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旻錫撰甲申,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
三月,北京陷,崇禎亡。
五月十五日,誠意伯劉孔昭、司禮監韓贊周等立福王(諱由崧,神宗之孫)于南京,改元弘光。
兵部尚書史可法請督師(江)北,鳳陽總督馬士英入專國政。
封福建總兵鄭芝龍南安伯,賜蟒衣。乙酉,順治二年、南京弘光元年。
封鄭鴻逵為靖虜伯。
清兵破楊州,史可法死之。
清兵五月渡江,弘光走至蕪湖,降將劉良佐擒解豫王。
總兵扼江,鄭鴻逵、鄭彩擁舟師不戰,走還閩;至浙,于江口逢唐王(諱聿鍵),鴻逵奉之至福州。巡撫張肯堂、巡按吳春枝(原刊為枝春)、吏部黃道周、南安伯鄭芝龍等會議監國。鴻逵固請正位。以閏六月十五日即位,改元隆武。起曾櫻、何吾騶等入閣辦事。晉封芝龍(為)平虜侯,尋封平國公;鴻逵為定虜侯,尋封定國公;芝豹為澄濟伯;鄭彩為永勝伯。以平國公長子森賜國姓,改名成功,封忠孝伯。
賜姓以天啟甲子七月十五日生于日本國,母顏氏。至七歲遣人取回。有志讀書,聰敏不群。年十五,補南安縣學廩生。
封平國公部將施天福為武毅伯,洪旭為忠振伯,林習山為忠定伯,張進為忠匡伯,陳輝為忠靖伯;定國公部將陳豹為忠勇伯,林察為輔明侯。
以鄭鴻逵為大元帥出浙東,鄭彩為副元帥出江西。既出關,疏言缺餉,逗留如故。于是黃道周請募兵江西,隆武為給空札百函為行資;為清兵所獲,送南都,不屈,與中書賴雍、蔡繼俱死之。
八月,隆武詔至粵,有靖江王者稱監國,不奉詔;總制丁魁楚、巡撫瞿式耜擒送至閩,斬之。
原任山西僉事鄭之尹之子鄭遵謙與張國維、陳函輝、熊汝霖等迎魯王于臺州為監國,駐紹興。遣都督陳謙奉書至閩。謙前赍南安伯敕印與平國,因相善,平國邀之。及陛見,啟函稱「皇叔父」,不稱「陛下」,隆武怒。御史錢邦芑密勸隆武殺之。夜半,內傳行刑,倉卒不及救,平國痛憤甚。先是,平國已密遣人通內院洪承疇、御史黃熙胤;至是,又微聞監國錢塘信息,乃稱缺糧餉,檄守將施天?;?;而閩兵無糧,逃散不守矣。
丙戌,順治三年、海上稱隆武元年。
三月,清貝勒王駐兵錢塘北岸。
五月,江上兵潰。
六月初一日,清兵渡江,江潮不至。方國安、馬士英欲獻監國為投降計,遣人守監國;守者病,乃得脫,逃上海舶。督師張國維、興國公王之仁、兵部陳函輝、大學士朱大典俱死之。方逢年、方國安俱投降。馬士英逃至臺州小寺,清兵搜獲后,與方國安父子方逢年俱斬于延平城下,家眷給賜兵丁。阮大鋮既投降,過嶺自投崖死,仍命僇尸。
將移關,守將陳秀、郭曦投降,而仙霞無一守兵矣。隆武于八月定計幸贛,未至,曬龍鳳衣,陳謙之子率數十騎追至,遂及于難。
九月,清兵至泉州。芝龍退保安平鎮。貝勒令泉紳郭必昌招之。芝龍以洪、黃之信未通,未敢迎師。貝勒與之書,略曰:『我所以重將軍者,以將軍能立唐藩也。且兩粵未平,今鑄閩粵總督印以相待』。芝龍得書大喜。賜姓力諫不聽。
十一月,芝龍至福州見貝勒,置酒甚歡。夜半挾之北去,從者皆不得見。至京,封同安侯。丁亥,順治四年;是歲桂王即位于肇慶,改元永歷。
初,芝龍撤兵,密諭賜姓,欲與俱往見貝勒;賜姓不從。定國陰令逸去。至是,率所部入海。芝豹獨奉母居安平鎮。鄭彩率舟師至舟山,迎監國魯王南下。魯王封鄭彩為建威侯,尋晉建國公;其弟鄭聯為定遠伯,尋晉侯。鄭彩及閣部熊汝霖進取福寧州,諸縣響應,遂入興化府。熊閣部鼓舞起義,諸起義者皆未給札,兵至數萬,多烏合;鄭彩謀奪其權,雖與之結姻,忌之,乘舟遣兵攻其舟,并全家殺之。于是義兵憤怒解體。時義兵所在蜂起,汀、邵并亂;據建寧,閩郵為之阻。
夏,京中命王大人、陳錦、佟國器、李率泰督兵至,破建寧,屠之;所失州縣盡復。
鄭彩至海壇,復為鄉兵所敗,遂同魯王至廈門。時鄭聯亦糾合浦南橋義兵楊重等攻入漳浦縣,以龔有楨為縣令。然未幾縣破,有楨被執不屈,被剮。
鄭聯率義兵攻海澄縣,然見敵騎即走,爭舟墜水死者甚多。
平和縣曾慶等與詔安等處義兵立德化王慈燁,據將軍寨,陷大昌,攻順昌、將樂,皆為清兵所敗。
隆武之亡,舊相蘇觀生、何吾騶遁回廣東,與布政使顧元敬于十一月立隆武之弟聿囗〈金粵〉為監國,年號紹武。
十二月,清總兵李成棟率兵襲廣城,副將杜永和襲紹武,并周王、益王、遼王等盡殺之。蘇觀生從死。吾騶、元敬皆降。
福省既陷,兩廣總督丁魁楚與廣西巡撫瞿式耜會議監國。式耜首言永明王(諱由榔)賢,且為神宗嫡孫,應立;乃桂王之子,初封衡陽,以寇亂徙梧州,會桂王薨,以囗〈纟袞〉绖中于十月十四日監國。改元永歷,以肇慶府署為行宮。以魁楚,呂大器為大學士,以式耜為吏部侍郎兼閣學,掌詮事。封總兵陳邦傅為思恩侯,尋晉慶國公(后廣西破,投誠,率兵追永歷,為李定國所擒,父子俱死)。
時賜姓謀舉義,而兵將戰艦百無一備,往南澳招募。聞永歷即位粵西,遙奉年號,自稱「招討大元帥罪臣」。有眾三百人,于廈門之鼓浪嶼訓練;委黃愷于安平鎮措餉。識者知其可與有為,于是平國舊將咸歸心焉。即以洪政、陳輝為左右先鋒,楊才、張進為親丁鎮,郭泰、余寬為左右鎮,林習山為樓船鎮,進兵攻海澄。扎祖山頭數日,援兵至,洪政中流矢,與監軍楊期潢俱死之,遂退兵入粵。會定國公進攻泉州,列營于桃花山。清提督趙國祚率數百騎沖營,張進、楊才迎戰。定國遣林順夾攻,大破之。別遣水兵破溜石炮城,斬參將解應龍,軍聲大振。泉紳郭必昌之子顯欲為內應;國祚知而斬之,滅其家,并擊(?)故相黃景昉等。國祚酷虐,泉民不敢喘息。至漳州,王進遣兵來援,圍解。戊子,順治五年、海上稱永歷二年。
閏三月,賜姓攻同安。清守將廉?。ɡ??)與知縣張效齡俱遁,遂取之。
七月,陳、佟、李援師至,遂攻同安城。八月,城陷;鎮將邱晉、林壯猷全軍盡沒,知縣葉翼云、教諭陳鼎死之。屠其城,殺五萬余人,「同安血流溝」之讖應焉。先是,同安諸生陳姓者,綽號泥鰍,回至羅漢山中,所稱「生閻羅」者授以片紙云:『泥鰍死半途,同安血流溝,嘉禾斷人種,安平(海?)成平埔』。陳生果至小盈嶺而死。是后,凡獲滿兵,輒斷掌放回以應之。然后來安海城竟拆毀,而廈門竟遷空無人歷一紀云。
是歲大饑,賜姓及建國公鄭彩各發兵民船至高州糴米;為思恩侯陳邦傅所轄,賜姓船免餉,余照丈尺征糧。船有千余,多是民船。閩中斗米近千錢。
時,海上藩鎮分駐于各島。監國魯王別將平夷伯周崔(原刊為鶴)之、閩安侯周瑞、定西伯張名振、總兵阮美等守舟山至沙埕,鄭彩、鄭聯等守廈門。令定國公鄭鴻逵守安平之白沙,使其將陳豹守南澳。賜姓駐廈門,以親丁三百人遣其故錦衣衛鄭芝鵬護家眷。使張進守銅山所;太子太師鄭香守海澄之石尾,有眾數千人,后為清兵所破,二子鄭廣、鄭海死焉。然糧餉缺乏,取之民間;而鄭彩營將章云飛等擾民尤甚。定國公遂率舟師至潮州,隨地取餉。己丑,順治六年、海上稱永歷三年。
廣東提督李成棟反正,迎永歷。
于是永歷有船使令,以為恢復在即,詔各勛鎮考試諸生赴廣省進場。賜姓遂送考生員葉后詔、洪初辟等十余人同黃志高赍本赴行在。舟至潮陽,遭風飄壞。余人不能達,獨黃志高至粵。詔以志高為兵部職方司主事,使監賜姓軍,命以舟師進取南都。其后賜姓入長江,承此詔旨也。詔使并赍秦王孫可望告示一張,其文云:「秦王告諭天下」;中間敘『湖廣殺敬謹王、四川殺八固王之捷,入滇擒逆黔父子』云云。又檄文一冊,中有云:『恢復兩京者準封公,一省者封為侯,四府以上者封為伯;今無尺土之功,而擅封五等之爵』云云。又有定西王李定國告示一張,其文云:「西寧王奉秦王令旨」;中間敘『破廣西定南王孔有德焚死之捷』云云。
清鎮守漳浦副將王起俸密赴軍門納款,謀泄,棄家由龜鎮至銅山投見。賜姓授以都督同知,掛「統練將軍」印,令管北標將。
十月,賜姓舟進云霄港,由白塔登岸,分道并進。云霄港守將張國貴迎戰,為左先鋒部下副將施顯敗死。進軍攻城,中軍姚國泰拒守;城破,國泰身被重傷,獲之,令醫治送軍前收用。遂進攻詔安,扎營龍峰、磁灶等處。令中沖鎮柯宸樞、援剿左鎮黃廷、右沖鎮洪習山等守盤陀嶺,以遏漳援。漳鎮王邦俊、副將王之剛等調集各縣守兵,合攻盤陀嶺。是日大霧,諸軍各不相顧;柯宸樞同其弟中軍宸梅俱戰死。
十一月,賜姓解詔安圍,督兵由分水關入潮州,抵黃崗。時潮屬多土豪擁據,三吳壩有吳六(原刊為大)奇、黃崗有黃海如、南洋有許龍、澄海有楊廣、海山有朱堯、潮陽有張禮、碣石有蘇利等。時武毅伯施天福同黃海如說成功取潮陽,資其富饒,且近海口,有海門所、達濠浦可以泊舟,通運糧米。但須由南海鱟灣過達濠浦,方可至縣,恐許龍、張禮為鯁耳。成功遂令移兵南洋。許龍迎戰敗走。漢陽舊將陳斌來歸,授后勁鎮。楊廣、朱堯等降。遂移兵鱟灣,張禮拒敵;立破其兩寨,禮乞降。命援剿右鎮黃山督諸軍駐靖海衛,攻南山寨,破之。成功遂于揭陽會定國公,帶張禮往見;定國公夜沉之于水,成功悔之(成功即賜姓)。庚寅,順治七年、海上稱永歷四年。
先是,清兵破湘潭,何騰蛟被殺;破南昌,金聲桓赴水死。二月,破信豐,李成棟沒于陣。永歷皆追贈王爵,抆淚親祭。及報南雄不守,遂移德慶,抵梧州。榕江兵潰,桂林陷,瞿式耜、張同敞死之。
三月,成功至潮陽,知縣常鳳出迎,令洪旭駐鎮。楊才攻破平和縣,屠之。陳斌破獅頭寨,寨主黃亮釆降。楊才病故,林勇代為右先鋒,征蘇利陣亡。
四月,移兵揭陽。定國公言新虗寨不服,攻之;用龍熕擊入其城,遂降。先是,海中放光,定國令人沒水求之,得大炮夾兩龍熕為耳,用船車出之,號龍。所擊無不催破。后國軒用以攻泉城,火引不發,鞭之,口遂裂,城竟不破。
潮州守將郝尚文(久?)引馬步數千來援,成功令其下迎敵。陳斌躍馬入陣,獲其中軍陳祿。眾兵繼進追殺,尚文(久?)僅以身免。
五月,詔安九甲義將萬禮來附。
六月,遣兵攻蘇利,不克。蘇利據碣石衛,后平南王發兵討之,被殺。
成功議攻潮州。陳斌進曰:『潮郡東西環溪,只一浮橋通漳大路,必須斷橋以絕援兵,然后移扎西南攻圍』。從之。尚文(久?)出兵戰敗,浮橋、石橋一齊焚毀;進兵三面攻擊。漳州援兵至,久攻不下。會暑,士卒多病,乃退兵潮陽。
黃亮釆復叛,攻行營。甘輝迎擊,斬其父子,兵始散去。
成功殺定遠侯鄭聯,并其軍。建國公鄭彩逃于南海,將佐多降。
十一月,成功至潮陽。提塘黃文自行在來報,稱有旨詔成功入援。
時平南王、靖南王率滿、漢兵數萬來,次復廣州,西寧王望海兵救援甚切。
閏十一月,成功令各鎮兵在船聽令,南下勤王。時陳斌與施瑯不睦,遂逃據潮州投誠。
黃海如在達濠浦欲叛,令林習山致之死。
十二月,成功抵揭陽,與定國公議欲南下。定國回廈門。辛卯,順治八年、海上稱永歷五年。
正月,成功至南海。以蘇茂為左先鋒代施瑯。至白沙河,颶風大作。至天(大?)星所,殺退思訓援兵,攻其城,下之。
閩撫張學圣同提督馬得功集各處民兵及船攻廈門。鄭芝鵬怯懦,載輜重下船。得功將數十騎飄至五通,遂登岸。阮引不戰而逃,百姓哭聲震天。成功董夫人倉皇落水,有居民負之登舟。是夜亂兵焚毀店舍,火光燭天。前大學士曾櫻在城中,家人掖之出城;公不從,夜自縊。公之門人阮旻錫聞之,與僧文臺及同門陳泰共議;天未明,文臺以僧龕抬公尸至僧歷灣下船,付其家人。鄉之紳士副憲王公忠孝以己所置壽棺斂之,而前司馬盧若騰、副院沈佺期、樞部諸葛倬等皆視斂。后兵部主事劉玉龍疏輔臣從容就義事;奉旨:『曾櫻身死經常,允宜優恤。追贈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師,謚文忠,賜祭葬。蔭一子中書舍人、一子錦衣衛百戶,世襲。其門人知縣陳泰冒險負尸,積勞殞歿,著贈鴻臚寺少卿』。
三月初一日,清撫院張學圣同興泉道黃樹渡海,見島嶼孤懸,波濤環繞,驚為絕地,即先引回;令知縣張效齡安撫居民。初四日,馬得功行牌于各鄉居民,意欲據守。初八日,會定國公舟師至,截港圍之。命鎮將楊抒素登圓筜港與戰,互有勝負,副將吳囗〈孛殳〉戰死。施瑯率陳塤、鄭文星百余人登廈門港與戰,敗之;得功幾為所及。于是得功求過海;張撫院差人至安平,挾平國太夫人囑定國公以船載馬得功三百余騎及余兵盡回。先是,定國公差都督鄭德、翼將周全斌等到天(大?)星所,報稱馬得功陷島,請賜姓回師;乃于四月初一日到浯嶼,得功已渡海二日矣。賜姓怒甚,不許諸親與定國相見。定國移扎于白沙。初十日,賜姓駐廈門港,議失守功罪。先賞施瑯花紅銀二百兩、陳塤銀一百兩。斬鄭芝鵬及阮引等以徇眾;何德捆責,藍登免罪。軍士皆踴躍歡呼,銳氣百倍;以家在島上,人口遭其搶掠,得泄其憤故耳。命忠振伯洪旭管理中左(原刊為右),參軍潘庚鍾追鄉紳助餉銀。潘為之加派,搜掠一空。
詔安、平和二縣俱復。
定西侯張名振、平夷侯周崔之、英毅伯阮駿等自舟山來歸,俱授水師鎮。
海澄守將郝文興密約納降。壬辰,順治九年、海上稱永歷六年。
正月初二日,賜姓督師至海澄港,潮大漲,直至中權關下。郝文興開城率將士出降,授前鋒鎮,掛印。以參軍黃維璟知縣事。
初十日,進兵江東,遣各鎮攻長泰縣。至溪西,擊敗漳城援兵。二十三日,援兵至,復敗之。二月初二日,游兵營吳世珍奮勇登城,被炮擊死。賜姓令火器營何明鑿地道,用地雷以擊其城。三月初三日,報總督部院陳錦督馬步兵數萬來援,已扎同安縣。初十日,地雷發,不及城而止。是日,遂移兵九江東。陳錦安營于牛蹄山,相去五里。十三日,親來沖營。賜姓率眾將迎擊之;陳錦大敗,棄營盤而走,全軍俱覆,失衣甲、馬匹、輜重不可勝計,遂奔回,扎營于同安城外,被其家丁庫成棟所刺來歸。賜姓賞其功,以其弒主,陰令殺之。長泰縣清守將楊青棄城而走,以參軍馮澄世知縣事。以甘輝為中提督、黃廷為前提督、黃山為后提督。
四月,進圍漳州。賜姓扎南院。五月清浙鎮馬進寶(號金衢馬)率兵來援,縱其入城;復同王邦俊從東門出戰,敗回,遂攖城固守而不敢出。諸軍攻圍數月,不下。時張名振以地方事(?),升萬禮為前沖鎮、副將陳朝為右沖鎮。賜姓移師金門后浦,扎營操練。
施瑯前在南澳,兵付蘇茂代將,意回日必復任;賜姓不與,遂請為僧。賜姓諭令以舟募兵,許授前鋒鎮。偶有親兵逃亡,賜姓拔為親隨,瑯將曾德捉回立斬之,賜姓怒而不發。二十日,傳令諸將在船聽令;遂令右先鋒黃廷執施瑯及忠定伯林習山,拘在船中,令副將吳芳看守。瑯家人著人假稱賜姓令箭,調回審究;吳芳即同登岸。至草灣,瑯即將吳芳及押人打倒脫走,逃于山穴中兩日夜,往投蘇茂。茂密以小舟載之渡海,依澄濟伯。賜姓怒甚,欲斬林習山,未果。殺吳芳妻子,令芳跟尋。二十一日,殺施瑯之父及其弟顯。以戎旗中協林勝為援剿左鎮。
二十囗日,賜姓督兵入漳州地方。二十七日,大破漳鎮王邦俊兵于磁灶。
六月,回師。舊將黃興來歸,授中權鎮;黃梧來歸,授副將。以監督陳六御為北鎮營騎兵。
九月,賜姓督師入漳浦地方。王邦俊來援,復大破之;追至龍井,降其將卒數百人而還。
李長病退,以黃昌為戎旗鎮親隨營。
十一月,清提督楊名高自福州率步騎來漳應援。賜姓逆之于小盈嶺,大破之,追至馬厝港,名高僅以身免。騎兵營楊祖為首功,掛印,升營為鎮。
十二月,舊將陳堯策前投清,同清將協守漳浦;至是獻地納降,以為護軍前鎮,照舊鎮守。以參軍林其昌知縣事。議筑鎮門象鼻山,截溪流不得入海,欲以灌城;而奔流迅急,堤不得合,費工甚巨,罷之。賜姓不攻城,筑長圍困之,使其糧盡自降。而城中兵,盡括鄉紳富室百姓之粟。城中食盡,民相枕籍餓死,甚至殺人為食,至有婦人群聚擊男子而分食其肉者;毋論鼠雀及樹根、木葉、水萍、紙皮之屬盡食之。稀粥一碗,價值四金。自四月至十月,城中死者十八、九。后清署守道周亮功收髑髏,凡七十三萬有奇;焚埋于東門外,名之曰「同歸所」。筑庵其上,勒石記之。城外死者骸骨無數,不與焉。
五月,福省集水師數百只來攻廈門。賜姓令陳輝督水師御之,遇于崇武所。清舟師敗績,棄船登岸而走。
九月,清總兵固山金勵領浙直八旗滿、漢兵共萬余,入閩來援。至泉州,駐扎養馬。二十六日,賜姓解圍;退扎古縣,據險以待。固山由長泰縣入漳。
十月初二日,固山率滿騎來沖營。是早西北風盛發,火箭、火炮皆被風打回,對面昏黑;滿兵乘煙沖突,諸將潰散。賜姓退扎海澄。后提督黃山、禮武鎮陳俸、右先鋒廖敬、親丁鎮郭廷、護衛右鎮洪承寵皆戰歿。癸巳,順治十年、海上稱永歷七年。
二月,賜姓駐廈門,遣前軍定西侯張名振等率水軍恢復浙直州縣,并遣忠靖伯陳輝等齊入長江。
四月,金固山調集水陸官兵船只,欲攻海澄。賜姓遣水師左軍林察、右軍周瑞、后軍周崔之、阮駿、黃大振等前往堵截。后遇颶風,飄入興化港,被獲;至鄭、賈來議撫,始放回。二十八日,金固山扎營楓山頭。
五月初一日,賜姓至海澄,錮兵守御。以前鋒鎮郝文興、戎旗鎮王秀奇、護衛前鎮陳堯策守鎮遠寨,前鎮衛萬禮幫鎮遠寨。又以前提督黃廷、中提督甘輝守關王廟前木棚,連接振遠樓。賜姓駐扎天妃宮,親行督戰。初四日,金固山率步騎數萬扎營天妃宮前,安大小銃炮數百號,日夜連擊不停。木柵崩壞,官兵多被擊死。初五日,后勁鎮陳魁、后沖鎮葉章各率精勇數百,合力乘炮煙沖進,遇炮銃齊發,葉章被銃擊死,陳魁打傷左足。賜姓令收兵固守。以周全斌管后沖鎮,楊正管后勁鎮。清兵攻擊兩晝夜,營壘隨筑隨壞。賜姓率諸將上敵臺觀望,張蓋而坐。清兵見之,炮火齊發。甘輝翼賜姓下臺,而位隨擊碎矣。鎮遠寨新筑籧篨,崩壞如平地,軍士無可站立;賜姓令掘地藏身。令神器鎮何明率洪善將火藥就夜分掘埋溝邊,藥心相續,候令而發。初六日黃昏,滿兵火炮、火銃連夜不絕,直至五鼓。放火炮兵頭迭、綠旗兵二迭,滿兵填濠攀柵而上;兵皆穿重鎧,刀不能傷。城上俱持大斧擊之;墜則后列者乘其尸而登。三迭滿將鋒擁齊進,銳不可當。天色漸明,滿兵大半過河。遂暗發地炮,煙焰蔽天。過河者一炮盡死;其未過河者,甘輝截擊之,擒斬無遺。金固山精銳盡喪,連夜逃回。十二日,賜姓回廈門,于教場設宴,犒諸將士。論功行賞:以忠孝伯印付甘輝,輝不敢受。以擅離海澄城,殺知縣黃維璟及不用命軍士二人。著監督池士紳以蠟丸赍帛疏,由陸路詣行在,敘方曲破總鎮王邦俊、小盈嶺破提督楊名高、江東橋殲總督部院陳錦、海澄敗固山金勵之功。行在遣兵部主事萬年英赍敕晉賜姓漳國公,封延平王。賜姓拜表辭讓,差監督張自新同萬兵部由水路詣行在回奏,以海澄破邊功請封各鎮爵賞。后永歷以帛詔甘輝為崇明伯、黃廷為永安伯、萬禮為建安伯、郝文興為祥符伯、王秀奇為慶都伯、參軍馮澄世太仆寺卿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筑海澄城,所屬地方每家各出民夫一名。城高二丈余。舊有五都土城連而為一,皆用灰石砌成,并筑短墻,安大小銃三千余號。周圍環以港水,巨浸茫茫,外通舟楫。內積米榖、軍器。據潮州之咽喉,與廈、金二門相為表里,以為長守之計。命馮澄世督其工。
六月,賜姓以金固山回京,遂督舟師南下,進攻鷗汀壩。鷗汀在潮州港口,其民強悍;有船百余只,加十八槳,水上如飛。遇大船以繩絆其舵,牽之入港;小船即攻殺之。海舟至潮者,往往被其劫掠,殺害甚多。賜姓至,攻其城。楊廣亦以兵來會。城厚而堅,從辰至午,攻打不下。賜姓被飛彈微傷足踝,遂退兵。次日,至華平貴嶼寨,入納榖,遂抽兵下船。
李定國差人致書。其書曰:「西寧王致書國姓大將軍麾下」;言當同心協力,約以舟師直取江南也。
同安侯在京,遣家人李德稱有詔書封賜姓為海澄公。
九月,京中遣內院學士葉成格、理事官阿山同賜姓弟內侍下(音蝦)渡舍、蔭舍赍四府安插兵眾敕至。十九日,李德、周繼武先到廈門。賜姓知先剃發后受詔,只令周繼武持啟往請。二十四日,葉、阿二使到泉。
十月,賜姓發渡舍回泉復二使,約到安平鎮相見面言,先受詔而后剃發。十七日,二使至,賜姓設帳供于報恩寺。二使只就布棚安供詔敕,賜姓不肯受敕。二十日,二使回泉州。二十九日,二使促渡舍、蔭舍等并顏夫人回京復命。撫事不成,遂置同安侯于高墻、戍澄濟伯于寧古塔。
遣輔明侯林察、閩安侯周瑞、戎旗鎮王秀奇、左先鋒蘇茂統陸師,率五鎮營官兵、戰船百余艘南下勤王。差效用官林云璇奉勤王表詣行在,并持(原刊為特)書知會西寧王。
十一月,漳州千總劉國軒同魏標、樸世用以總鎮張世耀新任,兵卒未協,遣人來(約)期獻城歸降;賜姓遣洪旭、甘輝、林勝、戴捷等往。
十二月初一夜,直至南門,掛云梯。國軒令人牽引而上。張世耀倉卒不知所為,乃降;知府房星曄、理刑王元衡、知縣周瓊等俱降。洪旭入城安輯。初四日,賜姓抵漳,以劉國軒為護衛后鎮、魏標為火武營、樸世用為水武營、張世耀軍前任用,囗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遲來的周先生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