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書名: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注作者名: 李道純本章字數(shù): 2416字更新時間: 2015-12-26 16:04:02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纔言可道,即非常道。既不可道,何以名道?咦,只這道之一字,已道了也。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搏之不可得,用之不可既。惟惚惟恍,不屬聲聞;曰希曰夷,無有定體。若作聲聞,會不足以成;若作定體,求不足以應(yīng)變。道雖無形,因天地生育,其形可見;道雖無情,推日月運行,其情可察;道雖無冬,窮萬物長養(yǎng),其名可立。《易繫》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非道之形乎?又曰,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非道之情乎?又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非道之名乎?道本無名,聖人強立名道者,通天下萬變,歸天下之殊途,坦平驀直、大路之謂也。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鴻濛未判,動靜之理已存;清濁既分,動靜之機始發(fā)。清而昇者曰天,濁而降者曰地。天地一闔闢、一陰陽,互動互靜,機緘不已,四時成焉,百物生焉。天地之性,人為貴,人於物之最靈。男法天,女法地,男清女濁,即天地昇降也;男動女靜,即天地闔闢也。天地絪縕,萬物化生。降本流末,生生化化,而無有休息。太上始言無形、無情、無名,天地之始,次言有動、有靜,謂有名萬物之母也。若復有人知此兩者同出異名,則知清濁本一,動靜不二;流雖濁而其源常清,用雖動而其體常靜。清靜久久,神與道俱,與天地為一。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有道之士,常以道制慾,不以慾制道。以道制慾,神所以清,心所以靜,至道與神炁,混混淪淪,周乎三才、萬物,應(yīng)變而無窮,至廣大,盡精微矣。茍以慾制道,失道者也。失道之士,欲心一萌,無所不至,權(quán)利牽於外,念慮煎於內(nèi),心為物轉(zhuǎn),神為心役。心神既不清靜,道安在哉?常能制慾則歸心不動,歸心不動則自然澄澄湛湛,絕點翳純清,復其本然清靜之大矣,何慾之有?《易傳》云: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其斯之謂歟?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太上云:清靜為天下正。所謂正者,至公無私也。惟天理之至公,為能勝人慾之至私。世人所以不能造道者,非不能也,為物慾之所眩也。絕欲之要,必先忘物我。忘物我者,內(nèi)忘其心,外忘其形,遠忘其物。三者既忘,復全天理,是名大,即艮止之義也。《易》云: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艮其背,即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也。不獲其身,即外觀其形,形無其形也。行其庭,不見其人,即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也。無咎即無欲也。太上云,咎莫大於欲得,即此義也。至於物慾見空,則清靜之天復矣。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yīng)物1,真常得性。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
攸攸萬事不是空,一以貫之,終歸元物。此遣慾之要也。以空遣慾,慾既不生,和空亦無。空既無矣,無亦無也。無無既無,湛然寂然。湛寂亦無,是名真靜。湛然常寂者,凝神入空寂也。寂無所寂者,融神出空寂也。所謂真靜,非不動也。若以不動為靜,則是有定體也。有定體,則不足以應(yīng)變。所以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性者,動而應(yīng)物而真體不動也。作如是見者,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寂然不動為體,感而遂通為用,是名真靜。至於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真常之道得矣。得之一字,亦是強名。若謂實有所得,則不足以為道。聖人惟恐世人不知有無相生之理,落斷常邪見,故以得道委曲成全,使其積漸而至頓成也。至於嘿而成之,不言而信,聖道可造也。所謂傳者,不傳之傳也。聖道者,聖而不可知之之謂也。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名道德。
遵儒書不爭之言,行釋經(jīng)無爭之行。此一法出於無法,洞觀冥契,是名上士也。下士則不然:下士之心好勝,常自滿自見,是自矜伐,致爭之由也。纔有微善,執(zhí)為己德,吾必謂之無也。上士返是:上士晦德以謙,自牧不自見,是不自矜伐。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太上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即此義也。執(zhí)著之者,德尚不明,何以明道哉?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下士好爭執(zhí)德,為有妄心,所以然也。古德云:常滅妄心,不滅照心。一切不止之心,皆妄心也;一切不動之心,皆照心也。妄想一萌邪正分,樞機一發(fā)榮辱判。可不勉哉?妄心不止,生種種差別因緣,至於涉穢途、觸禍機、落陰趣,未有不始於妄心也。學道之士,固當謹始,始若不饉,焉得有終?妄念始萌,不自知覺,神為心役,心為物牽,縱三尸之熾盛,為六慾之擾攘,豈得不著物耶?著物之故,貪求心生。既生貪求,即是煩惱,妄想種種相緣無由解脫,至於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良可悲哉。所以妄想之心,輪迴之根本也。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妄想心不滅,所以然也。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見在此身,亦從妄想中來。身生而後有情緣,情緣而後有憂苦。妄增緣起,直入輪迴,前無始而後無終者,舉世皆然。惟悟道者照心常存,照破種種緣相皆是妄幻,勿令染著。照心既存,妄心無能為也。久久純熟,次定證清靜身。作是見者,真常之、道得矣。所謂照心者,即天心也;真常者,即無妄也。了悟此心,則有妄之心復矣,無妄之道成矣。無妄所以次復也。《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到這裏,纖芥幽微,悉皆先照。至於如如不動,了了常知,至覺至靈,常清常靜。真常之道,至是盡矣,聖人之能事畢矣。
1『真常應(yīng)物』,杜光庭、侯善淵、劉通徹等注本同,白文本作『真靜應(yīng)物』。
民調(diào)局異聞錄之勉傳
這是關(guān)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jīng)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jīng)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jīng)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jié)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fā)。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yōu)質(zhì)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zhuǎn)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yè)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yōu)質(zhì)大叔誰能拒絕?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lián)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