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白巖城紅袍戰白袍軍馬正在起行,忽報正南有救軍到了,旗上乃是莫利支紅袍蓋蘇文名字。世績問誰敢迎敵蘇文,薛仁貴挺身進曰:“某愿往 。”世績曰“汝既為先鋒,且未可輕動 。”更問其次,唐將段志賢愿往,世績與兵五千,交志賢去迎敵。又問曰:“段志賢雖然去了,倘有疏虞未便,誰可再去接應志賢?”驍將蘇定方愿往,世績亦與兵五千,接應去了。

且說志賢引軍前去,與遼兵相遇,兩陣對圓,唐將段志賢全身披掛,橫槍立馬于陣前。看時,見遼將蓋蘇文出陣,頭戴束發金冠,體掛紅錦戰袍,身披連環鎧甲,腰系五口飛刀,左右彎弓帶箭,手持大斧,坐下火色胭脂馬。志賢見了,心中惶惶,遂有驚懼之色。蘇文厲聲大罵 :“草寇!不縮頭遠避,敢犯邊界面來送死乎?”志賢曰:“吾中國大唐皇帝仁德之主,威德加于四海,名義播于華夷。汝乃高麗反寇,弒主奪貢,今統天兵一百萬,戰將數千員,殄除反冠,安敢揚威耀武而來討死乎?”蘇文大怒,挺斧直取志賢。戰不數合,蘇文一斧砍志賢于馬下。唐將蘇定方看見志賢被殺,飛馬與蘇文相迎。二將戰上二十合,蘇定方氣力不加,慌勒馬入陣,蘇文挺斧直沖過陣來,唐兵大潰,四散奔走,蘇文陣中如入無人之境。敗兵回報世績,世績慌奏帝,帝遣大將裴行儉、李思摩、王孫岳引馬軍一萬去敵蘇文。

遼兵已到白巖城下,與唐兵相遇,兩陣對圓,唐將李思摩出馬,行儉、孫岳把住陣腳對陣。蓋蘇文出馬,李思摩挺槍迎之。兩馬相交,二將戰上二十合,不分勝負。蘇文詐敗,望本陣便走。思摩拍馬便趕,王孫岳、裴行儉料蘇文是計,慌驟馬出陣大叫 :“休趕,是計 !”忽勒馬回,蘇文拈弓搭箭,回射思摩,正中其背,負痛伏于馬鞍上。蘇文挺斧趕來,卻得行儉、孫岳接住廝殺,救得思摩回陣。蘇文即驅兵大殺,唐兵損折,死者甚眾。行儉、孫岳引軍退回,思摩帶箭前來見帝,帝曰:“久聞蓋蘇文英勇無敵,名不虛傳 。”眾大驚駭。帝為思摩撥去箭鏃,親為之吮血,將士見之,莫不感傷。后靜軒詩曰:戰陣紛紛不可當,思摩帶箭見唐皇。

親為吮血旌忠節,致使三軍盡感傷。

李思摩乃突厥種類,本姓阿。唐貞觀十三年,太宗賜姓李氏,冊立為泥熟侯。利苾可汗賜之鼓毒,使率其種落還居舊部。

至貞現十八年,薛延陀惡之,數相攻伐。思摩有眾數十萬,不能撫恤其眾,悉南渡河,請處于勝夏之間。太宗許之,群臣奏曰:“陛下欲遠征遼左,而置突厥于河南,距京城不遠,豈不為后患乎?愿留鎮洛陽,遣諸將東征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國不殊,以德治之則可,若疏之必反。且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歸于我,其情可見矣 。”思摩既失眾,輕騎入朝,太宗封為右武衛大將軍,至是征遼。

帝見殺了段志賢,射了李思摩,遂召世績商議。績曰:“非薛仁貴不可 。”帝曰:“善 。”乃喚仁貴來見。績曰:“遼將蓋蘇文連敗諸將,勇不可當,汝試一往,隨后尉遲寶林便至。

”仁貴欣然上馬,引軍布陣。對陣蓋蘇文出馬,蘇文金盔金甲,紅袍紅鎧,坐下胭脂馬;仁貴白袍銀甲,鐵戟白馬,背后寶林緊隨。仁貴立馬揚威喝曰:“弒君逆賊,牧牛小輩,何不早降?

”蘇文問黑思迷曰:“此何人也?”迷曰:“久聞白袍薛仁貴,想此是也 。”蘇文大笑而罵仁貴,仁貴曰:“既識吾名,宜縮頭遠奔,何敢來拒天兵,輒敢亂言乎?”蘇文曰:“量汝只是唐一小卒,可惜吾斧斬汝鼠輩 。”言訖,舞斧直取仁貴,仁貴拍馬來迎。二將自辰至午,混戰百有余合,精神倍增,并未休歇。陣后鳴金收軍,二騎分開,各領軍退。仁貴回見世績問曰:“吾與蓋蘇文戰未見輸贏,來日誓擒此賊,方伸己志 。”后人贊薛仁貴詩曰:銀盔耀日甲欺霜,年少英雄誰可當。

個月雕弓專貫虱,飛空白馬驟康莊。

連天殺氣兵威壯,動地軍聲陣勢揚。

天賜武星扶李祚,將軍手段自高強。

卻說蓋蘇文收兵回寨,與黑思迷曰:“人言薛仁貴英勇無敵,吾今日方信 。”思迷曰:“俗云:初生之犢不懼于虎,縱然斬得,只是一小卒耳,不足為奇 。”蘇文曰:“彼有大勢人馬后面,吾不斬此,何以制敵?來日誓必殺之 。”次日,上馬引軍前進。仁貴亦引軍來,兩陣對圓,二將齊出,蘇文曰:“吾今與匹夫須決勝負,不可收軍 。”言訖相交,二騎又戰五十余合,蘇文將五口飛刀撇起來砍仁貴,仁貴看見,遂把五支神箭射去,那箭對刀,都落在地,二將又交戰。仁貴撥回馬,持戟便走,蘇文自后趕來。黑思迷見蘇文趕去,恐怕有失,隨后也來。蘇文口中大喝 :“賊將!走哪里去?”原來仁貴詐敗走,就鞍前帶住,取弓搭箭,思迷眼乖,見仁貴取弓箭,大叫 :“賊將放箭 !”蘇文卻好抬頭看時,弓弦響處,箭早到來,躲閃不迭,一箭正中其臂,卻將落馬,思迷馬到扶住,便送先回。

仁貴勒回馬,努力趕來。性命如何?

總評:李世績可謂不善用人矣。蘇文初至,仁貴請行,就用他去,無不取勝,多送落一個段志賢,可惜!

第又八十九回 薛仁貴箭射飛刀蓋蘇文右臂中箭,得黑思迷救回。仁貴見箭射中,放心趕來,后面寶林領兵亦來掠陣,殺得遼兵大敗,退走數十里。只聽得唐軍鑼聲大振,仁貴恐后軍危急,慌回來。原來是鄂國公恐二人有失,特地鳴金收軍。仁貴回問有何事故,敬德曰:“吾見蓋蘇文智勇雙全,雖然中箭,恐其中有詐,故急收軍 。”

仁貴曰:“若不收軍,已被吾斬此人矣 。”仁貴懊不已,收軍下寨。 卻說蘇文歸寨拔去弩箭,血流不止,右臂青腫,不能舉動。

黑思迷心慌,與眾將商議曰:“主將損其右臂,安能拒敵,遼之將士,十損八九,不如退軍回安市將息 。”遼裨將史苑曰:“斯言正合吾意 。”遂與入帳,問蘇文箭瘡。見蘇文坐于帳上,覺有疼痛之意,蘇文問 :“汝等欲說何事?”史苑曰:“為見元帥右臂傷損,但恐臨敵不便,目今遼兵勢弱,唐兵勢大,欲議班師,退回安市將息,定良策以御之 。”蘇文曰:“唐取此城,只在目下,吾若退去,彼必長驅大進;汝等且協力共守,待吾瘡愈,自有主意 。”蕭地虎曰:“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足為弱。此去扶桑國,與吾國王極善,吾等且宜據守險阻,求戰不出,遣一人從小路直入扶桑求救,許以和親,扶桑必起兵以襲其后,卻以正兵擊之,無有不克矣 。”蘇文從其計,即時遣使入扶桑。

原來扶桑國王號曰齊天可汗,有三員猛將,原是三兄弟:長曰天鵲王元龍,封為太保;次日天關王元虎,封為都尉;末曰元鳳,封為駙馬。元鳳青眼黃發,身長一丈,銅身鐵骨,使開山大斧,重一百斤,有萬夫不當之勇。是年蓋蘇文遣使將書赍金珠到國,先見天鵲王與天關王,送了禮物,隨即引使見國王,說高麗差人求救,欲退唐兵。可汗問曰:“此事如何?”

天鵲王曰:“高麗許以和親,以退唐兵,理合依唯 。”國王便與元虎、元鳳商量了,盡起軍馬,去救高麗。元龍與兄弟說此事,起兵十五萬,軍器多是弓箭短槍、鐵蒺藜、流星錘等項,遂辭國王,三人領兵前來迎敵。

哨馬報入唐營,世績聽知扶桑國動兵,問帳下誰敢當此一陣,秦懷玉、尉遲寶林愿往,世績曰:“雖然汝二人要去,終是路徑不熟 。”世績喚吳黑達吩咐曰:“汝素居此地,可作鄉道引路,撥五萬兵與二人同行 。”

先說秦懷玉引兵前進,行了數日,早與扶桑兵相遇。懷玉引百余騎上山坡看時,見番人排著弓箭槍刀,便如叢林一般。

懷玉心中無破敵之策,回寨與黑達、寶林商議。寶林曰:“未知番兵虛實,來日見陣便可知也 。”次日把軍分為三路:懷玉在中,黑達在左,寶林在右,三路兵隨進發。但見皂雕旗漫山塞野而來,當先盡是馬軍。去群馬中,元鳳駙馬左手執大斧,右手持聚獸牌,腰帶雙刀,騎如龍馬,沖突而來。懷玉招三路軍兵竟進。忽番軍分為兩門,元鳳打動降聚獸牌,中間放出無數猛獸、麒麟、獅子,口皆吐火,煙焰滔天,如潮而進。唐兵大敗,黑達、寶林先退,懷玉在軍中被扶桑兵一裹,直圍入西北角上去了。

懷玉在陣中左沖右突,不能得出,猛獸涌并而來,唐兵你我不相顧,懷玉望山谷內尋路而走。看看天晚,但見飛虎旗一簇猝風而來,當先那員將手持大斧,厲聲大叫 :“小將休走!

吾乃駙馬天罕王也 。”懷玉終是膽寒,架隔不住,縱馬望山谷逃走,卻被元鳳趕到,一斧砍來,懷玉躲過,回身馬卻著斧,那馬便倒,懷玉落地,掙起看時,只見張亮與長孫無忌二人,親自從山后涌出。無忌拽滿雕弓,射一箭,正中元鳳左臂,救了懷玉,元鳳亦自收兵。懷玉二人同歸寨內,寶林、黑達接著,對二人說 :“此軍無計可破,我守住寨柵,你二人去請元帥用計破之 。”

三人來見世績,備說此事。世績遂喚薛仁貴曰:“汝識破軍之法?”仁貴曰:“扶桑異人,惟務使一勇之力,豈知孫吳之法乎?吾若出陣,只一箭便能成功也 。”正說間,人報遼兵搦戰,仁貴憤然而起,提戟驟馬,直至陣前。扶桑國天關王元虎引軍出迎,與仁貴交馬,戰上二十余合,仁貴佯輸敗走,元虎追趕將及,被仁貴回身背射一箭,正中元虎面門,墜落馬下。

仁貴跳下馬來,梟其首級,復上馬出陣前搦戰。

卻說哨報遼營,駙馬元鳳知元虎敗死,遂引兵挺斧,持聚獸牌,驟馬而來,大罵 :“仁貴,吾誓殺汝以報元虎之仇 !”

仁貴見來,先囑咐軍人 :“此賊銅身鐵骨,刀劍不能刺,箭射不能入;又有聚獸脾,難以破敵,只可以計,如此如此誘之。

”遂挺戟立馬陣前,厲聲喝曰:“汝這野賊,欲來與我共決雌雄,不見元虎之死乎?”元鳳曰:“汝乃黃口孺子,尚敢多言,只能殺元虎,焉敢當我乎?”遂挺斧直劈仁貴,仁貴持戟來迎,兩馬相交,戰上五十余合,不分勝負。元鳳按住手中斧,正欲打動聚獸牌,忽然半空中一群鴿鳥飛過,響聲嘹亮,仁貴大喝一聲 :“元鳳野賊!看吾射下鴿來 。”元鳳仰首看望,被仁貴單射一箭,正中元鳳咽喉而死。

原來此等異人,全身銅鐵,不能砍傷,惟三寸咽喉,氣通肺腑。仁貴囑下軍人放起鴿來,元鳳有勇無謀,不知是計,舉頭仰望,故被仁貴射之。是時天鵲王元龍在陣內,見二弟皆被仁貴射死,也驟坐下馬,手持丈八蛇矛來戰仁貴。不五合,仁貴拖戟便走,元龍兜住馬,倚了槍,取箭射之,被仁貴用戟連撥,皆落地下。元龍連射三箭皆不中,綽了槍,奮力趕來。比及趕到,被仁貴一箭射中面門,應弦墜馬而死。遼將史豬兒隨后趕來,一刀砍下,仁貴施放不迭,弓箭皆棄,閃過寶刀,生擒史豬兒歸陣,復取了戟,從坐下馬殺過對陣。扶桑兵素聞仁貴之名,又見如此英雄,誰敢交鋒,馬到處喝聲 :“陣開 !”

皆紛紛亂走,曳曳倒退。仁貴匹馬單戟,沖入遼兵陣中,無人敢敵。后人曾有詩云:百萬貔貅跨海征,白袍仁貴顯威名。

直須箭射二兄弟,藐視遼兵一習輕。

宋范菊軒贊仁貴云:凜凜身材蓋世雄,扶持唐主定遼東。

能降海外煙塵路,盡在天山三箭中。

世績見仁貴大勝,后面率唐兵一掩,扶桑國兵大敗,逃回本國而去。世績、仁貴收軍回寨,世績謂仁貴曰:“汝之英雄,夷夏馳名,今日陣前連射三將,殺得銅身鐵骨異人,世之罕有。

”仁貴曰:“一者天子洪福;二則總管虎威,小可功績,不足稱述 ,”遂差人解史豬兒來見帝,帝喝令斬之。

總評:遼兵大敗,卻求救于扶桑國主。原來其國有猛將兄弟三人,俱銅身鐵骨,負萬夫不當之勇,前來迎敵,雖懷玉、寶林亦不能破,獨仁貴奮然而起,每發一箭,或中其面門,或中其咽喉,皆應弦而死。然則扶持唐主,定遼東者,吾不曰貔貅百萬之力,而曰白袍一箭之功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宝应县| 江西省| 梅河口市| 马尔康县| 麦盖提县| 拉萨市| 白城市| 文山县| 荃湾区| 竹北市| 望都县| 蛟河市| 靖江市| 阿鲁科尔沁旗| 甘洛县| 彝良县| 芦溪县| 长春市| 临邑县| 建宁县| 黄龙县| 宣汉县| 广水市| 邮箱| 武义县| 大连市| 乐安县| 饶平县| 涞水县| 遂昌县| 报价| 洪洞县| 南川市| 华安县| 乌兰察布市| 炉霍县| 新丰县| 朝阳市| 沂南县|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