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菩提心義
  • 佚名
  • 2629字
  • 2015-12-25 16:48:26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發起之相。具在眾經。大事因緣莫過于此。欲正修覺不可不知。隨所見聞略辨其相。菩提心義。五門分別。一釋名義。二識體性。三辨一異。四明相狀。五述行愿。初釋名義者。梵云菩提此翻名覺。眾生迷覆名為不覺。今遇善友開發無明。省除迷覆求覺之心。名菩提心。發求菩提之心名菩提心。依主釋也。若悟名覺迷為不覺。譬如迷人依方故迷。眾生爾耳。依覺故迷。若離于覺則無不覺。猶是言之。菩提與心不得為二。菩提與心。相違釋也。二釋體性者。如義府說。三辨一異者。心與菩提性無有二。由無二故不可分別。此就理體無差別門。故華嚴云。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虛空藏經第四亦云。世尊常演說法無盡。有情及虛空。菩提心佛法。若依進修起行愿門。即發起妄心求菩提故名菩提心。故起信云。云何熏習。起凈法不斷。所謂以有真如法故。能熏習無明。以熏習因緣力故。則令妄心厭生死苦。樂求涅槃。以妄心有厭求因緣故。即熏習真如。自信已性。知心妄動無前境界。修遠離法。以如實知無前境界故。種種方便起隨順行。不取不念。乃至久遠熏習力故。無明則滅。以無明滅故心無有起。心無起故境界隨滅。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槃成自然業等。此則棄妄成真。發起妄心。求起真覺。即真妄為異也。而實離真無妄。妄體即真。以不覺者即本覺故。是非異也。四明相狀者。發菩提心之相狀有二。一明行位相。二辨功用相。行位相狀者。長耳三藏云。初習種性發心有三。一假想發。二輕想發。三信想發。初假想發者。由三種力。一善友力。謂善知識。二行力。謂受律儀。三法力。通別二因。通謂如來藏內熏之性。別謂信等五根。由此三力。假起求菩提想。自利利他漸次修習。譬如輕毛無所倚著。名輕想發。后漸漸修。信心澄凈得入十住。名信想發。起信論云。發心有三。一者信成就發心。二者解脫發心。三者證發心。初信成就發心者。謂不定聚眾生。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果報。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乃至云。經一萬劫。信心成就故。諸佛菩薩教令發心?;蛞源蟊?。能自發心?;蛞蛘ㄓ麥?。以護法因緣。能自發心得入十住。此則同前信想發心也。本業經云。是信想菩薩。于十千劫。行十戒法。當入十信心。入初住位。即發心住也。仁王經云。習種性有十信。已超二乘一切善地。起信又云。發何等心。略說有三。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者深心。樂集一切諸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乃至云。菩薩發是心故。則得少分見于法身。以見法身故。隨其愿力。能現八種。利益眾生等。二解行發心者。當知轉勝。以是菩薩從初正信已來。于第一阿僧祇劫。將欲滿故。于真如法中。深解現前。所修離相等。三證發心者。從凈心地。乃至菩薩究竟地。證何境界。所謂真如。乃至云。又是菩薩發心相者。有三種心微細之相。一者真心。無分別名。二者方便心。自然遍行。利益眾生故。三者業識心。微細起滅故等。二辨功用相者。維摩經云。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華嚴七十八云。菩提心者。由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由如良田。能長眾生白凈法故。菩提心者由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由如凈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由如大風。普于世間無所礙故。菩提心者。由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菩提心者。由如凈日。普照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由如盛月諸白凈法悉圓滿故。菩提心者。由如明燈。能放種種凈光明故。菩提心者。由如凈目。普見一切安危處故。菩提心者。由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由如正濟。令其得離諸邪法故。乃至云。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善男子。譬如有人得無畏藥離五恐怖。何等為五。所謂?;鸩荒軣6静荒苤小5恫荒軅?。水不能漂。煙不能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一切智菩提心藥。貪火不燒。嗔毒不中。惑刀不傷。有流不漂。諸覺觀煙。不能熏害。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解脫藥終無橫難。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解脫智藥。永離一切生死橫難。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摩訶應伽藥。毒蛇聞氣即皆遠去。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大應伽藥。一切煩惱諸惡毒蛇。聞其氣者。悉皆散滅。第五明行愿者。顯揚云。世俗發心者。為對智者前。發弘誓愿。乃至云。我從今日發無上菩提心。為欲饒益諸有情故。從今已往。凡我所修六波羅蜜。皆為證得無上菩提故。我今與諸菩薩摩訶薩。和合出家。愿尊證知。我是菩薩。毗盧遮那疏云。發菩提心者。謂生決定誓愿。一向志求一切智智。必當普度法界眾生。此心由如幢旗。是眾行導首。由如種子。是萬德根本。若不發此心。亦如未托歌羅羅。則大悲胎藏。何所養育。又云。日喻本凈菩提心。即是毗盧遮那自體。月喻菩提行。白月十五日眾行圓滿。喻成菩提。黑月十五日眾行皆息。喻般涅槃。中間與時升降。喻方便善巧等。發菩提心經云。若菩薩親近善知識。供養諸佛。修習善根。志求勝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淳厚。深心平等。信樂大乘。求佛智慧。若人能具如是十方。乃能發于無上菩提之心。復有四緣能發是心。一者思惟諸佛。二者觀身過患。三者慈愍眾生。四者求最勝果。一思惟諸佛者。三世諸佛。初始發心具煩惱性。亦如我今。發大明慧。于無明[穀-禾+卵]。建立勝心。積集苦行。度生死海。舍身命財。求一切智。今皆成就。若此菩提。是可得法。我亦應得故。發菩提心。二觀身過患者。自觀我身。九孔常流臭穢不凈。生厭離故。又觀五陰四大。俱能興造無量惡業。具貪嗔癡無量煩惱。如泡如沫念念無常。求舍離故發菩提心。三慈愍眾生者。見諸眾生。無明所縛。眾苦所纏。集不善業。受大劇苦。舍離正法。信受邪道。沒煩惱河。不求解脫。轉造眾惡。愍念彼故。發菩提心。四求最勝果者。見諸如來。相好莊嚴。有戒定慧。知見清凈。十力無畏。大悲三念。具一切智。憐愍眾生。常住法身。清凈無染。為修習故。發菩提心。又云。發菩提心者。先當堅固發于正愿。所謂四弘誓等。立志堅強。作大要誓。常修正行。所謂六波羅蜜等。故此佛剎經中。虛空王立誓云。對于大眾前。我發菩提心。誓度諸群生。皆離于眾苦。愿從今已后。若我有染污嗔恚嫉妒心。并我慢貪愛。是欺誑十方及現在諸佛。乃至云。由斯誠實言。地動六種。我若不實語。四大互遷易等。又發菩提心經云。立決定誓。有五事持故。一者能堅固其心。二者能制伏煩惱。三者能遮放逸。四者能破五蓋。五者能勤修行六波羅蜜等。若具如是誓愿。堅固勇猛修施戒忍進定慧慈悲喜舍無有退轉。是名真發菩提心也。維摩經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也。

全書完
為你推薦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會員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套謩忾L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睹鞒切┦聝骸窞槲覀兘庾x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會員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阳县| 新和县| 郯城县| 襄垣县| 浦城县| 志丹县| 陇川县| 乌苏市| 鹰潭市| 乐业县| 和平县| 襄樊市| 铜梁县| 师宗县| 莫力| 云龙县| 雷山县| 新邵县| 称多县| 平远县| 宿松县| 西乡县| 丹阳市| 中宁县| 大安市| 南宁市| 静宁县| 合江县| 特克斯县| 巴南区| 大城县| 金溪县| 太康县| 德保县| 昂仁县| 秀山| 阳城县| 土默特右旗| 海南省| 乡城县|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