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治虛勞五勞七傷

《病源論》云∶虛勞者,五勞六極七傷是也。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極六精腎(是按∶虛勞陰痿《千金方》云∶三人九子丸主五勞七傷補益方∶酸棗仁 柏子仁 薏苡仁 枸杞仁 蛇床子 五味子 菟絲子 菊子 子 荊子地膚十五味,加蓯蓉三兩,余各二兩,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

《范汪方》開心薯蕷腎氣丸,治丈夫五勞七傷,髓極不耐寒,眠即臚脹,心滿雷鳴,不欲飲不發(fā)去冷,肉蓯蓉(一兩,一方無) 山茱萸(一兩,一方無) 干地黃(六分,一方代干姜) 遠志(六分)分) 菟絲子(六分)凡十二物,搗下篩,蜜丸如梧子,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二夜一。若煩心即停減之。只服十丸十五夜獨寢不寒,止服一劑。

又云∶六生散治五勞七傷五緩六急,治寒熱脹滿,大腹中風垂曳,消 逐血,補諸不足,令人肥白方∶生地黃根(二斤) 生姜(一斤) 生菖蒲根(一斤) 生枸杞根(一斤) 生烏頭(一斤) 生章凡六物,合七斤,熟洗之,停令燥 切之,美酒二斗都合漬三四日,出爆之,暮輒還著酒中《煎藥方》云∶酥蜜煎治諸渴及內補方∶酥(一升) 蜜(一升) 地黃(煎,一升) 甘葛(煎,一升) 大棗(百枚) 茯苓人參 薯蕷上八物,先蜜酥入合攪,烊后甘葛煎入,烊棗膏,以絕絞入,然后茯苓、人參、薯蕷等散入今按∶酥蜜煎方有數(shù)首,或藥種多少不同,或分兩升合各異,仍取當今名醫(yī)增損之法以備俗酥(小一升) 蜜(小一升,煎去滓沫,無用甘葛煎) 甘葛(煎,大三升) 地黃(煎,大二合五十枚,取肉篩)凡十物,先以酥入生姜煎煎之,令相得,次入蜜,次以甘葛煎和大棗,煉胡麻絞去滓入,次火少《雜酒方》枸杞石決明酒治除腰腳疾疝癬,諸風痹惡血,去目白膚翳赤膜痛眨眨淚出瞽盲輕石決明(干者一大斤,洗,炙) 枸杞根白皮(小一斤)上二物,細切,盛絹袋,以清酒四斗五升漬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滓,始《太清經》五茄酒治五勞七傷,心痛血氣乏弱,男子陰痿不起,囊下恒濕,小便余瀝而陰癢耐老用雄一升物,渴,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傷中少氣,陰消腦疼,憂患驚邪恐悸,心下結痛,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好唾,膈中痰水,水腫,陰下癢濕,小便余瀝,腳中酸痛,不欲踐地。身中不足,四肢沉重,時行嘔噦,折跌絕筋,積聚,五勞七傷,目暗清盲,熱赤痛,補虛羸,除寒熱,益氣力,長肌肉,止腰痛,充五臟,利小便,益精氣,止瀉精,久服耳目聰明,陰氣長強,堅筋骨,填腦髓,養(yǎng)神安魂,令人身輕。能跳越峰谷,不老而長生也。

枸杞根切,大一石,以水大三斛,入煮取五斗汁,去滓,加薯蕷、藕根各二大升,煮取一大斗,黃煎如糖《錄驗方》生地黃煎補虛除熱,將和取利也。散石癰疽瘡癤痔熱皆宜之方∶生地黃根隨多少舂絞取汁,復重舂絞取之,盡其汁,乃除去滓也。以新布重絞其汁,去滓碎濁,令清凈,置 中置釜湯上煮 ,勿塞全邊,令湯氣得泄不沓也。煎地黃汁竭減半許,后煎下,更以新布絞去粗碎結濁滓穢,去復煎竭之,令如飴糖成煎。北方地黃肥,味濃,作煎甘美;東南地黃堅細,味薄,作煎咸苦不美,然為治同耳。能多作則美好也,少作則易竭,

治虛勞羸瘦

《病源論》云∶夫血氣者,所以榮養(yǎng)其身也。虛勞之人,精髓萎竭,血氣虛弱,不能充盛肌《錄驗方》枸杞丸治勞傷虛損方∶枸杞子(三升) 干地黃(切,一升) 天門冬(切,一升)凡三物,細搗曝令干,以絹羅之,蜜和作丸,大如彈丸,一服一丸,日二。

《范汪方》云∶補養(yǎng)湯主虛勞羸瘦,食已少氣方∶甘草(一兩,炙) 術(四兩) 牡蠣(二兩) 大棗(二十枚) 阿膠(三兩) 麥門冬(四兩,去凡六物, 咀,水八升煮取二升,盡服,禁生冷。

《千金方》甘草湯主虛羸 氣欲絕方∶甘草(二兩) 生姜(二兩) 人參(一兩) 五味(二兩) 吳茱萸(一升)五味,水四升煮茱萸令如蟹目沸,去滓,納藥煮取一升六合,分再服。

又云∶小鹿骨煎主治一切虛羸皆悉服之方∶鹿骨(一貝,碎) 枸杞根(切,一升)二味,各以水一斗別器煎,各取汁五升,去滓,澄乃合一器共煎,取五升,二日服盡。

好將《本草拾遺》云∶鯽魚肉主虛羸,熟煮食之。

《耆婆方》治人瘦,令人肥健、肥白、能行陰陽,并去風冷、虛瘦無力,神驗方∶取楓木經五年以上樹皮,去上黑皮,取中白皮五斗,細銼微曝令水氣去,以清美酒于白瓦器經數(shù)《極要方》云∶枸杞子酒療虛羸黃瘦,不能食,服之不過兩劑,必得肥充,無禁斷方∶枸杞子(五大升,干者碎) 生地黃(三大升,切) 大麻子(五大升,碎)上,于甑中蒸麻子使熟,下著桉上攤去熱氣,冷暖如人肌,納地黃、枸杞子,熟 使三物相微有《明堂經》云∶脾輸二穴灸三壯,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身羸瘦,名曰食晦。注云∶

治虛勞夢泄精

《病源論》云∶腎虛為邪所乘,邪客于陰,則夢交接,令腎虛弱不能制于精,故因夢感動而《短劇方》別離散治男女風邪,男夢見女,女夢見男,悲愁憂恚,怒喜無常,或半年或數(shù)月楊上寄生(三兩) 術(三兩) 桂心(一兩,一方三兩) 茵芋(一兩) 天雄(一兩,炮) 根姜(一兩)凡十物,合搗下篩,酒服半方寸匕,日三。合藥勿令婦人、雞、犬見之,又無令見病者,病又云∶龍骨散治男子失精百術不治方∶龍骨(大如指赤理錦文者) 薰草(二兩) 桂肉(二兩) 干姜(二兩)凡四物,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神良。

又云∶韭子湯治失精方∶韭子(一升) 龍骨(三兩) 赤石脂(三兩)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集驗方》治夢泄精方∶韭子(一升,熬)一物,搗篩,酒服一方寸匕,日再,神效。

《醫(yī)門方》療夢交接泄精,暫睡即出,身體枯燥骨立者方∶白龍骨(八分,研) 韭子(一升半)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加至一匕半,日二。

《極要方》云∶小便失精及夜夢泄精方∶韭子(一升,熬) 麥門冬(二兩) 菟絲子(二合) 車前子(二合) 芎 (二兩)龍骨(二兩)以上,以水八升煮取二升,為四服,日三。

《玉房秘訣》云∶治數(shù)夢交失精方∶龍骨 牡蠣 甘草 桂(各三兩) 大棗(一枚)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僧深方》云∶禁精湯主失精羸瘦,酸消少氣,視不明,惡聞人聲方∶韭子(二升) 生粳米(一升)二物,合于器中熬之,米黃黑及熱,急以淳佳酒一斗投之,絞取七升,服一升,日三,二劑便愈。

《新錄方》治失精方∶取韭根搗取汁服五合,日二。

又方∶石榴皮搗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韭子一升,桑螵蛸十四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三服,亦為散酒服。

《葛氏方》云∶治男女夢與人交接,精便泄出,此內虛積滯,邪氣感發(fā),治之方∶韭子(一升) 粳米(一升)水四升,煮取升半,一服。

又方∶龍骨二分,術四分,桂二分,天雄一分,搗末酒服五分匕,日三。

又方∶兩足內踝上一夫,脈上名三陰交,灸二十一壯,夢即斷。

又方∶合手掌并大拇指令兩爪相近,以一炷灸兩際角令半入爪上三壯。

又云∶治男女精平常自出,或聞見所好感動便已發(fā),此腎氣乏少不能禁制方∶巴戟天 石斛 黃分等,搗,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鹿茸一兩,桂一尺,韭子一升,附子一枚,澤瀉三兩,搗末服五分匕,日三。

又方∶牡丹炙令變色,搗末服方寸,日三。

又方∶雄雞肝、鯉魚膽,令涂陰頭。

治虛勞尿精

《病源論》云∶腎藏精其氣通于陰。勞傷腎虛,不能藏于精,故因小便而精液出。

《千金方》治虛勞尿精方∶韭子(一升) 稻米(二升)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分三服。

《葛氏方》治男子溺精如米汁及小便前后去精如鼻涕,或尿有余瀝污衣,此皆內傷令人虛絕栝蔞(二分) 滑石(二分) 石葦(一分)搗末,以麥粥服方寸匕。

又方∶甘草、赤石脂分等搗末,服方寸匕,日三。

《醫(yī)門方》云∶療失精無故自泄,或因尿精出方∶韭子 白龍骨 菟絲子(各二十分) 麥門冬(去心) 車前子 澤瀉(各十二分) 人參(十分)為散,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二,加至一匕半。

《錄驗方》淮南王枕中丸治陰氣衰,腰背痛,兩脛 (于緣反)疼,小便多瀝,失精,精自出石斛 巴戟天 桑螵蛸 杜仲凡四物,分等合搗下篩,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令強陰、氣充、補諸虛,神良。

治虛勞精血出

《病源論》云∶腎藏精,精者血所成也,虛勞則生七傷六極,氣血俱損,腎家偏虛,不能藏《葛氏方》云∶治失精、精中有血方∶父蛾二七枚,陰干之,玄參稱半分,合搗末,以米汁向旦日一服,令盡之。

治虛勞少精

《千金方》治虛勞少精方∶鹿角白末,蜜和,服如梧子七丸,日三,三十日大效。

又方∶生地黃根五升,以清酒漬,少少飲之。

又方∶漿煮蒺藜令熟,洗陰,日二,十日知。

《雜酒方》云∶桑樹東南枝白皮一把,細切,以酒一升漬之,經宿去桑皮,多少飲之,精如

治虛勞不得眠

《病源論》云∶邪氣客于臟腑,則衛(wèi)氣獨營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千金方》云∶千里水湯治虛煩不眠方∶半夏(三兩) 秫米(一升) 茯苓(四兩) 酸棗(二升) 麥門冬(三兩) 甘草(二兩) 桂心(姜(四兩)十二味,以千里水一石,煮米令蟹沸,揚之萬過,澄取清一斗煮諸藥,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療虛勞不得眠方∶酸棗 榆葉分等,丸如梧子,一服五丸。

又方∶末干姜四兩,湯和,頓服,覆取汗愈。

又云∶酸棗湯主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方∶酸棗(五升) 人參(二兩) 石膏(四兩) 茯苓(三兩) 桂心(二兩) 生姜(二兩) 甘草(一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酸棗,取七升,去棗,納余藥煎取三升,分三服。

《葛氏方》云∶治卒苦連時不得眠方∶暮以新布火炙熨目,并蒸大豆,囊盛枕之,冷復易,終夜常枕,立愈。

《崔禹錫食經》云∶蠣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本草經陶景注》云∶榆初生葉,人以作糜羹輩,令人睡眠。嵇公所謂榆令人眠。

《短劇方》流水湯主虛煩不能眠方∶半夏(二兩) 秫米(一升) 茯苓(四兩)凡三物,以流水二斗揚之三千過,令勞煮三物,得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

《僧深方》小酸棗湯治虛勞臟虛,恚不得眠,煩不寧方∶酸棗(二升) 母(二兩) 干姜(二兩) 甘草(一兩) 茯苓(二兩) 芎 (二兩)凡六物,切,以水一斗煮棗,減三升,分三服。

治昏塞喜眠

《病源論》云∶嗜眠者,由人有腸胃大,皮膚澀者,則分肉不開解,其氣行在于陰而遲留,《葛氏方》治嗜眠喜睡方∶父鼠目一枚燒作屑,魚膏和,注目外 則不肯眠,兼又取兩目,絳帛裹帶之。

又方∶麻黃、術各五分,甘草三分,日中向南搗末,食后服方寸匕,日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伊川县| 台湾省| 鄱阳县| 金湖县| 邵东县| 安新县| 板桥市| 塔河县| 东海县| 青州市| 博白县| 白朗县| 宁强县| 治多县| 兴海县| 新源县| 丰台区| 沽源县| 旅游| 高雄县| 平凉市| 晋宁县| 大新县| 平果县| 民县| 江源县| 元朗区| 南华县| 平南县| 缙云县| 天津市| 随州市| 乡宁县| 尼木县| 蒲江县| 集安市| 江津市| 略阳县| 棋牌|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