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2章

○錦囊記

未知何人所作。以諸葛亮用錦囊三策。授之趙云。故以為名。其說本于三國演義。正史所無。中間不合處甚多。緣演義相傳已久。習見共聞。據為實事。所作傳奇者凡有數種。此其一也。

據演義。赤壁鏖兵。曹操敗走。劉備掠得四郡。據有荊州。周瑜與孫權畫策。聞備喪甘夫人。權偽以妹許備。紿至南徐。幽禁于獄。即遣將取荊州。諸葛亮勸備因計就計。使瑜墮其計中。密授趙云三錦囊。內藏三計。危急之際。即開一囊。其一。孫權非實嫁妹。特欲計取荊州。云展亮策。先語大喬之父。令吿權母吳太夫人。太夫人盛怒叱權。力主婚事。權遂不得不嫁妹于備。其二。周瑜勸權以金玉玩好豢養劉備。備在東府燕樂。不復思歸。云展亮策。使備誑孫夫人以荊州危急。欲自回荊。夫人愿與同往。乃共設計。托江邊祭祖為辭。出南徐而去。其三。權聞備去。遣諸將急追。至封刀與蔣欽、周泰令殺備。且并殺妹。云展亮策。令備以情力懇夫人。追者四將。皆被夫人叱罵而去。及欽、泰追至柴桑江口。則亮先以船二十候于江邊。接備與夫人絕江而去。瑜令水軍追至黃州。關羽、黃忠、魏延拒戰。亮令軍士誚瑜云。周郞妙計高天下。賠了夫人又折軍。初、瑜欲取南郡。親攻曹仁。而亮已遣趙云入南郡。是為一氣周瑜。瑜以美人計誑備。而孫夫人竟從備去。是為二氣周瑜。其后瑜托言親往西川伐劉璋。道由荊州。使備供應。實為假途滅虢之計。規取荊州。亮令備偽許瑜。待其抵荊。四面以兵相拒。瑜為所誑。箭瘡迸裂。行至巴丘而卒。是為三氣周瑜。旣而備取西川。權令人紿報孫夫人云。吳太夫人薨逝。迎取回家。夫人抱阿斗入船。趙云截江奪得幼主。劇皆據此成編。全本關目在亮與云。而尤以云為主。插入當陽長坂事。為云前后兩大勛績。其間眞偽相錯不可不為辨別也。

蜀志穆后傳。先主穆皇后。陳留人也。劉焉為子瑁納后。后寡居。先主旣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羣下勸先主娉后。注漢晉春秋曰。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欲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云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劇與此合。】

又甘后傳。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臨豫。居小沛。納以為妾。先主數喪嫡室。常攝內事。隨先主于荊州。產后主。値曹公軍至。追及先主于當陽長阪。于時困逼。棄后及后主。賴趙云保護。得于難。后卒。葬于南郡。章武二年。追謚皇思夫人。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仁修行。淑愼其身。嬪配作合。載育圣躬。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宜有尊號。以慰寒泉之思。【劇載當陽長阪事亦合。演義云。先主以喪甘夫人。續孫夫人。正史雖無據。然甘隨至荊州。又葬南郡。則喪甘娶孫。實與史合。】且可點明陳壽所未備。劉先主傳。建安十二年。與曹公戰于赤壁。大破之。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琦病死。羣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注、江表傳曰。備立營于油口。改名公安。又注、山陽公載記曰。備還謂左右曰。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乃晝夜兼行。【按正史云京。今之京口。演義所云南徐也。南徐州乃六朝時僑置。此時不宜先有此名。晝夜兼行。演義與夫人同歸之說也。然據正史。似孫權以妹嫁于公安。劉備至京相結。居亦不久。無流連歲月之事。】

后主傳。后主諱禪、字公嗣。先主子也。裴松之曰。按二主妃子傳曰。后主生于荊州。后主傳云。初即帝位。年十七。則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敗于長阪。備棄妻子走。趙云抱以。魚豢魏略曰。備在小沛。曹公卒至。遽棄家屬。后奔荊州。禪時年數歲。竄匿。隨人西入漢中。為人所賣。及建安十六年。關中破亂。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禪。問知其良家子。遂養為子。初、禪與備相失時。識其父字符德。及備得益州。張魯為洗沐。遂詣益州。松之曰。備敗于小沛。建安五年也。魏略妄說。【按劇據演義云阿斗年數歲。與正史合。此亦可辟魚豢之謬。】趙云傳。云、字子龍。常山眞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云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及先主為曹公所追于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云留荊州。【劇與史合。】又按趙云別傳。云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從公孫瓚征討辭歸。先主就袁紹。云見于鄴。先主與云同床眠臥。遂隨至荊州。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范。范寡嫂樊氏有國色。范欲以配云。云固辭。其后為翊軍將軍。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云被圍。大開營門。偃旗息鼓。公軍疑有伏兵引去。云以戎弩射公軍。先主至云營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

又別傳曰。先主入益州。云領留營司馬。留營在公安。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云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后主還吳。云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后主還。【劇與傳合。但先主取益州而孫夫人尙多將吳吏兵。安得初嫁時。有孫權遣將欲要殺其妹于路之理。演義妄說也。】吳志吳夫人傳。夫人吳主權母也。本吳人。徙錢塘。生四男一女。【傳不言女何人。當即是嫁先主者。】權少年統業。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裨益。建安七年薨。會稽典錄言夫人有智略權譎。又志林按會稽貢舉簿言吳后以建安十二年薨。【據此。吳夫人已逝而權妹始嫁于備。劇據演義。言將婚時。吳夫人于甘露寺觀婿。旣婚得以無患。皆夫人之力。又云權迎妹歸。托言吳夫人隕逝。皆妄說也。又按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策納大喬。橋公即后漢司空橋元也。建安之初。已無橋公。安得有喬國老。在建安十四年救劉先主事乎。亦妄說也。】通鑒綱目。建安十四年十二月。孫權表劉備領荊州牧。目云。權以周瑜領南郡太守。屯江陵。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郡地以給備。備立營于油口。改名公安。權以妹妻備。妹才捷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余人。皆執刀侍立。備每入。心常凜凜。【集覧。地名油口。今屬江陵府。】蘇軾詩。被扇當年笑溫嶠。握刀晚歲戰劉郞。

又綱目。十六年冬。法正至荊州。陰說備取益州。乃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自將步卒數萬而西。孫權聞備西上。遣船迎妹。而夫人欲將備子禪去。張飛、趙云勒兵截江。乃得禪還。

又綱目。或謂諸葛亮曰。法正太橫。宜稍抑之。亮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東憚孫權。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法孝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復制。今奈何禁止孝。使不得稍行其意耶。按孫夫人歸吳以后。正史及演義俱不載其結局。太平府志。蟂磯上有孫夫人廟。香火極盛。序記詩文不下百十。俱云旁考傳記。孫夫人以孫、劉不睦。互相攻擊為讎。痛自憤恨。投水于蟂磯之下。以故后人祠之。此說必有所據。

又按周瑜以建安十五年卒。是時適權嫁妹于備之時。演義因造為三氣周瑜之說。

又按備自詣權求都督荊州。瑜請徙備置吳。權不從。備還乃聞之曰。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前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亦慮此也。【旣生瑜又生亮之說本此。正史無有。】又周瑜與權箋云。曹操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按演義本此。作周瑜百計謀備之說。多屬妄揣。】

○雙忠記

未知作者何人。演唐張巡、許遠故事。皆是實跡。蓋巡、遠同守睢陽。后先殉節。時人目為雙忠。睢陽立廟曰雙廟。故此記名雙忠記也。【按此記作于明代。明建文時山東布政使鑯鉉。力抗成祖。王世貞嘗以配張巡。名曰雙忠。作者或由此而起。又正德中。江西巡撫孫燧。副使許逵。抗寧王不屈。于是又有雙忠之稱。或因此而借張許以相影托。未可知也。】

通鑒綱目。至德元載二月。眞源令張巡起兵雍丘討賊。秋七月。令狐潮圍雍丘。張巡擊走之。十二月。張巡移軍寧陵。與賊將楊朝宗戰。大破之。二載春正月。賊將尹子奇寇睢陽。張巡入睢陽與許遠拒卻之。三月。尹子奇復寇睢陽。張巡擊走之。秋七月。尹子奇復寇睢陽。冬十月。尹子奇陷睢陽。張巡、許遠死之。陳留人殺尹子奇。舉城降。十二月。追贈死節之士。

譙郡太守楊萬石以郡降安祿山。逼眞源令張巡為長史。使西迎賊。巡至眞源。帥吏民哭于老君廟。起兵討賊。西至雍丘與賈賁合。初、雍丘令令狐潮以縣降賊。引精兵攻雍丘。賁出戰敗死巡力戰卻賊。積六十余日。大小三百余戰。賊遂敗走。

令狐潮與張巡有舊。以書招巡。大將六人白巡。以兵勢不敵。不如降賊。巡設天子畫像。引六將于前。責以大義。斬之。城中矢盡。巡縛藁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縋城下。潮爭射之。得矢數十萬。其后復夜縋人。賊笑不設備。乃以死士五百斫潮營。潮軍大亂。焚壘而遁。追奔十余里。潮益兵圍之。巡使郞將雷萬春于城上與潮相聞。語未絕。賊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動。潮疑其木人。使諜問之。乃大驚。遙謂巡曰。向見雷將軍。方知足下軍令矣。

令狐潮筑城雍丘之北。以絕其糧援。河東節度使虢王臣屯彭城。假巡先鋒使。是月。魯東平濟陰陷于賊。賊將楊朝宗帥馬步二萬。將襲寧陵斷巡后。巡遂拔雍丘東守寧陵以待之。始與睢陽太守許遠相見。朝宗至。巡、遠與戰。晝夜數十合。大破走之。勅以巡為河南節度副使。

安慶緒以子奇為河南節度使。子奇以歸檀兵十三萬趣睢陽。許遠吿急于張巡。巡自寧陵引兵入睢陽。巡有兵三千人。與遠兵合。合六千八百人。賊悉眾逼城。巡督勵將士。晝夜苦戰。一日或二十合。凡十六日。擒賊二十余人。殺士卒二萬余。眾氣自倍。遠謂巡曰。遠懦不習兵。公智勇兼濟。遠請為公守。請公為遠戰。自是之后。遠但調軍糧。修戰具。居中應接而已。戰鬬籌劃。一出于巡。

尹子奇復引兵攻睢陽。巡椎牛饗士。盡軍出戰。賊望見兵少。笑之。巡執旗帥諸將 沖賊陣。賊乃大潰。晝夜數十合。屢摧其鋒。賊以飛樓瞰城中。無所見。遂解甲休息。巡與南霽云、雷萬春等十余將。各將五十騎。開門突出。 沖賊營。斬賊將五十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云射之。中其左目。子奇乃走。

子奇復征兵數萬攻睢陽。城中食盡。將士人廩米日一合。雜以茶紙樹皮為實。饋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五六百人。皆饑病不堪鬬。遂為賊所圍。賊為云梯鉤車木驢以攻。又以士囊積柴為磴道。欲登城。巡皆應機力拒。賊不敢攻。士卒纔六百人。賀蘭進明在臨淮。擁兵不救。巡令霽云犯圍而出。吿急于臨淮。進明愛霽云勇壯。具食延之。霽云泣曰。睢陽之人不食月余矣。霽云雖欲獨食。且不下咽。因囓落一指以示進明。座中皆為泣下。霽云至寧陵。與城將廉坦同將步騎三千人。且戰且行。僅得千人入城。賊圍益急。城中食盡。張巡、許遠堅守。茶紙旣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雀鼠又盡。巡出愛妾。殺以饗士。所余纔四百人。賊登城。將士病不能戰。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生旣無以報陛下。死當為厲鬼以殺賊。城遂陷。遠、巡俱被執。子奇問曰。聞君每戰皆裂齒碎。何也。巡曰。吾志吞逆賊。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視之。所余纔三四。并南霽云、雷萬春等三十六人皆被殺。生致許遠于洛陽。張鎬聞睢陽圍急。倍道亟進。且檄譙郡太守閭丘曉救之。曉不受命。鎬至睢陽。城已陷三日矣。鎬召曉杖殺之。書法。巡、遠之死。異時異地。此其并書之何。解惑也。當其時。巡子去疾已有異議。李翰傳巡事復不及遠。綱目等而書之。所以破千載之惑也。

發明。許遠生致洛陽。而綱目已書其死者。遠雖不死于睢陽。未幾亦死于偃師。故綱目等而書之。

李愷、盧奕、顏杲卿、袁履謙、許遠、張巡、張介然、蔣淸、龐堅等皆加追贈。官其子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泗阳县| 邢台县| 信阳市| 新河县| 孟州市| 长顺县| 凤城市| 萝北县| 新丰县| 宁强县| 兴义市| 林州市| 平邑县| 康保县| 宜宾县| 宜宾县| 调兵山市| 满洲里市| 黄陵县| 嘉黎县| 洛阳市| 屏东县| 林州市| 磴口县| 周至县| 定远县| 元江| 桂林市| 雅江县| 庐江县| 公安县| 阿荣旗| 浙江省| 玉林市| 通道| 木兰县| 枝江市| 宁强县| 九寨沟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