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2章

  • 瘍醫大全
  • 佚名
  • 4378字
  • 2015-12-26 19:08:39

海浮散(《十法》) 搽癰疽瘡毒,腐去新生,乃回生保命之寶丹也。

乳香 沒藥(各等分)安箬葉上,火炙去油,乳細搽上,以膏貼之,此藥未盡則提膿外出,如毒已盡,則收口,其神妙處,難以言喻。

烏金膏(《十法》) 去腐肉,不傷新肉,最為平善,先用降香煎湯洗瘡。

巴豆(去殼,新瓦上炒黑色)研爛,瓷瓶收貯,多寡看瘡勢大小,酌量用之。

靈寶如意丹 發背疔疽大毒。

人參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辰砂 甘草 兒茶(各一錢) 琥珀 珍珠(各二分) 阿膠白芷 冰片(各一分) 犀牛黃 當門子(各五分)上乳細,瓷瓶密貯,勿泄藥味。如用,先將瘡用金銀花甘草煎湯洗凈,每日摻藥四五次,用膏蓋之,膿水自然拔盡,忌口味,戒煩惱,慎勞碌。

發背對口潰爛不收口。

三仙丹(一料,方詳前) 珍珠(一錢,豆腐煮透)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血竭(各二錢)共乳極細,先將溫湯洗瘡,棉花揩干,將藥摻上,用竹紙蘸濕粘貼,一日一換。

治背疽大潰僅存膈膜臨危者。(《錦囊》)鯽魚去腸,實以羯羊糞烘焦為末,干摻之,瘡口自收,神效方也。

抵金散(《啟玄》) 治癰疽發背,潰后爛開作痛。

屎蜣螂(五月五日收采,不拘多少,裝入竹筒內陰干)研細,瓷瓶收貯,凡用將末摻上。

神功紫霞丹(太醫院)大蜈蚣(一條,去頭、足,放瓦上焙脆) 麝香(二分)研細。瓷瓶收貯,每用少許摻瘡頂上,以膏蓋之,其頭即潰,并不疼痛。

拔毒生肌。

紅升丹 輕粉 萆麻仁(去油,各三錢) 乳香(去油) 黃丹(各二錢) 石膏( ,一兩) 琥珀(乳細一錢)共乳細末,摻上膏貼。

諸瘡毒四邊紫黑不消,瘡口不斂。

紅升丹 輕粉 雄黃 龍骨(各五錢) 白蘞 密陀僧 海螵蛸(各一兩) 麝香(一分)共乳極細,摻上。

金蟾化管丸(《劉秘》)治一切諸漏有管者,雖彎曲之處,皆能行到,化管如神。

水銀(三錢) 明雄黃(一兩,以二斤火酒,漸煮漸添,以酒盡為度)共乳細。用紙包好,取大蛤蟆(一個,剖去腸,只留肝肺。)將藥包入于肚內,以線縫好,聽用。

又方銀硝 白礬(各一兩)研勻。入陽城罐內,加水半茶盅,放火上熬令枯于罐底,取放地上,再納蛤蟆于內,鐵盞蓋好,鹽泥固濟,升文火三炷香,中火一炷香,武火一炷香,冷定開看,盞上靈藥刮下研細,用蟾酥乳化為丸如芥子大,陰干。凡一切管,用一丸放膏藥上,對管口,自入到底方回,嫩管自化,老管自褪,七日見效,如未全褪,再用一丸,無不除根。

癰疽門膏藥主方

仙方膏(《經驗》)白芷 紫荊皮 獨活 石菖蒲 赤芍(各二兩) 高良姜 蜈蚣 刺 皮 蛇蛻 萆麻仁 鱉甲白僵蠶 甘草 海風藤 連翹 天花粉 白芨 牛蒡子 大黃 川黃連 白蘞 當歸 千金子 血余 金銀花黃柏 穿山甲 防己 豬牙皂 柴胡 川貝母 桃仁 白附子 巴豆 明天麻 苦參 荊芥穗 紅花黃 桔梗 黃芩 牛膝 防風 全蝎 麻黃 草烏 肉桂 烏藥 羌活 半夏 大戟 蘇木(各五錢)桃枝 槐枝 桑枝 柳枝(各截一寸長,二十四段)用大磨真麻油十三斤,將上藥入油內泡七日,入銅鍋內熬至藥枯濾渣,復將油仍入鍋內,熬至滴水成珠,再撤凈藥腳,下丹。每油一斤,下飛過黃丹八兩為則,藥已成功,入有銪 缸內,以槐棍攪冷,再入后末∶血竭(四錢)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三錢三分) 藿香(四錢五分)研細攪勻,又入后藥∶珍珠 冰片(各一錢) 沉香(不見火,四錢七分) 當門子(二錢一分) 木香(不見火)松香(各五錢四分) 檀香(不見火,六錢) 雄黃(五錢五分)攪勻又入潮腦三錢收功。此膏專治癰疽發背,一切外證,并貼五勞七傷、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婦人 瘕、帶下如神。

神應萬驗膏 貼一切無名腫毒,大瘡惡疽,無論已破未破,不過二三張,即可收功。每張用過,以冷水洗去膿血,仍可再貼。每張量毒輕重用之,俱有神效。

桃枝 柳枝 杏枝 桑枝 槐枝(截作寸許長,各二兩)用真麻油二十四兩,小炭火熬滾,將枝次第入油熬枯成炭,濾去渣,再入∶人頭發男女各半,洗凈油膩,一兩五錢,入油炸化,再入∶穿山甲剪碎,一兩五錢,入油炸枯,再入∶象皮剪碎,五錢,入油炸化,再入∶大梔子一百個,逐個捻破,入油內離火,浸一炷香,再用微火,頓一炷香,再用大火,炸成炭。取起冷定,用夏布濾去渣,再入凈鍋內,稱準每油二兩,入炒過黃丹一兩,熬至滴水成珠不散,離火一刻,再入后藥∶真 砂透明白亮者、血竭、兒茶各二錢,乳細,拌入膏內,坐冷水中,稍涼取起,用水濕手扯捻百下,使各藥和勻,埋土內五日,去火毒。用時以井華涼水浸半日,捻成片,放布上,熱湯熨化貼。

太乙膏(《正宗》)一切癰疽瘡瘍,提膿生新神效。

生地 土木鱉 元參 赤芍 大黃 白芷 當歸(各五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 阿魏(一錢) 輕粉(一錢五分) 血余(一團) 肉桂(二錢五分) 黃丹(水飛,六兩五錢)先將草藥,入麻油一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傾入鍋內,文武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凈藥渣,將鍋榐凈,入油鍋內,下血余再熬,以柳枝挑看,俟血余熬枯浮起,方算熬熟。每凈油一斤,將炒過黃丹六兩五錢,徐徐投入,不住手攪,候鍋內先發青煙,后起白煙,疊疊升起,其膏已成,將膏滴入水中,試看軟硬適中,拿下鍋來,方下阿魏散膏面上化過,次下乳沒、輕粉末攪勻,傾入水內,以柳木棍攪成一塊,任攤貼。肺癰腸癰,即以此膏為丸,服之并效。

神仙太乙膏 治癰疽及一切惡毒,不問年月深淺,已未成膿,蛇虎蜈螫,犬咬湯火,刀斧砍傷,皆可內服外貼。血氣不通,溫酒送下。赤白帶下,當歸酒下。喉痹纏喉風,并用新綿裹膏藥,置口中含化。一切風赤眼,用膏捏作小餅,貼太陽穴后,以山梔子湯送下。跌打損傷,外貼內服,橘皮湯下。腰膝痛者,外貼內服,用鹽湯下。

唾血者,桑白皮湯送下。每服一丸,如櫻桃大,蛤粉為衣,其膏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神。

元參 川大黃 白芷 肉桂 當歸 赤芍 生地(各一兩)上銼碎。用麻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火熬黑色,濾去渣,入黃丹一斤,青柳枝不住手攪,滴水成珠為度,傾入瓷器中,掘窖埋土中出火毒三日,任用。

新制加味太乙膏(《錦囊》) 神治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濕氣痛,古方因內服外貼,故未免其功不專,今特定此方,專為外貼而設,其拔毒外治之功,較前更勝也。

亂發(一大團,以黑潤者佳) 萆麻仁(二百粒,搗碎)用真麻油二十四兩,煎滾入亂發,以柳枝不住手攪,令發熔化,再入萆麻仁,煎至發化萆麻仁枯,再入后藥,慢火熬之。

大黃(切片) 黑元參 當歸(各三兩) 生地黃(切片,四兩) 肉桂(去凈粗皮) 白芷赤芍(各二兩)煎至藥色枯黑,濾去渣,慢火熬濃,方入后四味收之,軟硬得宜,滴水成珠為度,夏月宜略老些,冬天宜略嫩些。

明松香一斤,搗碎入大蔥管內,以線縛好,放碗內隔湯蒸化,取出候冷去蔥,研細,八兩。先下松香,次下黃丹∶真黃丹二十兩,其色黃者為真,用水飛曬干,炒黑色,十兩。若色紅者,乃東丹也,勿用。

滴乳香、真沒藥俱箬上烘去油,研細,各二兩。四味收入成膏,藏瓷器中,旋用旋攤。

秘傳太乙萬靈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七十二般 癤,三十六種疔毒,無名腫毒,痰核瘰 ,內損骨節,外傷皮肉,手足麻木不仁,流注疼痛,膈前背后吊起刺痛等證。初起貼之,腫消痛止,已潰貼之,膿干肌生,功效如神。

羌活 萆麻仁 蟬蛻 大蜂房 蜈蚣 敗龜版 苦參 豬皂角 元參 槐角子青蒿 過山龍 甘草 半枝蓮 荊芥 蘄艾葉 黃芩 仙人掌 川椒 蒲公英 白蘞龍膽草 防風 忍冬藤 白芨 生附子 大黃 石菖蒲 梔子 赤芍藥 獨活何首烏 黃 蛇床子 桔梗 黑牽牛 漏蘆 木鱉子(去殼) 肉桂 大楓子 巴豆(去殼) 地骨皮 昆布 蒼耳子 黃柏 青木香 連翹 鼠粘子 桃仁 白僵蠶 血余穿山甲 黃連 當歸 牛膝 蒼術 升麻 蛇蛻 檳榔 槐枝 柳枝 桃枝(各一兩)上六十二味咀片。用真麻油十斤浸,春五、夏三,秋四、冬十日,入大鐵鍋內,熬至煙盡為度,先去粗渣冷定,用大皮紙以針戳眼,濾去細渣,復入凈鍋內,熬至黑色,滴水成珠不散。每油一斤,入淘過黃丹炒紫色者八兩,(如無黃丹,用水飛細密陀僧末,八兩代之。)下丹之時,以柳棍不住手攪勻,離火再下∶白芷、天南星、草烏、北細辛、半夏、高良姜、川烏各一兩,上七味,俱生研細末,篩入膏內攪勻,冷定,再下后開乳極細末∶海螵蛸一兩,乳香去油、百草霜、沒藥(去油)、雞肫皮、血竭、象牙末、雄黃、寒水石、兒茶、白石脂、朱砂、赤石脂、輕粉(各五錢),青魚膽、熊膽(各三錢),甘松、三奈、潮腦、冰片、麝香、琥珀、珍珠、龍骨、水銀(各二錢),細末。篩入攪勻,傾入冷水內扯拔,換水浸二日,拔去火毒,然后裝磁缽內。臨用攤貼。

普救萬全膏(《十法》) 治一切風氣,走注疼痛,并白虎歷節風,鶴膝風,寒濕流注,癰疽發背,疔瘡瘰 、跌打損傷,腹中痞塊,多年瘧疾。如頑痰瘀血,腹痛泄瀉,小兒疳積,女人 瘕諸證,并貼患處。咳嗽瘧疾,貼背脊心第七椎。予制此膏,倘貼后起泡出水,此是病氣本深,盡被藥力拔出,乃吉兆也,不必疑懼,記之。

藿香 海風藤 鱉甲 紫荊皮 白芷 廣木香 防風 豬牙皂 桂枝 威靈仙 半夏 萆麻子 本蘄艾茸 丁香 白僵蠶 黃芩 露蜂房 蘇木 川續斷 連翹 赤芍藥 白芨 蘿卜子 丁皮 高良姜 檀香貝母 黑山梔 苦參 烏藥 猴姜 陳枳殼 白蘚皮 天南星 荊芥穗 白蘞 全蝎 生地黃 五加皮麻黃 當歸尾 秦艽 蒼術 大楓子 草烏 北細辛 獨活 金銀花 川芎 香附子 甘草 生附子 杏仁羌活 蟬蛻 元參 肉桂 牛膝 桃仁 紅花 川烏(各一兩五錢) 大黃(三兩) 蛇蛻(五條) 大蜈蚣(三十五條) 柳枝 槐枝 桑枝 桃枝 楝枝 榆枝 楮枝(各三十五寸) 男子血余(三兩)以上七十三味,俱浸油。真麻油二十斤,天平子秤∶松香一百斤,棕皮濾凈,百草霜十斤,篩過。冬浸九宿,春秋浸七宿,夏浸五宿,分數次入鍋,文武火熬至藥枯油黑,滴水成珠為度,濾去渣,秤明每藥油十二兩,下濾凈片子松香四斤,同熬至滴水不散,每鍋下百草霜細末六兩,勿住手攪,俟火候成,則傾入水缸中,以棒攪和成塊,用兩人扯拔數次,磁缽收貯。

一法治瘡疽,用血丹收膏更妙,每油一斤,用血丹六兩。

仙傳奪命膏(《邵秘》) 治發背對口,一切腫毒,即日見效,揭下再貼一人,又能消去。

驢蹄(一個) 大鯽魚 商陸(各一斤) 山羊角(三個) 芫花 土木鱉 白芨 番木鱉大戟 露蜂房 白蘞 紅花 元參 蘇木桃仁 蛇蛻(各一兩) 當歸尾 黃牛角腮 巴豆肉 干蟾皮 豬懸蹄甲 南星 半夏 穿山甲(各二兩) 大黃(三兩) 萆麻仁 蒼耳嫩頭(各四兩) 金線吊蛤蟆(一個)用麻油四斤同藥熬枯去渣,熬至滴水成珠為度。每熟油一斤,入炒官粉八兩收成膏,再下∶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麝香 蕓香 輕粉(各三錢) 研細攪勻收貯。

如貼腫毒未硬者。用敷腫毒,末藥摻上貼。

凡貼痞塊用針刺患上三針,如品字樣,外用阿魏、蜈蚣、穿山甲、麝香各等分,研為細末,只稱一分,摻于針眼內,余者摻膏上貼。

凡貼瘋氣,用鬧羊花五錢、燒酒拌曬干三次,炒脆為末。麝香三分,乳勻摻膏上貼。

軍門一笑膏(邵秘) 專貼寒濕諸瘋疼痛,貼骨癰疽。

白芷 川萆 防風 罌粟殼 甘松 川羌活 三奈 川獨活 本 高良姜 官桂 大茴香 秦艽小茴香 麻黃 威靈仙 川椒(各二兩) 真附子 草烏 天南星 干姜 穿山甲 大黃 鬧楊花(火酒拌炒) 半夏(各四兩) 老蔥 老姜(各二斤)上藥用麻油三斤,桐油半斤,入藥浸,熬枯去渣,復入凈鍋內,熬至滴水成珠,入制松香四斤,土硫黃、密陀僧各一斤,乳細,收成膏冷定。再下∶廣木香五錢,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三錢,研細,攪勻。再下∶潮腦一兩,麝香三錢,和勻,收貯任攤用。

陰陽至圣膏(岐天師) 治陰陽癰疽大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江县| 渑池县| 龙州县| 虞城县| 彩票| 龙州县| 宁夏| 陇南市| 都昌县| 社会| 南川市| 莎车县| 手游| 阿拉善盟| 宁陵县| 凤山县| 赤水市| 天祝| 湾仔区| 大埔县| 新田县| 大新县| 高青县| 株洲市| 沛县| 林州市| 汶上县| 莱西市| 阿尔山市| 博湖县| 双峰县| 龙井市| 航空| 宜宾县| 灵山县| 定日县| 德安县| 福海县| 尉氏县| 汉中市|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