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
十二層城閬苑西。平時避暑拂虹霓。云隨夏后雙龍尾。風逐周王八駿蹄。
吳岳曉光連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荔枝盧橘沾恩幸。鸞鵲天書濕紫泥。
唐書。九成宮在鳳翔麟游縣西五里。本隋仁壽宮。貞觀間。修之以避暑。因更名焉。按。十洲記。水經注。俱言昆侖天墉城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郊祀志亦言。五城十二樓。義山詩每用十二城。未詳所本。西王母傳。王母所居在昆侖之圃。閬風之苑。十洲記。昆侖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名曰閬風。西都賦。虹霓回帶于棼楣。山海經。太欒之野。夏后啟于此舞九代〈馬名〉。乘兩龍。博物志。夏德之盛。二龍降之。禹使范成光御之行域外。既周而還。二作馬。穆天子傳。八駿之乘。曰赤驥。盜驪。白義。踰輪。山子。渠黃。驊騮。騄耳。王融曲水詩序。夏后兩龍。載驅璇臺之上。穆滿八駿。如舞瑤池之陰。周禮。雍州鎮曰岳山。注。吳岳也。漢志。吳山在汧縣西。秦都咸陽。以為西岳。元和郡國志。吳岳在汧陽縣西南五十里。甘泉。注見前。上林賦。盧橘。夏熟。善曰。盧。黒也。張勃呉録。朱光為建安太守。有橘。冬月樹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變青黒。味絶美。上林賦所云殆近是乎。海録。花木志。給客橙。出蜀土。若柚而香。冬夏花實相繼。或如彈圓。或如拳。通歲食之。名盧橘。郝天挺注。荔枝盧橘。皆當夏而熟。故貢于九成宮。杜甫詩。紫誥鸞回紙。漢舊儀。天子信璽六。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少將
族亞齊安陸。風高漢武威。煙波別墅醉。花月后門歸。
青海聞傳箭。天山報合圍。一朝攜劍起。上馬即如飛。
蕭子顯。齊書。安陸昭王緬。字景乘。宣皇帝之孫也。太祖受禪。封安陸侯。累遷雍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九年薨。贈司徒。漢書。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祖四年開。道源注。神仙感應録。漢武威太守劉子南。從道士尹公授務成子螢火九佩之隠形。辟疫鬼及五兵。白刃。盜賊。兇害。永平間與虜戰。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馬數尺輙墮地。終不能傷。劉禹錫詩。不逐張公子。應隨劉武威。十三洲記。允吾縣西有羌海。謂之青海。杜甫詩。青海休傳箭。史記索隠。祁連山一曰天山。亦曰白山。在張掖酒泉二郡界。唐書。西州交河郡有天山。
詠史
歴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西京雜記。趙飛燕為皇后。其女弟在昭陽殿上襚三十五條中。有琥珀枕。龜文枕。宋書。武帝時。寧州嘗獻琥珀枕。光色甚麗。價盈百金珍。史記。梁惠王謂齊宣王曰。寡人國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乗者十枚。華核。騧馬賦。鞍罽緝裘。珠輪玉光。隋書。吐谷渾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輙放牝馬于其上。言得龍種。有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日行千里。故時稱青海驄馬。蜀王本紀。蜀五丁。力士。能徙山。秦獻美女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之。還至梓潼。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共引蛇。山崩。五丁皆化為石。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注。以翠羽為旗上葆也。
贈白道者
十二樓前再拜辭。靈風正滿碧桃枝。壺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壺中傷別離。
一作詠史第二首。誤。
無題二首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斷蓬。
聞道閶門蕚緑華。昔年相望抵天涯。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呉王苑內花。
南州異物志。犀有神異。表靈以角。抱樸子。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線。置犀粟中。雞見輙驚。南人呼為駭雞犀。漢西域傳。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曰。通犀謂中央色白。通兩頭。道源注。漢武故事。鉤弋夫人少時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鉤。手得展。故因為藏鉤之戲。后人效之。別有酒鉤。當飲者以鉤引杯。白居易詩。酒鉤送盞推蓮子是也。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注。于覆器之下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唐六典。漢御史中丞掌蘭臺秘書圗籍。故歴代建臺省秘書。與御史為鄰。杜氏通典。御史大夫所居之署。謂之憲臺。后漢以來。亦謂之蘭臺寺。按。義山釋褐秘書省挍書郎。王茂元辟為掌書記。得侍御史。故此用蘭臺事。蕚緑華。注見前。列仙傳。用秦樓客蕭史事。
漢宮詞
青雀西飛竟未回。君王長在集靈臺。侍臣最有相如渇。不賜金莖露一杯。
道源注。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華殿齋。忽青鳥從西來。上問東方朔。朔曰。西王母欲來。有頃。王母至。洞玄記。東方朔望見巨靈。目之。化青雀飛去。帝乃起青雀臺。三輔黃圖。集靈臺在華陰縣界。武帝所造金莖露。注見前。按史。憲宗服金丹。暴崩。穆宗武宗復循其轍。義山此作深有托諷。與后瑤池詩同旨。
無題四首
來是空言去絶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逺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巳恨蓬山逺。更隔蓬山一萬重。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鏁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晩。暫見夜闌干。樓響將登怯。簾烘欲過難。
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歸去橫塘晩。華星送寳鞍。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墻看。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
江淹翡翠賦。糅紫金而為色。劉遵詩。金屏障翡翠。崔顥盧姬詩。水晶簾箔繡芙蓉。李賀金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道源注。蟾善閉氣。古人用以飾鏁。按。玉虎是井欄之飾。或以施汲器者。老杜銅瓶詩。蛟龍半缺落。猶得折黃金。舊注云。蛟龍刻鑄。瓶上玉虎亦此類耳。絲。井索也。庾丹詩。銀床素絲綆。世說。韓受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掾。賈女于青瑣中見壽。悅之。與之通。充見女盛自拂拭。又聞壽有異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著人衣。歴月不歇。充疑壽與女通。取左右婢拷問之。婢以狀言充。秘之。以女妻壽。洛神賦序。黃初三年。予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善曰。宓妃。宓犧氏之女。溺洛水。為神。又曰。魏東阿王求甄逸女。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黃初中。入朝。帝示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巳為郭后讒死。帝意尋悟。因令太子留宴。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轘轅。將息洛水上。忽見女子來。自言。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嫁時物。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又云。豈不欲常見。但為郭后以穅塞口。今披發掩面。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耳。言訖。不復見所在。王悲喜不自勝。遂作感甄賦。后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元稹詩。班女恩移趙。思王賦感甄。窺簾留枕。春心之搖蕩極矣。迨乎香銷夢斷。絲盡淚干情焰。熾然終歸灰滅。不至此。不知有情之皆幻也。樂天和微之夢游詩序。謂曲盡其妄。周知其非然后返乎真歸乎。實義山詩即此義。不得但以艷語目之。楚詞。白日晼晩。其將入兮。古樂府。月沒參橫。北斗闌干。闌干。橫斜貌。洞玄記。元鼎元年。起招靈閣。有神女留一玉釵。帝以賜趙婕妤。元鳳中。宮人謀欲碎之。視釵匣。惟見白燕升天。宮人因作玉燕釵。魏文帝詩。華星出云間。樂府捉搦歌。老女不嫁只生口。梁書。溧陽公主。簡文帝女也。年十四。有美色。侯景納而嬖之。大寳元年三月。請簡文褉飲于樂游苑。上還宮。景與公主共據御床。南面坐。
赴職梓潼留別畏之員外同年
佳兆聨翩遇鳳凰。雕文羽帳紫金床。桂花香處同高第。柿葉翻時獨悼亡。
烏鵲失棲長不定。鴛鴦何事自相將。京華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陽見夕陽。
唐書。梓州。梓潼郡。屬劍南道。干元后分東西川。梓為東川節度治所。時義山為梓州節度判官。畏之。韓瞻也。唐詩紀事。韓偓父瞻。開成二年李義山同年。左傳。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江總詩。新人羽帳掛流蘇。洞玄記。上起神明臺。有金床象席。時韓留京師。
桂林路中作
地暖無秋色。江晴有暮暉。空余蟬嘒嘒。猶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護。沙平僧獨歸。欲成西北望。又見鷓鴣飛。
禽經。子規啼。必北向。鷓鴣飛。必南翔。
無題
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裙衩芙蓉小。釵茸翡翠輕。
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莫近彈碁局。中心最不平。
何遜詩。霧夕蓮出水。霞朝日照梁。釋名。裙下裳也。婦人蔽膝曰香衩。楚詞。集芙蓉以為裳。宋玉諷賦。以其翡翠之釵。掛臣冠纓后。漢梁冀傳注。萟經曰彈碁。兩人對局。白黒碁各六。后先列碁相當。更相彈也。其局以石為之。魏丁廙彈碁賦。文石為局。金碧齊精。義山詩。莫近彈碁局。中心最不平。謂其中尊也。栁子厚序用二十四碁者。即此戲也。今人罕為之矣。
蝶三首
初來小苑中。稍與瑣闈通。逺恐芳塵斷。輕憂艷雪融。
只知防皓露。不覺逆尖風。回首雙飛燕。乘時入綺櫳。
長眉畫了繡簾開。碧玉行收白玉臺。為問翠釵釵上鳳。不知香頸為誰回。
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見我佯羞頻照影。不知身屬冶游郎。
拾遺記。石虎太極殿樓高四十丈。舂雜寳異香為屑。使數百人于樓上吹散之。名曰芳塵臺。庾闡揚都賦。結芳塵于綺疎。韋應物詩。艷雪凌空散。樂府有情人碧玉歌。碧玉。宋汝南王妾。梁簡文帝對燭賦。碧玉舞罷羅衣單。玉鏡臺注。別見。拾遺記。石崇愛婢翾風縈金。為鳳冠之釵。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自后有梅花妝。海録。唐明皇令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又名八字眉。張蕭逺詩。玉指休勻八字眉。梁簡文帝詩。同安鬟里撥。異作額間黃。庾信詩。額角輕。黃細安。楊慎曰。溫飛卿詩。豹尾車前趙飛燕。栁風吹散蛾間黃。王荊公詩亦云。漢宮嬌額半涂黃。其制巳起于漢。特未見所出耳。
無題二首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賞。秋暑貴招邀。竹碧轉悵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終裛濕。風蝶強嬌饒。此地如攜手。兼君不自聊。
杜甫詩。銀甲彈箏用。按。銀甲。繋爪之類。萟林。伐山妓女以鹿角琢為爪。以彈箏。曰繋爪。荊楚歲時記。春節懸長繩于高木。女子袨服立其上。推引之。名曰打秋千。漢武帝千秋節日。以之戲于后庭。
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謝傅門庭舊末行。今朝歌管屬檀郎。更無人處簾垂地。欲拂塵時簟竟床。
嵇氏幼男猶可憫。左家嬌女豈能忘。秋霖腹疾俱難遣。萬里西風夜正長。
按。王十二。必茂元之子。義山娶茂元女。故詩有謝傅門庭舊末行之句。通玩前赴職梓潼留別畏之員外詩。及后韓同年新居餞西迎家室詩。葢畏之與義山為僚壻。此云悼亡日近。疑所悼即茂元女也。晉書。謝安薨。贈太傅。謚曰文靖。世說。謝道韞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杜甫詩。謝瞻不逺逺。李賀詩。檀郎謝女眠何處。或曰。檀奴。潘安仁小字。后人因號曰檀郎。潘岳悼亡詩。長簟竟床空。晉書。嵇紹。字延祖。康之子。十歲而孤。左思嬌女詩。左家有嬌女。皎皎頗白晳。小字為織素。口齒自清歴。
隋宮
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宮。一云隋堤。隋書。大業十二年。幸江都。奉信郎崔民象表諫上。大怒。先解其頥。乃斬之。道源注。障泥。以披馬鞍旁者。西京雜記。武帝時。貳師得天馬。以緑地五色錦為蔽泥。晉書。王濟所乘馬。不肯渡水。曰馬必是惜障泥。解之。乃渡。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謝朓詩。鄉淚盡沾衣。
月
池上與橋邊。難忘復可憐。簾開最明夜。簟巻已涼天。
流處水花急。吐時云葉鮮。姮娥無粉黛。只是逞嬋娟。
池上與橋邊。一作樓上與池邊。
贈宗魯笻竹杖
大夏資輕策。全溪問所思。靜憐穿樹逺。滑想過苔遲。
鶴怨朝還望。僧閑暮有期。風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漢書。張騫至大夏。見笻竹杖。問之。云賈人市之身毒國。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
垂栁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朝佩皆垂地。仙衣盡帶風。
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腸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
晉書。阮籍。嵇康。向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共為竹林之游。白居易詩。九龍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風飄管弦。宋武帝植蜀栁于靈和殿前。詳前注。江淹詩。玉座猶寂寞。
曲池
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艷與誰期。迎憂急鼓疎鐘斷。分隔休燈滅燭時。
張葢欲判江滟滟。回頭更望栁絲絲。從來此地黃昏散。未信河梁是別離。
淳于髠傳。堂上燭滅。主人留髠而送客。搜神記。趙昞嘗臨水求渡。船人不許。昞乃張帷葢坐其中。長嘯呼風亂流而渡。李陵別蘇武詩。攜手上河梁。
代應二首
溝水分流西復東。九秋霜月五更風。離鸞別鳳今何在。十二玉樓空更空。
昨夜雙鉤敗。今朝百草輸。闗西狂小吏。惟喝遶床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