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詞曲概(曲概部分)

曲之名古矣。近世所謂曲者,乃金、元之北曲,及后復溢為南曲者也。未有曲時,詞即是曲;既有曲時,曲可悟詞。茍曲理未明,詞亦恐難獨善矣。

詞如詩,曲如賦。賦可補詩之不足者也。昔人謂金、元所用之樂,嘈雜凄緊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是曲亦可補詞之不足也。

南北成套之曲,遠本古樂府,近本詞之過變。遠如漢《焦仲卿妻詩》,敘述備首尾,情事言狀,無一不肖,梁《木蘭辭》亦然。近如詞之三疊、四疊,有《戚氏》、《鶯啼序》之類。曲之套數,殆即本此意法而廣之;所別者,不過次第其牌名以為記目耳。

樂曲一句為一解,一章為一解,并見《古今樂錄》,王僧虔啟云:“古曰章,今曰解。”余案:以后世之曲言之,小令及套數中牌名,并非章、解遺意。

洪容齋論唐詩戲語,引杜牧“公道世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高駢“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吹將別調中”,羅隱“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余謂觀此則南、北劇中之本色當家處,古人早透消息矣。

《魏書·胡叟傳》云:“既善為典雅之詞,又工為鄙俗之句。”余變換其義以論曲,以為其妙在借俗寫雅。面子疑于放倒,骨子彌復認真。雖半莊半諧,不皆典要,何必非莊子所謂“直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耶?

王元美云:“詞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后有南曲。”何元朗云:“北字多而調促,促處見筋;南字少而調緩,緩處見眼。”二說其實一也,蓋促故快,緩故諧耳。

元張小山、喬夢符為曲家翹楚,李中麓謂猶唐之李、杜。《太和正音譜》評小山詞:“如披太華之天風,招蓬萊之海月。”中麓作《夢符詞序》云:“評其詞者,以為若天吳跨神鰲,噀沫于大洋,波濤洶涌,有截斷眾流之勢。”案:小山極長于小令。夢符雖頗作雜劇、散套,亦以小令為最長。兩家固同一騷雅,不落俳語,惟張尤翛然獨遠耳。

曲以“破有”、“破空”為至上之品。中麓謂小山詞“瘦至骨立,血肉銷化俱盡,乃煉成萬轉金鐵軀”,破有也;又嘗謂其“句高而情更款”,破空也。

北曲名家,不可勝舉,如白仁甫、貫酸齋、馬東籬、王和卿、關漢卿、張小山、喬夢符、鄭德輝、宮大用,其尤著也。諸家雖未開南曲之體,然南曲正當得其神味。觀彼所制,圓溜瀟灑,纏綿蘊藉,于此事固若有別材也。

《太和正音譜》諸評,約之只清深、豪曠、婉麗三品。清深如吳仁卿之“山間明月”也,豪曠如貫酸齊之“天馬脫羈”也,婉麗如湯舜民之“錦屏春風”也。

北曲六宮十一調,各具聲情,元周德清氏巴傳品藻。六宮曰:“仙呂清新綿邈,南呂感嘆傷悲,中呂高下閃賺,黃鐘富貴纏綿,正宮惆悵雄壯,道宮飄逸清幽。”十一調曰:“大石風流蘊藉,小石旖旎嫵媚,高平條暢滉漾,般涉拾掇坑塹,歇指急倂虛歇,商角悲傷宛轉,雙調健捷激裊,商調凄愴怨慕,角調嗚咽悠揚,宮調典雅沉重,越調陶寫冷笑。”制曲者每用一宮一調,俱宜與其神理脗合。南曲之九宮十三調,可準是推矣。

曲有借宮,然但有例借而無意借。既須考得某宮調中可借某牌名,更須考得部位宜置何處,乃得節律有常,而無破裂之病。

曲套中牌名,有名同而體異者,有體同而名異者。名同體異,以其宮異也;體同名異,亦以其宮異也。輕重雄婉之宜,當各由其宮體貼出之。

牌名亦各具神理。昔人論歌曲之善,謂《玉莢蓉》、《玉交枝》、《玉山供》、《不是路》要馳騁,《針線箱》、《黃鶯兒》、《江頭金桂》要規矩,《二郎神》、《集賢賓》、《月兒高》、《念奴嬌》、《本序》、《刷子序》要抑揚,蓋若已兼為制曲言矣。

曲莫要于依格。同一宮調,而古來作者甚多,既選定一人之格,則牌名之先后,句之長短,韻之多寡、平仄,當盡用此人之格,未有可以張冠李戴、斷鶴續鳧者也。

曲所以最患失調者,一字失調,則一句失調矣,一牌、一宮俱失調矣。乃知王伯良之《曲律》,李元玉之《北詞廣正譜》,原非好為苛論。

姜白石制詞,自記拍于字旁。張玉田《詞源》詳十二律諸記,足為注腳,蓋即應律之工尺也。《遼史·樂志》云:“大樂其聲凡十: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樂家既視《遼志》為故常,當不疑姜記為奇秘矣。

曲辨平仄、兼辨仄之上、去。蓋曲家以去為送音,以上為頓音:送高而頓低也。辨上、去,尤以煞尾句為重;煞尾句,尤以末一字為重。

玉田《詞源》,最重結聲。蓋十二宮所住之字不同者,必不容相犯也。此雖以六、凡、工、尺、上、一、四、勾、合、五言之,而平、上、去可推矣。

北曲楔子先于只曲,南曲引子先于正曲,語意既忌占寔,又忌落空;既怕罣漏,又怕夾雜:此為大要。

曲一宮之內,無論牌名幾何,其篇法不出始、中、終三停。始要含蓄有度,中要縱橫盡變,終要優游不竭。

“壘壘乎端如貫珠”,歌法以之,蓋取分明而聯絡也。曲之章法,所尚亦不外此。

曲句有當奇,有當偶。當奇而偶,當偶而奇,皆由昧于句讀、韻腳及襯字以致誤耳。

曲于句中多用襯字,固嫌喧客奪主;然亦有自昔相傳用襯字處,不用則反不靈活者。

曲止小令、雜劇、套數三種。小令、套數不用代字訣,雜劇全是代字訣。不代者品欲高,代者才欲富。此亦如“詩言志”、“賦體物”之別也。又套數視雜劇尤宜貫串,以雜劇可借白為聯絡耳。

曲家高手,往往尤重小令。蓋小令一闋中,要具事之首尾,又要言外有余味,所以為難,不似套數可以任我鋪排也。

辨小令之當行與否,尤在辨其務頭。蓋腔之高低,節之遲速,此為關鎖。故但看其務頭深穩瀏亮者,必作家也。俗手不問本調務頭在何句何字,只管平塌填去,關鎖之地既差,全闋為之減色矣。

曲以六部收聲:東、冬、江、陽、庚、青、蒸七韻穿鼻收,支、微、齊、佳、灰五韻展輔收,魚、虞、蕭、肴、豪、尤六韻斂唇收,真、文、元、寒、刪、先六韻舐腭收,歌、麻二韻直喉收,侵、覃、鹽、咸四韻閉口收。六部既明,又須審其高下疾徐,歡愉悲戚,某韻畢竟是何神理,庶度曲時情韻不相乖謬。

詩韻有入聲者,東、冬、江、真、文、元、寒、刪、先、陽、庚、青、蒸、侵、覃、鹽、咸是也。北曲韻俱無入聲。詩韻無入聲者,支、微、魚、虞、齊、佳、灰、蕭、肴、豪、歌、麻、尤是也,北曲韻即以東、冬至鹽、咸各韻入聲,配隸支、微等韻之平、上、去三聲,如“屋”本東之入聲,“沃”本冬之入聲,曲俱隸魚模上聲;以及“覺”本江入,曲隸蕭豪上;“質”、真入,曲齊微上;“物”、文入,曲魚模去;“月”、元入,曲車遮去;“曷”、寒入,曲歌戈平;“黠”、刪入,曲家麻平;“屑”、先入,曲車遮上;“藥”、陽入,曲蕭豪去;“陌”、庚入,曲皆來去;“錫”、青入,“職”、蒸入,“緝”、侵入,曲俱齊微上;“合”、覃入,曲歌戈平;“葉”、鹽入,曲車遮去;“洽”、咸入,曲家麻平。是其槩已。

平、仄互葉,詞先于曲,如《西江月》、《丑奴兒慢》、《少年心》、《換巢鸞凰》、《戚氏》是也。又《鼓笛令》、《撥棹子》、《蝶戀花》、《漁家傲》、《惜奴嬌》、《大圣樂》亦俱有互葉之一體。然詞止以上、去葉平,非若北曲以入與三聲互葉也。

入聲配隸三聲,《中原音韻》自一東鐘至十九廉纖皆是也。然曲中用入作平之字,可有而不可多,多則習氣太重,且難高唱矣。

昔人言正清、次清之入聲,北音俱作上聲,次濁作去,正濁作平。此特舉其大略而已。檢《中原》韻部,入作上者,雖皆清聲,要其清聲之作去者,不下十之三四,作平者亦十之二三,焉得不別而識之!

北曲用《中原音韻》,南曲用《洪武正韻》,明人有其說矣。然南曲祇可從正韻分平、上、去之部,不可用其入聲為韻腳。案《正韻》二十二韻,入聲凡十。自東之入屋,以至鹽之入葉,其入聲徑讀入聲,三聲皆不能與之相葉;即句中各字于《中原》之入作平者,并以勿用為妥。蓋南曲本脫始于北,亦須無使北人棘口也。

曲家之所謂陰聲,即等韻家之所謂清聲;曲家之所謂陽聲,即等韻家之所謂濁聲。自《切韻指掌》、《切韻指南》、《四聲等子》于三十六字母已標清、濁,明陳藎謨獻可之《轉音經緯》尤明白易曉,是以沈君征《度曲須知》列入之。《轉音經緯》見、端、知、幫、非、精、影、照八母為純清,溪、透、徹、滂、敷、曉、清、心、穿、審十母次清,群、定、澄、并、奉、匣、從、邪、床、禪十母純濁,疑、泥、娘、明、微、喻、來、日八母次濁,總無所謂半清、半濁、不清、不濁者,故可尚也。曲韻自《中原音韻》始分陰陽平,明范善溱《中州全韻》始分陰陽去,后人又分陰陽上,且于入聲之作平、上、去者,均以陰、陽分之,其實陰、陽之說末興,清、濁之名早立矣。

曲辨聲、音。音之難知過于聲。聲不過如平仄、頓送、陰陽而已,音則有出字、收音、圓音、尖音之別,其理頗微,未易悉言。姑舉其槩曰:“蕭”出“西”,“江”出“幾”,“尤”出“移”,“魚”收“于”,“模”收“嗚”,“齊”收“噫”,“麻”收哀巴切之音,圓如“其”、“孝”,尖如“齊”、“笑”。

《度曲須知》謂:“字之頭、腹、尾音,與切字之理相通。切法即唱法。”余以為唱法所用,乃系合聲。合聲者,切法之尤精者也。切字上一字為母,辨聲之清濁,不論口法開合,合聲則兼辨開合矣;切字下一字為韻,辨口法開合,不論聲之清濁,合聲則兼辨清濁矣。且合聲法,收聲不出影、喻二母,如哀、噫、嗚、于,皆是。

事莫貴于真知。周挺齋不階古昔,撰《中原音韻》,永為曲韻之祖;明嘉、隆間江西魏良輔創水磨調,始行于婁東,后遂號為“昆腔”,真知故也。余謂:曲可不度,而聲音之道不可不知。鄭漁仲《七音略序》云:“釋氏以參禪為大悟,以通音為小悟。”夫小悟亦豈易言哉!

張平子始言“度曲”,《西京賦》所謂“度曲未終,云起雪飛”是也。制曲者體此二語,則于曲中揚抑之道,思過半矣。

王元美評曲,謂北筋在弦,南力在板,可知元美時,弦索之律猶有存者,后此則知有板而已。然板存即是弦存,沈君征論板之正贈,通于彈拍,近之。

《樂記》言“聲歌各有宜”,歸于“直己而陳德”。可知歌無今古,皆取以正聲感人,故曲之無益風化,無關勸戒者,君子不為也。

《堯典》末鄭注云:“歌所以長言詩之意。聲之曲折,又長言而為之。聲中律,乃為和。”《周禮》樂師鄭注云:“所為合聲,亦等其曲折,使應節奏。”余謂曲之名義,大抵即曲折之意。《漢書·藝文志》《河南周歌聲曲折》七篇,《周謠歌詩曲折》七十五篇,殆此類耶?

詞、曲本不相離,惟詞以文言,曲以聲言耳。詞、辭通。《左傳》襄二十九年杜注云:“此皆各依其本國歌所常用聲曲。”《正義》云:“其所作文辭,皆準其樂音,令宮商相和,使成歌曲。”是辭屬文,曲屬聲,明甚。古樂府有曰辭者,有曰曲者,其實辭即曲之辭,曲即辭之曲也。襄二十九年《正義》又云:“聲隨辭變,曲盡更歌。”此可為詞、曲合一之證。

全書完
為你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會員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烽火戲諸侯 2.8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會員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馬伯庸 7.2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象州县| 乌恰县| 自贡市| 梁山县| 蕲春县| 余庆县| 绥江县| 乐山市| 鹤山市| 大方县| 连州市| 浏阳市| 芦溪县| 浙江省| 右玉县| 乐至县| 长沙县| 海兴县| 孟村| 志丹县| 宁津县| 朝阳市| 炉霍县| 洪洞县| 平罗县| 宜宾县| 安庆市| 固阳县| 杭锦后旗| 金沙县| 太白县| 犍为县| 玉山县| 昌邑市| 军事| 麟游县| 太谷县| 友谊县| 台东县|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