(一兩) 薏苡仁(一兩) 白蘚皮(三分) 麥門冬(一兩去心) 茯神(三分)犀角屑(三分) 石膏(一兩) 防風(三分去蘆頭) 遠志(三分去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臟中風,心神恍惚,恐畏悶亂,不得睡臥,志意不定,言語錯誤,宜服牛黃 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 犀角屑(一分) 朱砂(半兩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羚羊角屑(一分)防沙參(一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一錢,煎麥門冬湯調下,不計時候服。
治心臟中風驚悸,言語混濁,煩熱恍惚,心神不安,宜服防風丸方。 防風(三分去蘆頭) 茯神(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麥門冬(一分去心,焙) 天麻(三分) 白蘚皮(一兩) 薏苡仁(三分) 小草(三分) 犀角屑(一兩) 天竺黃(三分) 牛黃(一分研入)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牛黃,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糯米飲下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