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食治

〔神農黃帝食禁〕漢志七卷 佚〔神農食忌〕宋志一卷 佚〔黃帝雜飲食忌〕七錄二卷 佚〔老子禁食經〕隋志一卷 佚〔崔氏(浩)食經〕舊唐志九卷 佚自序曰。余自少至長。耳目聞見。諸母諸姑所修婦功。無不蘊習。酒食朝夕養舅姑。四時供祭祀。雖有功力。

不任僮使。常自親焉。昔遭喪亂。饑饉仍臻。 蔬糊口。不能具其物用。十余年間。不復備設。止妣慮久廢忘。

后生無所知見。而少不習書。乃占授為九篇。文辭約舉。婉而成章。聰辯強記。皆此類也。親沒之后。遇國龍興之會。平暴除亂。招定四方。余備位臺鉉。與參大謀。賞獲豐濃。牛羊蓋澤。資累巨萬。衣則重錦。食則粱肉。

遠惟平生。思季路負米之時。不可復得。故序遺文。垂示來世。(北史本傳)〔劉氏(休)食方〕七錄一卷 佚隋志注曰。齊冠軍將軍劉休撰。

〔崔氏(禹錫)食經〕(舊闕禹錫名。今據本朝現下書目訂補。)隋志四卷 佚按是書。源順類聚鈔所引字訓。較諸本草。及國小之書。有不同者。蓋以菌為葺。芥為辛菜。萍蓬為骨蓬。

款冬為 。斑鳩為 。告天子為云雀。秧雞為蛙鳥。棘鬣魚為鯛。赭鱸為 。香魚為 之類是也。想舉當時之名稱而所記。后世字書。遂失其訓者。猶篁之為竹田。嵐之為猛風。帳之為簿。均是六朝間之稱。今人視為國語也。醫官田澤溫叔(仲舒)錄出禹錫之說。散見于古書中者。裒為二卷。雖未為完帙。足以知鼎味矣。

〔亡名氏食經〕七錄二卷 佚〔食經〕七錄十九卷 佚〔食經〕隋志十四卷 佚〔四時御食經〕隋志一卷 佚〔太官食經〕七錄五卷 佚〔太官食法〕七錄二十卷 佚〔食法雜酒食要方白酒并作物法〕七錄十二卷 佚〔家政方〕七錄十一卷 佚〔食圖四時酒要方〕七錄一卷 佚〔馬氏(琬)食經〕隋志三卷 佚〔諸葛氏(穎)淮南王食經并目〕(舊闕撰人名氏。今據唐志訂補。)隋志百六十五卷。大業中撰。(舊唐志。作一百三十卷。目十卷。新唐志。作二百三十卷。音十三卷。食目十卷。)佚〔亡名氏膳羞養療〕隋志二十卷 佚〔竺氏(暄)食經〕舊唐志四卷 佚〔趙氏(武)四時食法〕舊唐志一卷 佚〔盧氏(仁宗)食經〕舊唐志三卷 佚〔孟氏(詵)食療本草〕藝文略三卷 佚舊唐書本傳曰孟詵汝州梁人也。舉進士。垂拱初。累遷鳳閣舍人。詵少好方術。嘗于鳳閣侍郎劉 之家。

見其敕賜金。謂 之曰。此藥金也。若燒火其上。當有五色氣。試之果然。則天聞而不悅。因事出為臺州司馬。后累遷春宮侍郎。睿宗在藩。召充侍讀。長安中。為同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神龍初致仕。歸伊芳陽之山第。以藥餌為事。詵年雖晚暮。志力如壯。嘗謂所親曰。若能保身養性者。

當須善言莫離口。良藥莫離手。睿宗即位。召赴京師。將加任用。固辭衰老。景云二年。優詔賜物一百段。又令每歲春秋二時。特給羊酒糜粥。開元初。河南尹畢構以詵有古人之風。改其所居。為子平里。尋卒。年九十三。

詵所居官好勾剝。為政雖繁而理。撰家祭禮各一卷。喪服要二卷。補養方。必效方。各三卷。

掌禹錫曰。食療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詵撰。張鼎又補其不足者。八十九種。并舊為二百二十七條。皆說食藥治病之效。凡三卷。

〔嚴氏(龜)食法〕新唐志十卷 佚新唐志注曰。震之后。鎮西軍節度使撰子也。昭宗時。宣慰汴寨。

〔昝氏(殷)食醫心鑒〕宋志二卷(藝文略作三卷)佚鄭樵曰。成都醫博士昝殷撰。

按此書。醫方類聚所援。有論十三首。方二百九首。尚得知其梗概矣。

〔陳氏(士良)食性本草〕藝文略十卷 佚掌禹錫曰。食性本草。偽唐陪戎副尉。劍州醫學助教陳士良撰,以古有食醫之官。因食養以治百病。故取神農本經。洎陶隱居蘇敬孟詵陳藏器諸藥。關于飲食者類之。附以說。又載食醫諸方。及五時調養臟腑之術。集賢殿學士徐鍇為之序。

〔王氏(易簡)食法〕藝文略十卷(宋志作五卷)佚〔亡名氏養身食法〕宋志三卷 佚〔婁氏(居中)食治通說〕宋志一卷 佚陳振孫曰。食治通說一卷。東虢婁居中撰。臨安藥肆金藥臼者也。有子登第。以恩得初品官。趙忠定丞相跋其后。書凡六篇。大要以為食治則身治。此上工醫未病之一術也。(文獻通考作十六篇)〔鄭氏(樵)食鑒〕宋志四卷 佚〔忽氏(思慧)飲膳正要〕醫藏目錄三卷 存自序曰。伏睹國朝奄有四海。遐邇罔不賓貢。珍味奇品。咸萃內府。或風土有所未宜。或燥濕不能相濟。

儻司庖廚者。不能察其性味。而概于進獻。則食之恐不免于致疾。欽惟世祖皇帝圣明。按周禮天官。有醫師食醫疾醫瘍醫。分職而治。行根據與故。設掌飲膳太醫四人。于本草內。選無毒無相反。可久食補益藥味。與飲食相宜。

調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御膳。必須積制。所職何人。所用何物。進酒之時。必用沉香木沙金水品等盞。斟酌適中。執事務合稱職。每日所用。標注于歷。以驗后效。至于湯煎瓊玉黃精天門冬蒼術等膏。牛髓枸杞等煎。

諸珍異饌。咸得其宜。以此圣祖皇帝圣壽延永無疾。恭惟皇帝陛下。自登寶位。國事繁重。萬機之暇。遵根據祖宗定制。如補養調護之術。飲食百味之宜。進加日新。則圣躬萬安矣。臣思慧自延 年間。選充飲膳之職。于茲有年。久叨天祿。退思無以補報。敢不竭盡忠誠。以答洪恩之萬一。是以日有余閑。與趙國公臣普蘭奚。將累朝親侍進用。奇珍異饌。湯煎膏造。及諸家本草。名醫方術。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補益者。集成一書。

名曰飲膳正要。分為三卷。本草有未收者。今即采摭附焉。伏望陛下恕其狂妄。察其愚忠。以燕閑之際。鑒先圣之保攝。順當時之氣候。棄虛取實。期以獲安。則圣壽躋于無疆。而四海咸蒙其德澤矣。謹獻所述飲膳正要一集以聞。伏乞圣覽下情。不勝戰栗激切屏營之至。天歷三年三月。飲膳太醫臣忽思慧進上。

〔吳氏(瑞)日用本草〕醫藏目錄八卷 存李汛序曰。此元天歷中。海寧醫學吳君瑞卿所編日用本草。是已歲久。舊板殘缺殆半。其六世孫景素有祖風。

嘗有志翻刻。未克而沒。其子世顯繼起卒事。而屬予序。夫本草曰日用者。摘其切于飲食者耳。蓋飲食所以養人。

不可一日無。然有害人者存。智者察之。眾人昧焉。故往往以千金之軀。捐于一箸之頃而不知。瑞卿憫之。于是類次食物。凡五百四十余品。共為八卷。曰日用本草。行于世。蓋以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救也。其用心亦仁矣。

然非上考神農療疾本草。及歷代名賢所著。與夫道藏諸方書。惡足以知之。雖曰四方之味。不止于此。而因是可推矣。抑觀魯記。宣父沽酒市脯不食。 餒敗。色惡失飪。不時之物不食。則飲食固圣門所嘗謹也。瑞卿可謂善學。繼其先志。修復先世遺文。俾二百余年殘仁斷惠。續行于世如一日。世顯可謂善紹。皆宜書此固然也。愚復竊謂是編。事雖近。而利則遠。文雖淺。而意則深。不但泛泛誤于飲食者可免而已。為人臣子。而欲盡忠愛于日膳者。皆不可以不知也。故為序之云。

李時珍曰。日用本草。書凡八卷。元海寧醫士吳瑞取本草之切于飲食者。分為八門。間增數品而已。瑞字瑞卿。元。文宗時人。

〔盧氏和食物本草〕二卷 存〔汪氏(穎)食物本草〕二卷 未見李時珍曰。食物本草。正德時九江知府江陵汪穎撰。東陽盧和字廉夫。嘗取本草之系于食品者。次編此書。

穎得其稿。厘為二卷。分為水谷菜果禽獸魚味八類云。

〔亡名氏日食本草〕未見徐春甫曰。益府長史著。(古今醫統)〔寧氏(原)食鑒本草〕醫藏目錄二卷 存李時珍曰。食鑒本草。嘉靖時京口寧原所編。取可食之物。略載數語。無所發明。

〔吳氏(祿)食品集〕醫藏目錄二卷 存〔穆氏(世錫)食物輯要〕醫藏目錄八卷 未見〔李氏(時珍)食物本草〕二十二卷 存按松平士龍(秀云)本草正訛曰。李時珍食物本草。所載與綱目不同。書中記崇禎丙子十一月食觀音粉。考時珍子建元進本草綱目。在于萬歷二十四年。則崇禎中事。非時珍所知。是蓋明季姚可成者編輯。托名于時珍耳。

〔吳氏(文炳)食物本草〕四卷 存〔亡名氏食說〕一卷 未見按上見于 竹堂書目。

〔岳氏(甫嘉)食物辨真總釋〕未見按上見于醫學正印。

〔沈氏(李龍)食物本草會纂〕十二卷 存〔宋氏(公玉)飲食書〕六卷 存〔施氏(永圖)本草醫旨食物類〕五卷 存〔夷白堂主人食物本草〕三卷 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黄冈市| 包头市| 益阳市| 颍上县| 盘山县| 靖安县| 日照市| 镇远县| 乐山市| 武隆县| 灵璧县| 镶黄旗| 彩票| 东丽区| 九寨沟县| 大厂| 略阳县| 上杭县| 韶关市| 丹寨县| 宜黄县| 镇原县| 道孚县| 临清市| 孙吴县| 文安县| 麻城市| 新竹市| 武鸣县| 桓台县| 汾阳市| 武山县| 肥东县| 句容市| 惠水县| 海阳市| 墨竹工卡县| 鄂托克前旗| 永州市|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