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府詩》〕①以子美之忠厚,疑若無愧于論交。其《投贈哥舒翰》云:“開府當朝杰,論兵邁古風。先聲②百勝在,略地兩隅空。”其美之可謂至矣。及《潼關吏詩》〔則曰:〕③“哀哉桃李戟,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④勿學哥舒。”何其先后之相戾若是哉!概之以純全之道,亦未能無疵也。(《叢話》后八、《玉屑》十四、《永樂大典》八百二十二引《考古質疑》,不見今傳諸本中)
①《永樂大典》有“《開府詩》”三字。
②《玉屑》、《永樂大典》“聲”作“鋒”。
③《永樂大典》無“則曰”二字。
④《玉屑》“慎”作“謹”。
三二、榿木
東坡《次王介甫韻詩》“斫竹穿花破綠苔,小詩端為覓榿栽”。又《送戴蒙赴玉局觀詩》“芋魁徑尺誰能盡?榿木三年已足燒”。又《木山詩》“二頃良田不難買,三年榿木可行槱”。①榿字,人少有識者,遍尋字書,亦皆無之。蜀中多此木,詢之蜀人,則相傳以為丘宜②切。按介甫絕句所謂木有榿者,與移字同押,則知“丘宜切”為是也。按杜陵有《憑何十步府邕覓榿木栽詩》:“飽聞榿木三年大,與致溪邊十畝陰。”〔注:“蜀人以榿為薪,三年可燒。”又《堂成詩》“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注云:“榿木下材,止可充薪而已。惟蜀地最宜種。”〕③〔鄭尚明昂作《杜詩釋音》云五來切,誤矣。〕④(《叢話》后八、《示兒編》二十三)
①《示兒編》無以上數語。
②《示兒編》“宜”作“疑”。
③《示兒編》無“注蜀人”至此數語。
④《示兒編》有“鄭尚明”至此數語。
三三、韓退之示侄孫湘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