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匯考十二(7)
- 明倫匯編官常典勛爵部
- (清)陳夢雷
- 4986字
- 2015-12-26 18:33:45
義曰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陜州河北縣東北五十
里虞山之上古虞國也故芮城縣西二十里古芮
國也晉太康地記云虞西百四十里有芮城括地
志云又閑原在河北縣西六十五里詩云虞芮質
厥成毛萇云虞芮之君相與爭里久而不平乃相
謂曰西伯仁人盍往質焉乃相與朝周二國君相
謂曰我等小人不可履君子之庭乃相讓所爭地
以為閑原至今尚在注引地理志芮在臨晉者恐
然閑原在河東復與虞芮相接臨晉在河西同
州非臨晉芮城明矣
奄
帝辛之黨有奄國
按書經多方疏自武王伐紂及成王即政新封建者
甚少天下諸侯多是殷之舊國其心未服周家由是
奄君重叛
周成王二年奄人叛
按竹書紀年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
叛
成王四年王師踐奄
按書序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孔
傳
為平淮夷徙奄之政令
按史記周本紀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
多士無佚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
君薄姑
注
鄭元曰奄國在淮夷之北正義曰兗州曲阜縣
奄至即奄國之地也
按竹書紀年成王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
頑民于衛遂伐奄滅蒲姑蒲姑與四國作亂故周文
公伐之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廟夏四月初嘗麥王師
伐淮夷遂入奄
成王五年遷奄于蒲姑
按書序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
作將蒲姑
孔
傳
將徙奄新立之君于蒲姑告召公使作冊書告
令之
按史記周本紀初管蔡畔周周公討之三年而畢定
故初作大誥次作微子之命次歸禾次嘉禾次康誥
酒誥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
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豐使召公
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筑居九
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誥
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公
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成王自
奄歸在宗周作多方
按竹書紀年成王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
姑
蒲姑
殷有蒲姑國
按左傳昭公二十年冬十二月齊侯田于沛至自田
晏子侍于遄臺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
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鳩氏
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
后太公因之古若無死爽鳩氏之樂非君所愿也
注
蒲姑氏殷周之間代逢公者
周武王十六年秋王師伐蒲姑
按竹書紀年云云
成王三年滅蒲姑
按竹書紀年成王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
頑民于衛遂伐奄滅蒲姑蒲姑與四國作亂故周文
公伐之
按路史蒲嬴國也周滅之
成王五年奄遷于蒲姑
按書序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
作將蒲姑
孔
傳
將徙奄新立之君于蒲姑告召公使作冊書告
令之
按竹書紀年成王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
姑
淮夷
商世費仲之后立于淮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伯翳封費生大廉若木恩成若木事夏襲翳之封
后有費昌為湯御右費仲事紂其立于淮者為嬴氏
夏世有調王命以徐伯主淮夷三十二世君偃一假
仁義而賓國三十六周王剡之而錄其子宗十一世
為吳所滅
注
偃即康王乃穆王時都城記云穆王西巡聞其
威德日遠遣楚師襲破殺王偃后漢書七諫淮南
子注以為楚文滅之楚文乃春秋時誤宗北走彭
城武原山萬眾從之因曰徐山
周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
按竹書紀年云云
成王三年侯伯禽征徐戎淮夷
按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嘩聽命徂茲淮夷徐戎并
興善敹乃甲冑敿乃干無敢不吊備乃弓矢鍛乃戈
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馬杜乃擭敜
乃無敢傷牿牿之傷汝則有常刑馬牛其風臣妾
逋逃勿敢越逐祗復之我商賚汝乃越逐不復汝則
有常刑無敢寇攘逾垣墻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
刑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
刑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楨干甲戌我惟筑無敢不供
汝則有無余刑非殺魯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無敢
不多汝則有大刑
疏
魯侯伯禽于成王即政元年始就封于魯居曲
阜之地于時徐州之戎淮浦之夷并起為寇于魯
東郊之門不敢開辟侯時為方伯率諸侯征之
至費地而誓戒士眾
按史記魯世家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
徐戎亦并興反于是伯禽率師伐之于作誓
按通鑒前編成王三年秋管叔及蔡叔霍叔與武庚
叛淮夷徐戎皆叛侯伯禽帥師伐淮夷徐戎
成王四年王東伐淮夷
按書序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孔
傳
為平淮夷徙奄之政令
按史記周本紀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
多士無佚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
君蒲姑
注
正義曰括地志云泗水徐城縣北二十里古徐
國即淮夷也
宣王二年伐淮夷
按詩經大雅江漢篇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
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
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江漢之滸王命召虎
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
至于南海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
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厘爾圭
瓚秬鬯一鹵告于文人錫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
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
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
國
朱
注
宣王命召穆公平淮南之夷詩人美之
按常武篇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
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王謂尹氏
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
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赫赫業業有嚴天子王舒保
作匪紹匪游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
驚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
濆仍執丑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王旅啴啴如飛如
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翼翼不測不
克濯征徐國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
功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朱
注
宣王自將以伐淮北之夷而命卿士之謂南仲
為太祖兼太師而字皇父者整治其從行之六軍
修其戎事以除淮夷之亂而惠此南方之國詩人
作此以美之
按通鑒前編宣王二年遣召穆公虎帥師伐淮南之
夷王自將親征淮北徐夷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秋七月
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遂滅
賴
按春秋昭公四年按左傳四年夏六月丙午楚子
合諸侯于申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伐吳遂以諸侯滅
賴
勛爵部匯考十五
周一
齊一
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太公望呂尚于齊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
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九年武王上
祭于畢東觀兵至于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
武王自稱太子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
馬司徒司空諸節齊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
小子受先功畢力賞罰以定其功遂興師師尚父號
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后至者斬武王渡河是時諸
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
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居二年聞紂
昏亂暴虐滋甚于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
可以不畢伐乃遵文王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
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武王乃作太誓告于眾庶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諸
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帝紂聞武王來亦發
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
大卒馳帝紂師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于鹿臺
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至商國遂入
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后下車以輕劍擊之
以黃鉞斬紂頭縣太白之旗已乃出復軍其明日除
道修社及商紂宮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武王弟
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
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劍以衛武王既入立于
社南大卒之左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
茲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孫
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
其章顯聞于天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
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已而命
宗祝享祠于軍乃罷兵西歸行狩記政事作武成于
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尚父于營丘曰齊
注
爾雅曰水出其前而左曰營丘郭璞曰今齊之
營丘淄水過其南乃東
按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
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
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
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
尚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
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乃霸王之輔
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
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
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游說諸侯無所
遇而卒西歸周西伯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周西伯
拘羑里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呂尚亦曰吾聞
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
物獻之于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國言呂尚所
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為文武師周西伯昌之脫羑里
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
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周西
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
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
公之謀計居多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業
東伐以觀諸侯集否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
旄以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后至者斬
遂至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
可伐也武王曰未可還師與太公作此太誓居二年
紂殺王子比千囚箕子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
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公強之勸武王武王于是遂
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紂紂師敗績紂
反走登鹿臺遂追斬紂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
水衛康叔封布采席師尚父牽牲史佚策祝以告神
討紂之罪散鹿臺之錢發巨橋之粟以賑貧民封比
干墓釋箕子囚遷九鼎修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
謀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
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
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
犁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
也會紂之亂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
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
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
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
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蓋太公之卒百有余年
成王十三年王師會齊侯魯侯伐戎
按竹書紀年云云
成王三十七年齊侯奉召公命逆太子釗居憂
按書經顧命惟四月乙丑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
齊侯呂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于南門之外
延入翼室恤宅宗
孔
傳
冢宰攝政故命二臣臣子皆侍左右將正太子
之尊故出于路寢門外使桓毛二臣各執干戈于
齊侯呂伋索虎賁百人更新逆門外所以殊之延
使居憂為天下宗主
康王六年齊太公薨
按竹書紀年云云
夷王三年烹齊侯不辰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呂
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
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
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
按竹書紀年夷王三年王烹齊哀公于鼎
厲王十九年齊公子山弒其君靜而自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胡公徙都薄姑而當周夷王之
時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與其黨率營丘之人
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
按竹書紀年夷王十九年齊公子山弒其君胡公而
自立
按通鑒前編厲王十有九年齊公子山弒其君胡公
而自立
厲王二十年齊徙臨災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獻公元年盡逐胡公子因徙薄
姑都治臨災
按竹書紀年夷王二十年齊侯徙治臨災
按通鑒前編厲王二十年齊侯徙治臨災
厲王二十八年齊侯山薨子壽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獻公九年卒子武公壽立
按通鑒前編厲王二十八年齊獻公薨子壽立
宣王五年命樊侯城齊
按詩經大雅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
德天監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
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
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
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
方爰發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
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
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
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
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袞職有闕
維仲山甫補之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每
懷靡及四牡彭彭八鸞鏘鏘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
四牡骙骙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吉甫作
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朱
注
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齊而尹吉甫作詩
以送之
按通鑒前編宣王五年命樊侯仲山甫宣命于四方
城齊
宣王十二年齊侯壽薨子無忌立為胡公子所弒齊
人立其子赤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十
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
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厲公暴虐故胡
公子復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
戰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
公者七十人
按通鑒前編宣王十有二年齊胡公子弒厲公齊人
誅之而立厲公之子赤討誅君之黨七十人
宣王二十四年齊侯赤薨子說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
注
系本及譙周皆作說字
按通鑒前編宣王二十有四年齊文公薨子說嗣
宣王三十三年齊侯說薨子購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成公九年卒子莊公購立
注
索隱曰購劉氏音神欲反系家及系本并作贖
按通鑒前編宣王三十有三年齊成公薨子購嗣
平王四十年齊侯購薨子祿甫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
東徙雒秦始列為諸侯五十六年晉弒其君昭侯六
十四年莊公卒子厘公祿甫立
按通鑒前編平王四十年齊莊公薨子祿甫立
平王五十一年冬十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按春秋隱公三年按左傳三年冬齊鄭盟于石門
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于齊
桓王三年夏五月辛酉齊侯魯侯盟于艾
按春秋隱公六年按左傳六年夏盟于艾始平于
齊也
注
春秋前與齊不平今乃棄惡結好
桓王四年夏齊侯使其弟年聘于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