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春,牽入臺灣,圍府城。李長庚令得祿與許松年駕小舟自安平港入。偵之,帆檣彌望。夜從火焚敵舟。遂入屯柴頭港。明日,敵自洲仔尾攻府城北門。得祿率兵躡其后,大呼以前,敵驚卻。城內軍出夾攻,大敗之。乘勝至洲仔尾,破其營。敵乃遁。五月,牽復竄鹿耳門。得祿首先沖擊,獲船十,沈船十一。敘功加總兵銜,尋擢福寧鎮總兵。
十二年,調南澳鎮。七月,敗朱濆于雞籠洋,獲船十四。十一月,又敗其黨于古雷洋,射殪朱金,禽張祈;被獎敘。未幾,李長庚戰歿,命得祿與邱良功繼任軍事。
十三年,擢浙江提督。既而調福建,邱良功代之。時阮元再任浙江巡撫,張師誠為福建巡撫,兩省合力,得祿與良功同心滅賊。十四年八月,同擊蔡牽于定海漁山,敗之。牽東南走,追至黑水洋,合擊累日。良功以浙舟駢列賊舟東,得祿率閩舟列浙舟東。戰酣。良功舟傷,暫退,得祿舟進附牽舟,諸敵兵隔不得援。牽鉛丸盡,以番銀代。得祿頭腕皆傷,擲火焚牽舟尾樓,復沖斷其柁。牽知不免,舉炮自裂其舟,沈于海。詔以牽肆逆十有四年,渠魁就殲,厥功甚偉,錫封得祿二等子爵,賜雙眼花翎。余黨千二百人后皆降,海盜遂息。得祿為福建提督歷十載,屢疏陳緝捕事宜,改定水師船制,皆如議行。
二十五年,調浙江提督。道光元年,乞病歸。十二年,臺灣張丙起事,得祿率家屬禽張紅頭等;加太子少保。十八年,臺灣沈和肆掠,輸糧助守;晉太子太保。二十一年,英吉利犯廈門,命守澎湖。次年,卒。贈伯爵,謚果毅。次子朝綸襲子爵,官戶部員外郎。
邱良功,福建同安人。起行伍,屢以獲盜功洊擢閩安協副將。嘉慶十年,偕許松年會剿蔡牽。追至小琉球,見臺灣師船二為敵圍,赴援。松年舉旗招之,未至。以違調遣被劾褫職,逮訊得白,復原官,署臺灣副將。
十一年春,從李長庚擊蔡牽,破洲存尾敵巢。牽乘間逸,奪頂戴。五月,破牽于鹿耳門,賜花翎。十二年,朱濆犯淡水,偕王得祿追至雞籠洋,連敗之,禽殲甚眾;被優敘。十三年,擢浙江定海鎮總兵。十四年,折浙江提督。偕王得祿合擊蔡牽于漁山外洋,乘上風逼之。夜半浪急,不得進。明日,復要截環攻。牽且戰且走。傍午,逾黑水洋,見綠水。良功恐日暮敵遁,大呼突進。以己舟逼牽舟,兩篷相結。敵以椗沖船,陷入死斗。良功腓被矛傷,毀敵椗,得脫出。閩師繼之,牽遂裂舟自沈。論功錫封三等男爵,次于王得祿。成為之不平,良功曰:『海疆肅清,巳為快事,名位軒輊何足計』。二十二年,入覲,卒于途,賜恤,謚剛勇。子聯恩襲男爵,官直隸河間協副將。
陳步云,浙江瑞安人。入伍隸水師,數獲盜,以勇力稱。授溫州營把總。從良功追蔡牽,步云以四十人駕舟,徑逼牽艦鏖斗,舟小不相當。見兩提督至,亟投火罐焚敵艦,以長戟鉤舷,率數卒躍登,短兵相搏,殲牽妻及其黨。敵艦已懷,牽猶持利刃踞柁樓,顧欲取之。良功隔船疾呼:『船與水平,速去』!放長繩水中援之,起而牽船沒矣。步云身被十數創,兩提督皆臨慰視。事聞,賜獎武銀牌,擢千總。累遷閩安副將。
總督孫爾準欲裁減師船。步云言李提督所造船,高大堅致,其利遠勝同安、夾板、快駒諸船。裁之,緝匪無具,有事不能制敵。議乃寢。爾準薦其才可勝專閫。入覲,宣宗曰:『汝即隨邱、王兩提督攻蔡牽之陳步云耶』?詢戰功甚悉。遂擢定海鎮總兵。歷瓊州、福寧、金門、海壇諸鎮。道光十九年,以傷發乞解職。三十年卒。
許松年字蓉雋,浙江瑞安人。以武舉效力水師,從李長庚積功至提標參將。嘉慶十年,護理金門鎮總兵,擊蔡牽于小琉球。又擊朱濆、烏石二于宮仔洋,從李長庚追敗之于閩粵交界甲子洋。又迭擊牽于青龍港斗米洋。
十一年,偕王得祿敗牽于臺灣洲仔尾,囗〈比〉海水而登,焚溺無算。是年夏,李長庚攻牽于鹿耳門,松年扼張坑返埕洋面,獲賊船一,沉船三。又于水澳禽蔡三來等。李長庚論水師將材,舉松年可獨當一面。總督阿林保以疏聞。
十二年,從長庚擊蔡牽于大星嶼、浮鷹洋,松年躍入賊船,獲之;被優敘。十三年,朱濆潛匿東涌外洋,命松年躡剿,遂移師入粵。追至長山尾,瞭見賊船四十余,知其最巨者為濆所乘,并力圍攻。濆受炮傷,未幾斃。詔嘉松年奮勇,克殲渠魁,賜花翎,予云騎尉世職。
粵匪張保仔竄閩洋金門、廈門,松年追漁船誘之,以舟師圍擊,獲船七,沉船六;被優敘。十五年,傷發,回籍,尋丁母憂。
十九年,授甘肅西寧鎮總兵。歷延綏、漳州、天津、碣石諸鎮。道光元年,擢廣東陸路提督,調福建水師提督。六年,臺灣械斗松,年方閱兵,彈壓解散。總督孫爾準與之不協,尋以治理輕縱,被議褫職,留臺效力。乞病歸,卒于家。子錫麟襲世職。
黃標字殿豪,廣東潮州人。由行伍拔補千總,擢守備。乾隆五十五年,艇匪肆掠,總督福康安議練水師,募奇才異能者領之。標技勇過人,生長海壖,習知水道險易,能久伏水底,視物歷歷可數,特被識拔。以捕獲龍門洋盜及狗頭山匪功擢都司,署游擊。
嘉慶元年,剿匪于南澎外洋,獲李超勝等三十余名。仁宗素知其名,詔嘉緝捕勤能,擢參將。二年,俘洋盜胡三臚等。復擊斃安南匪首,盡獲其眾;被優敘。三年,遷澄海副將。未幾,擢廣東左翼鎮總兵,命總統巡洋水師,責以肅清海盜。四年,剿匪大放雞山及雙魚桅夾門外洋,殲獲甚眾,賜花翎,命繪像以進。尋以盜劫鹽艘被劾,詔原之。六年,復擊賊于南澎外洋,獲田亞猛等。七年,偕提督孫全謀剿博羅會匪,連破羊矢坑、羅溪營要隘,搗其巢。事平優敘,并被珍賚。自將水師,飲食寢處與士卒共。先后獲匪六百余名,粵海倚為保障。
八年,偕孫全謀出海捕賊。賊遁廣州灣。標議合兵守隘,俟賊糧盡,可盡殲。全謀慮持久,有風濤患,乃分兵。賊得突圍逸出。標嘆曰:『此機一失,海警未已』!憤懣成疾。尋坐師久無功,吏議奪職略任。未幾卒。
自安南夷艇散后,余黨留粵者分五幫:曰林阿發,曰總兵保,曰郭學顯,曰烏石二,曰鄭乙。提督錢夢虎、孫全謀皆庸材,不能辦賊。標歿后,益無良將。惟林國良、許廷桂以死事聞。
國良,福建澄海人。世襲騎都尉,授廣東碣石鎮標游擊,累遷澄海副將,繼標為左翼鎮總兵。十三年,追剿烏石二于了洲洋,擊沈數艘賊艦。續至益多,國良以身殉。優恤,謚果壯。
廷桂,廣東歸善人。由行伍擢千總。乾隆中從征臺灣,累遷海門營參將。國良歿,護理左翼鎮總兵。十四年,擊殲匪首總兵保于外洋圍。其余黨張保仔率大隊來援。眾寡不敵,廷桂死之。賜恤,予云騎尉世職。
洎蔡牽既滅,惟粵匪存。于是百齡為兩廣總督,乃斷接濟,整軍紀。越一年,剿撫以次定。東南海氛始靖。
論曰:東南海寇之擾,始末有十余年。惟浙師李長庚一人能辦賊,以閩師牽掣而阻成功。然長庚忠誠勇略聞于海內,上結主知,廟算既孚,乃專倚畀。洎閩、浙合力,賊勢寢衰。不幸長庚中殞,而王得祿、邱良功等以部將承其遺志,卒殲渠魁。粵將惟黃標可用,而未盡其才。百齡乘閩、浙殄賊之后,剿兼撫施,遂如摧枯拉朽。要之,海戰惟恃船堅炮利,與斷接濟而已。循之則勝,違之則敗。得失之林,故無幸哉!
——錄自「清史」卷三百五十一、「列傳」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