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 李文襄公奏疏與文移
- 李之芳
- 4802字
- 2015-12-25 16:09:54
金嚴克捷恢復淳安疏
總督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李之芳謹密題:為塘報捷功事。
據援剿總兵官李榮、嚴協副將鮑虎塘報各到臣。該臣看得金華當溫、處兩路之沖,亟宜掃蕩賊氛,以圖進取。臣同平南將軍都統臣賴塔面授援剿總兵李榮方略,發在衢綠旗官兵,令其統領前至金華。該鎮探知賊巢處所,督同在金綠旗官兵星夜進剿,賊眾三千余扎立木城,據山守險;官兵兩路設伏誘賊至平地,三面夾擊,陣殺一千余人、生擒一百五十三名,得獲旗械甚多,焚其木城。其嚴州一路,自恢復壽昌之后,臣復飭令副將鮑虎進兵。該副將率都、守、千、把等官閆進等隨路攻剿,破賊五營,陣殺二百余人;賊眾據險拒守,官兵兩路沖擊,斬關直入,殺賊數百人,乘勝恢復淳安。又入山搜剿賊巢,斬賊百余人,奪獲旗械、焚毀巢穴,救回教官閔圻申并典史周懋麟家眷共二十九名口、教官印信一顆。前往遂安恢剿,各據塘報前來??偙顦s甫經受事,已震先聲;副將鮑虎屢戰皆捷,連復二縣:俱見奮勇立功。金、嚴兩處,指日可平。臣謹會同平南將軍都統臣賴塔合詞密題,伏乞皇上睿監施行。
康熙十三年八月十一日題。
奉旨:『覽卿奏,同將軍賴塔等遣發總兵官李榮率領官兵搜剿金華逆賊,有功人員事平議敘,已有旨了。又副將鮑虎進剿嚴州逆賊,連破五營,恢復淳安;入山搜剿,焚毀賊巢、救回教官等家口:具見調度有方,官兵奮勇可嘉!在事有功人員,事平之日議敘具奏。兵部知道』。
恢復義烏并湯溪獲捷疏
總督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李之芳謹密題:為續報金屬捷功事。
據援剿總兵官李榮、杭協副將陳世凱塘報各到臣。該臣看得金華之義烏縣先為賊兵竊踞,自副都統臣喇哈兵馬經過剿殺之后,賊復乘閑盤踞,臣與平南將軍都統臣賴塔密諭總兵官李榮先出義烏、東陽一帶恢剿。該總兵探知賊在義烏二十七都地方,隨即進兵;于八月初七日有偽總兵恢疆伯王國斌等賊眾萬余列陣拒戰,該總兵分兵三路,令金協副將牟大寅等首先沖鋒、嘉興營守備晉大忠等出奇夾擊,共斬賊一千七百有余、生擒一百一十三名,得獲旗械四百余件并偽札、關防,晉大忠射死偽中軍都督成道元。隨于八月初八日前往義烏近城處所,逆賊偽張都督、偽龔游擊預在各山埋伏,官兵沖擊,斬賊二百余人;又分兵搜剿,共殺賊六百余人,恢復縣城。義烏縣知縣于漣率家丁隨軍征剿,即令安撫民人,一面撥兵分守訖。其湯溪縣有賊數千逼近城邑,臣等原令杭協副將陳世凱駐兵金華,就近警息,即令赴援。該副將同江南游擊武榮等率兵至酤坊地方,于八月初九日賊眾二千余迎敵;官兵三面奮擊,斬賊五百二十三名、生擒四十六名,得獲馬匹、旗械。復于八月十一日會合湯溪、蘭谿、龍游防守千把李和、李華等至厚大保地方,賊眾約有三千踞山迎戰;副將陳世凱撥兵設伏邀其后路,兩面夾擊,陣斬賊八百三十四人、生擒九十三名。內李和擒獲偽監軍道一名,徐福龍各官擒殺偽千、把總共四名,得獲偽札并旗械甚多。查總兵李榮連捷二次,擒斬逆賊共二千六百余名;副將陳世凱、游擊武榮等連捷二次,擒斬逆賊共一千四百余名;各官兵俱能同心協力,奮勇立功。其義烏知縣于漣先經失守,今探賊蹤,隨軍恢復:并聽部議。
臣等仰賴皇上天威,捷音屢報,地方漸次收復。除嚴、紹等處報捷情形另疏具題外,所有金華東西兩路塘報,臣謹會同平南將軍都統臣賴塔合詞具疏密題,伏乞皇上睿監施行。
康熙十三年八月十八日題。
奉旨:『覽卿奏,遣發總兵官李榮率領官兵進剿逆賊,斬殺甚多,恢復義烏;又副將陳世凱率領官兵擊敗湯溪逆賊,斬殺甚多,活擒偽監軍道:具見調度有方,將士奮勇可嘉!事平議敘,已有旨了;余著議奏。該部知道』。
嚴屬捷功疏
總督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李之芳謹密題:為續報嚴屬捷功事。
據嚴副將鮑虎塘報到臣。該臣看得嚴州之壽昌、淳安先經恢復,副將鮑虎進兵遂安,賊眾數千登山列陣;該副將督率撫標千總劉詔奮勇殺賊四百余人,并獲偽札及旗械等件。該副將乘勝追逐,又斬賊三百余人,焚其巢穴,救回知縣、教官家口并教官印信。已復遂安,賊首汪琳等又勾合開化、西安賊寇共五、六千人,逼犯縣城;該副將率兵前進,賊眾拒守山隘,官兵力戰經時,殺賊五、六十人,賊始敗潰,陣殺三百余人。乘勝窮追,又殺賊百余、生擒三十余名,得獲旗械甚多。查副將鮑虎半月之間連戰克捷,各官兵并能奮勇立功。其遂安縣知縣劉從龍先經失守,今隨軍進剿復城:統候部議。臣謹會同平南將軍都統臣賴塔合詞密疏會題,伏乞皇上睿監施行。
康熙十三年八月十八日題。
奉旨:『覽卿奏,副將鮑虎率領官兵進剿逆賊,擒斬甚多,恢復遂安;具見調有度方,官兵奮勇可嘉!在事有功人員,事平之日議敘具奏。余著議奏。該部知道』。
紹屬捷功恢復嵊縣諸暨疏
總督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李之芳謹密題:為紹屬捷功事。
據紹協副將許捷、署寧紹道事寧波府知府丘業、提標中軍參將洪起元、紹興府知府許宏勳各塘報到臣。該臣看得紹興一路先經賊兵襲破嵊縣,提標參將洪起元等同紹協官兵援剿于白米堰地方,遇賊自蒿壩前來拒敵;江南游擊成國梴領兵適至,合力奮擊,賊眾敗遁,追至蒿壩:各據報擒斬賊數并得獲旗械等件。參將洪起元進剿陶家堰地方,賊眾二千余人分作兩股拒敵;官兵力戰,抄入賊陣三面沖擊,賊復大敗,陣殺六百余人,獲旗械共四百余件。進剿至樊江地方,水陸奮擊,復斬賊五百余人。江南游擊成國梴等同紹興知府許宏勳前至嵊縣殺賊五、六十人,賊遂棄城遁去,追逐入山,已復縣城。其諸暨縣,先經副都統臣喇哈兵馬經過殺賊甚眾,自官兵過后,賊復糾聚竊踞縣城;提標守備吳良駿、定海鎮標守備傅成等于八月初二日領兵攻進東門,又于各門分兵截殺,斬賊甚多,恢復諸暨。以上各官兵分路恢剿,俱能奮勇立功。其嵊縣知縣張逢歡、署諸暨縣事經歷楊光先經失守,今隨軍協力復城:合聽部議。臣謹會同平南將軍都統臣賴塔合詞密疏會題,伏乞皇上睿監施行。
康熙十三年八月十八日題。
奉旨:『覽卿奏,參將洪起元等率領官兵進剿逆賊,斬殺甚多,恢復嵊縣;具見調度有方,將士奮勇可嘉!事平議敘,已有旨了;余著議奏。該部知道』。
石梁等處捷功并恢復東陽疏
總督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李之芳謹密題:為續報衢、金兩路捷功事。
據臣標中軍副將王廷梅、援剿總兵官李榮塘報各到臣。該臣看得衢州航埠地方為常山大路,接連江山;八月十九日,探有賊眾屯札逼近。臣等會發官兵副都統臣胡兔、臣標中軍副將王廷梅統領前往至石梁地方,賊眾二千余迎敵;副都統率領滿、漢官兵從中路而進。副將王廷梅率隨標效用左都督吳朝宰等、守備傅鵬翔等從左路而進,副將李承恩率隨標左都督朱英等、守備陳國在等從右路而進,一齊奮擊,陣斬逆賊一千余人。賊敗奔山,遂圍山搜剿,生擒偽官胡錦并賊六十一名,得獲旗械一百余件。復進兵至大溝源地方,賊眾三千余人對敵;滿、漢、綠旗官兵前來夾擊,殺賊二千余人、生擒三十名,得獲馬匹、旗械一百五十件。援剿總兵官李榮恢復義烏之后,于八月十三日進兵東陽,逆賊千余據截兩山之間;該總兵率副將牟大寅等直前沖擊,斬首一百二十余級、生擒二十一名,得獲旗械八十余件并涼蓬、馬匹。于次日抵東陽縣,賊遂棄城奔逃,追殺四十余人,已復縣城。金、衢兩路官兵奮勇用命,所向克捷。臣謹會同平南將軍都統臣賴塔合詞密疏具題,伏乞皇上睿監施行。
康熙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題。
奉旨:『覽卿奏,遣發官兵進剿逆賊,于石梁、大溝源二處擊歇賊眾,擒斬甚多;又總兵李榮進剿逆賊,恢復東陽:具見調度有方,將士奮勇可嘉!事平議敘,已有旨了。兵部知道』。
題明守備員缺就近遴補疏
總督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李之芳謹題:為題明守備員缺就近遴員請補,以資防剿事。
竊惟逆賊四面逼犯衢郡,臣與平南將軍都統臣賴塔齊集滿、漢、綠旗官兵,諭以忠義、申以軍令,各官兵無不奮勇爭先;于七月初七日除留守城外,其余綠旗官兵出城進戰。及回軍時,查有衢協右營守備程龍已奉調遣,竟躲城內不出。本日滿、漢官兵三千有余當數萬之賊,惟賴將士用命,以挫賊勢;獨程龍臨陣退縮,其心難測!臣當即會同將軍臣賴塔公訊明白,責以大義;欽遵敕書,將程龍軍法從事:理合題明。所遺員缺,今衢州見在緊要,不能候部推補。查衢協右營千總夏必成歷任十一年五個月,有軍功紀錄三次;先經原任督臣劉兆麒咨部候補,部覆準以署守備管守備事注冊,候考推用,仍帶軍功紀錄三次等因在案。該弁熟諳地方形勢,如以就近升補前缺,實與「人地相宜」之例允符。臣謹循例保請,統候部覆,請旨定奪。
除將千總夏必成先令委署守備、程龍劄付另咨繳部、千總夏必成履歷揭送兵部查核外,臣謹會同撫臣田逢吉、提督臣塞白理合詞具題,伏乞敕下該部議覆施行。
康熙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題。
奉旨:『兵部議奏』。
咨督餉侍郎巡撫籌酌運糧船只(康熙十三年八月)
咨巡撫留兵協防嚴屬(康熙十三年八月)
檄布政司驛糧二道趲運軍需(康熙十三年八月)
咨督餉侍郎巡撫籌酌運糧船只(康熙十三年八月)
為咨商立法預備運糧船只,以濟緊急軍需事。
竊照大兵進剿,首在糧糈;挽運接濟,必資船只。今駐衢滿、漢兵馬所需糧料,缺給日久;本部院差檄頻催,陸續前來,不過寥寥數艘。矧今和碩康親王總統大兵征閩,將來糧料需用正殷;其運糧船只若不亟籌良法,即使儲備有余而無船載渡,勢必遲誤。查自省城以至嚴州,江港稍寬,大船可以行使。驛傳項下原有額設座跕等船七十余只,見在江干;于內量留十余只以應大差,其余俱令往來杭、嚴,裝運糧料。并再搜尋寬大航、漁等船二百只,每四十只編為一號,互相保結,連泊江干;遇有糧料,隨到隨裝。
其自嚴以至衢州,溪流狹小,水淺灘高;重大船只,難以行使。前委糧道駐札嚴州,責司催督;應令搜備小船四百只,亦每四十只編為一號,互相保結,連泊嚴州馬頭。一遇省城解到糧料,隨即轉撥裝載。其省城、嚴州各船,俱照民間雇價,現給紋銀;不許官役短少遲延,致使船戶苦累。起行運載之時,除解官外,俱另選或府佐、或三司首領官一員,多帶干役,專司管押船只往回;并沿途催備人夫,以資遄往。如有沿途船只潛避,立著互結各船催追。倘通同故縱任其脫逃,互結船戶一體究懲,押船官役分別參處。至編號各船,止許裝運糧料;凡一應差使等項,概不得擅行動用。至有奸猾船戶躲藏徽州河路,籍口隔省規避;似應就近移明江省地方官,徑行拘拿。如是庶船只不致缺少,而軍需或可無誤耳。除行藩司暨糧、驛二道酌議外,是否可行?擬合咨商。
為此合咨貴部堂(院),煩請查照會奪,仍希見覆施行。
咨巡撫留兵協防嚴屬(康熙十三年八月)
為請兵添防,保固地方事。
據嚴協副將鮑虎詳稱:『照得淳、遂、壽三縣前因土寇糾集,開、常余逆乘我兵單,節次襲陷。卑職于七月十五日親統官兵前往恢剿,七月十六日恢復壽昌,二十三日恢復淳安,八月初三日恢復遂安;半月之間,連復三城。壽、遂二邑雖有城郭,多倒塌不堪;而淳安無城,俱在萬山之中。卑職血戰二十余陣,跑倒坐馬二十余匹,始克底定。今遂安賊寇散而復聚,卑職現又督兵進剿;因思新復地方,必須多著官兵防守。今本營之兵除留守府城并分防桐、分二縣外,其余隨帶只有四百余人;先留一百五十名防守壽昌,又留一百五十名防守淳安。現今卑職隨身所帶之兵,寥寥無幾;即全留在遂,尚不能資戰守。況今淳安賊首劉萬沖復聚逃散之賊,出沒于靈岐、富昌。窺伺分水;恐一時難盡根株。伏乞本部院垂監恢復三邑,兵單難守;不論何營之兵,酌撥數百前來添防,庶疆圉可保。事干軍機至急,理合詳請』等因到本部院,據此。除詳批:『該營缺額并貼防太平兵數,仰速行募補。撫標官兵,暫留協同防剿;俟官兵調齊,再行酌議。仍候咨明撫部院』去后。為照嚴州失陷屬邑,該副將力戰恢復,見在分兵防守;但隨帶官兵既欲隨軍征剿、又欲分防守御,自是不敷。既經該副將詳請增兵前來,除批令該副將遵照將貴標官兵暫留協同防剿外,擬合咨明。為此,合咨貴部院,煩請查照施行。
檄布政司驛糧二道趲運軍需(康熙十三年八月)
為設法趲運,以濟緊急軍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