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1章

《葛氏方》云∶(治小兒口瘡不得飲乳方)∶桑白汁涂瘡上,日夜十余過。(《產經》云∶涂乳以飲兒,良。)《博濟安眾方》∶以白礬,鍛石涂之。

又方∶牛膝炙根,酒煎含之。

《極要方》云∶取赤葵莖灸(炙)為末,蜜和含之。

《蘇敬本草注》云∶檳榔帽。作灰敷之。

治小兒口下黃肥瘡

《病源論》云∶小兒有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漬于頤,生瘡,黃汁出,浸淫肥爛,挾熱者,瘡汁則多。

《千金方》云∶治小兒口下黃肥瘡方∶熬灶上飯令焦,末敷之。

治小兒唇瘡

《葛氏方》云∶葵根燒末敷之。

《經心方》云∶蟾蜍燒末敷之。

治小兒緊唇

《單要方》云∶澤蘭心,嚼以敷之。

又方∶肉機上垢涂之。

治小兒口噤

《病源論》云∶小兒中風口噤者,是風入頸項(頰)之筋故也。

《錄驗方》云∶服竹瀝汁二合,分溫四分(服)。

又方∶灸百會穴。

《僧深方》∶取雀矢白,丸如麻子,服之即愈。

《千金方》∶鹿角粉、大豆末分等和,涂乳飲兒。

治小兒重舌

《病源論》云∶小兒重舌者,心脾熱故也。

其狀附舌下,如舌而短,故謂之重舌也。

《葛氏方》∶以兒著箕中東向,納中灸箕舌三壯,良。

又方∶釜月下土苦酒和,敷舌下。

《短劇方》∶以赤小豆屑灑和,敷舌上。又方∶燒亂發作未,敷舌上,良。

又方∶用以栗哺之,良。

《徐大山方》∶甑帶燒灰,末,敷之。

《極要方》∶取蒲黃敷上,良。

又方∶取衣中白魚燒作屑,敷舌下。

《產經》云∶以鈹針刺舌上(下)腫者,令血,有刺大脈。

又方∶燒烏扇根苦酒和,涂上。

《徐大山方》∶甑帶燒灰敷之。

治小兒舌上瘡

《病源論》云∶小兒苦心臟有熱,舌上生瘡也。

《短劇方》∶用烏賊魚骨燒屑,以雞子黃和,涂喉下及舌下也。(今按∶《產經》云∶以乳汁和涂上。)又方∶清旦起,斫桑木令白汁出,涂乳以飲兒。(今按∶《龍門方》∶涂舌。)

治小兒舌腫

《病源論》云∶小兒舌腫者,心脾俱熱,氣發于口,故香(舌)腫也。

《千金方》∶釜月下墨末,和醋,涂舌上(下)。

又方∶滿口含糖醋,少時熱氣通,愈。

治小兒齒晚生

《病源論》云∶齒是骨之所終,而為髓之所養也,小兒有稟氣不足者,則髓不能充于齒骨,故久不生也。

《葛氏方》∶以薄 編繩,向東磨齒處,微令破,即生,甚神驗。

《極要方》∶雌鼠屎二七枚,以一鼠屎拭齒處,盡二七枚止,二十一日齒當生。(今按∶《短劇方》∶雌鼠屎,一頭大一頭小是也。)《蘇敬本草注》云∶人屎中竹木,以正旦刮之即生也。

治小兒齒落不生

《產經》云∶取牛屎中大豆二七枚,小開兒口,以注齒處即生。(《葛氏方》同之。)

治小兒齒間出血

《范汪方》治少小齦齒間血出,齦皆赤黑色方∶取生雀割之,以血涂齦上及齒間,便愈。

有驗。

治小兒鼻衄

《病源論》云∶小兒經脈血氣有熱,喜令鼻衄也。

《極要方》;取烏馬屎,薄綿裹,塞鼻中。

又方∶燒發作灰,少許吹納鼻中。

《產經》云∶阿膠令烊,水著貼額上良。

又方∶書額上言“今日血忌”,即止。

又方∶書額上言∶“血出不止,流入東海”。良。

治小兒鼻塞

《病源論》云∶小兒風冷氣入于頭腦,停滯鼻間,則氣不宣和,結聚不通,故鼻塞也。

《產經》云∶小兒患鼻不通有涕方∶杏仁(二分) 蜀椒(一分) 附子(一分半) 細辛(一分)凡四物, 咀,以淳苦酒五合,漬一宿,明旦以成;煎豬肪五兩,微火上煎,令附子黃,膏成,綿絮絞去滓,以涂鼻中,日再。

又∶披兒頭發,囟上左右以膏摩十數過,良。

《千金方》∶治鼻痛方∶恒以油涂鼻內外。

又方∶涂酥佳。

治小兒鼻息肉

《產經》云∶治少小鼻息肉通草散方∶通草(一兩) 細辛(一兩)凡二物,下篩,展綿如棗核,取藥如小豆著綿頭納鼻中,日二。

又方∶礬石一兩。(今按∶《千金方》∶細辛二兩,云云。)

治小兒喉痹

《病源論》云∶小兒喉痹,是風毒之氣客于咽喉之間,與血氣相搏而細(結)腫痛,甚者,腫塞,飲粥不下,乃成膿血也。

《產經》∶取烏扇燒灰,以水服,大良。

又方∶甑帶作繩系頭,愈。

《千金方》∶桂一分,杏仁一兩,凡二味。為散,綿裹如棗大,咽其汁。

又方∶煮大豆汁含之。

治小兒噦

《病源論》云∶小兒噦,由哺乳冷。冷氣入胃,與胃氣相逆,冷折胃氣,不通則噦也。

《千金方》云∶生姜汁,生乳各五合,合煎,取五合,分二服。

治小兒津頤

《病源論》云∶津頤之病,是小兒多涎唾流出,漬于頤下也。

《葛氏方》∶取東行??谥心績嚎凇?

又方∶搗鹿角,熬如豆,著舌下。

《千金方》∶桑白汁涂之。

《玄感方》∶??谥酗暡萁g汁,涂口中。

治小兒吐

《病源論》云∶小兒吐 者,由乳哺冷熱不調故也。

《應驗方》∶取桑根汁,著汁口中,即瘥。

又方∶取新牛屎,水絞汁,少少飲兒,大良。

《經心方》∶當以空乳乳則消。

《圣惠方》∶治吐乳黃色方∶用韭根汁滴豆大,入口中,立瘥。

又方∶用新熱馬糞絞取汁半合,灌之效。

治小兒難乳

《病源論》云∶小兒初生惡血,兒咽入腹,令心腹痞滿,兒不能飲乳,謂之難乳。

又∶兒在胎之時,母取冷,冷氣入胞,兒生則腹痛,不肯飲乳,亦名難乳。

《千金方》∶炒鹿角末如小豆,著舌下, 與之。

又方∶雀屎四枚,未著乳頭飲之。大兒十枚。

治小兒風不乳哺

《錄驗方》∶治小兒風,數十日口中寒,不能乳哺方∶取生竹汁服之即瘥,炙(名)竹瀝也。

《博濟安眾方》∶小兒吐乳方∶人參(二兩) 橘皮(一兩) 生姜(一兩)以水一升半煎取八合,細細服之。

治小兒臍不合

《千金方》∶蜂房灰末敷之。

又方∶燒甑帶灰和膏敷之。

又方∶大車轄脂,燒作灰,日一敷之。

治小兒臍中汁出

《千金方》∶燒蒼耳子粉之。

又方∶燒蜂房灰粉膏中?!缎灧健贰酶什荩ǘ郑?椒(一分)下篩,以粉之。

又方∶礬石,附子各二分,下篩,粉臍中,日二。

治小兒臍赤腫

《千金方》∶杏仁(二分) 豬頰車中髓(二分)凡二味,先研杏仁如脂,敷上。

治小兒臍瘡

《病源論》云∶小兒臍瘡,由初生斷臍洗浴,拭不即拭燥,濕氣在臍中,遇風濕相搏故也。

《本草》云∶蒿艾莖間白毛敷之,立瘥。

《錄驗方》∶可用姜黃柏散粉之。

《產經》云∶黃柏,釜月下墨各四分,末,敷之。

《千金方》小兒風臍遂作惡瘡,歷年不瘥方∶敷東壁土,大佳。

又方∶蜂房灰末敷之。

《葛氏方》∶小兒風臍及臍瘡久不瘥方∶燒甑帶作灰和乳汁敷之。

又方∶末當歸粉之。

治小兒腹痛

《病源論》云∶小兒腹痛,多由冷熱不調,冷熱之氣與臟相系故也。

《千金方》∶梨葉濃煮,取湯,一服七合,可三四與之。

又方∶半夏隨多少微火炮之,末,酒和服如粟粒五合丸,日三。

治小兒腹脹

《病源論》云∶小兒腹脹,是冷氣客于臟故也。

《千金方》云∶燒父母指甲灰,涂乳上,飲之。

又方∶腹上磨書魚。

又方∶故衣帶饒垢者,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葛氏方》∶粉及鹽分等,合熬,令變色,以磨腹上,即愈。

治小兒痞病

《病源論》云∶小兒胸膈熱實,腹內有留飲,致令營衛痞塞;腑臟之氣不宣通,其?。ㄍ矗└箖冉Y。脹滿,或時壯熱是也。

《葛氏方》方∶若患腹中痞結常壯熱者方∶生鱉血,和桂屑涂痞上。

又方∶末麝香,服如大豆者。

又方∶大黃(炙,令煙出) 龜甲(炙令黃) 茯苓凡三物,分等蜜丸,服如大豆一枚,日三。(以兒大小增減也。)又方∶搗白頭翁,練右囊盛以掩痞上。

《產經》云∶治小兒痞,面黃羸瘦,丁奚不欲食,食不生肌膚;心中嘈嘈,煩悶,發時寒熱五臟臚脹,腹中繞臍痛,??嘞?,八痞丸方∶桂心 曾青(無代空青) 牡丹 鱔頭甲(頭漬,炙令黃色) 干姜(各三分) 蜀漆(七分) 細辛(六分) 龍膽(五分) 附子(四分,炮)凡九物,冶下篩,蜜和如梧子,服二丸,日三,禁如藥法。

《本草拾遺》云∶小兒痞,三白草搗汁,服之令人吐。

治小兒瘕

《病源論》云∶五臟不和,三焦不調,有寒冷之氣容之。則令乳哺不消化,結聚成 瘕癖結也。其狀按之不動,有形段者,微也,推之浮移者,瘕也。

《千金方》∶灸兩乳下一寸三壯。

又方∶桃樹青皮搗,和酢,涂,日二。

又方∶枸杞根搗作末,和豬脂敷之,和酢亦佳。

《醫門方》∶搗蒜和酢敷,如移余處,隨就拊之,驗。

《本草拾遺》云∶苦瓠取未硬者,煮令熱,解開,熨小兒閉癖。

治小兒米癥

《產經》云∶治少小米癥恒欲食米方∶雞屎(一升) 白術(五合)凡二物,合炒,取米焦,搗末,以水一升,頓服取盡;斯須即吐出癥,吐出癥如研米末為癥,若無癥而吐出白痰水,增米須食米。

治小兒土癥

《產經》∶治少小食土,腹中作土瘕,恒欲食土,啖肉方∶生肉一斤,以繩系曳地行數里,勿洗便炙,啖之即愈。

治小兒腹中有蟲

《耆婆方》∶治小兒腹中有蟲方∶蕪荑作末,每食隨多少和,少少水食之乃止。(百無所禁。)

治小兒陰腫

《病源論》云∶小兒下焦熱,熱氣沖陰,陰頭勿腫合,(令)不得小便,乃至生瘡。俗云尿火所為也。

《千金方》∶搗蕪菁敷之。

又方∶書魚磨之。

又方∶搗莧菜根敷之。

又方∶熬桃仁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小兒陰痛

《千金方》云∶猝陰痛如刺,汗出如雨方∶小蒜 韭根 楊柳根(各一斤)凡三味,合燒,以酒灌之,及熱以氣重之。

又方∶甘草末和乳洗之。

又云∶玉莖痛方∶甘草 石蜜末,和乳洗之。

《極要方》∶濃煮野狼牙根,洗之,甚良。

治小兒陰瘡

《產經》云∶治小兒陰瘡爛痛方∶濃煮野狼牙根,洗之,甚良。

又云∶小兒陰頭生瘡,似石榴花者方∶虎牙 犀角凡二物,刀刮,以豬脂煎,令變色,去滓,涂上,神,良。

《千金方》云∶治小兒陰癢生瘡方∶嚼胡麻敷之。

又方∶蜜煎甘草,末之涂上。

又方∶黃連,胡粉分等和,面脂涂之。

《葛氏方》∶取灶中黃土,末,以雞子白和,敷之。

又方∶濃煮黃柏汁漬之。

治小兒陰傷血出

《產經》∶治女小兒為物觸傷,陰道血出不止方∶人頭發并青布燒作灰,以麻油和涂之,亦可仍以粉,良。

又云∶若深刺觸藥涂不及方∶蒲黃,水和服之,即止。

治小兒陰囊腫

《千金方》∶酢和面涂之。

又方∶釜月下土,和雞子白敷之。

《醫門方》∶末桂心,涂,良。

又方∶末大黃,和酢涂,良。

治小兒陰頹

《病源論》云∶頹者,陰核氣結腫大也。小兒患此者,多因啼怒, 氣不止,動于陰氣,下擊,結聚不散所致也。

《千金方》∶灸足厥陰大敦,左灸右,右灸左。

又方∶三月上除日,白頭翁末敷之,一宿作瘡,二十日愈。

《產經》云∶牽陰頭正丁上行,灸頭所極。又牽下行向谷道,灸所極。

《短劇方》云∶小兒頹方∶先將兒至碓頭祝之曰∶坐汝令兒某甲稱兒名也,陰稱故灸汝三七一,灸訖,便牽小兒令莖以下向佳囊縫,當陰以所著處灸縫上七壯即消,有驗。

又∶左右髀直行,灸所極,皆四處,隨年壯。

又方∶小兒騎碓軸前齊陰莖頭前灸,有年壯。

又云∶《葛氏方》∶但灸其上,又灸莖上向小腸脈。

又方∶灸手小指頭七壯,隨瘥左右也。

《經心方》∶灸兩足內踝上七寸,日七壯。

又方∶但灸其上也。

治小兒差頹

《病源論》云∶差頹者,陰核偏腫大也,其偏虛者,氣虛而行,故偏結腫也。

《千金方》∶五等丸治小兒陰偏大,卵核及頹方∶香豉 牡丹 防風 桂心 黃柏(各二兩)凡五味,丸如大豆,兒三歲飲五丸,日三,兒小者,以意減之,著乳頭與之。

治小兒脫肛

《病源論》云∶小兒患脫肛門,(脫)出多因利,大腸虛冷兼因 氣故也。

《蘇敬本草注》云∶燒鱉頭為灰涂(服)之。

《本草拾遺》云∶有以似為藥者,蝸牛鱉頭,脫肛皆燒末,敷之自縮。

《錄驗方》∶取鐵精粉推納之。

又方∶宜灸龜尾骨上三七丸。

《葛氏方》∶熬鍛石令熱,故綿(帛)裹坐其上,冷復易之。

《僧深方》∶取蒲黃一兩,以豬膏和,敷之,不過三,愈。

《千金方》∶灸頂上施毛中即入。

《產經》云∶生鐵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以汁洗,日三,乃以蒲黃敷上,良。

治小兒谷道癢

《子母秘錄》云∶小兒谷道蟲癢方∶大棗取膏和,捻長三寸,綿裹,納孔中,明日出之,蟲死。

又方∶胡粉,雄黃分等著中。

今按∶煮桃皮洗之,煮枸杞洗亦良。

治小兒谷道瘡

《葛氏方》治猝下部有瘡方∶煮豉以漬之。

又方∶ 汁以磨墨,導也。

治小兒甘濕

《病源論》云∶甘濕之病,多因久利,脾胃虛弱。腸胃之間,蟲動侵食五臟,使人心煩懊悶;其上食者,則口鼻齒齦生瘡;其下食者,則肛門傷爛,皆難治?;蛞蚓美?,或因臟熱嗜眠,或好食甘美之令蒸,令血動,致生此病患。

《子母秘錄》云∶羊膽和漿灌下部,用豬膽亦佳。

《千金方》∶細和胡粉涂之。

又方∶嚼麻子涂之。

又方∶以鐵衣著下部中即瘥。

治小兒寸白

《病源論》云∶小兒寸白者,九蟲之內一蟲是也。因腑臟虛弱而能發動也,食生栗所成。

又食生魚后即食乳酪,亦令生。

《葛氏方》∶薏苡根二斤,細銼,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又可作糜也。

《極要方》云∶東行茱萸根白皮四兩,桃白皮三兩。上,切,以酒一升漬一宿,去滓,頓服良驗。

又方∶煮扁竹汁飲之,有驗。

今按∶蒸之當上。

又方∶濃煮豬,檳榔,飲三升,蟲則出盡。

又方∶多食榧子。(今按∶《千金方》∶榧子四十九枚去皮,以月上旬,旦,空腹服七枚,七日服盡,蟲消成水,永瘥。)今按∶研胡桃仁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阳县| 保亭| 陇川县| 青州市| 正阳县| 怀宁县| 奉新县| 轮台县| 通州市| 襄垣县| 泾源县| 林周县| 常德市| 施秉县| 三台县| 田林县| 东阿县| 三亚市| 田阳县| 沈阳市| 铁力市| 大兴区| 凤冈县| 安福县| 广河县| 太湖县| 白沙| 原阳县| 台南县| 长沙县| 靖西县| 怀仁县| 林周县| 萨嘎县| 大洼县| 广昌县| 弋阳县| 纳雍县| 积石山| 漳浦县|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