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0章

  • 張乖崖集
  • 張詠
  • 3779字
  • 2015-12-26 17:19:40

宋徽宗崇寧四年,乙酉,公元一一○五年,詠死后九十年。

知成都府虞策修張詠祠堂,以知華陽縣事李孟侯董匠事。凡葺屋七十楹,度堂十九,竭作十旬,百堵用成,寢宮閟清,墻戶鮮整,氣色明喜,靈觀忽還。

按,此據《全蜀藝文志》卷三七下楊天惠張忠定公祠堂記。原僅言「今大尹、前戶部尚書虞公」,未明言其名。考《宋史》卷三五五虞策傳:「歷刑部、戶部尚書,拜樞密直學士,知永興軍、成都府。」「虞公」當即此人也。近人吳廷燮《北宋經撫年表》卷五載,崇寧三、四年間,恰為虞策知成都府,并引楊天惠之記,為四年虞策知成都之證。是知確為虞策也。

宋徽宗宣和五年,癸卯,公元一一二三年,詠死俊一百零八年。

正月,臣僚言:「聞蜀父老謂,本朝名臣治蜀非一,獨張詠德政居多。如賑糶米事,著在皇佑甲令,常刻石,遵守至今,行且百年。其法:一斗止糶小錢鐵錢三百五十文,人日二斗,團場給歷,赴場請糶,歲計六萬碩,始二月一日,至七月終。貧民缺食之際,悉被朝廷實惠。比年漕臣不職,米直漸增,或陳腐不堪,雜以糠粃,不獨損六萬之數,且幾察不嚴。乞賜施行。」詔漕臣檢會皇佑條,措置以聞(宋會要食貨六八之五五、五九之一九、五七之一六)。

《宋史》卷一七八食貨上六:張詠之治蜀,歲糶米六萬石,著之皇佑甲令。

宋高宗紹興二十八年,戊寅,公元一一五八年,詠死后一百四十八年。

九月,王剛中充龍圖閣待制、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十月,王剛中赴任(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剛中遐思張詠風績,卓乎莫及,嘗躬奠祠下,徘徊周覽,惜其歷歲滋多,堂宇且弊,乃命悉舉而更新之,仍于祠后增接兩廊,建堂三間,筑垣墉以周之,而稍植花木于堂北,以為士大夫謁祠游息之所,且以稱邦人嚴奉之意。

按,此據《全蜀藝文志》卷三七下王剛中張忠定公祠堂記。王剛中,《宋史》卷三八六有傳。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第二人,官至同知樞密院,卒贈資政殿大學士、光祿大夫,謚恭簡。王剛中離蜀的時間,本傳曰:「孝宗受禪,召赴闕。」孝宗即位,在紹興三十二年六月,而《《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鑒》卷二四載,隆興元年(一一六三)五月,四川安撫制置使已是沈介。故王剛中離任,當在紹興三十二年六月至隆興元年五月之間。其修祠堂,不知在何年,姑置于赴任之年。

宋孝宗干道六年,庚寅,公元一一七○年,詠死后一百五十五年。

李燾修湖北轉運使司乖崖堂,十二月甲子(十九日),為之作記。堂中有從成都仙游閣摹寫之張詠畫像,像中服飾,悉如隱者。堂在部刺史聽事后。

按,此據湖北漕司乖崖堂記。記末署「上章攝提格則涂甲子」。「上章攝提格」乃庚寅,燾生于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卒于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故庚寅乃干道六年。則涂,十二月也。

《輿地紀勝》卷六六鄂州上古跡:乖崖亭:在漕東衙曰義堂之后,李燾設張忠定公像于其上,有文記之。

按,王象之曰「亭」,李燾曰「堂」,二者不同。堂既為李燾所修,當以其說為正。

宋寧宗嘉定三年,戊辰,公元一二一○年,詠死后一百九十五年。

正月,項安世為崇陽縣重修之北峯亭作記。

本集附集卷三項安世崇陽縣重建北峯亭記:縣之西曰美美亭,縣之北曰北峯亭,皆公游賦之地。民舊以西亭祠公。隆興二年(甲申,一一六四),沼其前以牣魚鱉,移公置北亭上。亭久復廢。慶元初(乙卯,一一九五),主簿王君田奉公像祠于學。六年(庚申,一二○○),知縣事任君希夷謂,祠于學良是,然亭乃公答惰甿處也,敬隆而跡泯,士事而民弗瞻,則公之意其存者有幾?乃復亭于此山上,摹公像龕之。使來告曰:「幸匄我一記,俾君姓名,與榮其間。」嘉定三年正月十九日,江陵項安世記。

按,慶元后,嘉定前,尚有嘉泰、開禧兩個年號,但均不超過四年,是文內「六年」云云,當為慶元六年無疑。慶元六年距嘉定三年,有十年之久,項安世為何十年后方書之囗又如何能「并書之以告來者」囗或「嘉定」為「嘉泰」之誤歟囗如此亦距三年,仍不合情理及記中語。又《宋史》卷三九七項安世傳云:「嘉定元年卒。」或是項安世此文署年誤囗抑或《宋史》誤囗亦疑莫能決也。姑從本文,系之嘉定三年。

《輿地紀勝》卷六六鄂州上古跡:忠定祠:在崇陽縣北北峯亭。初,張忠定公宰是邑,有異政,去而思之,即公所建美美亭立生祠,春秋祭祠不絕。紹圣中,移置凈剎院。紹興中,重建美美堂,繪公像焉。

按,輿地紀勝之記載,正可補項安世記載之闕,使崇陽縣張詠祠堂之演變情況更為清楚。

宋會要選舉四之四四:項安世擬對學士院試策曰:如張詠當為舉首,而以遜其鄉人,則猶有朋友之義也。

嘉定十七年,甲申,公元一二二四年,詠死后二百零九年。

蜀人于成都仙游閣建三賢祠,祀張詠、趙抃、崔與之。

《宋史》卷四○六崔與之傳:便道還廣。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閣,以配張詠、趙抃,名三賢祠。

按,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廣州增城人。嘉定十三年(一二二○),以煥章閣待制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十四年(一二二一)十一月,除與之四川安撫制置使,盡護四蜀之師。嘉定十七年罷任。與之前后在蜀五年,頗有善政。崔與之為宋代嶺南名人,今有《崔清獻集》傳世,尚有《崔清獻公言行錄》,記載其事跡。

宋魏了翁《鶴山集》卷四九簡州三賢閣記云,成都天慶觀仙游閣之三賢祠,乃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即崔與之知成都府的第二年,由劉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倡議,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等人所建,劉光祖且為之作贊。十年后,紹定三年(一二三○),家大酉知簡州,又在簡州勝會堂建三賢祠,祀張詠、趙抃、崔與之,并請當時被貶靖州(今湖南靖縣)的魏了翁為之作記。如此,則成都三賢祠乃建于崔與之知成都時,而非在其離任后。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乃崔與之獎拔的四川士人,洪咨夔則為崔與之門人。

宋理宗淳佑十年,庚戌,公元一二五○年,詠死俊二百三十五年。

知崇陽縣郭森卿刻印《乖崖集》十二卷,并為之作序。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七別集類中:《乖崖集》十二卷,《附錄》一卷。近時郭森卿宰崇陽,刻此集。舊本十卷,今增廣并語錄為十二卷。

本集卷首宋郭森卿乖崖先生文集序:森卿初至邑,會舊尹三山陳侯樸授一編書,乃公遺文,欲刊之縣齋而未果,屬使成之。舊本得之通城楊君津家,凡十卷,今為十二卷。其會粹、訂證,實屬之尉曹孫君惟寅,而使學生存中參焉。

按,據今人陳樂素《略論直齋書錄解題》(收入《求是集》第二集》一文研究,解題成書約在淳佑十年或稍后。是郭森卿刻印《乖崖集》不得遲于十年也。故置于十年。

宋度宗咸淳五年,已巳,公元一二六九年,詠死后二百五十四年。

二月,知崇陽縣伊賡重刊《乖崖集》十二卷,朝散大夫、特差荊湖安撫大使司主管機宜文字,權澧州軍州事龔夢龍為序。

按,據本集附集卷二龔夢龍序。

元成宗大德六年,壬寅,公元一三○二年,詠死后二百八十七年。

九月,趙孟俯與湯炳龍拜觀張詠畫像于北山書房,趙孟俯親書張詠自贊:乖則違眾,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徒勞丹青,繪寫凡質,欲明此心,服之無斁。乖崖翁自贊。

按,此據《張乖崖事文錄》卷首。

大德七年,癸卯,公元一三○三年,詠死俊二百八十八年。

十月,崇陽縣令馬合馬在縣西美美亭前建成張詠祠。祠乃大德庚子(四年,一三○○)年改建,至此時建成。武昌路總管府治中察罕申寫記,刻石立于祠。

《張乖崖事文錄》卷三忠定張公祠記:公之終更而去也,民思之,生祠公于所建美美亭,春秋祭祀不絕。紹圣中,移置靜剎。紹興,復祠于美美亭。隆興二年(一一六四),邑令陶楙以北峯亭亦公遺跡,乃徙焉,而命梵安浮屠主祠亭。郡志云爾。大德庚子,邑長改建社壝于亭前。

明太祖洪武六年,癸丑,公元一三七三年,詠死后三百五十八年。

崇陽縣新構張詠祠堂于北峯亭基,知縣親行祭乖崖文,明太祖作張詠惠民記。八年(乙卯,一三七五)雨水后五日,連彥廣作跋乖崖祠堂記(《張乖崖事文錄》卷四)。

洪武十七年,甲子,公元一三八四年,詠死后三百六十九年。

在成都府治西南,建三公廟,祀秦蜀守李冰、漢守文翁、宋守張詠,歲時有祭。三人舊各有祠,至是重建,合為一焉(《寰宇通志》卷六一成都府祠廟)。

按《寰宇通志》卷六一成都府名宦:李冰,仕秦,為蜀守,鑿離堆捍水以灌溉,于是沃野千里,號為陸海,蜀人德之。文翁,仕漢,為蜀郡守,開學校,以詩書教人,風俗丕變,后司馬相如、王褒、揚雄以文章名,張寬以博聞顯,嚴遵、李仲元以有道稱,何武入為三公,皆文翁倡之也。

明宣宗宣德九年,甲寅,公元一四三四年,詠死后四百十九年。

十二月,禮部主事劉球使蜀,至成都,謁三公廟。退得詠像,有詠自贊及趙孟俯拜觀書,遂命工善繪者臨摹上石,并系之以辭(《張乖崖事文錄》卷首張忠定公像記)。

明孝宗弘治三年,庚戌,公元一四九○年,詠死后四百七十五年。

七月,山西左布政使劉忠與詠同郡,慕詠之為人,因仕于蜀,為右布政使,與四川左布政使邢表搜獵羣史,訪諸士大夫家,所藏編錄有關于蜀郡者集之,合眾疏披閱之余,遂命成、華二學教諭顏瑞、徐瀚三復讎校,正其差訛,汰其重復,次第篇目,聚為《張乖崖事文錄》四卷,遂捐俸鋟梓。

按,此據《張乖崖事文錄》卷首邢表序、卷尾楊光溥后序。《張乖崖事文錄》,今存明弘治三年刻本與清康熙(一六六二--一七二二)中刻本,均題名事文錄;而內中兩序及一后序,均作「文行錄」。

清德宗光緒八年,壬午,公元一八八二年,詠死后八百六十七年。

知上海縣莫祥芝依康熙間張青芝鈔本,校以明人影宋寫本,重刊《乖崖集》十二卷,立秋日作跋(本集附集卷二莫祥芝跋)。◎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江县| 拉孜县| 十堰市| 肥东县| 台中县| 任丘市| 宁安市| 公安县| 孝昌县| 天峨县| 大关县| 麻阳| 庄河市| 普兰店市| 嘉鱼县| 宜城市| 台州市| 卓资县| 达孜县| 微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西平县| 罗源县| 高要市| 嘉定区| 祁连县| 武陟县| 康平县| 庆云县| 花莲县| 武强县| 库伦旗| 项城市| 托里县| 临清市| 永仁县| 营口市| 无为县| 白城市| 保山市|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