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候 其疼劇時不能動轉,輕時則似疼非疼綿綿不已,亦恒數日不疼,或動氣或勞力時則疼劇。心中非常發悶,其脈左部沉弦,右部沉牢,一息四至強。觀其從前所服之方,雖不一致,大抵不外補肝腎強筋骨諸藥,間有雜似祛風藥者,自謂得病之初,至今已三年,服藥數百劑,其疼卒未輕減。
診斷 《內經》謂通則不痛,此證乃痛則不通也。肝腎果系虛弱,其脈必細數,今左部沉弦,右部沉牢,其為腰際關節經絡有瘀而不通之氣無疑,擬治以利關節通經絡之劑。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大甘枸杞(八錢) 當歸(四錢) 丹參(四錢) 生明沒藥(四錢) 生五靈脂(四錢) 穿山甲(二錢炒搗) 桃仁(二錢去皮搗碎) 紅花(錢半) 土鱉蟲(五枚搗碎) 廣三七(二錢軋細)藥共十一味,先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細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其余一半。
效果 將藥連服三劑腰已不疼,心中亦不發悶,脈象雖有起色,仍未復常,遂即原方去山甲加川續斷、生杭芍各三錢,連服數劑,脈已復常,自此病遂除根。
幫助 醫者治病不可預有成見,臨證時不復細審病因。方書謂腰者腎之府,腰疼則腎臟衰憊,又謂肝主筋腎主骨,腰疼為筋骨之病,是以肝腎主之。治腰疼者因先有此等說存于胸中,恒多用補肝腎之品。究之,此在由于肝腎虛者甚少,由于氣血瘀者頗多,若因努力任重而腰疼者尤多瘀證。曾治一人因擔重物后腰疼,為用三七、土鱉蟲等分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日兩次,服三日全愈。又一人因抬物用力過度,腰疼半年不愈,忽于疼處發出一瘡,在脊梁之旁,微似紅腫,狀若復盂,大徑七寸。瘍醫以為腰疼半年始發現此瘡,其根蒂必深,不敢保好,轉求愚為治療,調治兩旬始愈(詳案載內托生肌散后)。然使當腰初覺疼之時,亦服三七、土鱉以開其瘀,又何至有后時之危險乎。又嘗治一婦,每當行經之時腰疼殊甚,診其脈氣分甚虛,于四物湯中加黃 八錢,服數劑而疼愈,又一婦腰疼綿綿不止,亦不甚劇,診其脈知其下焦虛寒,治以溫補下焦之藥,又于服湯藥之外,俾服生硫黃細末一錢,日兩次,硫黃服盡四兩,其疼除根。是知同是腰疼而其致病之因各異,治之者安可膠柱鼓瑟哉。
5.腿疼
鄰村竇××,年過三旬,于孟冬得腿疼證。
病因 稟賦素弱,下焦常畏寒涼,一日因出門寢于寒涼屋中,且鋪蓋甚薄,晨起遂病腿疼。
證候 初疼時猶不甚劇,數延醫服藥無效,后因食豬頭肉其疼陡然加劇,兩腿不能任地,夜則疼不能寐,其脈左右皆弦細無力,兩尺尤甚,至數稍遲。
診斷 此證因下焦相火虛衰,是以易為寒侵,而細審其脈,實更兼氣虛不能充體,即不能達于四肢以運化藥力,是以所服之藥縱對證亦不易見效也。此當助其相火祛其外寒,而更加補益氣分之藥,使氣分壯旺自能營運藥力以勝病也。
處方 野黨參(六錢) 當歸(五錢) 懷牛膝(五錢) 胡桃仁(五錢)烏附子(四錢) 補骨脂(三錢炒搗) 滴乳香(三錢炒) 明沒藥(三錢不炒) 威靈仙(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 將藥連服五劑,腿之疼稍覺輕而仍不能任地,脈象較前似稍有力。問其心中服此熱藥多劑后仍不覺熱,因思其疼在于兩腿,當用性熱質重之品,方能引諸藥之力下行以達病所。
處方 野黨參(五錢) 懷牛膝(五錢) 胡桃仁(五錢) 烏附子(四錢)白術(三錢炒) 補骨脂(三錢炒搗) 滴乳香(三錢炒) 明沒藥(三錢不炒) 生硫黃(一錢研細)藥共九味,將前八味煎湯一大盅,送服硫黃末五分,至煎渣再服時,又送服所余五分。
效果 將藥連服八劑,腿疼大見輕減,可扶杖行步,脈象已調和無病,心中微覺發熱,俾停服湯藥,每日用生懷山藥細末七八錢許,煮作茶湯,送服青娥丸三錢,或一次或兩次皆可,后服至月余,兩腿分毫不疼,步履如常人矣。
或問 豬肉原為尋常服食之物,何以因食豬頭肉而腿疼加劇乎?答曰:豬肉原有苦寒有毒之說,曾見于各家本草。究之,其肉非苦寒,亦非有毒,而豬頭之肉實具有咸寒開破之性,是以善通大便燥結,其咸寒與開破皆與腿之虛寒作疼者不宜也,此所以食豬頭肉后而腿之疼加劇也。
(八)腫脹門
1.受風水腫
邑北境劉氏婦,年過三旬,因受風得水腫證。
病因 時當孟夏,農家忙甚,將飯炊熟,復自 田間,因作飯時受熱出汗,出門時途間受風,此后即得水腫證。
證候 腹中脹甚,頭面周身皆腫,兩目之腫不能開視,心中發熱,周身汗閉不出,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兩腕腫甚不能診脈,按之移時,水氣四開,始能見脈。其左部弦而兼硬,右部滑而頗實,一息近五至。
診斷 《金匱》辨水證之脈,謂風水脈浮,此證脈之部位腫甚,原無從辨其脈之浮沉,然即其自述,謂于有汗受風之后,其為風水無疑也。其左脈弦硬者,肝膽有郁熱也,其右脈滑而實者,外為風束胃中亦浸生熱也。至于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皆肝胃有熱之所致也。當用《金匱》越婢湯加減治之。
處方 生石膏(一兩搗細) 滑石(四錢) 生杭芍(四錢) 麻黃(三錢)甘草(二錢) 大棗(四枚掰開) 生姜(二錢) 西藥阿斯匹林(一瓦)中藥七味,共煎湯一大盅,當煎湯將成之時,先用白糖水將西藥阿斯匹林送下,候周身出汗(若不出汗仍可再服一瓦),將所煎之湯藥溫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其小盒飯利,腫即可消矣。
復診 如法將藥服完,果周身皆得透汗,心中已不發熱,小便遂利,腹脹身腫皆愈強半,脈象已近和平,擬再治以滋陰利水之劑以消其余腫。
處方 生杭芍(六錢) 生薏米(六錢搗碎) 鮮白茅根(一兩)藥共三味,先將前二味水煎十余沸,加入白茅根,再煎四五沸,取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十劑,其腫全消,俾每日但用鮮白茅根一兩,煎數沸當茶飲之以善其后。
或問 前方中用麻黃三錢原可發汗,何必先用西藥阿斯匹林先發其汗乎?答曰:麻黃用至三錢雖能發汗,然有石膏、滑石、芍藥以監制之,則其發汗之力頓減,況肌膚腫甚者,汗尤不易透出也。若因其汗不易出,擬復多加麻黃,而其性熱而且燥,又非所宜。惟西藥阿斯匹林,其性涼而能散,既善發汗又善清熱,以之為麻黃之前驅,則麻黃自易奏功也。
或問 風襲人之皮膚,何以能令人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答曰:小便出于膀胱,膀胱者太陽之腑也。
襲入之風由經傳腑,致膀胱失其所司,是以小便不利。麻黃能祛太陽在腑之風,佐以石膏、滑石,更能清太陽在腑之熱,是以服藥汗出而小便自利也。況此證肝中亦有蘊熱,《內經》謂“肝熱病者小便先黃”,是肝與小便亦大有關系也。方中兼用芍藥以清肝熱,則小便之利者當益利。至于薏米、茅根,亦皆為利小便之輔佐品,匯集諸藥為方,是以用之必效也。
2.陰虛水腫
鄰村霍氏婦,年二十余,因陰虛得水腫證。
病因 因陰分虛損,常作灼熱,浸至小便不利,積成水腫。
證候 頭面周身皆腫,以手按其腫處成凹,移時始能撤消。日晡潮熱,心中亦恒覺發熱。小便赤澀,一日夜間不過通下一次。其脈左部弦細,右部弦而微硬,其數六至。
診斷 此證因陰分虛損,腎臟為虛熱所傷而生炎,是以不能漉水以利小便。且其左脈弦細,則肝之疏泄力減。可致小便不利,右脈弦硬,胃之蘊熱下溜,亦可使小便不利,是以積成水腫也。宜治以大滋真陰之品,俾其陰足自能退熱,則腎炎可愈,胃熱可清。肝木得腎水之涵濡,而其疏泄之力亦自充足,再輔以利小便之品作向導,其小便必然通利,所積之水腫亦不難徐消矣。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六錢) 生杭芍(六錢) 玄參(五錢)大甘枸杞(五錢) 沙參(四錢) 滑石(三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 將藥連服四劑,小便已利,頭面周身之腫已消弱半,日晡之熱已無,心中仍有發熱之時,惟其脈仍數逾五至,知其陰分猶未充足也。仍宜注重補其真陰而少輔以利水之品。
處方 熟懷地黃(一兩) 生杭芍(六錢) 生懷山藥(五錢) 大甘枸杞(五錢)柏子仁(四錢) 玄參(四錢) 沙參(三錢) 生車前子(三錢裝袋)大云苓片(二錢) 鮮白茅根(五錢)藥共十味,先將前九味水煎十余沸,再入鮮白茅根,煎四五沸取湯一大盅,溫服。若無鮮白茅根,可代以鮮蘆根。至兩方皆重用芍藥者,因芍藥性善滋陰,而又善利小便,原為陰虛小便不利者之主藥也。
效果 將藥連服六劑,腫遂盡消,脈已復常,遂停服湯藥,俾日用生懷山藥細末兩許,熬作粥,少兌以鮮梨自然汁,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3.風水有痰
遼寧馬××,年五旬,得受風水腫兼有痰證。
病因 因秋末遠出,勞碌受風遂得斯證。
證候 腹脹,周身漫腫,喘息迫促,咽喉膺胸之間時有痰涎杜塞,舌苔淡白,小便赤澀短少,大便間日一行,脈象無火而微浮,擬是風水,當遵《金匱》治風水之方治之。
處方 生石膏(一兩搗細) 麻黃(三錢) 甘草(二錢) 生姜(二錢)大棗(四枚掰開) 西藥阿斯匹林(三分)藥共六味,將前五味煎湯一大盅,沖化阿斯匹林,溫服被復取汗。
方解 此方即越婢湯原方加西藥阿斯匹林也。當時冬初,北方天氣寒涼汗不易出,恐但服越婢湯不能得汗,故以西藥之最善發汗兼能解熱者之阿斯匹林佐之。
復診 將藥服后,汗出遍體,喘息頓愈,他證如故,又添心中熱渴不思飲食。診其脈仍無火象,蓋因痰飲多而濕勝故也。斯當舍脈從證,而治以清熱之重劑。
處方 生石膏(四兩搗細) 天花粉(八錢) 薄荷葉(錢半)共煎湯一大碗,俾分多次徐徐溫飲下。
三診 將藥服后,熱渴痰涎皆愈強半,小便亦見多,可進飲食,而漫腫腹脹不甚見輕。斯宜注重利其小便以消漫腫,再少加理氣之品以消其腹脹。
處方 生石膏(一兩搗細) 滑石(一兩) 地膚子(三錢) 丈菊子(三錢搗碎)海金沙(三錢) 檳榔(三錢) 鮮茅根(三錢)共煎湯一大盅半,分兩次溫服下。
丈菊,俗名向日葵。究之,向日葵之名當屬之衛足花,不可以名丈菊也。丈菊子,《本草綱目》未收,因其善治淋疼利小便,故方中用之。
效果 將藥煎服兩劑,小便大利,腫脹皆見消,因將方中石膏、滑石、檳榔皆減半,連服三劑病全愈。
(九)黃膽門
1.黃膽兼外感
天津蘇媼,年六十六歲,于仲春得黃膽證。
病因 事有拂意,怒動肝火,繼又薄受外感,遂遍身發黃成疸證。
證候 周身黃色如橘,目睛黃尤甚,小便黃可染衣,大便色白而干,心中發熱作渴,不思飲食。其脈左部弦長有力且甚硬,右部脈亦有力而微浮,舌苔薄而白無津液。
診斷 此乃肝中先有蘊熱,又為外感所束,其熱益甚,致膽管腫脹,不能輸其膽汁于小腸,而溢于血中隨血運遍周身,是以周身無處不黃。迨至隨血營運之余,又隨水飲滲出歸于膀胱,是以小便亦黃。至于大便色白者,因膽汁不入小腸以化食,大便中既無膽汁之色也。《金匱》有硝石礬石散,原為治女勞疸之專方,愚恒借之以概治疸證皆效,而煎湯送服之藥須隨證更改。其原方原用大麥粥送服,而此證肝膽之脈太盛,當用瀉肝膽之藥煎湯送之。
處方 凈火硝(一兩研細) 皂礬(一兩研細) 大麥面(二兩焙熱,如無可代以小麥面)水和為丸,桐子大,每服二錢,日兩次。此即硝石礬石散而變散為丸也。
湯藥 生懷山藥(一兩) 生杭芍(八錢) 連翹(三錢) 滑石(三錢)梔子(二錢) 茵陳(二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送服丸藥一次,至第二次服丸藥時,仍煎此湯藥之渣送之。再者此證舌苔猶白,右脈猶浮,當于初次服藥后遲一點鐘,再服西藥阿斯匹林一瓦,俾周身得微汗以解其未罷之表證。
復診 將藥連服四劑,阿斯匹林服一次已周身得汗,其心中已不若從前之渴熱,能進飲食,大便已變黑色,小便黃色稍淡,周身之黃亦見退,脈象亦較前和緩。俾每日仍服丸藥兩次,每次服一錢五分,所送服之湯藥方則稍為加減。
湯藥 生懷山藥(一兩) 生杭芍(六錢) 生麥芽(三錢)茵陳(二錢) 鮮茅根(三錢,茅根無鮮者可代以鮮蘆根) 龍膽草(二錢) 甘草(錢半)共煎湯,送服丸藥如前。
效果 將藥連服五劑,周身之黃已減三分之二,小便之黃亦日見清減,脈象已和平如常。遂俾停藥勿服,日用生懷山藥、生薏米等分軋細,煮作茶湯,調入鮮梨、鮮荸薺自然汁,當點心服之,閱兩旬病遂全愈。
或問 黃膽之證,中法謂病發于脾,西法謂病發于膽。今此案全從病發于膽論治,將勿中法謂病發于脾者不可信歟?答曰:黃膽之證有發于脾者有發于膽者,為黃膽之原因不同,是以仲圣治黃膽之方各異,即如硝石礬石散,原治病發于膽者也。其礬石若用皂礬,固為平肝膽要藥,至硝石確系火硝,其味甚辛,辛者金味,與礬石并用更可相助為理也。且西人謂有因膽石成黃膽者,而硝石礬石散,又善消膽石。有因鉤蟲成黃膽者,而硝石礬石散,并善除鉤蟲,制方之妙誠不可令人思議也。不但此也,仲圣對于各種疸證多用茵陳,因最善入少陽之府以清熱、舒郁、消腫、透竅,原為少陽之主藥。仲圣若不知黃膽之證兼發于膽,何以若斯喜用少陽之藥乎?是以至明季南昌喻氏出,深窺仲圣用藥之奧旨,于治錢小魯酒疸一案,直謂膽之熱汁溢于外,以漸滲于經絡則周身俱黃云云,不已顯然揭明黃膽有發于膽經者乎?
2.黃膽
王××,年三十二歲,于季秋得黃膽證。
病因 出外行軍,夜宿帳中,勤苦兼受寒涼,如此月余,遂得黃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