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婦人門

經事不調

婦人每月經水應期而下。不使有余。猶太陰之缺也。其有或先或后。或少或多。或欲來先病或遇來而斷續。皆謂之不調。和氣飲加香附子半錢。兼咽獨附丸。經事來而腹痛者。經事不來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調故也。欲調其血。先調其氣。四物湯加吳茱萸半錢。香附子一錢。

和氣飲加茱萸半錢。亦可用。痛甚者。玄胡索湯。然又恐感外邪。傷飲食致痛。痛不因血。

尤宜詳審。和氣飲卻能兼治。

有經事不通。血入四肢化為水。遂成腫滿。非獨產后為然。名曰血分。誤作水治。其害不少。

宜調經散。因冷而節。因節而痛。宜大溫經湯。冷甚者。去麥門冬。有因驚氣上逆。致月經不通。涎多神昏。昏則不知人。或妄言歌笑。似心風。似五癇。醒時又似正人。或病來身如搖動。手足如搐搦。四七湯大溫經湯各半帖。和勻服。有經候失期。或過二三月。變生諸證者和氣飲須用桂枝者。性最動血。和氣飲加蘇木紅花干漆各半錢。桃仁一錢。或醋或酒煎去渣。入麝香少許。仍以醋湯調黑神散。因血節而腹內有塊者。四物湯去地黃。加官桂白術各半錢。

因經候不調。血不循故道。從后糞出。腹或疼或不疼。不可作尋常便血治。宜順其經四物湯去地黃。加阿膠香附子各一錢。仍以黑神散和調氣散。白湯點服。

血疼

(附血瘥)男子謂之小腸氣。婦人謂之脾血疼。多因血虛后感冷。致血氣凝滯小腸。 痛牽引腰脅宿有病根。不關月事通閉。宜和氣飲。或玄胡索湯失笑散。間進艾附丸。或以鹽一捻。置鐵匙上。火燒研碎。酒調下異攻散。大便通則愈。若審知血海虛冷而疼。宜小溫經湯。若只瘥不痛。常如肚饑。此乃血虛胃中枯燥生熱。宜益血藥滋之。可用四物湯。久不治則成消中。

血瘥者。心頭瘥痛。四物湯去地黃。加香附子如數。

血虛

有病后血虛者。有本體血虛者。其人往來寒熱。或五心發熱。言語無力。面色痿黃。頭目昏暈。變生諸疾、芎歸湯加羊肉少許。或十全大補湯、四物湯、養榮湯服之。血虛而氣旺宜抑氣湯。即香附末。

血虛而腹疼者。四物湯。

婦人血虛。怒氣用心者。如顛狀。又如心風。或笑歌。或妄語。月事來及產中。多有此證。四物湯半帖。去濃樸加人參麥門冬桂芎歸各半錢。名增減四七湯。

崩中

崩中血熱而成者。有氣虛而成者。血大至曰崩中。或清或濁。或純下瘀血。或腐勢不可止證狀非一所感亦異。甚則頭目昏暈。四肢厥冷。并宜膠艾湯。咽震靈丹。佐以三灰散。或以童子小便煎理中湯。或以沉香降氣湯加入百草霜。米飲調下。血崩甚而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

又見血色瘀黑。愈信惡血之說。不敢止截。大凡血之為患。欲出未出之際。停在腹內。即成瘀色。難盡以瘀為惡。又焉知瘀之不為虛冷乎。若必待見瘀血之后截之。恐并與人無之矣。

此腹痛更有說。積而腹痛。血通而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則止。止宜芎歸湯加干姜熟附一錢。止其血而痛自定。仍以刺花繡拭黑片。燒灰研末。米飲調下。一方以毛蟹殼燒存性。米飲下。亦有以早黃麻根燒灰為末。米飲下。

赤白帶

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感非一端。大率下白帶多間有下赤者。并宜順氣散吞震靈丹。仍佐艾附丸。或米飲調沙參末。帶下不止。成 羸者。四物湯加 牡蠣粉半錢吞固陽丸。多服取效。

有帶疾愈后一二月。或再發。半年一發。先血而后下帶。來不可遏。停蓄未幾。又復傾瀉。

此名漏帶。最難治。下截之血。小腹主之。有因血虛而虛熱陷入小腸。致小便澀痛。色白如泔。或成沙粒。皆不可作淋治。用冷劑。宜以四物湯五苓飲各半帖和煎。

胎前產后

胎前惡阻。見食嘔吐。喜啖酸物。多臥少起。俗謂之病鬼。蓋其人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故飲隨氣上。停滯肝經。肝之味酸。則必喜啖酸物。金克木。以辛勝之。小半夏茯苓湯。

或二陳湯。甚者二陳湯。若嘔吐不食心虛煩悶。宜橘蘇飲。加竹茹指大。有服熱藥致膈悶熱成疾。宜蒲黃散。荷葉散。轉胞之說。諸論有之。以胎漸長。且近下逼近于胞。胞為所逼而側令人數泄。故名轉胞。胞即膀胱也。然子淋與轉胞相類。但小便頻數點滴而痛為子淋。頻數出少而不痛為轉胞。間有微痛。終是與淋不同。并宜生料五苓散。加阿膠一錢。更于胎前諸方求之。五味子八味丸。加當歸亦治轉胞。或更加車前子一味。發灰湯尤好。

有胎轉胞。用搐鼻藥。多打噴嚏。或用拳打腳心知痛。令病患渾身掇起。則臟腑搖動而胞自反上。

產后諸病。有作寒作熱。而亦有獨熱。然獨熱亦有三。惡血未下者。腹痛而發熱。感外邪者。必有頭痛惡風而發熱。惟血虛即但發熱而無余證。名曰蓐勞。宜于前血虛證求藥。

產后血虛而煩。蒲黃隔紙炒。東流水調下。產后腹疼。惡血不止。諸藥不效。宜芎歸湯加五味靈脂玄胡索煎。

妊婦子死或不死。胎動決安水酒宜合煎芎歸。未死即安已死即下。戴腹庵謂累曾經用萬不失一。

將產腳赤腫。俗名皺腳。香蘇散加木香一錢。

將產當順氣瘦胎。使臨期易產。宜瘦貽飲。加縮砂少許。

雞產者。用香油半盞。烏醋雞子清并水與香油等打勻。冷進一服。胎衣不下。赤小豆小麥等分煎服。仍以蓖麻去殼研七粒。涂兩足心。衣下即洗去。

產后血入肺。面黑發喘。宜以參一兩為末。別銼蘇木二兩。水二碗煎七分。調參末。名參蘇飲。

產后去血。大便不潤而秘。宜橘杏丸。麻仁丸。應失血秘結者。皆可用。

產后發熱迷悶。俗謂之發熱血。新瓦上炒荊芥。不拘多少。半炒半生為末。溫熱水調下一錢名獨行散。或疑豆淋酒太熱。用童便調尤宜。若銼散便煎亦得。荊芥乃產后要藥。角弓反張。豆酒調極妙。盛怒失喜。迷悶不發熱者。便調無不效。

產后以手摸肚遂痛。俗呼為嫁母痛。童便調白芷末。破血用歸須。補血用歸身與頭。即是官桂肉收汗枝發汗之義。

四物湯。婦人要藥。于內加吳茱萸半錢。或一錢。應血氣病無不治。

婦人有一生不破腹而虛者。既不破腹。何緣有虛。大抵婦人以血為主。血衰氣旺定無兒正因血虛。所以不育。婦人懷子。服固胎藥太多。或正產。或半產。胎雖下而惡血不即去。或經二三月而惡露猶滴。此非敗血之比。正緣當來有固經藥在內。致血滯而不化。藥宜順血通氣。不宜蓄血閉氣。

彌月俗名滿肚。多有恣意食物。致傷食發熱。有類傷寒。食復之證。宜先用紅丸子一二服。卻進小柴胡湯此論蓋有所本。

婦人之藥。大率皆甜、不利于脾。芎歸猶滯。況于地黃乎。脾胃實者服之。固見有功。

有痰飲。及有甜入諸血藥中。半夏陳皮。自不可少。聚寶丹。婦人氣痛血疼。或月經來少作疼。或來多不止而痛。或色瘀。或雜以黃泉。或血敗而加以泄瀉。腹內疼擾。并宜川芎當歸炮姜肉桂各一錢。白水煎服。累用累驗。

角弓反張。乃婦人急候。為諸病之最。得此者。十存一二。荊芥新瓦上微炒末。豆淋酒調下二錢。或只一味獨活為末。豆淋酒調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南皮县| 辉南县| 满洲里市| 屯昌县| 鄂尔多斯市| 岑溪市| 道真| 南宫市| 开化县| 奈曼旗| 洛扎县| 辽宁省| 黔江区| 新河县| 江达县| 炎陵县| 怀远县| 张掖市| 淄博市| 巴楚县| 九寨沟县| 嘉祥县| 英吉沙县| 南木林县| 光泽县| 遵义县| 麻阳| 孟津县| 兴义市| 贵州省| 金塔县| 顺义区| 洪泽县| 丰城市| 茂名市| 桂平市| 黑山县| 大同县| 五台县|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