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皇帝降誕日于麟德殿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玄義一部
- 佚名
- 2978字
- 2015-12-26 19:34:28
此經七處。九會。三十九品。凡八十卷第一菩提場會經六品。一世主妙嚴品五卷。二如來現相品一卷。三普賢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兩品共一卷。五華藏世界品三卷。六毗盧遮那品一卷第二普光明殿會經六品。七如來名號品。八四圣諦品。兩品共一卷。九光朋覺品。十菩薩問明品。兩品共一卷。十一凈行品。十二賢首品。兩品共二卷第三須彌山頂會經六品。十三升須彌山頂品。十四須彌頂上偈贊品。十五十住品。三品共一卷。十六梵行品。十七初發心功德品。兩品共一卷。十八明法品一卷第四夜摩天宮會經四品。十九升夜摩天宮品。二十夜摩宮中偈贊品。二十一十行品。三品共二卷。二十二十無盡藏品一卷。第五兜率天宮會經三品。二十三升兜率天宮品一卷。二十四兜率宮中偈贊品。二十五十回向品。兩品共十一卷第六他化自在天會經一品。二十六十地品六卷第七重普光明殿會經十一品。二十七十定品四卷。二十八十通品。二十九十忍品。兩品共一卷。三十阿僧祇品。三十一如來壽量品。三十二諸菩薩住處品。三品共一卷。三十三佛不思議法品兩卷。三十四如來十身相海品。三十五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兩品共一卷。三十六普賢行品一卷。三十七如來出現品三卷第八再重普光明殿會經一品。三十八離世間品七卷第九逝多林會經一品。三十九入法界品二十一卷
題云大方廣佛華嚴者。大方廣法也。佛華嚴人也。又大以體遍為義。方廣用周得名。依體起用名大廣。佛者證說之人。華嚴修因嚴果。經詮彼義。故云大方廣佛華嚴經。此經總七處九會三十九品。共八十卷
初會在菩提場阿蘭若法。經有六品。明佛果德。毗盧遮那初成正覺。十方眾主如大自在天王。并菩薩等。共四十眾。同類眷屬。各剎塵數。咸至會中。故有世主妙嚴品海會既集。佛現真儀。則有如來相品真相離相。非小菩薩之所能觀。故普賢大士。入自在定。證佛境界。則有普賢三昧品佛有依報。就依報中。先辨能具因緣。則有世界成就品次明所依剎海。則有華藏世界品依報既彰。宏麗正果。屬在尊嚴。故有毗盧遮那品又此第一會。為信樂之境
第二會不離菩提場。受龍宮請。名普光明殿會。經有六品。辨信者之心。佛應眾生。先現三業。約身業以立稱。則有如來名號品約語業以闡教。則有四圣諦品約意業以警眾。則有光明覺品欲生正信。先須正解。故有菩薩問明品解而不行。如說食求飽足。以立行以解解。故有凈行品因行以成德之。為眾善之元。故有賢首品此第二會雖明正信。未立慧根。如彼輕毛隨風無定
第三不離菩提場。受天王請。升忉利天宮會。經有六品。生正慧根。升忉利天宮。化主赴眾。忉利天宮偈贊品助化贊德。此之二品。當會由常。十住品。辨住中之解。梵行品。明住中之行。發菩提心功德品。彰住中之德。此之三品。當會正說。明法一品。當會囗進。此會正慧既明
第四不起菩提場。升夜摩天宮會。經有四品。托彼慧根。生其正行。升夜摩天宮品。應物合如。夜摩宮中偈贊品。德無不備。此之二品。當會興彼。十行品。正辨成行。十無盡藏品。攝行進。此后會。雖立根莖。而枝葉未布
第五不起菩提場。升兜率天宮會。經有三品。明回向愿。遍眾生界普蔭無唯。升兜率天宮品。明于佛有感必囗。兜率宮中偈贊品。表于眾無德不稱。十回向品。即當會正說。言回向者。回自向他。回小向大。回事向理。由三回向。證彼三身。前囗五會。住極三賢
第六不動菩提場。應他化自在天宮會。經有一品。登于十圣。明十地住。又賢者善也。圣者正也。所言三者。十住為下賢。約慧斷惠以標名。十行為中賢。約修進善以立稱。十回向為上賢。約自利利他為勝愿。故有三賢矣。然地有生成之義。表此無漏圣智。能生菩薩成佛果德。故如地也。背凡登圣。斷障證真。創生佛家。故名歡喜。二離垢地者。凈修三業。如火煉金。離誤犯戒垢。故名離垢。三發光地者。修證禪定。能現神通。發妙慧光。故名發光。四焰慧者。定能起慧。以三十七品無漏慧火。燒煩惱薪。故名焰慧。五難勝地者。真俗二智。行相牙違。合令相應。故名難勝。六現前地者。般若正智。了十二因緣。拔無明根。入三解脫。法空真理。明現在前。故名現前。七遠行地者。常住三昧。不礙起用。出過有無。下位莫測。前之六地。人天二乘猶許共行。今此獨起。故之遠行。八不動地者。證無生忍。不為相用功行所動。蒙佛七勸。因起十身相作。及十自在。法駛流中任運而轉。不假作意。故名不動。九善慧地者。前證法體。今此起用。專學法王。宴寢語默。具四十無礙辨之眾生相。為大法師。無求不應。故名善慧。十法云地者。大法智云能隔塵惑。諸佛法雨悉能受為。復以法雨遍屬群品。故名法云。又初二三地。同人天行。四五六地。同二乘行。第七一地。同大乘行。八九十地。入一乘行。故有十圣矣
第七不動菩提場。重會普光明殿。經有十一品。前明三賢十圣。行位將終。今此因圓果滿也。十定品。修十三昧。證有即非有。十通品。十慧發明。知空即不空。十忍品。定慧均平。空有一貫。阿僧祇品。能數既多。算不可及。明之德廣也。如來壽量品。豎窮來際。菩薩住處品。橫遍十方。此上六品。并是菩薩地位功德。即等覺因。成下之五。文理雙融。妙覺果滿。將成妙覺。先證妙法。故有佛不思議法品妙法既立。必成妙身。故有十身相海品大相既成。次明好德。則有隨好光明功德品津梁既備。濟渡為功。益物無偏。則有普賢行品普賢在心。須呈果相。則有如來出現品
第八不離前處。再會普光明殿。經有一品。名離世間謂前七會。以差別法。而生其解。當會約仗解成圓融行。所以普慧菩薩起二百問。普賢菩薩二千行答。雖修諸行之法。無性非相。既遷恒在世間。名離世間
第九不動寂滅道場。而現逝多林會。經有一品。名入法界謂前離世間。今入法界明證也。佛入師子頻申三昧。欲令大眾頓證普門故。所以文殊大士出善住閣。行化南方。于福城東古佛塔所。會進多眾。發菩提心。唯有善財童子。歷一百一十城。遇善知識。各得三昧解脫門。終至普賢菩薩。于一一毛端。頓證解脫。含同果海
又此九會。第一會舉所信之佛。第二會能信之心。第三會依信生解。第四會依解起行。第五會依行發愿。第六會三賢位極。圣地將登。第七會中攝因成果。第八會有無雙泯。非真妄之可分。第九會境智一如。豈筌蹄之所及。又總言之。初會舉依正兩報。為所信佛。第九會明其信者。能成佛人。則初末兩會。合是一義。則題中佛字也。從第二會至第八會。則彼佛因。則題中華字也。因有階降。故中七會以則之。果無分限。唯一佛以證之。嚴者以愿行之華因。嚴彼法身之佛果也。又佛華嚴是能傳法之人。大方廣是所傳教之法。以法成人。先云大方廣也。以人傳法。故云佛華嚴也。人中攝因成果。唯佛也。法中攝用歸體。唯大也。大是所證之法界。佛是能證之大智。佛之與大如光空。空外無光。大外無佛。空光一體。佛冥契不可分也。心緣莫到。言說不及。能詮此義。故以為經。此乃因理故成教。因教以見理。經云。如因日光照。還見于日輪。因佛智慧光。見佛所行道。以佛常故。經法亦常。所以然者。未曾有日舍于光明。經云。閻浮提人。隔須彌山。見日出沒。日中住者。常隨于日。無有出沒。凡隔無明。見佛隱現。諸大菩薩常隨于佛。無有隱現。日輪是體。光明為用。未曾有體而不具用。由有光用。行者見道。所作成辦。佛法亦爾。則體演法為用。未曾有佛而不說經。由聞思法。知出離道。修戒定慧。悉得成就。經云。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塵內。一切塵亦然。有一聰慧人。凈眼普明見。破塵出經卷。廣饒益眾生。故云大方廣佛華嚴經。但文義深。難可備陳。隨分見聞。濫為稱贊。儻一句一偈。與理相應。伏愿。福祐無疆。上資圣壽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