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匯考十二(53)
- 明倫匯編官常典勛爵部
- (清)陳夢雷
- 5023字
- 2015-12-26 18:33:45
吳吳人之那不谷亦又甚焉吾欲與子謀之其可乎
范蠡對曰未可也蠡聞之上帝不考時反是守強索
者不祥得時不成反受其殃失德滅名走死亡有
奪有予有不予王無蚤圖夫吳君王之吳也王若蚤
圖之其事又將未可知也王曰諾又一年王召范蠡
而問曰吾與子謀吳子曰未可也今吳王淫于樂而
忘其百姓亂民功逆天時信讒喜優憎輔遠弼圣人
不出忠臣解骨皆曲相御莫適相非上下相偷其可
乎范蠡對曰人事至矣天應未也王姑待之王曰諾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問焉曰吾與子謀吳子曰未可
也今申胥驟諫其王王怒而殺之其可乎范蠡對曰
逆節萌生天地未形而先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雜
受其刑王姑待之王曰諾又一年王召范蠡而問焉
曰吾與子謀吳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遺種其可
乎范蠡對曰天應至矣人事未盡也王姑待之王怒
曰道固然乎妄其欺不谷耶吾與子言人事子應我
以天時今天應至矣子應我以人事何也范蠡對曰
王姑勿怪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后乃可以成
功今其禍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資財之不足
以支長久也彼將同其力致其死猶尚殆王其且馳
騁弋獵無至禽荒宮中之樂無至酒荒肆與大夫觴
飲無忘國常彼其上將薄其德民將盡其力又使之
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王姑待之至于元
月王召范蠡而問焉曰諺有之曰觥飯不及壺&;#今
歲晚矣子將奈何范蠡對曰微君王之言臣固將謁
之臣聞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趨之惟恐弗
及王曰諾遂興師伐吳至于五湖吳人聞之出挑戰
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許之范蠡進諫曰謀之廟廊失
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弗許也臣聞之得時無怠時不
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贏縮轉化后將悔之天節
固然唯謀不遷王曰諾弗許范蠡曰臣聞古之善用
兵者贏縮以為常四時以為紀無過天極究數而止
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明者以為法微者則是行陽
至而陰陰至而陽日困而還月盈而匡古之善用兵
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后則用陰先則用陽近則
用柔遠則用剛后無陰蔽先無陽察用人無蓺往從
其所剛強以御陽節不盡不死其野彼來從我固守
勿與若將與之必因天地之災又觀其民之饑飽勞
逸以參之盡其陽節盈吾陰節而奪之宜為人客剛
強而力疾陽節不盡輕而不可取宜為人主安徐而
重固陰節不盡柔而不可迫凡陳之道設右以為牝
益左以為牡蚤晏無失必順天道周旋無究今其來
也剛強而力疾王姑待之王曰諾弗與戰居軍三年
吳師自潰吳王帥其賢良與其重祿以上姑蘇使王
孫雄行成于越曰昔者上天降禍于吳得罪于會稽
今君王其圖不谷不谷請復會稽之和王弗忍欲許
之范蠡進諫曰臣聞之圣人之功時為之庸得時弗
成天有還形天節不遠五年復反小兇則近大兇則
遠先人有言曰伐柯者其則不遠今君王不斷其忘
會稽之事乎王曰諾不許使者往而復來辭俞卑禮
俞尊王又欲許之范蠡諫曰孰使我早朝而晏罷者
非吳乎與我爭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吳耶夫十載謀
之一朝而棄之其可乎王姑弗許其事將易冀已王
曰吾欲弗許而難對其使者子其對之范蠡乃左提
鼓右援枹以應使者曰昔者上天降禍于越委制于
吳而吳不受今將反此義以報此禍吾王敢無聽天
之命而聽君王之命乎王孫雄曰子范子先人有言
曰無助天為虐助天為虐者不祥今吾稻蟹不遺種
子將助天為虐不忌其不祥乎范蠡曰王孫子昔吾
先君固周室之不成子也故濱于東海之陂黿鼉魚
鱉之與處而&;#黽之與同陼余雖靦然而人面哉吾
猶禽獸也又安知是諓諓者乎王孫雄曰子范子將
助天為虐助天為虐不祥雄請反辭于王范蠡曰君
王已委制于執事之人矣子往矣無使執事之人得
罪于子使者辭反范蠡不報于王擊鼓興師以隨使
者至于姑蘇之宮不傷越民遂滅吳反至五湖范蠡
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于越國矣王曰不谷
疑子之所謂者何也范蠡對曰臣聞之為人臣者君
憂臣勞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臣所以不死
者為此事也今事已濟矣蠡請從會稽之罰王曰所
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子
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吾言身死妻子為戮范蠡對
曰臣聞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
莫知其所終極王命工以良金寫蠡之狀而朝禮之
浹日而令大夫朝之環會稽三百里者以為范蠡地
曰后世子孫有敢侵蠡之地者使無終沒于越國皇
天后土四鄉地主正之按越語勾踐說于國人曰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
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于是
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
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
百人于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勾踐之地南至于句
無北至于御兒東經營鄞西至于姑蔑廣運百里乃
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
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
婦以蕃命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
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
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
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人公與之餼當
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
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
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四方之
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國之孺
子之游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
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于
國居民有三年之食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
君于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
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
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
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讎臣而思報君
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勾踐既許之乃致
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
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
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
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
旅退也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
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
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
故敗吳于囿又敗之于沒又郊敗之夫差行成曰寡
人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
句踐對曰昔天以越與吳而吳不受今天以吳與越
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
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君
若不忘周室而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
吾將殘女社稷滅女宗廟寡人請死余何面目以視
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滅吳
按吳越春秋夫差二十三年越王復伐吳吳國困不
戰士卒分散城門不守遂屠吳吳王率群臣遁去晝
馳夜走三日三夕達于秦余杭山胸中愁憂目視茫
茫行步猖狂腹餒口饑顧得生稻而食之伏地飲水
顧左右曰此何名也對曰是生稻也吳王曰是公孫
圣所言不得火食走傽偟也王孫駱曰飽食而去前
有胥山西&;#中可以匿止王行有頃因得生瓜已熟
吳王掇而食之謂左右曰何冬而生瓜近道人不食
何也左右曰謂糞種之物人不食也王曰何謂糞種
左右曰盛夏之時人食生瓜起居道傍子復生秋霜
惡之故不食王嘆曰子胥所謂且食者也謂太宰嚭
曰吾戮公孫圣投胥山之巔吾以畏責天下之慚吾
足不能前心不能往太宰嚭曰死生成敗故有避乎
王曰然曾無所知乎子試前呼之圣在當即有應吳
王止秦余杭山呼曰公孫圣反呼圣從山中應曰公
孫圣三呼三應吳王仰天呼曰寡人豈可返乎寡人
世世得圣也須臾越兵至三圍吳范蠡在中行左手
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吳王書其矢而射種蠡之軍
辭曰吾聞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
今吳病矣大夫何慮乎大夫種相國蠡急而攻大夫
種書矢射之曰上天蒼蒼若存若亡越君勾踐下臣
種敢言之昔天以越賜吳吳不肯受是天所反勾踐
敬天而功既得返國今上天報越之功敬受之不敢
忘也且吳有大過六以至于亡王知之乎有忠臣伍
子胥忠諫而身死大過一也公孫圣直說而無功大
過二也太宰嚭愚而佞言輕而讒諛妄語恣口聽而
用之大過三也夫齊晉無返逆行無僭侈之過而吳
伐之辱君臣毀社稷大過四也且吳越同音共律上
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吳侵伐大過五也昔越親戕吳
之前王罪莫大焉而幸伐之不從天命而棄其仇后
為大患大過六也越王謹上青天敢不如命大夫
種謂越君曰中冬氣定天將殺戮不行天殺反受其
殃越王敬拜曰諾今圖吳王將為何如大夫種曰君
被五勝之衣帶步光之劍仗屈盧之矛瞋目大言以
執之越王曰諾乃如大夫種辭吳王曰誠以今日聞
命言有頃吳王不自殺越王復使謂曰何王之忍辱
厚恥也世無萬歲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遺榮何
必使吾師眾加刃于王吳王仍未肯自殺句踐謂種
蠡曰二子何不誅之種蠡曰臣人臣也不敢加誅于
人主愿主急而命之天誅當行不可久留越王復瞋
目怒曰死者人之所惡惡者無罪于天不負于人今
君抱六過之罪不知愧辱而欲求生豈不鄙哉吳王
乃伏劍而死越王謂太宰嚭曰子為臣不忠無信亡
國滅君乃誅嚭并妻子吳王臨欲伏劍顧謂左右曰
吾生既慚死亦愧矣使死者有知吾羞前君地下不
忍睹忠臣伍子胥及公孫圣使其無知吾負于生死
必連繴組以罩吾目恐其不蔽愿復重羅繡三幅以
為掩明生不昭我死勿見我形吾何可哉越王乃葬
吳王以禮于秦余杭山卑猶越王使軍士集于我戎
之功人一隰土以葬之太宰嚭亦葬于卑猶之旁
勾踐已滅吳乃以兵北渡江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
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
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與魯泗東方百里
當是之時越兵橫行于江淮之上諸侯畢賀越王還
于吳當歸而問于范蠡曰何子言之具合于天范蠡
曰此素女之道一言即合大王之事王問為
當
作焉
實
金匱之要在于上下越王曰善哉吾不稱王其可悉
乎蠡曰不可昔吳之稱王僭天子之號天變于上日
為陰蝕今君遂僭號不歸恐天變復見越王還于吳
置酒文臺群臣為樂乃命樂作伐吳之曲樂師曰臣
聞即事作操功成作樂君王崇德誨化行有道之國
誅無義之人復讎還恥威加諸侯受霸王之功功可
象于圖畫德可刻于金石聲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
竹帛臣請引琴而鼓之遂作章暢辭曰屯乎今欲伐
吳可未耶大夫種蠡曰吳殺忠臣伍子胥今不伐吳
人
當
作又
何須大夫種進祝酒其辭曰皇天佑助我王
受福良臣集謀我王之德宗廟輔政鬼神承翼君不
忘臣臣盡其力上天一蒼不可掩塞觴酒二升萬福
無極于是越王默然無言大夫種曰我王賢仁懷道
抱德滅讎破吳不忘返國賞無所&;#群邪杜塞君臣
同和福佑千億觴酒三升萬歲難極臺上群臣大悅
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
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
憂色而不悅也范蠡從吳欲去恐勾踐未返失人臣
之義乃從入越行謂文種曰子來去矣越王必將誅
子種不然言蠡復為書遺種曰吾聞天有四時春生
冬伐人有盛衰泰終必否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惟賢人乎蠡雖不才明知進退高鳥已散良弓將藏
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啄鷹視狼
步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
安子若不去將害于子明矣文種不信其言越王陰
謀范蠡議欲去僥幸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辭于
王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義一也今臣事大王
前則無滅未萌之端后則無救已傾之禍雖然臣終
欲成君霸國故不辭一死一生臣竊自惟乃使于吳
王之慚辱蠡所以不死者誠恐讒于太宰嚭成伍子
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須臾而生夫恥辱之心不可
以大
當
作久
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賴宗廟之神靈大
王之威德以敗為成斯湯武克夏商而成王業者定
功雪恥臣所以當席日久臣請從斯辭矣越王惻然
泣下沾衣言曰國之士大夫是子國之人民是子使
孤寄身托號以俟命矣今子云去欲將逝矣是天之
棄越而喪孤也亦無所恃者矣孤竊有言公位
當
作住
乎分國共之去乎妻子受戮范蠡曰臣聞君子俟時
計不數謀死不被疑內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
乎王其勉之臣從此辭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
莫知其所適范蠡既去越王愀然變色召大夫種曰
蠡可追乎種曰不及也王曰奈何種曰蠡去時陰畫
六陽畫三日前之神莫能制者元武天空威行孰敢
止者渡天關涉天梁后入天一前翳神光言之者死
視之者狂臣愿大王勿復追也蠡終不還矣越王乃
收其妻子封百里之地有敢侵之者上天所殃于是
越王乃使良工鑄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側朝夕論
政自是之后計佯狂大夫曳庸扶同皋如之徒日
益疏遠不親于朝大夫種內憂不朝人或讒之于王
曰文種棄宰相之位而令君王霸于諸侯今官不加
增位不益封乃懷怨望之心憤發于內色變于外故
不朝耳異日種諫曰臣所以在
當
作蚤
朝而晏罷若身
疾作者但為吳耳今已滅之王何憂乎越王默然時
魯哀公患三桓欲因諸侯以伐之三桓亦患哀公之
怒以故君臣作難哀公奔陘三桓攻哀公公奔衛又
奔越魯國空虛國人悲之來迎哀公與之俱歸勾踐
憂文種之不圖故不為哀公伐三桓也二十五年丙
午平旦越王召相國大夫種而問之吾聞知人易自
知難其知相國何如人也種曰哀哉大王知臣勇也
不知臣仁也知臣忠也不知臣信也臣誠數以損聲
色減淫樂奇說怪諭盡言竭忠以犯大王逆心咈耳
必以獲罪臣非敢愛死不言言而后死昔子胥于吳
當夫差之誅也謂臣曰狡兔死良犬烹敵國滅謀臣
亡范蠡亦有斯言何大王問犯玉門之第八臣見王
志也越王默然不應大夫亦罷哺其耳以成人惡其
妻曰君賤一國之相少王祿乎臨食不亨
當
作享
哺以
惡何妻子在側匹夫之能自致相國尚何望哉無乃
為貪乎何其志忽忽若斯種曰悲哉子不知也吾王
既免于患難雪恥于吳我悉徙宅自投死亡之地盡
九術之謀于彼為佞在君為忠王不察也乃曰知人
易自知難吾答之又無他語是兇妖之證也吾將復
入恐不再還與子長訣相求于元冥之下妻曰何以
知之種曰吾見王時正犯玉門之第八也辰&;#其日
上賊于下是為亂丑必害其良今日&;#其辰上賊下
止吾命須臾之間耳越王復召相國謂曰子有陰謀
兵法傾敵取國九術之策今用三已破強吳其六尚
在子所愿幸以余術為孤前王于地下謀吳之前人
于是種仰天嘆曰嗟乎吾聞大恩不報大功不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