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列傳一

魯孝義保

按劉向列女傳魯孝義保者魯孝公稱之保母臧氏

之寡也初孝公父武公與其二子長子括中子戲朝

周宣王宣王立戲為魯太子武公薨戲立是為懿公

孝公時號公子稱最少義保與其子俱入宮養公子

稱括之子伯御與魯人作亂攻殺懿公而自立求公

子稱于宮將殺之義保聞伯御將殺稱乃衣其子以

稱之衣臥于稱之處伯御殺之義保遂抱稱以出遇

稱舅魯大夫于外舅問稱死乎義保曰不死在此舅

曰何以得免義保曰以吾子代之義保遂以逃十一

年魯大夫皆知稱之在保于是請周天子殺伯御立

稱是為孝公魯人高之論語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其

義保之謂也

秦穆公姬

按劉向列女傳穆姬者秦穆公之夫人晉獻公之女

太子申生之同母姊與惠公異母賢而有義獻公殺

太子申生逐群公子惠公號公子夷吾奔梁及獻公

卒得因秦立始即位穆姬使納群公子曰公者君

之根本惠公不用又背秦賂晉饑請粟于秦秦與之

秦饑請粟于晉晉不與秦遂興兵與晉戰獲晉君以

歸秦穆公曰掃除先人之廟寡人將以晉君見穆姬

聞之乃與太子罃公子弘與簡璧衰绖屨薪以迎且

告穆公曰上天降災使兩君罷以玉帛相見乃以興

戎婢子娣姒不能相教以辱君命晉君朝以入婢子

夕以死惟君其圖之公懼乃舍諸靈臺大夫請以入

公曰獲晉君以功歸今以喪歸將焉用遂改館晉君

饋以七牢而遣之穆姬死穆姬之弟重耳入秦秦送

之晉是為晉文公太子罃思母之恩而送其舅氏也

作詩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君

子曰慈母生孝子詩云敬慎威儀維民之則穆姬之

謂也

楚成鄭瞀

按劉向列女傳鄭瞀者鄭女之嬴媵楚成王之夫人

也初成王登臺臨后宮宮人皆傾觀子瞀直入不顧

徐步不變王曰行者顧子瞀不顧王曰顧吾以女為

夫人子瞀復不顧王曰顧吾又與女千金而封若父

兄子瞀遂不顧于是王下臺而問曰夫人重位也封

爵厚祿也一顧可以得之可得而遂不顧何也子瞀

曰妾聞婦人以端正和顏為容今者大王在臺上而

妾顧則是失儀節也不顧告以夫人之尊示以封爵

之重而后顧則是妾貪貴樂利以忘義理也茍忘義

理何以事王王曰善遂立以為夫人處期年王將立

公子商臣以為太子王問之于令尹子上子上曰君

之齒末也而又多寵子既置而黜之必為亂矣且其

人囗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王退而問于夫人

子瞀曰令尹之言信可從也王不聽遂立之其后商

臣以子上救蔡之事譖子上而殺之子瞀謂其保曰

吾聞婦人之事在于饋食之間而已雖然心之所見

吾不能藏夫昔者子上言太子之不可立也太子怨

之譖而殺之王不明察遂辜無罪是白黑顛倒上下

錯謬也王多寵子皆欲得國太子貪忍恐失其所王

又不明無以照之嫡庶分爭禍必興焉后王又欲立

公子職職商臣庶弟也子瞀退而與其保言曰吾聞

信不見疑今者王必將以職易太子吾懼禍亂之作

也而言之于王王不應其以太子為非吾子疑吾譖

之者乎夫見疑而生眾人孰知其不然與其無義而

生不如死以明之且王聞吾死必寤太子之不可釋

也遂自殺保母以其言通于王是時太子知王之欲

廢之也遂興師作亂圍王宮王請食熊蹯而死不可

得也遂自經君子曰非至仁孰能以身試詩曰舍命

不渝此之謂也

晉圉懷嬴

按劉向列女傳懷嬴者秦穆公之女晉惠公太子之

妃也圉質于秦穆公以嬴妻之六年圉將逃歸謂嬴

氏曰吾去國數年子父之接忘而秦晉之友不加親

也夫鳥飛反鄉狐死首丘我其首晉而死子其與我

行乎嬴氏對曰子晉太子也辱于秦子之欲去不亦

宜乎雖然寡君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今吾不

足以結子是吾不肖也從子而歸是棄君也言子之

謀是負妻之義也三者無一可行雖吾不從子也子

行矣吾不敢泄言亦不敢從也子圉遂逃歸君子謂

懷嬴善處夫婦之間

黎莊夫人

按劉向列女傳黎莊夫人者衛侯之女黎莊公之夫

人也既往而不同欲所務者異未嘗得見甚不得意

其傅母閔夫人賢而公反不納憐其失意又恐其已

見遣而不以時去謂夫人曰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

義則去今不得意胡不去乎乃作詩曰式微式微胡

不歸夫人曰婦人之道一而已矣彼雖不吾以吾何

可以離于婦道乎乃作詩曰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終執貞一不違婦道以俟君命君子故序之以編于

周主忠妾

按劉向列女傳周主忠妾者周大夫妻之媵妾也大

夫號主父自衛仕于周二年且歸其妻淫于鄰人恐

主父覺其淫者憂之妻曰無憂也吾為毒酒封以待

之矣三日主父至其妻曰吾為子勞封酒相待使媵

婢取酒而進之媵婢心知其毒酒也計念進之則殺

主父不義言之又殺主母不忠猶豫因陽僵覆酒主

父大怒而笞之既已妻恐媵婢言之因以他過笞欲

殺之媵知將死終不言主父弟聞其事具以告主父

主父驚乃免媵婢而笞殺其妻使人陰問媵婢曰汝

知其事何以不言而反幾死乎媵婢曰殺主以自生

又有辱主之名吾死則死耳豈言之哉主父高其義

貴其意將納以為妻媵婢辭曰主辱而死而妾獨生

是無義也代主之處是逆禮也無義逆禮有一猶愈

今盡有之難以生矣欲自殺主父聞之乃厚幣而嫁

之四鄰爭娶之君子謂忠妾為仁厚夫名無細而不

聞行無隱而不彰詩云無言不囗無德不報此之謂

衛宗二順

按劉向列女傳衛宗二順者衛宗室靈王之夫人而

及其傅妾也秦滅衛君乃封靈王世家使奉其祀靈

王死夫人無子而守寡傅妾有子傅妾事夫人八年

不衰供養愈謹夫人謂傅妾曰孺子養我甚謹子奉

祀而妾事我我不聊也且吾聞主君之母不妾事人

今我無子于禮斥絀之人也而留以盡其節是我幸

也今又煩孺子不改故節我甚內慚吾愿出居外以

時相見我甚便之傅妾泣而對曰夫人欲使靈氏受

不祥耶王不幸早終是一不祥也夫人無子而婢妾

有子是二不祥也夫人又欲出居外使婢子居內是

三不祥也妾聞忠臣下君無怠倦時孝子養親患無

日也妾豈敢以小貴之故變妾之節哉供養固妾之

職也夫人又何勤乎夫人曰無子之人而辱主君之

母雖子欲爾眾人將謂我不知禮也吾終愿居外而

已傅妾退而謂其子曰吾聞君子處順奉上下之儀

修先古之禮此順道也今夫人難我將欲居外使我

居內此逆也處逆而生豈若守順而死哉遂欲自殺

其子泣而守之不聽夫人聞之歡遂許傅妾留終年

供養不衰君子曰二女相讓亦誠君子可謂行成于

內而名立于世矣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此之謂

魯義姑姊

按劉向列女傳魯義姑姊者魯野之婦人也齊攻魯

至郊望見一婦人抱一兒攜一兒而行軍且及之棄

其所抱抱其所攜而走山兒隨而啼婦人遂行不顧

齊將問兒曰走者爾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誰也曰

不知也齊將乃追之軍士引弓將射之曰止不止吾

將射爾婦人乃還齊將問所抱者誰也所棄者誰也

對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棄者妾之子也見軍之

至力不能兩護故棄妾之子齊將曰子之于母其親

愛也痛甚于心今釋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婦人曰

己之子私愛也兄之子公義也夫背公義而向私愛

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免則魯君不吾畜大夫不

吾養庶民國人不吾與也夫如是則脅肩無所容而

累足無所履也子雖痛乎獨謂義何故忍棄子而行

義不能無義而視魯國于是齊將按兵而止使人言

于齊君曰魯未可伐也乃至于境山澤之婦人耳猶

知持節行義不以私害公而況于朝臣士大夫乎請

還齊君許之魯君聞之賜婦人束帛百端號曰義姑

姊公正誠信果于行義夫義其大哉雖在匹婦國猶

賴之況以禮義治國乎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此

之謂也

齊義繼母

按劉向列女傳齊義繼母者齊二子之母也當宣王

時人有斗死于道者吏訊之被一創二子兄弟立其

傍吏問之兄曰我殺之弟曰非兄也乃我殺之期年

吏不能決言之于相相不能決言之于王王曰今皆

赦之是縱有罪也皆殺之是誅無辜也寡人度其母

能知子善惡試問其母聽其所欲殺活相召其母問

之曰母之子殺人兄弟欲相代死吏不能決言之于

王王有仁惠故問母何所欲殺活其母泣而對曰殺

其少者相受其言因而問之曰夫少子者人之所愛

也今欲殺之何也其母對曰少者妾之子也長者前

妻之子也其父疾且死之時屬之于妾曰善養視之

妾曰諾今既受人之托許人以諾豈可以忘人之托

而不信其諾耶且殺兄活弟是以私愛廢公義也背

言忘信是欺死者也夫言不約束已諾不分何以居

于世哉子雖痛乎獨謂行何泣下沾襟相入言于王

王美其義高其行皆赦不殺而尊其母號曰義母君

子謂義母信而好義潔而有讓詩曰愷悌君子四方

為則此之謂也

梁節姑姊

按劉向列女傳梁節姑姊者梁之婦人也因失火兄

子與其己子在火中欲取兄子輒得其子獨不得兄

子火盛不得復入婦人將自趣火其人止之曰子本

欲取兄之子惶恐卒誤得爾子中心謂何何至自赴

火婦人曰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

目以見兄弟國人哉吾欲復投吾子為失母之恩吾

勢不可以生遂赴火而死君子謂節姑姊潔而不污

詩曰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此之謂也

魏芒慈母

按劉向列女傳魏芒慈母者魏孟陽氏之女芒卯之

后妻也有三子前妻之子五人皆不愛慈母遇之甚

異猶不愛母乃命其三子不得與前妻子齊衣服飲

食起居進退甚相遠前妻之子猶不愛于是前妻中

子犯魏王令當死慈母憂戚悲哀帶圍減尺朝夕勤

勞以救其罪人有謂慈母曰何勤勞憂懼如此慈母

曰如妾親子雖不愛妾猶救其禍而除其害獨于假

子而不為何以異于凡母其父為其孤也而使妾為

其繼母繼母如母為人母不能愛其子可謂慈乎親

其親而偏其假可謂義乎不慈且無義何以立于世

彼雖不愛妾安可以忘義乎魏安厘王聞之高其義

曰慈母如此可不赦其子乎乃赦其子復其家自此

五子親附慈母雍雍若一慈母以禮義之漸率導八

子咸為魏大夫卿士各成于禮義君子謂慈母一心

詩云鸤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

一兮心如結兮言心之均一也鸤鳩以一心養七子

君子以一儀養萬物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

事一君此之謂也

召南申女

按劉向列女傳召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既許嫁于

囗夫家禮不備而欲迎之女與其人言以為夫婦者

人倫之始也不可不正傳曰正其本則萬物理失之

毫厘差之千里是以本立而道生源潔而流清故嫁

娶者所以重承業繼先祖為宗廟主也夫家輕禮違

制不可以行遂不肯往夫家訟之于理致之于獄女

終以一物不具一禮不備守節持義必死不往而作

詩曰雖速我獄室家不足言夫家之禮不備足也君

子以為得婦道之儀故舉而揚之傳而法之以絕無

禮之求防淫欲之行焉又曰雖速我訟亦不女從此

之謂也

蔡人之妻

按劉向列女傳蔡人之妻者宋人之女也既嫁于蔡

而夫有惡疾其母將改嫁之女曰夫之不幸乃妾之

不幸也奈何去之適人之道一與之醮終身不改不

幸遇惡疾不改其意且夫采采芣囗之草雖其臭惡

猶始于捋采之終于懷擷之浸以益親況于人乎況

于夫婦之道乎彼無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終不

聽其母乃作芣囗之詩君子曰宋女之意甚貞而一

魏節乳母

按劉向列女傳魏節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

破之殺魏王瑕誅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國曰

得公子者賜金千鎰匿之者罪至夷節乳母與公子

俱逃魏之故臣見乳母而識之曰乳母無恙乎乳母

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聞秦令

有能得公子者賜金千鎰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儻言

之則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則昆弟無類矣乳母曰

吁我不知公子之處故臣曰我聞公子與乳母俱逃

母曰吾雖知之亦終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國亦破

亡已滅子匿之尚誰為乎母吁而言曰夫見利而

反上者逆也畏死而棄義者亂也今持逆亂而以求

利吾不為也且夫凡為人養子者務生之非為殺之

也豈可以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哉妾不

能生而令公子擒也遂抱公子逃于深澤之中故臣

以告秦軍秦軍追見爭射之乳母以身為公子蔽矢

著身者數十與公子俱死秦王聞之貴其守忠死義

乃以卿禮葬之祠以太牢寵其兄為五大夫賜金百

鎰君子謂節乳母慈惠敦厚重義輕財禮為孺子室

于宮擇諸母及阿者必求其寬仁慈惠溫良恭敬慎

而寡言者使為子師次為慈母次為保母皆居子室

以養全之他人無事不得往夫慈故能愛乳狗搏人

伏雞搏貍恩出于中心也詩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此之謂也

蓋將之妻

按劉向列女傳蓋將之妻蓋之偏將丘子之妻也戎

伐蓋殺其君令于蓋群臣曰敢有自殺者妻子盡誅

丘子自殺人救之不得死既歸其妻謂之曰吾聞將

節勇而不果生故士民盡力而不畏死是以戰勝攻

取故能存國安君夫戰而忘勇非孝也君亡不死非

忠也今軍敗君死子獨可生忠孝忘于身何忍以歸

丘子曰蓋小戎大吾力畢能盡君不幸而死吾固自

殺也以救故不得死其妻曰曩日有救今又何也丘

子曰吾非愛身也戎令曰自殺者誅及妻子是以不

死死又何益于君其妻曰吾聞之主憂臣辱主辱臣

死今君死而子不死可謂義乎多殺士民不能存國

而自活可謂仁乎憂妻子而忘仁義背故君而事強

暴可謂忠乎人無忠臣之道仁義之行可謂賢乎周

書曰先君而后臣先父母而后兄弟先兄弟而后交

友先交友而后妻子妻子私愛也事君公義也今子

以妻子之故失人臣之節無事君之禮棄忠臣之公

道營妻子之私愛偷生茍活妾等恥之況于子乎吾

不能與子蒙恥而生焉遂自殺戎君賢之祠以太牢

而以將禮葬之賜其弟金百鎰以為卿而使別治蓋

君子謂蓋將之妻潔而好義詩曰淑人君子其德不

回此之謂也

珠崖二義

按劉向列女傳二義者珠崖令之后妻及前妻之女

也女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繼母連大珠以為系臂

及令死當送喪法內珠入于關者死繼母棄其系臂

珠其子男年九歲好而取之置之母鏡奩中皆莫之

知遂奉喪歸至海關關候士吏搜索得珠十枚于繼

母鏡奩中吏曰嘻此值法無可奈何誰當坐者初在

左右曰初當坐之吏曰其狀何如對曰君不幸夫人

解系臂棄之初心惜之取而置夫人鏡奩中夫人不

知也繼母聞之遽疾行問初初曰夫人所棄珠初復

取之置夫人奩中初當坐之母意亦以初為實然憐

之乃因謂吏曰愿且待幸無劾兒兒誠不知也此珠

妾之系臂也君不幸妾解去之而置奩中迫奉喪道

遠與弱小俱忽然忘之妾當坐之初固曰實初取之

繼母又曰兒但讓耳實妾取之因涕泣不能自禁女

亦曰夫人哀初之孤欲強活初身夫人實不知也又

因哭泣泣下交頸送葬者盡哭哀慟傍人莫不為酸

鼻揮涕關吏執筆書劾不能就一字關候垂泣終日

不能忍決乃曰母子有義如此吾寧坐之不忍加文

且又相讓安知孰是遂棄珠而遣之既去后乃知男

獨取之也君子謂二義慈孝論語曰父為子隱子為

父隱直在其中矣若繼母與假女推讓爭死哀感傍

人可謂直耳

京師節女

按劉向列女傳京師節女者長安大昌里人之妻也

其夫有讎人欲報其夫而無道徑聞其妻之仁孝有

義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女為中譎父呼其女告之

女計念不聽之則殺父不孝聽之則殺夫不義不孝

不義雖生不可以行于世欲以身當之乃且許諾曰

旦日在樓上新沐東首臥則是矣妾請開戶牖待之

還其家乃告其夫使臥他所因自沐居樓上東首開

戶牖而臥夜半讎家果至斷頭持去明而視之乃其

妻之頭也讎人哀痛之以為有義遂釋不殺其夫君

子謂節女仁孝厚于恩義也夫重仁義輕死亡行之

高者也論語曰君子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此之謂也

邰陽友娣

按劉向列女傳女娣者邰陽邑任延壽之妻也字季

兒有三子季兒兄季宗與延壽爭葬父事延壽與其

友田建陰殺季宗建獨坐死壽會赦乃以告季兒季

兒曰嘻獨今乃語我乎遂振衣欲去問曰所與共殺

吾兄者為誰延壽曰田建田建已死獨我當坐之汝

殺我而已季兒曰殺夫不義事兄之讎亦不義延壽

曰吾不敢留汝愿以車馬及家中財物盡以送汝聽

汝所之季兒曰吾當安之兄死而讎不執與子同枕

席而使殺吾兄內不能和夫家又縱兄之讎何面目

以生而戴天履地乎延壽慚而去不敢見季兒季兒

乃告其大女曰汝父殺吾兄義不可以留又終不復

嫁矣吾去汝而死善視汝兩弟遂以身自經而死馮

翊王讓聞之大其義令縣復其三子而表其墓君子

謂友娣善復兄讎詩曰不僭不賊鮮不為則季兒可

以為則矣

后漢

張雨

按后漢書方術謝夷吾傳注壽張縣女子張雨早喪

父母年五十不肯嫁留養孤弟二人教其學問各得

通經皆為聘娶皆成善士夷吾薦于州府使各選舉

表復雨門戶

盛道妻

按后漢書列女傳犍為盛道妻者同郡趙氏之女也

字媛姜建安五年益部亂道聚眾起兵事敗夫妻執

系當死媛姜夜中告道曰法有常刑必無生望君可

速潛逃建立門戶妾自留獄代君塞咎道依違未從

媛姜便解道桎梏為赍糧貨子翔時年五歲使道攜

持而走媛姜代道持夜應對不失度道已遠乃以實

告吏應時見殺道父子會赦得歸道感其義終身不

娶焉

羊囗妻蔡氏

按野客叢談羊佑父囗先妻孔融女后妻蔡邕女孔

氏生發蔡氏生承佑時發與佑俱病度不能兩存乃

專心養發故得濟佑竟病死后漢蔡邕傳無聞

鄭休妻石氏

按晉書列女傳鄭休妻石氏不知何許人也少有德

操年十余歲鄉邑稱之既歸鄭氐為九族所重休前

妻女既幼休父布臨終有庶子沈生命棄之石氏曰

奈何使舅之后不存乎遂養沈及前妻女力不兼舉

九年之中三不舉子

靳康女

按晉書列女傳靳康女者不知何許人也美姿容有

志操劉曜之誅靳氏將納靳女為妻靳女曰陛下既

滅其父母兄弟復何用妾為妾聞逆人之誅也尚洿

宮伐樹而況其子女乎因號泣請死曜哀之免康一

廣漢汝婦

按皇甫謐列女傳廣漢汝婦者汝敦之妻也居世殷

富兄弟早孤而嫂貪囗敦以所受田宅奴婢三百余

萬悉讓與兄裁留園地數十畝起舍耕作土中得金

一器敦以示妻妻曰本言讓先祖所有也此金非其

有耶敦曰固吾意也乃俱擔金與兄嫂嫂初謂叔窮

乏來欲借貸有不悅之色見金而喜兄乃惻然感悟

棄妻還金

南平王鑠妃江氏

按宋書南平王鑠傳鑠素不推事世祖又為元兇所

任上乃以藥內食中毒殺之時年二十三追贈侍中

司徒三子敬猷敬淵敬先敬猷嗣官至黃門郎敬淵

初封安南縣侯官至后軍將軍敬先繼廬陵王紹前

廢帝景和末召鑠妃江氏入宮使左右于前逼迫之

江氏不受命謂曰若不從當殺汝三子江氏猶不肯

于是遣使于第殺敬猷敬淵敬先鞭江氏一百其夕

廢帝亦殞

南齊

吳翼之母丁氏

按南齊書孝義韓靈敏傳會稽永興吳翼之母丁氏

少喪夫性仁愛遭年荒分衣食以貽里中饑餓者鄰

里求借未嘗違同里陳穰父母死孤單無親戚丁氏

牧養之及長為營婚娶又同里王禮妻徐氏荒年客

死山陰丁為買棺器自往斂葬元徽末大雪商旅斷

行村里比屋饑餓丁自出鹽米計口分賦同里左僑

家露四喪無以葬丁為辦冢槨有三調不登者代為

輸送丁長子婦王氏守寡執志不再醮州郡上言詔

表門閭蠲租稅

乘公濟妻姚氏

范法

恂妻附

按南齊書孝義韓靈敏傳建武三年吳興乘公濟妻

姚氏生二男而公濟及兄公愿干伯并卒各有一子

欣之天保姚養育之賣田宅為娶婦自與二男寄止

鄰家明帝詔為其二子婚表門閭復徭役吳郡范法

恂妻褚氏勤苦執婦業宋升明中孫曇瓘謀反亡命

褚謂其子僧簡曰孫越州先姑之囗子與汝父親則

從母兄弟交則義重古人逃竄脫不免汝宜收之曇

瓘尋伏法褚氏令僧簡往斂葬年七十余永明中卒

僧簡在都聞病馳歸未至而褚已卒將殯舉尸不起

尋而僧簡至焉

徐靈禮妻

按南齊書孝義韓靈敏傳廣陵徐靈禮妻遭火救兒

焚死太守劉悛以聞

北魏

平原女子孫氏

按魏書列女傳平原鄃縣女子孫氏男玉者夫為靈

縣民所殺追執讎人男玉欲自殺之其弟止而不聽

男玉泣曰女人出適以夫為天當親自復雪云何假

人之手遂以杖毆殺之有司處死以聞顯祖詔曰男

玉重節輕身以義犯法緣情定罪理在可原其特恕

孫道溫妻趙氏

按北史列女傳西魏武功縣孫道溫妻趙氏者安平

人也萬俟丑奴之反圍岐州久之無援趙乃謂城中

婦女曰今州城方陷義在同憂遂相率負土晝夜培

城城竟免賊大統六年贈夫岐州刺史贈趙安平縣

鍾士雄母蔣氏

按隋書列女傳鍾士雄母者臨賀蔣氏女也士雄仕

陳為伏波將軍陳主以士雄嶺南酋帥慮其反復每

質蔣氏于都下及晉王廣平江南以士雄在嶺表欲

以恩義致之遣氏歸臨賀既而同郡虞子茂鍾文華

等作亂舉兵攻城遣人召士雄士雄將應之蔣氏謂

士雄曰我前在楊都備嘗辛苦今逄圣化母子聚集

沒身不能上報焉能為逆哉汝若禽獸其心背德忘

義我當自殺于汝前士雄于是遂止蔣氏復為書與

子茂等諭以禍福子茂不從尋為官軍所敗上聞蔣

氏甚異之封為安樂縣君

楊慶妻王氏

按隋書河間王弘傳弘子慶越王侗稱制拜宗正卿

世充將篡慶首為勸進世充既僭偽號以兄女妻之

署榮州刺史及世充將敗慶欲將其妻同歸長安其

妻謂之曰國家以妾奉箕于公者欲以申厚意結

公心耳今叔父窮迫家國阽危而公不顧婚姻孤負

付屬為全身之計非妾所能責公也妾若至長安則

公家一婢耳何用妾為愿得送還東都君之惠也慶

不許其妻遂沐浴靚妝仰藥而死(

按唐書列女傳曰王謂左右曰唐勝

則鄭滅鄭安則吾夫死若是何益乃飲藥死)

王蘭英

按唐書列女傳王蘭英者獨孤師仁之姆師仁父武

都謀歸唐王世充殺之師仁始三歲免死禁錮蘭英

請髡鉗得保養許之時喪亂餓死者籍籍游丐道路

以食師仁身啖土飲水后詐為采薪竊師仁歸京師

高祖嘉其義詔封蘭英永壽鄉君

李湍妻

按唐書列女傳李湍妻某氏湍籍吳元濟軍元和中

自拔歸烏重引妻為賊縛而臠食之將死猶號于湍

曰善事烏仆射觀者嘆泣重引請以其事屬史官詔

韓會妻鄭氏

按懷慶府志鄭氏河陽中書舍人韓會妻文公愈之

嫂也愈生三歲父仲卿暨母皆沒鞠育于鄭情若所

生會后貶官竟死遷所氐扶櫬歸葬又就食江南皆

攜叔以行教誨婚娶恩義甚篤艱苦守貞垂三十年

親見愈登進士垂大名其亡也文公服期以報事聞

朝野士大夫皆以為法焉

衡方厚妻程氏

按唐書列女傳衡方厚妻程氏太和中方厚為邕州

錄事參軍招討使董昌齡治無狀方厚數爭事昌齡

怒將執付吏辭以疾不免即以死告臥棺中昌齡知

之使闔棺甚牢方厚閉久以爪攫棺爪盡乃絕程懼

并死不敢哭昌齡恬不疑厚遣其喪程徒行至闕下

叩右銀臺門自刵陳冤下御史鞫治有實昌齡乃得

罪文宗詔封程武昌縣君賜一子九品正員官

竇烈婦

按唐書列女傳竇烈婦者河南人朝邑令畢某妻初

同州軍亂逐節度使李瑭走河中令匿望仙里不知

所舍乃讎家也夜半盜入捽令首欲殺之竇泣蔽捍

苦持賊袂至中刀不解令得脫走不死賊亦去京兆

聞之歸酒帛醫藥幾死而愈

李氏妻王阿足

按唐書列女傳李氏妻王阿足者深州鹿城人早孤

無兄弟歸李氏數歲夫死無子以嫠姊高年無供養

乃不忍嫁晝耕夜織能辦生事余二十年姊乃亡葬

送如禮鄉人服其義爭遣女妻往師其風訓壽終于

高叡妻秦氏

按唐書列女傳高睿妻秦睿為趙州刺史為默啜所

攻州陷睿仰藥不死至默啜所示以寶帶異袍曰降

我賜爾官不降自死睿視秦秦曰君受天子恩當以

死報賊一品官安足榮自是皆瞑目不語默啜知不

可屈乃殺之

周迪妻

按唐書列女傳周迪妻某氏迪善賈往來廣陵會畢

師鐸亂人相掠賣以食迪饑將絕妻曰今欲歸不兩

全君親在不可并死愿見賣以濟君行迪不忍妻固

與詣肆售得數千錢以奉迪至城門守者誰何疑其

紿與迪至肆問狀見妻首已在枅矣迪裹余體歸葬

李畬母

按唐書列女傳李畬母者失其氏有淵識畬為監察

御史得廩米量之三斛而贏問于吏曰御史米不概

也又問車庸有幾曰御史不償也母怒敕歸余米償

其庸因切責畬畬乃劾倉官自言狀諸御史聞之有

慚色

姚女

按陜西通志姚女澄城人嫂李氏不得于姑每鞭笞

輒以身蔽將適人忽危坐而逝嫂亦慟哭死里中立

祠祀焉

廖匡濟母

按贛州府志廖匡濟母失其姓虔化人匡濟仕湖南

馬希范為決勝指揮使帥衡山與黔苗鏖戰死希范

遣使來吊其母母曰廖氏三百口受上溫飽之賜即

滅族未足為報況一子乎幸勿為念希范嘉母知大

義厚恤其家

林廿五妻謝氏

按閩書林廿五妻謝氏始自澤頭徙感德場家于斯

葬于斯矣會偽閩升場為縣有逞其私者謀建桓門

將沒廿五居而夷其墓謝方新寡襁其幼子徒步四

千里赴汴京坐肺石三日得訴符下所部俾勿壞廉

訪使孫澤撰墓碑極稱之

南唐

練夫人

按浦城縣志練氏章太傅仔鈞妻智識過人仔鈞以

西北面行軍招討使辟于朝付步騎五千人屯西巖

山時江西兵假道山下遣王建封求應于建安期以

七日后至欲軍法處之夫人請曰常委以腹心今當

宥之仔鈞不可夫人密令逃去且給以行資建封遂

仕南唐南唐將伐建安命屠其城建封使軍吏訪夫

人處遂解甲徒步拜夫人曰夫人親戚內外乞示錄

姓名當保全之夫人曰城中居民不啻萬家妾不先

死而貪內外親屬之生可乎愿司空全大義無以老

妾為念建封感其言止戮首亂者數十人全城之功

郡人德焉仔鈞十三子其八子皆練氏所生也后子

孫皆貴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天津市| 蚌埠市| 罗田县| 肇东市| 长子县| 剑河县| 陕西省| 宁明县| 万州区| 平利县| 萨迦县| 星子县| 本溪| 马关县| 翼城县| 新沂市| 大田县| 临沂市| 博野县| 贵州省| 武陟县| 武清区| 阜阳市| 图们市| 连云港市| 长兴县| 嘉善县| 府谷县| 辽中县| 江孜县| 饶河县| 长葛市| 桓仁| 孝感市| 宣威市| 锡林郭勒盟| 遵义县| 凤山市| 塔城市|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