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主被打腹中瘀血方∶白馬蹄(燒令煙盡)上一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亦主女人病血,消之為水。
金瘡內漏方∶還自取瘡中血,著杯中,水和盡服愈。
金瘡腹中有瘀血二物湯方∶大麻仁(三升)蔥白(二七枚)上藥使數人各搗令熟,著九升水中煮取一升半,頓服之,若血去不盡,腹中有膿血,更令服之,當吐膿血耳。
金瘡內漏血不出方∶牡丹上一味,為散,服三指撮,五日尿出血。
治金瘡因房驚瘡方∶燒婦人襠作灰,敷之。
金瘡方∶取馬鞭草搗篩,薄瘡一宿,都瘥,冬用干葉末。
<篇名>麥門冬散
內容:主金瘡、乳癰,諸腫煩滿方∶麥門冬去心石膏(研)柏子仁甘草(炙,各半兩)桂心(一分)上五味,搗篩為散,酸漿和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煩滿氣上脹逆,長服之,佳。
治金瘡出血,多虛竭,內補散方∶蓯蓉芍藥當歸芎干姜人參黃芩濃樸(炙)桑白皮吳茱萸黃桂心甘草(炙,各一兩)蜀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汗)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
治金瘡煩滿方∶赤小豆一升,以苦酒浸之,熬燥復漬之,滿三度,色黑,治服方寸匕,日三。
治金瘡苦不瘥方∶白楊木白皮熬令燥,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又以末敷瘡中,即愈。
治金瘡刺痛不可忍,百方不瘥方∶蔥一把,水三升,煮數沸,漬瘡即止。
治金瘡煩痛大便不利方∶大黃黃芩(等分)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先食,飲服如梧子七丸,日三。
金瘡以桑白皮裹令汁入瘡中,或鍛石封并妙。
凡金瘡出血必渴,當忍啖燥食,不得飲粥及漿,犯即血出殺人;凡出血不止,粉龍骨末于瘡上,立止。
又方∶割取人見著鞋上有斷乳十枚布瘡上,立止。
又方∶末雄黃敷瘡,當沸汁出即瘥。
又方∶刮貝子末服一錢匕。
又方∶煮葛根食之,如食法,務令多。
兵瘡方∶搗車前汁敷之,血即止。
又方∶以人精涂之,瘥。
又方∶以柳絮裹敷之,血便止。
又方∶以熟艾急裹數日乃解。
又方∶以人尿屎相和,絞取汁飲三升,頓服令盡。
金瘡驚而堅腫,劇者殺人方∶搗生地黃、蠐螬蟲敷之,燒丸熨其外令溫,地黃燥則易,瓦冷則易。
凡刺在肉中不出方∶牛膝根莖搗敷之,即出,雖已合猶出也。
正觀中有功臣遠征,被流矢中其背囗上,矢入四寸,舉天下名手出之不得,遂留在肉中,不妨行坐,而常有膿出不止,永徽元年秋,令余診看,余為處之瞿麥丸方∶瞿麥(二兩)雄黃(一兩半,研)干地黃王不留行(各五分)麻黃(去節)茅根敗醬防風雀李根皮牛膝大黃藍實石龍芮薔薇根皮(各兩)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稍稍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忌豬魚生冷等,可直斷口味,凡箭鏃及折刺入身中,四體皆急,當合此藥服之,令四體皆緩,緩則其鏃必自跳出,余常教服此藥與斷肉,遂日日漸瘦,其鏃遂跳出一寸,戴衣不得行,因即錯卻乃得行動,已覺四體大緩,不比尋常,終冬至春,其鏃不拔自然而落,取而量之猶得三寸半,是以身必須斷口味令瘦,肉緩,刺則自出矣,故以記之。
又方∶磁石末敷之止痛斷血。
凡金瘡深,不用早合,若合則以滑石末粉則不合。
治凡竹木刺在肉中方∶以羊矢和豬脂涂之出矣。
又方∶鹿角末,水和涂之即出。
治因風水腫方∶卒刺涉水成腫,取韭并鹽搗置上,以火炙藥上,熱徹即愈。
火燒瘡方∶取新牛矢承熱涂之。
又方∶燒桃葉,鹽和煮作湯洗之。
又方∶以醬汁涂,立愈。
又方∶桑灰水敷,干則易。
又方∶井底青泥涂之佳。
又方∶青羊髓涂之佳。(無青羊,白、黑羊亦得。)治灸瘡及湯火所損,晝夜啼呼不止,兼滅瘢方∶羊脂(半兩)豬脂(一分)松脂(半兩)蠟(一分)上四味,于松明上以小銚火燒豬脂等皆消,以杯承取汁敷之,松明是服松木節也。
治灸瘡膿壞不瘥方∶臘月豬脂(一斤)薤白(十枚)胡粉(一兩)上三味,先煎薤令黃,去之,綿裹鍛石一兩煎數沸去之,入胡粉膏中,令調涂故帛上貼之,日三度。
又方∶白蜜(一兩)烏賊魚骨(二枚。一方作一兩)上二味,搗末相和涂上三五度,瘥。
治火瘡方∶柏白皮(半兩)竹葉(一兩)甘草(二兩)上三味,以豬膏一斤煎三沸,三上三下,藥成去滓,待冷涂之。(《集驗》有地黃四兩治漆瘡方∶湯漬芒硝五兩令濃,涂干即為,勿住。
又方∶取市上磨刀石槽中泥津涂之。
又方∶取礬石納湯中洗之。
又方∶羊乳汁涂之。
又方∶漆姑草敷之。
又方∶末貫眾涂之。
<篇名>沙虱第六
內容:方三十一首治沙虱毒方∶以麝香、大蒜合搗,以羊脂和著小筒中帶之。
又方∶雄黃朱砂常山(等分)上三味,五月五日午時童子合之。
又治水毒方∶凡水毒中人似射工,初得之,惡寒頭微痛,目眶疼,心中煩懊,四肢振,腰背百節皆強,筋急兩膝疼,或吸吸而熱,但欲睡,旦醒暮劇,手足逆冷,二三日則腹中生蟲,食人下部,肚中有瘡,不痛不癢,令人不覺,急治之,過六七日,下部出膿潰,蟲上食五臟,熱盛煩毒,下痢不禁,八九日名工不能醫救矣,覺得之,當早視,若瘡正赤如截者為陽毒,若瘡如鱧魚齒者為陰毒,猶小緩不過二十日殺人,欲知是中水毒,當作五六斗湯,以小蒜五升,咀,投湯中,消息勿令大熱,去滓,以浴,若身體發赤斑文者,則非他病也。
水毒方∶搗蒼耳取汁服一升,以綿沾汁滓導下部中,日三。
又方∶取蓼一把,搗取汁,服一升,不過三服。
又方∶取藍一把,搗,水解以洗面目身令遍。
又方∶取大莓根末水飲之,并導下部,生蟲者用汁,夏月常多此藥屑入水浴,以方寸匕投水上流,無所畏,又辟射工,凡洗浴以少許投水盆中,即無復毒也。
蠼尿瘡方∶取茱萸東引根下土以醋和涂。
又方∶燒鹿角末和醋敷上,已有瘡汁出者,燒道邊故蒲席敷之,瘡表里相當一名浸淫,取豬牙車骨年久者,捶破燒令脂出,熱涂之。
蠼尿瘡方∶取小豆末醋和涂之,干即易,小兒以水和。
又方∶取棟木枝若皮燒灰敷上,干者膏和,亦治小兒禿及諸惡瘡。
又方∶取槐白皮半斤切,醋浸半日去痂洗之,日五六。
狐尿刺方∶凡諸螳螂之類,盛暑之時多有孕育,著諸物上,必有精汁,其汁干久則有毒,人手觸之不王相之間,則成其疾,名曰狐尿刺,日夜磣痛,不識眠睡,百方治之不瘥,但取蒲公英莖葉根中斷之,取白汁涂之,令濃一分,涂即瘥,神驗。
凡熱傷瘡,及狐尿刺,腫痛不可忍,并風寒者,皆燒馬屎若生桑木趣得煙多熏之,汁出即愈。
惡刺方∶五月蔓荊子搗末,和烏牛乳封之,無,即凡牛乳亦得。
又方∶取野狐矢燒灰,臘月豬膏和封孔上。
又方∶取桑灰汁熱漬,冷即易。
又方∶以針砂和膠清涂之。
又方∶取故鞋網如棗大,婦人中衣有血者如手掌大,到勾棘針二七枚,三味合燒作灰,以臘月豬膏和涂之,蟲出。
又方∶蔓荊子(五升)上一味,微熬末研,小兒尿一升合納瘡口中,周回濃一寸,以火燒一升,投納瘡于中漬之,立愈。
又方∶煮槐白皮取湯漬之。
又方∶以苦瓠煮作湯漬之。
又方∶取五月五日蛇皮燒灰,臘月豬膏,和敷之。
又方∶取故鞍韉旃燒灰,臘月豬膏和封之,蟲出。
又方∶取樗根白皮,切一升,泔漬煮三沸,納孔中,亦可漬之。
肉刺方∶割頭令血出,內鉛丹如米許,曝之。
又方∶以刀割卻,以好墨涂遍,瘥。
狗咬方∶即以冷水洗瘡,任血出勿止之,水下血斷以帛裹即愈。
蛇嚙方∶以人屎濃涂,以帛裹縛,登時毒消。
蛇毒方∶重臺末,唾和封,瘥,大驗。
蛇蜂毒方∶取瓦子摩其上,唾二七訖,然后拋瓦子卻,安舊處。
<篇名>癭病第七
內容:方九首治五癭方∶取鹿靨酒漬令沒,火炙干,納于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味盡更易,盡十具,即愈。
又方∶小麥面(一斤)特生石(十兩,燒)海藻(一斤)上三味,取三年酢一升漬小麥面曝干,更浸令酢盡,各搗為散,每服兩方寸匕,日四五服,藥含乃咽之。忌姜辛豬魚生菜辛菜,吹火、讀誦及大語用氣。
又方∶昆布(三兩)海蛤(二兩)松蘿(二兩)海藻(三兩)白蘞(二兩)通草(二兩)桂心(二兩)上七味,搗為散,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小麥(一升)醋(一升,夜浸晝曝)昆布(洗)海藻(洗,各二兩)上三味,搗為散,食后飲服方寸匕,日三,以瘥為度。
又方∶昆布(一兩)海藻(一兩)海蛤(二兩)半夏(一兩,洗)細辛(一兩)土瓜(一兩)松蘿(一兩)通草(二兩)白蘞(二兩)龍膽(二兩)上一十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再,不得作生活勞動也。
又方∶昆布(二兩)上一味,切如指大,酢漬含咽,汁盡,愈。
又方∶海藻(一斤)小麥面(一升)上二味,以三年酢一升,以溲面末曝干,往反令酢盡,合搗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怒。
陷脈散主二十三十年癭瘤及骨瘤、石瘤、肉瘤、膿瘤、血瘤,或大如杯盂,十年不瘥,致有漏潰,令人骨消肉盡,或堅或軟或潰,令人驚惕寐臥不安,體中掣縮,愈而復發。治之方∶(《千金》云陷腫散。)烏賊魚骨(一分)白石英(半兩)石硫黃(一分)紫石英(半兩)鐘乳(半兩,粉)干姜(一兩)丹參(三分)琥珀(一兩)大黃(一兩)蜀附子(一兩,炮去皮)上一十味,搗為散,貯以韋囊,勿令瀉氣,若瘡濕即敷,無汁者以豬膏和敷之,日三四,以干為度,若汁不盡者,至五劑十劑止,勿惜意不作也,著藥令人不疼痛,若不消,加芒硝二兩,益佳。(《千金》有胡燕屎一兩)。
治癭方∶菖蒲(二兩)海蛤(一兩)白蘞(一兩)續斷(一兩)海藻(一兩)松蘿(一兩)桂心(一兩)蜀椒(一兩,汗,去目、閉口者)羊靨(二百枚,炙)神曲(三兩)半夏(一兩,洗)倒掛草(一兩)上一十二味,各搗下篩以醬清牛羊髓脂丸之,一服三丸如梧子,日一服。
<篇名>陰病第八
內容:方一十四首治丈夫陰下癢濕方∶以甘草一尺,水五升煮洗之。(生用)。
又方∶以蒲黃粉之,不過三。
治丈夫陰腫大如斗,核中痛方∶雄黃(一兩,研粉)石(二兩,研)甘草(一尺,生用)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洗之,神良。
治丈夫陰頭癰腫,師所不能醫方∶鱉甲(一枚)上一味,燒焦末之,以雞子白和敷之。
治丈夫陰頭生瘡如石堅大者方∶刀刮虎牙及豬牙末,豬脂煎令變色,去滓,日三涂之。
又方∶烏賊魚骨末,粉之良。
治妒精瘡方∶丈夫在陰頭節下,女人在玉門內似疳瘡作臼蝕之大痛,其疳即不痛,以銀釵綿纏臘月豬脂,熏黃火上暖,以釵烙瘡上令熟,取干槐枝涂之,以麝香敷瘡上令香,黃礬青礬末敷之,小治男女卒陰中生瘡癢濕方∶黃連梔子(各二兩)甘草(一兩)蛇床子(二分)黃柏(一兩)上五味下篩粉之,干者以豬脂和涂上,深者綿裹納中,日三。
治下部痛癢生瘡,槐皮膏方∶槐白皮(五兩)赤小豆(一小合)白芷(二兩)楝實(五十枚)桃仁(五十枚,去皮尖、雙仁)甘草(二兩,生)當歸(二兩)上七味,切,以苦酒漬一宿,旦以豬膏一升,微火煎白芷黃即成,去滓,摩上,日再。
并納下部中三寸,瘥。
治陰莖頭瘡方∶當歸(三分)黃連(半兩)桃仁(二兩,去皮雙仁)小豆(一分)槐子(半兩)上五味作末,粉瘡上,日三。
治陰頭生瘡方∶蜜煎甘草,涂之即瘥,大良效。
治陰瘡黃汁出方∶煮黃柏汁,冷漬敷蛇床黃連末,極效。
又方∶桃仁二七枚,熬令黃去皮尖雙仁,末之,酒服良。
又方∶生地黃一把,并葉搗取汁,飲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