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 顧觀光
- 3043字
- 2015-12-26 16:25:19
《爾雅》云:鱧。郭璞注 也。《毛詩》云:魴鱧。《傳》云:鱧 也。據(jù)《說文》云:鱧,也,與囗 不同。而毛萇、郭璞以鯛釋鱧,與許不合。然《初學(xué)記》引此亦作鱧,蓋二字音同,以致訛舛,不可得祥。《廣雅》又作鱺,亦間囗。又《廣志》云:豚魚,一名 (《御衍義》曰:蠡魚,今人謂之黑鯉魚,道家以為頭有星為厭。據(jù)此諸說,若作鯉字,《說文》所云囗,《廣志》以為江豚,《本草衍義》以為黑鯉魚;若作鯉字,《說文》以為囗,《廣雅》以為鰻鱺,陸璣以為鮑魚,說各不同,難以詳究。
鯉魚膽
味苦,寒。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qiáng)悍、益志氣志氣。生池澤。
《名醫(yī)》曰:生九江,采無時。
案:《說文》云:鯉, 也;囗,鯉也。《爾雅》云:鯉囗。舍人云:鯉,一名囗。郭璞注鯉云:今赤鯉魚。注 云:大魚似鱘。《毛詩》云: 鮪發(fā)發(fā)。《傳》云:囗,鯉也。據(jù)此,知郭璞別為二,非矣。《古今注》云:兗州人呼赤鯉為赤驥,謂青鯉為青馬,黑鯉為元駒,白鯉為白騏,黃鯉為黃雉。
上蟲、魚。上品一十種,舊同。
藕實莖
味甘,平。主補(bǔ)中養(yǎng)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
一名水芝丹。生池澤。
《名醫(yī)》曰:一名蓮。生汝南。八月采。
案:《說文》云:藕,夫渠根;蓮,夫渠之實也;茄,夫渠莖。《爾雅》云:荷,芙渠。郭璞云:別名芙蓉,江東呼荷;又其莖茄;其實蓮。郭璞云:蓮,謂房也,又其根,藕。
大棗
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肋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bǔ)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葉覆麻黃,能令出汗。生平澤。
《吳普》曰:棗主調(diào)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美志氣(《大觀本草》引《吳氏本草》)。
《名醫(yī)》曰:一名干棗,一名美棗,一名良棗。八月采,曝干。生河?xùn)|。
案:《說文》云:棗,羊棗也。《爾雅》云:遵羊棗。郭璞云:實小而圓,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矢棗。又洗大棗。郭璞云:今河?xùn)|猗氏縣出大棗也,如雞卵。
葡萄
味甘,平。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qiáng)志,令人肥健、耐饑、忍風(fēng)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生山谷。
《名醫(yī)》曰:生隴西五原敦煌。
案:《史紀(jì)·大宛列傳》云:大宛左右,以葡萄為酒,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葡萄,肥饒也,或疑《本經(jīng)》不合有葡萄,《名醫(yī)》所增,當(dāng)為黑字。然《周禮》場人云:樹之果囗,珍異之物。鄭玄云:珍異,葡萄、枇杷之屬,則古中國本有此,大宛種類殊常,故漢特取來植之。舊作葡,據(jù)《史記》作蒲。
蓬
味酸,平。主安五臟,益精氣,長陰令堅,強(qiáng)志倍力,有子。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復(fù)盆。生平澤。
《吳普》曰: 盆,一名決盆(《御覽》)。《甄氏本草》曰:復(fù)盆子,一名馬囗,一名陸荊(同上)。
《名醫(yī)》曰:一名陵囗,一名陰藥。生荊山及冤句。
案:《說文》云:囗,木也;囗,缺盆也。《廣雅》云: 盆,陸英,莓也。《爾雅》云:囗, 盆。郭璞云:復(fù)盆也,實似莓而小,亦可食。《毛詩》云:葛苗苗之。陸璣云:一名巨瓜,似燕囗,亦連蔓,葉似艾,白色,其子赤,可食。《列仙傳》云:昌容食蓬 根。李當(dāng)之云:即是人所食莓。陶弘景云:蓬囗,是根名;復(fù)盆,是實名。
雞頭實
味苦,平。主濕痹,腰脊膝痛,補(bǔ)中,除暴疾,益精氣,強(qiáng)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一名雁啄實。生池澤。
《名醫(yī)》曰:一名芡,生雷澤。八月采。
案:《說文》云:芡,雞頭也。《廣雅》云: 芡,雞頭也。《周禮》籩人:加籩之實,芡。鄭元云:芡,雞頭也。《方言》云: 芡,雞頭也,北燕謂之 ;青徐淮泗之間謂之芡;南楚江湘之間謂之雞頭,或謂之雁頭,或謂之烏頭。《淮南子·說山訓(xùn)》云:雞頭,已。高誘云:水中芡,幽州謂之雁頭。《古今注》云:葉似荷而大,葉上蹙縐如沸,實有芒刺,其中有米,可以度饑,即今蔦子也。
上果,上品五種。舊六種,今以橘、柚入木。
胡麻
味甘,平。主傷中虛羸,補(bǔ)五內(nèi)(《御覽》作臟),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巨勝。葉,名青囗。生川澤。
《吳普》曰:胡麻,一名方金。神農(nóng)、雷公:甘,無毒。一名狗虱,立秋采。
《名醫(yī)》曰:一名狗虱,一名方莖,一名鴻藏。生上黨。
案:《廣雅》云:狗虱,巨勝,藤囗,胡麻也。《孝經(jīng)·援神契》云: 勝延年。宋均云:世以 勝為茍杞子。陶弘景云:本生大宛,故曰胡麻。按:《本經(jīng)》已有此,陶說非也。且與麻賁并列,胡之言大,或以葉大于麻。故名之。
麻賁
味辛,平。主五勞七傷,利五臟,下血,寒氣。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一名麻勃。麻子:味甘,平。主補(bǔ)中益氣,肥健、不老、神仙。生川谷。
《吳普》曰:麻子中仁,神農(nóng)、岐伯:辛;雷公、扁鵲:無毒。不欲牡蠣、白薇。先藏地中者,食,殺人。麻藍(lán),一名麻賁,一名青欲,一名青葛。神農(nóng):辛;岐伯:有毒;雷公:甘。畏牡蠣、白薇。葉上有毒,食之殺人。麻勃,一名花。雷公:辛,無毒。畏牡蠣(《御覽》)。
《名醫(yī)》曰: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七月七日采,良。子,九月采。生太山。
案:《說文》云:麻與秫同,人所治在屋下, 麻也, 實也,或作囗,荸,麻母也。,囗 也,以賁為雜 香草。《爾雅》云:囗, 實, 麻。孫炎云:囗,麻子也。郭璞云:別二名。又囗囗,麻母,郭璞云:苴,麻盛子者。《周禮》籩朝事之籩,其實囗。鄭云:囗, 實也。鄭司農(nóng)云:麻實曰囗。《淮南子·齊俗訓(xùn)》云:胡人見囗,不知其可以為布。高誘云:囗,麻實也。據(jù)此則弘景以為牡麻無實,非也。《唐本》以為麻實,是。
上米、谷,上品二種。舊三種。今以青 入草。
冬葵子
味甘,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名醫(yī)》曰:生少室山。十二月采之。
案:《說文》云:囗囗,古文終,葵菜也。《廣雅》云:囗,葵也。考囗 與終形相近,當(dāng)即《爾雅》 葵。《爾雅》云: 葵,繁露。郭璞云:承露也,大莖小葉,花紫黃色。《本草圖經(jīng)》云:吳人呼為繁露,俗呼胡燕支,子可婦人涂面及作口脂。按:《名醫(yī)》別有落葵條,一名繁露,亦非也。陶弘景以為終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不經(jīng)甚矣。
莧實
味甘,寒。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熱。久服,益氣力、不饑、輕身。一名馬莧。
《名醫(yī)》曰:一名莫實。生淮陽及田中,葉如藍(lán)。十一月采。
案:《說文》云:莧,莧菜也。《爾雅》云:蕢,赤莧。郭璞云:今莧葉之赤莖者。李當(dāng)之云:莧實,當(dāng)是今白莧。《唐本注》云:赤莧,一名囗,今名莫實,字誤。
瓜蒂
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下水,殺蠱毒,咳逆上氣,及食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生平澤。
《名醫(yī)》曰:生蒿高。七月七日采,陰干。
案:《說文》云:瓜, 也,象形;蒂,瓜當(dāng)也。《廣雅》云:水芝,瓜也。陶弘景云:甜瓜蒂也。
瓜子
味甘,平。主令人閱澤,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一名水芝(《御覽》作土芝)。生平澤。
《吳普》曰:瓜子,一名瓣。七月七日采,可作面脂(《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白瓜子。生蒿高。冬瓜仁也,八月采。
案:《說文》云:瓣,瓜中實。《廣雅》云:冬瓜 也,其子謂之瓤。陶弘景云:白,當(dāng)為甘,舊有白字。據(jù)《名醫(yī)》云:列中白瓜子,則本名當(dāng)無。
苦菜
味苦,寒。主五臟邪氣,厭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一名荼草,一名選。生川谷。
《名醫(yī)》曰:一名游冬。生益州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陰干。
案:《說文》云:荼,苦菜也。《廣雅》云:游冬,苦菜也。《爾雅》云:荼,苦菜;又,苦荼。郭璞云: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今呼早萊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囗,蜀人名之苦菜。陶弘景云:此即是今茗,茗,一名荼,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凋而兼其止。生益州。《唐本》注駁之,非矣。選與囗,音相近。
上菜,上品五種。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