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當餉典當鋪稅也。以物質錢,計月收利,以其權子母,而收重息,故稅之,所以抑未也。蔗車;糖廍稅也。牛磨;面征也。小囗〈舟古〉船;船征也。梁頭;亦船征也。量船梁之廣狹,而知船材之多寡,以定征也。港塭;魚征也。就其產魚捕魚之地,而征之也。罟捕;魚稅也。以其取魚之具,名其稅也o鹿皮餉;以社番之捕鹿獻皮,名其稅也。官莊稅;以其田己充公歸官,而征其稅也。學田租者;以其田歸入書院,而征其稅也。稅契者;民間承買田宅,以契投稅,而征之也。余租者;正供之余,而征其租也。凡此數者,皆為雜餉(彰化縣志)。
官莊
臺灣府:官莊一百二十五所,年征青白糖、租粟、芝麻、糖廍蔗車、牛磨、魚塭等項,共銀三萬零七百三十九兩九錢六分六厘零。雍正七年,報升糖粟共征銀一百九十七兩七錢七分。雍正八年,豁免圯陷無征白糖銀二十四兩六錢。雍正十年豁免圯陷園地無征銀一百八十七兩五錢九分九厘零。乾隆二年,豁免水沖無征糖銀四兩七錢五分二厘零。乾隆九年,豁免圯陷田園無征銀一百五十二兩五錢四分一厘。通府合訂,實征官莊糖粟、芝麻、糖廍蔗車、牛磨、魚塭共銀三萬零五百六十八兩二錢四分二厘零。
臺灣縣:官莊八所,年征白糖、糖廍蔗車、租粟共征銀一千二百零九兩七錢六分九厘零。雍正二年,諸羅撥歸本邑管轄白糖糖廍園租共銀五百一十八兩七錢八分六厘零。又豁免圯陷園地無征銀一百六十一兩二錢三分九厘零。又諸羅撥歸本邑管轄白糖租粟蔗車共銀二百四十兩零二分八厘零。雍正九年,撥歸鳳邑首輸白糖糖廍共銀三百一十九兩二錢。乾隆二年,豁免水沖無征糖銀四兩七錢五分二厘零。通縣合計,實征官莊糖粟、糖廍蔗車共銀一千四百八十六兩一錢九分二厘零。
鳳山縣:官莊五十二所,年征青白糖租粟,蔗車糖廍共征銀九千九百二十五兩八錢零。雍正七年,報升糖粟,共征銀一百九十七兩七錢七分。雍正九年,臺灣縣撥歸本縣管轄官莊白糖糖廍共征銀三百一十九兩二錢。又本縣撥歸臺灣官莊白糖糖廍,并勻征前金莊租粟,共銀五百一十九兩七錢八分六厘零。乾隆十二年,報升官莊溢額粟一十三石折征銀五兩二錢。雍正十年,豁免減征白糖銀二十六兩三錢六分零。雍正十一年,豁免崩陷崩陷無征銀二十四兩六錢。乾隆九年,豁免崩陷田園無征銀一百五十二兩五錢四分二厘零。乾隆十八年,豁免崩陷田園無征官莊銀一百兩一錢五分六厘零。乾隆二十四年,豁免崩陷田園無征官莊銀二百九十七兩八錢三分一厘零。乾隆二十六年,報升官莊糖粟折征銀五兩二錢七分二厘。通縣合計,實征官莊糖粟、糖廍、蔗車共銀九千三百三十二兩九錢六分七厘零。
諸羅縣:官莊六十五所,年征租粟、青白糖、芝麻、糖廍蔗車、牛磨、魚塭等項,共征銀一萬九千六百零四兩三錢九分六厘。雍正二年,撥歸彰化縣官莊三所,租粟白糖銀四百七十三兩二錢六分六厘。又撥歸臺灣縣管轄蔗車銀二兩八錢。雍正九年,撥歸臺灣縣管轄蔗車租粟白糖銀共二百四十兩零二分八厘零。通縣合計,實征官莊糖粟、芝麻、糖廍蔗車、牛磨、魚塭共銀一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兩二錢零一厘五毫三忽(內乾隆十二年,豁免陳宗等車餉銀一百九十三兩二錢;二十年,豁免崩陷白糖銀一百二十一兩九錢七分五厘零外,今實征官莊等餉銀一萬八千五百七十三兩二分五厘零)。
彰化縣:官莊三所,歸民征輸白糖、租粟糖廍共銀四百七十三兩三錢六分六厘。
淡水廳:官莊兩所(乾隆二十二年新升),年征租粟三千七百七十二石八斗七升七合零。乾隆二十四年,豁免劃出界外及崩陷田園無征粟一千八百四十九石四斗零八合零。通廳屬合計,實征租粟一千九百二十三石四斗六升八合零。官莊餉共征銀一千四百八十六兩一錢九分二厘六毫九絲一忽零(奉文解府,充為內地各官養廉),內原額官莊八所(康熙六十一年歸民征輸)云云(臺灣府志)。
(二)
額征馬龍潭鎮平莊、饒平莊一所,未升科中下則田七十六甲七分,租銀二百六十六兩一分四厘。南靖永定莊一所,未升科中下則田三十八甲六分六厘,租銀一百五十七兩七錢五分二厘。半線柴坑仔莊一所,未升科中下則園二十五甲七分一厘,租銀四十四兩。又官莊餉一張,餉銀五兩六錢。共官莊銀四百七十三兩三錢六分六厘,批解府庫,報部撥用(彰化縣志)。
官莊
拳頭母山田每甲納租谷六石,園納三石,應額征正供谷一千一百三十七石七斗六升七合三勺。
和尚洲田每甲納租谷四石、園三石,應額征正供谷二百六十七石一斗四升五合二勺。
以上年共額征正供谷一千四百四石八斗二升二合五勺。
拳頭母山額征耗谷九十四石八斗六合四勺,又征余租谷八百六十七石三升五合七勺。
和尚洲額征耗谷七石四斗四升四合九勺,又征余租谷七十七石五斗五升九石七勺,又征天后宮城隍廟耗谷一十四石八斗一升七合三勺,又征里民陳尚充公田園耗谷六斗三升六合,又征余租谷一十七石七斗七升二合三勺。
以上年共額征耗余租谷一千零八十石零七斗二合三勺。
計共年征供耗余谷二千四百八十四石八斗九升四合八勺,除正供外,所剩耗余谷詳定每谷一石,變價銀六錢二分,共銀六百六十九兩六錢六分九厘六毫二絲六忽。
按府志云:淡廳官莊二所,乾隆二十二年新升,年征谷三千七百七十二石八斗七升七合,二十四年,豁免谷一千八百四十九石四斗八合。實征谷一千九百二十三石四斗六升八合,與今冊所征正供不符五百余石。舊案已失,無從互核,姑存其目。至余租谷,系佃戶應收歸官充公之額,故于耗谷以外,又立名目也。
又廳額征彰化縣屬快官莊充公租谷四百四十九石二升五合七勺。乾隆五十八年,詳豁水沖田園無征谷二十四石六斗九升七合二勺外,實征谷四百四十四石三斗二升七合五勺。內除給佃首辛勞谷五十石,又本廳役食未折谷一百一十五石九斗九升七合七勺,年實征余租谷二百七十八石三斗二升九合八勺。照例每石變價六錢二分,共變價銀一百七十五兩三錢七分七厘四毫七絲四忽,內除給北中營兵米車船腳費銀七十二兩四錢八厘八毫五絲六忽,實余銀一百零二兩九錢三分八厘九毫一絲八忽。
廳額征官莊二所供耗余谷共二千四百八十四石八斗九升四合八勺,內歸本廳額征正供谷一千四百零四石八斗二升二合五勺,尚存耗余谷一千零八十石零七升二合三勺。定以每石六錢二分,估變價銀六百六十九兩六錢六分九厘六毫二絲六忽,解府充餉。
廳額征彰化縣屬快官莊余租谷四百四十四石三斗二升七合五勺,內給佃首辛勞谷五十石,又給本廳役食米折谷一百一十五石九斗九升七合七勺,每年應存租谷二百七十八石三斗二升九合八勺。每石定價六錢三分,共變價銀一百七十五兩三錢四分七厘七毫七絲四忽,除撥給北中營冬季分兵米車船腳費銀七十二兩四錢八厘八毫五絲六忽外,尚余銀一百零二兩九錢三分八厘九毫一絲八忽,解府歸補臺餉(淡水廳志)。
官莊
噶瑪蘭廳:官莊四所,年約收租谷一千石。
附考
嘉慶年間,翟淦任內籌辦蘭地創始之時,慮及新辟土地浮松,風雨過多,諸凡工程不能依限保固十年;若有損壞,不無賠累。是以愿留新福莊、辛仔罕兩處閑散田地,按年納收租谷五百余石,以為修理文武衙署之資。又留吧荖郁、抵美簡等莊間散田地,收谷四百余石,以為修理兵房之用,歸在不入額及加額諸款內。以地多沙松未實,未便率行詳報,時復歲歉頻仍,人不供出云(噶瑪蘭廳志)。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