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七經七卷同帙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一卷(序題云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四十七紙 四分僧羯磨三卷(題云羯磨卷上出四分律)八十紙 四分尼羯磨三卷(題云尼羯摩卷上出四分律)七十紙
上三經七卷同帙 大愛道比丘尼經二卷(或云大愛道受戒經或直云大愛道經)三十一紙 迦葉禁戒經一卷(一名摩訶比丘經亦名真為沙門經)三紙 犯戒報應輕重經一卷(出目連問毗尼經亦云罪報或云目連問經)二紙 戒銷災經一卷(或云戒銷伏災經)四紙 優婆塞五戒相經一卷(一名優婆塞五戒略論十四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頌五卷(或三卷)七十一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攝頌一卷六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一卷(尼陀那頌在先目得迦頌在后)八紙 五百問事經一卷三十三紙
上九經十四卷同帙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二十卷(或十四卷二帙)二百七十七紙 毗尼摩得勒伽十卷(初卷云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一帙)一百八十八紙 鼻奈耶律十卷(一名戒因緣經或名戒果因緣經亦名鼻奈耶經一帙一百五十五紙) 善見律毗婆沙十八卷(或云毗婆沙律亦直云善見律三百五十八紙) 佛阿毗曇經二卷(亦云佛阿毗曇論)四十五紙
上二經二十卷二帙 毗尼母經八卷(亦云毗尼母論)一百五十六紙 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二卷(亦云大僧威儀經或四卷)四十二紙
上二經十卷同帙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九卷一百八十七紙 律二十二明了論一卷(亦直云明了論)二十四紙
上二經十卷同帙
小乘論
三十六部 六百九十八卷 七十二帙 阿毗曇八揵度論三十卷(三帙或無論字或云迦栴延阿毗曇或云阿毗曇經八揵度或二十卷)四百六十二紙 阿毗達磨發智論二十卷(二帙迦多衍尼子造)三百五十八紙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十二卷(一帙大目揵連造)一百八十九紙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二帙舍利弗造)二百七十八紙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二百六十五紙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三卷三十九紙
上二論一十九卷二帙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二百五十五紙 眾事分阿毗曇論十二卷(或無論字)二百八紙
上二論三十卷三帙 阿毗曇毗婆沙論六十卷(或加八揵度字或八十四卷六帙)一千二百六十九紙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或云阿毗達摩發智大毗婆沙二十帙)三千一百六十九紙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或無釋字)四百七十一紙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一卷(或三卷)二十三紙
上二論二十三卷三帙(上帙七卷中下各八卷) 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三帙)四百六十五紙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八帙)一千三百九十四紙 阿毗達磨顯宗論四十卷(四帙)六百一十四紙 阿毗曇心論四卷(或無論字)六十九紙 法勝阿毗曇心論經六卷(或無經字或無法勝字或七卷或云法勝阿毗曇論或加別譯字)一百五紙
上二論十卷同帙 雜阿毗曇心論十一卷(或無論字或云雜阿毗曇經亦云雜阿毗曇毗婆沙或十四卷)二百七十九紙 阿毗曇甘露味論二卷(或云甘露味阿毗曇或無論字)四十六紙 隨相論一卷(或云求那摩諦隨相論)三十四紙
上三論十四卷二帙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十卷(或十二卷或十四卷亦云婆須蜜經)二百六十二紙 三法度論二卷(或無論字或云經或一卷或三卷)四十九紙 入阿毗達磨論二卷二十八紙
上三論十四卷二帙 成實論二十卷(凡二百二品或二十四卷或二十七卷或十四卷或十六卷二帙)三百九十八紙 立世阿毗曇論十卷(一帙或無論字亦名天地記或十五卷題云立世毗曇藏)一百六十四紙 解脫道論十二卷(或十三卷一帙)一百九十七紙 舍利弗阿毗曇論二十二卷(或無論字或二十卷或三十卷)六百四紙 五事毗婆沙論二卷(亦云阿毗達磨五事論)二十四紙
上二論二十四卷三帙 鞞婆沙論十四卷(亦云鞞婆沙阿毗曇論亦云廣說或十五卷或十九卷或無論字)三百三十四紙 三彌底部論三卷(或無部字或四卷)三十六紙
上二論十七卷二帙(上帙八下帙九) 分別功德論四卷(或云分別功德經或三卷或五卷)七十一紙 四諦論四卷七十五紙 辟支佛因緣論二卷二十紙 十八部論一卷八紙 部執異論一卷(亦名部異執論)九紙 異部宗輪論一卷八紙
上六論十三卷同帙
賢圣集
一百八部 五百四十一卷 五十七帙(六十八部出四十部 一百七十三卷三百六十八卷 梵本翻此方撰) 佛所行贊經傳五卷(或云經無傳字或云傳無經字亦云佛本行經)九十紙 佛本行經七卷(一名佛本行贊傳)一百一十三紙
上二集十二卷同帙 撰集百緣經十卷(一帙)一百五十紙 出曜經二十卷(亦云出曜論或十九卷)四百八十四紙 賢愚經十三卷(或十五卷或十六卷或十七卷亦云賢愚因緣經二百八十三紙)
上二集三十三卷四帙(上三帙各八卷第四帙九卷) 道地經一卷(或云大道地經是修行經抄元外國略本)十八紙 修行道地經六卷(初卷題云榆遮伽復彌經或直云修行經或七卷)一百三十五紙 僧伽羅剎所集經三卷(或五卷)八十五紙
上三集十卷同帙 百喻經四卷(或五卷或十卷未詳亦云百句譬喻經)四十六紙 菩薩本緣經三卷(亦云菩薩本緣集經或二卷或四卷)五十四紙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三卷八十一紙
上三集十卷同帙 付法藏因緣傳六卷(或無因緣字亦云付法藏經或二卷或四卷)八十二紙 坐禪三昧經三卷(一名菩薩禪法經或直云禪經或云阿蘭若習禪法經或二卷)五十紙 佛醫經一卷(亦云佛醫王經)五紙 惟日雜難經一卷一十五紙 佛般泥洹摩訶迦葉赴佛經一卷(亦云迦葉赴佛般涅槃經)二紙 菩薩呵色欲法一卷(亦云經)一紙 四品學法一卷(或有經字)二紙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一卷六紙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一卷(題云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百二十章)五紙 佛治身經一卷(或云治意經)一紙 治意經一卷(或云治身經)一紙
上十一集十八卷同帙 雜寶藏經八卷(或十三卷)一百五十三紙 那先比丘經二卷(或云那先經或三卷)三十一紙
上二集十卷同帙 五門禪經要用法一卷二十三紙 達摩多羅禪經二卷(一名庾伽遮羅浮迷譯言修行道地一名不凈觀經)五十一紙 禪法要解二卷(一名禪要經)三十四紙 禪要呵欲經一卷(題云禪要經呵欲品)四紙 內身觀章句經一卷(或無句字)二紙 法觀經一卷六紙 思惟略要法一卷(或云思惟要略法經或直云思惟經)十紙 十二游經一卷六紙 舊雜譬喻經二卷(亦云雜譬喻集)三十七紙 雜譬喻經一卷九紙
上十集十三卷同帙 雜譬喻經二卷(一名菩薩度人經)二十五紙 雜譬喻經一卷二十八紙 阿育王譬喻經一卷(題云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古經呼佛以為天尊即佛說也)七紙 阿育王經十卷一百一十一紙
上四集十四卷同帙 阿育王傳七卷(或加大字或五卷亦云大阿育王經)一百紙 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一卷(序題云阿育王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或云阿育王太子壞目因緣無經字)二十六紙 四阿含暮抄解二卷(亦云四阿含暮抄經)三十六紙
上三集十卷同帙 法句經二卷(亦云法句集)三十四紙 法句譬喻經四卷(一名法句本末經亦云法句喻經或五卷或六卷)九十五紙 迦葉結經一卷八紙 撰集三藏及雜藏傳一卷(亦云撰三藏及雜藏經)八紙 三慧經一卷十二紙 阿毗曇五法行經一卷(亦云阿毗曇苦慧經亦云阿毗曇五法經)十一紙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一卷(亦云斷十二因緣經亦云阿含口解經)八紙 小道地經一卷四紙 文殊師利發愿經一卷(或加偈字)二紙 六菩薩名一卷(房入藏錄云六菩薩名亦當誦持)一紙 一百五十贊佛頌一卷六紙 贊觀世音菩薩頌一卷四紙
上十二集十六卷同帙 無明羅剎集一卷(亦云無明羅剎經或二卷)二十三紙 馬鳴菩薩傳一卷三紙 龍樹菩薩傳一卷三紙 提婆菩薩傳一卷四紙 婆藪盤豆法師傳一卷(此曰天親)十紙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一卷九紙 勸發諸王要偈一卷六紙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一卷六紙 賓頭盧突羅阇為優陀延王說法經一卷(亦云賓頭盧為王說法經)八紙 請賓頭盧法一卷(或云請賓頭盧法經)二紙 分別業報略一卷(或云大勇菩薩分別業報略或云分別業報略集)八紙 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一卷(或直云迦丁比丘經)九紙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一卷七紙 金七十論三卷(亦名僧佉論或二卷)五十三紙 勝宗十句義論一卷十一紙
上十五集十七卷同帙(已上梵本翻譯已下此方撰集) 釋迦譜十卷(別有五卷本與此廣略異)二百三十八紙 釋迦氏略譜一卷(或無略字)四十三紙 釋迦方志二卷八十四紙
上三集十三卷二帙(上帙七下帙六) 經律異相五十卷(五帙)八百二十七紙 陀羅尼雜集十卷(一帙)一百八十八紙 諸經要集二十卷五百八十二紙
上一集二十卷分為三帙(上下各七中帙六) 出三藏記集十五卷三百十四紙 眾經目錄七卷六十三紙
上二集二十二卷二帙(上帙十卷下帙十三) 開皇三寶錄十五卷(內題云歷代三寶紀)三百八紙 眾經目錄五卷八十四紙
上二集二十卷二帙 大唐內典錄十卷(一帙)二百二十紙 續大唐內典錄一卷二十五紙 古今譯經圖紀四卷六十紙 續古今譯經圖紀一卷十六紙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十五卷二百九十七紙
上四集二十一卷二帙(上帙十一下帙十卷) 開元釋教錄二十卷(三帙)五百四十五紙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七百六十八紙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二卷四十九紙
上二集二十七卷四帙(第一帙六卷下三帙各七卷)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二百三十四紙 集古今佛道論衡四卷(或三卷)九十九紙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三十紙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上帙八下帙九) 東夏三寶感通錄三卷(亦云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九十七紙 集沙門不拜俗議六卷九十七紙
上二集九卷同帙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一帙)一百七十紙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三十五紙 法顯傳一卷(亦云歷游天竺傳)二十九紙 高僧傳十四卷(內一卷是目錄)二百九十紙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上帙九下帙八) 續高僧傳三十卷七百三十紙
上一集三十卷分為四帙(第一第二各八第三第四各七) 辯正論八卷(一帙)一百七十一紙 破邪論二卷(或一卷)四十五紙 甄正論三卷三十六紙 十門辯惑論二卷(或三卷)二十七紙 弘明集十四卷二百八十九紙
上四集二十一卷二帙(上帙十一下帙十卷) 廣弘明集三十卷七百七十紙
上一集三十卷分為四帙(第一帙十第二帙七第三帙七第四帙六) 集諸經禮懺儀二卷五十紙 大唐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八十七紙 比丘尼傳四卷四十二紙 別說罪要行法一卷(或無別字)四紙 受用三水要法一卷(或云要行法)四紙 護命放生軌儀一卷(或云儀法)二紙
上六集十三卷同帙
都計小乘經律論及賢圣傳見入藏者總四百三十八部合二千三百三卷二百二十二帙 開元釋教錄卷第二十(入藏錄卷下) 密跡金剛力士經七卷(或五卷) 菩薩夢經二卷(改名凈居天子會) 法界體性無分別經二卷 十法經一卷(加名大乘十法會) 大菩薩藏經二十卷 佛為難陀說出家入胎經二卷(改名入胎藏會) 文殊師利授記經三卷 菩薩見實三昧經十六卷(或十四卷) 菩薩藏經三卷(改名富樓那會) 護國菩薩經二卷 郁伽長者所問經一卷 迦葉經二卷(改名摩訶迦葉會) 善臂菩薩所問經二卷 無畏德女經一卷 無垢施菩薩分別應辯經一卷 大方等善住意天子問經四卷 大乘方便經三卷 移識經二卷(改名賢護長者會) 彌勒菩薩所問經一卷(改名彌勒問八法會) 大寶積經一卷(改名普明菩薩會) 寶梁經二卷 寶髻菩薩所問經二卷
右密跡力士經下二十二部合八十卷并編入大寶積經藏中故無別本 金光明經四卷(一十八品) 金光明經七卷(或六卷二十二品)
右二部一十一卷與藏中八卷者文句不異其八卷本品數備足故留入藏此二皆闕故不存之(其八卷本有二十四品) 新道行經七卷(或十卷撿諸藏本皆與小品文同而題目異故不別寫其道行正本尋之未獲) 大方等大集經八卷(即是合大集經第六帙今存別本初兩卷是明度五十挍計經下六卷是無盡意) 阿耨達龍王經二卷(與藏中弘道廣顯三昧經文句全同) 合道神足經三卷(與藏中道神足無極變化經文句全同三卷或二卷) 哀泣經二卷(或二卷與藏中方等般泥洹文句全同) 寶田慧印三昧經一卷(與藏中慧印三昧經文句全同) 鹿子經一卷(與藏中鹿母經文旬全同) 小無量壽經一卷(與藏中阿彌陀經文句全同) 胎藏經一卷(與藏中無垢賢女經文句全同) 聞城十二因緣經一卷(與藏中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文句全同) 大安般經一卷(與藏中大安般守意經上卷文句全同) 申日經一卷(與藏中月光童子經文句全同) 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一卷(與藏中罪福報應經文句全同) 旃陀越經一卷(與藏中旃檀越國王經文句全同) 真偽沙門經一卷(與藏中迦葉禁戒經文句全同) 轉法輪經一卷(撿諸藏本并是轉法輪論其轉法輪經與此全同) 賓頭盧為王說法經一卷(與藏中賓頭盧突羅阇為優陀延王說法經文句全同) 阿蘭若習禪法經二卷(與藏中坐禪三昧經文句全同) 禪秘要經五卷(撿諸藏本文極交錯非是本經不堪流布其經正本尋之未獲)
右新道行等一十九部共四十二卷。或是一經兩名。或可時無正本故存一經重者不錄 無畏德女經一卷 第一義法勝經一卷 彌勒菩薩所問本愿經一卷 發菩提心經一卷(亦云論) 法句經二卷(亦云集) 攝大乘釋論十二卷(或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