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射雉以一矢,而復亡之,明雖有雉,終不可得矣。寄旅而進,雖處于文明之中,居于貴位,此位終不可有也。以其能知禍福之萌,不安其處以乘其下,而上承於上,故終以譽而見命也。

[疏]“六五射雉”至“以譽命”。○正義曰:“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者,羈旅不可以處盛位,六五以羈旅之身,進居貴位,其位終不可保,譬之射雉,惟有一矢,射之而復亡失其矢,其雉終不可得,故曰“射雉一矢亡”也。然處文明之內(nèi),能照禍福之幾,不乘下以侵權,而承上以自保,故得終以美譽而見爵命,故曰“終以譽命”也。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疏]正義曰:“上逮”者,逮,及也,以能承及於上,故得“終以譽命”也。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喪牛于易,兇。居高危而以為宅,巢之謂也。客旅得上位,故先笑也。以旅而處于上極,眾之所嫉也。以不親之身而當被害之地,必兇之道也,故曰“后號咷”。牛者,稼穡之資。以旅處上,無所同嫉,故“喪牛于易”,不在於難。物莫之與,危而不扶,喪牛于易,終莫之聞。莫之聞,則傷之者至矣。

[疏]正義曰:“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喪牛于易,兇”者,最居於上,如鳥之巢,以旅處上,必見傾奪,如鳥巢之被焚,故曰“鳥焚其巢”也。客得上位,所以“先笑”。兇害必至,故“后號咷”。無所同嫉,喪其稼穡之資,理在不難,故曰“喪牛于易”。物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故曰“兇”也。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疏]正義曰:“終莫之聞也”者,眾所同疾,危而不扶,至于喪牛于易,終無以一言告之,使聞而悟也。

巽下巽上。巽:小亨。全以巽為德,是以小亨也。上下皆巽,不違其令,命乃行也。故申命行事之時,上下不可以不巽也。

[疏]正義曰“巽者卑順之名。《說卦》云:“巽,入也。”蓋以巽是象風之卦,風行無所不入,故以“入”為訓。若施之於人事,能自卑巽者,亦無所不容。然巽之為義,以卑順為體,以容入為用,故受“巽”名矣。上下皆巽,不為違逆,君唱臣和,教令乃行,故於重巽之卦,以明申命之理。雖上下皆巽,命令可行,然全用卑巽,則所通非大,故曰“小亨”。

利有攸往。巽悌以行,物無距也。

[疏]正義曰:巽悌以行,物無違距,故曰“利有攸往”。

利見大人。大人用之,道愈隆。

[疏]正義曰:但能用巽者,皆無往不利,然大人用巽,其道愈隆,故曰“利見大人”,明上下皆須用巽也。

《彖》曰:重巽以申命。命乃行也。未有不巽而命行也。

[疏]正義曰:此卦以卑巽為名,以申命為義。故就二體上下皆巽,以明可以申命也。上巽能接於下,下巽能奉於上,上下皆巽,命乃得行,故曰“重巽以申命也”。

剛巽乎中正而志行。以剛而能用巽,處乎中正,物所與也。

[疏]正義曰:“剛巽乎中正而志行”者,雖上下皆巽,若命不可從,則物所不與也。故又因二五之爻,剛而能巽,不失其中,所以志意得行,申其命令也。

柔皆順乎剛。明無違逆,故得小亨。

[疏]“柔皆順乎剛”。○正義曰:“柔皆順乎剛”者,剛雖巽為中正,柔若不順乎剛,何所申其命乎?故又就初、九各處卦下,柔皆順剛,無有違逆,所以教命得申,成小亨以下之義也。○注“明無違”至“得小亨”。○正義曰:案《彖》并舉“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以結之,則柔皆順剛之意,不事釋“小亨”二字,而《注》獨言“明無違逆,故得小亨”者,褚氏云:“夫獻可替否,其道乃弘:柔皆順剛,非大通之道,所以文王系‘小亨’之辭,孔子致‘皆順’之釋。”案:王注上下卦之體,皆以巽言之,柔不違剛,正是巽義,故知“皆順”之言,通釋諸辭也。

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疏]正義曰:“是以小亨”以下,釋《經(jīng)》結也。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疏]正義曰:“隨風,巽”者,兩風相隨,故曰“隨風”,風既相隨,物無不順,故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者,風之隨至,非是令初,故君子訓之以申命行事也。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處令之初,未能服令者也。故進退也。成命齊邪,莫善武人,故“利武人之貞”以整之。

[疏]正義曰:初六,處令之初,法未宣,著體於柔巽,不能自決,心懷進退,未能從令者也。成命齊邪,莫善威武,既未能從令,則宜用武人之正,以整齊之,故曰“進退,利武人之貞”也。

《象》曰:“進退”,志疑也。巽順之志,進退疑懼。

[疏]正義曰:“志疑”者,欲從之,則未明其令;欲不從,則懼罪及巳,志意懷疑,所以進退也。

“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疏]正義曰:“志治也”者,武非行令所宜,而言利武人者,志在使人從治,故曰:“利武人”。其猶《蒙卦》初六《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處巽之中,既在下位,而復以陽居陰,卑巽之甚,故曰:“巽在床下”也。卑甚失正,則入于咎過矣。能以居中而施至卑於神祗,而不用之於威勢,則乃至于紛若之吉,而亡其過矣。故曰“用史巫紛若,吉,無咎”也。

[疏]正義曰:“巽在床下”者,九二處巽下體,而復以陽居陰,卑巽之甚,故曰“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者,史謂祝史,巫謂巫覡,并是接事鬼神之人也。紛若者,盛多之貌。卑甚失正,則入於過咎。人有威勢,易為行恭;神道無形,多生怠慢。若能用居中之德,行至卑之道,用之於神祗,不行之於威勢,則能致之於盛多之吉,而無咎過,故曰“用史巫紛若,吉,無咎”也。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疏]正義曰:“得中”者,用卑巽於神祗,是行得其中,故能致紛若之吉也。

九三:頻巽,吝。頻,頻蹙,不樂而窮,不得巳之謂也。以其剛正而為四所乘,志窮而巽,是以吝也。

[疏]正義曰:“頻巽,吝”者,頻者,頻蹙憂戚之容也,九三體剛居正,為四所乘,是志意窮屈,不得申遂也。既處巽時,只得受其屈辱也,頻蹙而巽,鄙吝之道,故曰“頻巽,吝”也。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疏]正義曰:“志窮”者,志意窮屈,所以為吝也。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乘剛,悔也,然得位承五,卑得所奉。雖以柔乘剛,而依尊履正,以斯行命,必能獲強暴,遠不仁者也。獲而有益,莫善三品,故曰“悔亡,田獲三品”。一曰乾豆,二曰賓客,三曰充君之庖。

[疏]正義曰:“悔亡,田獲三品”者,六四有乘剛之悔,然得位承尊,得其所奉,雖以柔乘剛,而依尊履正,以斯行命,必能有功,取譬田獵,能獲而有益,莫善三品,所以得悔亡。故曰“悔亡,田獲三品”也。三品者,一曰乾豆,二曰賓客,三曰充君之庖廚也。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疏]正義曰:“有功”者,田獵有獲,以喻行命有功也。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以陽居陽,損於謙巽。然秉乎中正以宣其令,物莫之違,故曰“貞吉,悔亡,無不利”也。化不以漸,卒以剛直用加於物,故初皆不說也。終於中正,邪道以消,故有終也。申命令謂之庚。夫以正齊物,不可卒也;民迷固久,直不可肆也,故先申三日,令著之后,復申三日,然后誅而無咎怨矣。甲、庚,皆申命之謂也。

[疏]正義曰:九五以陽居陽,違於謙巽,是悔也。然執(zhí)乎中正,以宣其令,物莫之違,是由貞正獲吉,故得悔亡而無不利,故曰“貞吉,悔亡,無不利”也。“無初有終”者,若卒用剛直,化不以漸,物皆不說,故曰“無初”也。終於中正,物服其化,故曰“有終”也。“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者,申命令謂之庚,民迷固久,申不可卒,故先申之三日,令著之后,復申之三日,然后誅之,民服其罪,無怨而獲吉矣,故曰“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也。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疏]正義曰:“位正中”者,若不以九居五位,則不能以中正齊物,物之不齊,無由致吉,致吉是由九居五位,故舉爻位言之。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處巽之極,極巽過甚,故曰:“巽在床下”也。斧所以斷者也,過巽失正,喪所以斷,故曰“喪其資斧,貞兇”也。

[疏]正義曰:“巽在床下”者,上九處巽之極,巽之過甚,故曰“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者,斧能斬決,以喻威斷也,巽過則不能行威命。命之不行,是喪其所用之斧,故曰“喪其資斧”也。“貞兇”者,失其威斷,是正之兇,故曰“貞兇”也。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兇也。

[疏]正義曰:“上窮”者,處上窮巽,故過在床下也。“正乎兇”者,正理須當威斷,而喪之,是“正乎兇”也。

兌下兌上。兌:亨,利貞。

[疏]正義曰:兌,說也。《說卦》曰:“說萬物者莫說乎澤。”以兌是象澤之卦,故以“兌”為名。澤以潤生萬物,所以萬物皆說:施於人事,猶人君以恩惠養(yǎng)民,民無不說也。惠施民說,所以為亨。以說說物,恐陷諂邪,其利在於貞正。故曰“兌,亨利貞”。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說而違剛則諂,剛而違說則暴。剛中而柔外,所以說以利貞也。剛中,故利貞,柔外,故說亨。

[疏]正義曰:“兌,說也”者,訓卦名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者,此就二、五以剛居中,上六、六三以柔處外,釋“兌亨利貞”之義也。外雖柔說,而內(nèi)德剛正,則不畏邪諂。內(nèi)雖剛正,而外跡柔說,則不憂侵暴。只為剛中而柔外,中外相濟,故得說亨而利貞也。

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天剛而不失說者也。

[疏]正義曰:廣明說義,合於天人。天為剛德而有柔克,是剛而不失其說也。今說以利貞,是上順乎天也。人心說於惠澤,能以惠澤說人,是下應乎人也。

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疏]正義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以下嘆美說之所致,亦申明應人之法,先以說豫撫民,然后使之從事,則民皆竭力忘其從事之勞,故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也。“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者,先以說豫勞民,然后使之犯難,則民皆授命,忘其犯難之死,故曰“說以犯難,民忘其死”也。施說於人,所致如此,豈非說義之大,能使民勸勉矣哉!故曰“說之大,民勸矣哉”。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麗,猶連也。施說之盛,莫盛於此。

[疏]正義曰:“麗澤兌”者,麗,猶連也,兩澤相連,潤說之盛,故曰“麗澤,兌”也。“君子以朋友講習”者,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相說之盛,莫過於此也。故君子象之以朋友講習也。

初九:和兌,吉。居兌之初,應不在一,無所黨系,和兌之謂也。說不在諂,履斯而行,未見有疑之者,吉其宜矣。。

[疏]正義曰:初九居兌之初,應不在一,無所私說,說之和也,說物以和,何往不吉,故曰“和兌,吉”也。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疏]正義曰:“行未疑”者,說不為諂,履斯而行,未見疑之者也,所以得吉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說不失中,有孚者也。失位而說,孚吉,乃悔亡也。

[疏]正義曰:九二說不失中,有信者也。說而有信,則吉從之,故曰“孚兌,吉”也。然履失其位,有信而吉,乃得亡悔,故曰“孚兌,吉,悔亡”也。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其志信也。

[疏]正義曰:“信志也”者,失位而得吉,是其志信也。

六三:來兌,兇。以陰柔之質(zhì),履非其位,來求說者也。非正而求說,邪佞者也。

[疏]正義曰:三為陽位,陰來居之,是進來求說,故言“來兌”;而以不正來說,佞邪之道,故曰:“來兌,兇”也。

《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疏]正義曰:“位不當”者,由位不當,所以致兇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商,商量裁制之謂也。介,隔也。三為佞說,將近至尊。故四以剛德,裁而隔之,匡內(nèi)制外,是以未寧也。處於幾近,閑邪介疾,宜其有喜也。

[疏]正義曰:“商兌未寧”者,商,商量裁制之謂也。夫佞邪之人,國之疾也。三為佞說,將近至尊。故四以剛德,裁而隔之,使三不得進,匡內(nèi)制外,未遑寧處,故曰“商兌未寧”。居近至尊,防邪隔疾,宜其有喜,故曰“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疏]正義曰:“有慶”者,四能匡內(nèi)制外,介疾除邪,此之為喜,乃為至尊所善,天下蒙賴,故言“有慶”也。

九五:孚于剝,有厲。比於上六,而與相得,處尊正之位,不說信乎陽,而說信乎陰,“孚于剝”之義也。“剝”之為義,小人道長之謂。

[疏]正義曰:“剝”者,小人道長,消君子之正,故謂小人為剝也。九五,處尊正之位,下無其應,比於上六,與之相得,是說信於小人,故曰“孚于剝”。信而成剝,危之道也,故曰“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以正當之位,信於小人而疏君子,故曰“位正當”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金山区| 吐鲁番市| 那坡县| 乐平市| 陵水| 乐安县| 竹溪县| 辽宁省| 萍乡市| 阿拉善右旗| 桃江县| 沂水县| 漳平市| 北安市| 屯门区| 南充市| 罗江县| 应城市| 泗洪县| 南江县| 灵石县| 牟定县| 浑源县| 四会市| 尉犁县| 莱州市| 舟曲县| 浦江县| 华池县| 庐江县| 治县。| 观塘区| 舞钢市| 沙河市| 都昌县| 金秀| 吉安市| 温泉县| 甘孜县|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