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學佛考訓
  • 佚名
  • 6649字
  • 2015-12-25 15:19:51

燈余

五宗失據百喙爭鳴昧普通之指歸失永嘉之遣意用收載籍廣附傳燈。

佛決疑經云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請佛說法世尊拈花人天罔措迦葉微笑雪竇鑒頌云妃來有蜜語迦葉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

六祖盧行者母夢庭前百花兢發白鶴雙飛覺而有孕經六年始生生時光燭虛空異香馥郁不飲母乳每夜神人灌以甘露及歿白虹屬地異香襲人得法弟子四十三人惟青原思稱七祖按本傳以青原先南岳時青原為首座故也。

傅大士偈云東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閻浮是真解脫處又云行路易路易人不識半夜日頭明不悟真疲極固知半夜日頭東山水上當時已有其語。

永嘉參曹溪證悟著證道歌即時定中見其字化為金色滿虛空界。

寶掌和尚建康間來此土會達磨入梁掌就扣其旨有悟武帝延之內廷未幾如吳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雁宕盤礴于翠峰七十二庵貞觀十五年返飛來峰顯慶間入滅住世一千七十二歲。

布袋和尚相傳為彌勒化身一號長汀子嘗有詩曰囗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青目睹人少問路白云頭寒山拾得既著奇跡間丘胤為之贊曰昔居寒山時來茲地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聊申贊嘆拾得定是愿超生死。

泗州大圣一號僧伽頂有穴以絮塞之夜則去絮香從頂穴中出煙氣滿房非常馥郁及燒香還入頂穴初游西涼至雒陽唐中宗詔入宮禱雨奇應睿宗景云間示寂帝問萬回曰僧伽何如人回曰觀音化身也。

青銼山和尚與忠國師友善國師言于帝三詔不赴懶殘詩有云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長流山云當幕夜月為鉤臥藤蘿下塊石枕頭懶殘一名瓚被詔不受曰我豈有工夫為俗人拭涕耶牛糞中煨芋自食。

杜順和尚屢著神異少為隋文帝所重貞觀中引入宮禁妃主以下莫不拜從著華嚴法界觀行于世。

元和中道樹禪師結茅三峰有怪現化或現菩薩天仙放光出響師至怪滅人問何術師曰野狐有盡老僧無盡。

洪昉禪師南天王提頭賴叱請師至天供養于是置食食已身諸毛孔皆出異光毛孔之中盡能觀見諸佛。

僧無可贈圭峰詩云絕壑禪床底泉分落石層霧交高頂草云影下方燈朝滿傾心客溪連學道僧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誰能。

嵩岳元圭禪師見異人峨冠褲褶而至且曰吾岳神也愿師授戒師張座秉爐依律說戒神禮謝愿報德師曰吾無須神請表跡師曰但移北樹于東嶺能乎神曰敬聞命其夕風雷奔掣屋震鳥喧詰旦和霽則北巖松栝盡移東嶺。

正覺禪師諱智廣初參鹽官有省常持鐵缽以一白犬自隨會昌廢教遁巖谷宣宗初乃出路逢巨蟒欲吞師師錫先飛正拄蟒口因徐入口中趺坐逮師出定蟒化為石矣既而所居雷雨涌沙山神移址環列八山中成梵宇遂稱九山著奇跡。

宋廣寧烏石潭梁果師嘗入山采薪夜則騎虎而歸人號伏虎禪師后尸解。

草衣禪師足不履地口不嘗味日無晝夜時無寒暑惟一繩床宴坐而已如是者三十年宰相權德輿嘗為之記。

保福豁禪師卓庵貴湖尋入湖頭山坐磐石而逝命以遺骸施諸蟲鳥。

烏巨山開明禪師入定叢竹間蟻蠹其衣敗葉沒脛偶摘桃浹旬不歸人往覓之見于桃樹下扳枝倚石而定后游江郎巖有石龕命弟子累石為戶入定其中好事者圖像祀之皆獲舍利。

大智禪師住洪州百丈少事龍泉師師命浣布見青黃二龍戲井中因以缽探之得二龍獻師時傳神異重云暉禪師嘗往圭峰坐石壁間顧見銅瓶棕笠等物斂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筑庵居之虎豹引去龍亦他徙有祥云涌出因號重云。

行因禪師隱佛手巖居石窟江南李主三詔不赴入滅日立化終于巖中巖在廬山之北五峰如掌故名也。

會昌沙汰有僧無繹隱溫州瑞安東北谷結庵禪定閱十年藤蘿繞身儼然不動人號為藤蘿尊者。

會昌沙汰石霜隱瀏陽治陶巖頭隱鄂渚刺小舟來往慧忠禪師嘗作偈曰多年塵土自騰騰雖著伽黎未是僧今日歸來酬本志不妨留發候然燈。

天皇悟禪師出青原第三世或傳天王道悟引丘玄素符載二碑并是偽造張無盡云二碑得之達觀穎穎嘉祐間入滅張無盡曾未之見何從得此蓋傳之者妄也(符碑載天皇四月十三日入滅丘碑載天王四月十三日入滅豈有兩人耶)。

舡子和尚詩曰三十年來海上游水清魚見不吞鉤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

韓退之參大顛嘗曰和尚門庭高峻弟子于侍者邊得個入處。

石頭和尚天寶初住衡山南寺寺東有石狀如臺結庵其上故名石頭著草庵歌行于世。

李翱字習之韓愈門人也參藥山投機偈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樹一函經我來問法無多子月在青天水在瓶。

藥山乘月長嘯響動陵谷山下九十里皆應因號澧陽長嘯。

布毛侍者姓吳名元卿官翰林供奉元和十年奏帝曰臣幼不茹葷志愿從釋詔許之謁鵲巢和尚吹布毛得悟因號布毛侍者法名會通建寺于葛嶺之西名招賢寺。

云巖禪師語曰在欲渾無欲居塵不染塵百花叢里過一葉不沾身阇維舍利一千余粒。

石霜諸禪師住霜華山學者輻輳長坐不臥如枯株時謂之枯木眾僖宗詔不受。

龍湖禪師唐僖宗第二子也以黃巢亂斷發逸游人無知者從石霜領旨霜謂之火中芙蓉梁貞明間忽跨虎凌晨而出不知所往。

千頃禪師名楚南住錢唐支硎山初得旨于黃檗雖應緣無倦而常住禪定或逾月或浹旬乃起僖宗賜紫著破邪論行世孫孺寇錢唐發塔視師爪發俱長龐道蘊舉家學道子女同化去龐婆不知所往。

裴休字公美事黃檗陸亙字景山事南泉并傳祖意白居易詩云如來說偈贊菩薩著論議是故宗律師以詩為佛事一音無差別四句有詮次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義。

皎然與覺禪師詩云山侶相逢少清晨會水亭雪晴松葉翠煙暖藥苖青靜對滄洲鶴閑看古寺經應憐叩關子了義共心冥。

皎然示靈徹詩云身閑始覺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忘機。

雒浦神劍歌云君子得之忘彼此小人得之自輕生他家不用我家劍世上高低早晚平。

洞山悟道偈云向前物物上求通只為從前不識宗如今見了渾無事方知萬法本來同又偈云世間塵事亂如毛不向空門何處消若待境緣除蕩盡古人那得喻芭蕉又詠華山偈云華岳三峰翠插天上頭無路可攀緣不知誰有神仙手折取峰頭十丈蓮。

洞山遷化大眾號慟不止山忽開目謂眾曰勞生惜死哀悲何益令主事辦愚癡齋更延七日端坐長往云居在洞山日結庵三峰經旬不赴堂山問子何不赴齋居曰自有天神送食山叱之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竟尋不見。

曹山寂一名章志慕曹溪故名所居為曹山南平鐘王雅重師致禮敦請師不往但書大梅山居偈一首付使者而已偈云摧殘古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

宗鏡云云居膺和尚乃物外宗師此土七生為善知識道德孤邁智海弘深具大慈悲常盈千眾去海昏登歐阜就樹縛屋而居故曰云居。

汾陽昭詠洞山偈云樓閣千山月江湖萬里秋蘆花同一色白鳥下汀洲。

汾陽昭序五位首正中來頗與洞山不合正中來是第三位誕生王子亦是第三位后人移易非洞山本位也。

浮山遠從太陽玄盡得洞宗綱要擬班固作九帶大弘正偏兼帶之旨。

法眼悟道偈云刀刀林鳥啼披衣終夜坐撥火悟平生窮神歸破墮事皎月目迷曲談誰能和念念永不忘門開少人過。

韶國師姓陳氏住天臺謂錢忠懿曰智者之教年久寖失惟新羅有善本于是使使航海求之傳寫而返僧問永明壽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壽云石牛生象子木女孕嬰兒又僧問如何是不思議事壽云紅埃飛碧海白浪涌青岑又僧問如何是正了無心壽云蘆花水底沉石虎山前斗又僧問最后一言壽云化人逢幻士谷響答泉聲會元失載。

壽禪師住雪竇偈曰孤猿叫落中巖月野客吟殘半夜燈此境此時誰得意白云深處坐禪僧遷永明日惟一食。

楊無為序宗鏡錄云永明著宗鏡一書吳越忠懿王俶秘之教藏至宋元豐中始行于世又吳人徐思恭請法涌禪師廣為校布名錢唐新本今所傳者新本也。

楊無為嘗為投子青禪師作贊有云一只履兩牛皮金烏啼處木雞飛半夜賣油翁發笑黑頭生得白頭兒。

雪竇顯禪師詩云雨過寒云曉半開數峰如畫碧崔嵬空生不解巖中坐惹得天花動地來。

明教嵩禪師著定祖圖正宗記輔教篇上于朝朝命韓琦歐陽修考證入藏仍賜明教大師熙寧中示寂阇維六根不壞舍利不可計數。

佛光悟禪師郭汾陽后身也嘗著白衣跨牛橫笛游于雒川人莫之識及坐脫有五色云如車蓋現庭中移時不散。

文慧禪師與文潞公友善一日往潞公言別公使其子視之果坐脫矣火化舍利無數公執上所賜琉璃瓶祝曰舍利可得乎須臾煙入瓶中舍利填滿。

東林總禪師母夢白芙蓉而生后住泐潭其徒謂為馬祖再世。

云居祐禪師住道林時道林像設冠于湘西蜂房蟻穴間見層出祐令悉毀之役夫不忍祐乃自鋤去人服其識。

隆慶閑禪師母夢吞明珠而娠及生白光照室滅后阇維煙所至處草木沙礫皆得舍利滿數斛。

云蓋智禪師為人枯淡住后猶荷鋤理蔬圃至老不輟。

報本元禪師通書嗣黃龍南南不許召其來將詰本末及元至而南已遷化矣古人不輕大法如此。

西蜀無為山一老宿久修梵行人尊師之山中三百余家同日設齋一時并到。

嚴陽尊者住黃石巖蛇虎受役嘗過南安江中有眠槎者礙舟摩娑之輒去又誡蛟蛟徙擲杖得甘泉屢著神異。

言法華多行市里或舉手畫空從屠沽游飲啖無所擇時獨笑語市人目為狂一夕忽自入右掖門竟至寢殿侍衛呵不能止奏上上笑曰朕固嘿請也以太子事決之言但書十三十三都無所說后英宗即位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果如其讖。

端師子好頌漁父詞每月夜歌吟達旦自稱瀟湘釣客秦少游嘗請說法端以手自指曰天上無雙月人間只一僧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下座。

自得暉嗣天童覺著五轉位頌時稱室中真子。

丹霞孤寂吟云不迷須有不迷心看時淺淺用時深此個真珠若采得豈同樵客負黃金。

芙蓉楷初隱伊陽有虎馴伏得法后以衣履藏鹿門山大觀初詔賜紫衣師號并不受。

真歇了禪師初住長蘆建炎末慈寧太后命開山皋寧建崇先寺歿謚悟空塔寺西桐華塢后百余年發塔爪發再長顏貌如生皋寧蓋今皋亭也慈寧韋后從二圣陷五國城及歸哀念道君建崇先顯孝寺。

呂正巳學士參真歇問衣里藏珠是甚么人師起抖擻曰一物也無已忽悟師贈以偈曰君今親切到長蘆抖擻衣衫一物無此去逢人如有問但言風急浪花粗已答偈曰針芥相投夙有緣千年孤立雪庭寒禪人若問前程事萬里長安到不難正巳為宋名臣頗擅學行。

太白山道林禪師以女人染緣終身不見不為說法不受食不令入室道望孤峻逃梁山鑿窟而住。

獎山模禪師臨歿謂眾曰吾居佛時號慧空菩薩今緣畢吾往也因自身出火現龍奮迅三昧而逝。

趙清獻公忭悟道偈云默坐公堂虛隱幾心源不動湛如水一聲霹靂頂門開喚起從前自家底。

鄭夷甫吳人也少登第聞金山佛印師譚笑脫去心竊慕之因閱楞嚴得悟后預知化日屹然立逝。

惟政禪師騎黃犢過公府俗稱政黃牛嘗擁毳袍敝甚又制荻衣為裘意夷然不屑也著作三十卷號錦溪集工書法絕勝秦少游珍藏之。

張子韶嘗供十六大天杯茗悉化為乳子韶異之紀其事因作偈曰我欲供佛佛即現我欲供天天亦現佛子若或生狐疑試問此乳何處至狐疑即塵塵即疑終與佛天不相似汝今微有疑與惑鷂子便到新羅國。

子韶嘗作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頌頌曰念是賊子覺是賊魁捶殺賊魁賊子何歸堂堂大路惟吾獨之越南燕北遼東隴西撒手便到何慮何疑神劍在山鍔冷光寒魈夔魍魎莫之敢干此名真覺秦時 轢。

光孝慧蘭禪師自號碧落道人嘗以布裈書七佛名號叢林稱蘭布裈建炎末為兀術兵所執不屈索火自焚流光彌空舍利如雨。

解脫和尚依華嚴作佛光觀嘗于月夜見化佛作偈云諸佛甚深法曠劫今乃得若人明此門一切佛隨喜尚作禮佛忽不見空中偈云方便智為燈照見心境界欲知真實法一切無所見。

元叟端禪師詩云木落湫水寒千峰正岑寂惟聞虎嘯聲不見人形跡霜露濕巖莎月輪掛空碧此時觀此心獨坐磐陀石。

天如和尚詩云塵網苦多累暫閑如脫羈胡為塵外跡而乃東西馳聚譚每倉卒既遠翻多思眼前失真宰身外何求知百骸如仆馬勢合聊相隨氣運忽遷謝一散無重期來日不可待去日不可追靜緣當自保世故方無涯。

石屋禪師語曰重巖之下日對千山一根返源六處皆閑白云飄飄綠水潺潺動靜兩忘別自人間。

海云大士名印簡奉萬松老人命校試僧徒稱旨更請立孔子后儒佛皆賴以全后坐脫阇維舍利無算明昌四年詔萬松老人于禁庭說法后妃羅拜甘露霄降祥云亙天御制詩贈之有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蓮花里梵王宮之句。

耶律楚才字晉卿參萬松老人蒙記莂號湛然居士嘗語人曰吾見萬松巍巍若千仞峰滔滔如萬頃波莫能涯際。

萬松秀云藥山天皇本嗣石頭兼師馬祖傳燈以天皇嗣石頭覺范憑碑后列名勒歸馬祖非也。

雪庭裕禪師嗣報恩秀詔奉帝師復廢寺二百三十六區論辯偽經火其書仍賜光宗正辨之號住萬壽分建燕薊長安太原雒陽諸剎師三閱藏教通群書善翰墨喜吟詠上堂普說十萬余言播在叢席老歸嵩陽書偈而逝。

佛國禪師參萬松為侍者博學有才辯劉文貞公薦于朝將授以官不受乃賜佛國號及入滅火浴心口牙不壞掊地數尺猶得舍利奎章閣學士虞集為之略。

黃衣和尚每渡津即步行水面衣履不濕遇虎豹叱之而馭。

徑山云峰禪師嘗見偃溪溪舉牛過窗欞話峰劃然有省元兵入山剸刃及頸不為之動后入廷對與講師辨論講師屈服禪道大興于世。

雪軒成禪師趙王孫也初隱土窟有老人與語已忽不見師益自勵洪武初詔住天界御制詩贈之有曰不答來辭許默然西歸只履舊單傳鼓鐘朔望空王殿示座從前數歲年帝親至丈室問佛法大意。

雪軒嘗于鐘山說法聽者數萬人赴日本衍揚大化歷仁宣朝壽八十一坐脫阇維日煙焰皆成五彩異香縹緲舞鶴翔空火后收舍利無算賜塔鷲峰禪寺松庭嚴禪師洪武初弘揚法要力田給眾有偈曰晝拈塊石驅山鳥夜坐巢庵逐野豚腸斷秋風頻擊析目窺夜月更銷魂論者比之鏡清風穴自周王以下并師尊之奉紫伽黎就宮掖升座說法。

無盡禪師姓王氏父好謙嘗書華嚴有五色舍利見于筆上師感而出俗住天臺影不出山苦行自厲臨歿書偈曰生滅與去來本是如來藏拶破五須彌廓然無背向茶毗舍利無算。

虛堂禪師相傳為淮海和尚再世嘗游五臺見祥光五道中大士影現洪武初示寂說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場敗闕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飛雪茶毗煙所至處皆成舍利。

楚石琦住蔣山洪武中親承顧問臨滅說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茶毗舍利絫絫夢庵禪師通禪宗兼精教乘洪武初示寂阇維舍利無數。

澹居禪師洪武初召見問以鬼神之理奏對稱旨學士宋濂作詩贈之有虎丘尊者名浮屠見性炯如摩尼珠之句盛傳都下。

宋濂嘗敘五宗始末云希遷之學湖南主之其傳為道悟悟傳崇信信傳宣鑒鑒傳義存云門法眼皆出其下。

全室禪師字季潭諱宗泐洪武初詔師西域求法得莊嚴寶王文殊等經賜住天界后歸槎峰御制詩送之有寂寞觀明月逍遙對白云之句傳以為美入滅茶毗舍利現于天界。

楚山禪師參趙州無字得悟嘗有語云青山綠水燕語鶯啼歷歷分明更疑何事宣德中出世。

雪光禪師住持西云天順中入滅有云鐵笛橫吹任自由何必曹山不借借擲筆而化。

物外禪師有偈曰昆侖倒跨清風舞澗底泥牛斗石虎磕著蒼松眼上眉蟭螟踏破虛空肚天順中住伏牛山。

月林禪師參本來人有省作偈曰本來人本來人無腦無頭作么尋驀然揪著個鼻孔試看原來是白丁正德中住徑山。

玉芝禪師幼肄儒業參陽明子得良知之旨住天池有語錄行世。

清涼念禪師初閉跡五臺晝則一食夜則孤坐偶失明習定七日雙目復睹南游越州湛然澄禪師往謁投契有五乳峰頭無[竺-二+鏃]箭射得南方半個兒之語盛傳海內住匡廬歷五臺說法。

笑巖禪師嘗宴坐見一沙門自空中持錫逼座而立須臾問答畢復凌空去。

紫柏大師得旨于少室潤及游京師宗說兼通化感宮掖忽罹無妄竟坐脫有紫柏集行世(住秀州楞嚴刻全藏流布)。

憨山大師氣岸高峻不與物伍住曹溪兼講老易注莊子七篇行于世。

雪嶠和尚隱徑山會雨雪浹句不得食幾斃忽聞空中語曰八地菩薩送供且至矣時聞谷大師住真寂攜一囊粟沖寒跨雪至相見且笑固知為菩薩再來也。

真寂和尚頌德山托缽云末后之句有也無德山父子太淆訛同條生不同條死活得三年恨轉多。

吹萬禪師生時有異僧到門謂為應真出現后開法聚云及歿說偈曰朝打三千暮打八百要見聚云眉毛出血阇維煙至松幕結為五彩得舍利三百余粒工部熊月巖從之得法。

博山來禪師參壽昌昌舉龍吟虎嘯語令作頌山隨頌曰殺活爭雄各有奇饃糊肉眼曷能知光容不遂時流意依舊春風逐馬蹄。

黃檗有禪師住黃州以怒罵為佛事時天童悟離金粟云門澄住徑山諸方為之語曰天童打黃檗罵才到云門便放下。

云門澄一號散木老人嘗住顯圣掩關不出夏月苦旱苗就稿夜轆轤甚急忽見老人雜眾中同力作須臾溉注陶石簣學士聞而不信使人視之師固高臥無異也師道望優崇德王問法住徑山當八十一代石雨方禪師一名斷拂子初謁云門呈偈曰平空一擲絕躊躇轉眼風波徹太虛會得竿頭舒卷意放生原是釣來魚自此投契晚住寶壽相傳為石田薰再來也由云門遷雪峰領佛日歸龍門坐脫阇維頂骨不壞。

天界盛禪師與焦弱侯汪伯玉諸公友善說法四十年道場遍天下諸王貴人延入內廷尊重無與比晚著原道篇以見志有忌之者陷于獄時宰致問但書問余何事棲碧山詩酬答而已余無所言尋得釋已而坐脫住徑山當八十三代。

余集生仕開府參博山得旨嘗隱橫山與諸方往復機辯無礙慨天皇天王之誤作書正之引雪峰廣錄從先德山石頭以來傳此秘密一語為據觀者允服黃元公諱端伯號海岸嘗參博山受記莂后蒙難臨歿作偈有刀山是道場之句一時頌之。

嘯峰然禪師姓倪氏號樸庵仕給事中老而出俗修傳燈正宗一依景德之舊作熄邪辯有云天王道悟止據丘玄素一碑考之唐史并無玄素其人益征訛妄。

愚庵盂禪師夙擅宗風復弘講論諸方以為孤山后身歷建大剎歸老湖山結庵葛嶺頹然放適弄小舟吟詠達旦以端師子政黃牛自托年六十七坐化著摭古頌明宗正訛行于世。

愚庵幼習禪定自云門受法后棲隱巖林宴坐忘返或攀樹而寂或坐茶灶下不起同人撼之久而乃出漢文居士姓徐氏錢唐人久棲巖谷獨抱天真睹梅花有悟因和中峰韻百首其一曰疏枝照影倍精神寒鎖孤峰獨露真幾度深山伴啼鳥一天明月問歸人云開石磴閑中色雪卷松濤劫外塵歷歷香浮清夢斷始知今夜萬家春其二曰碧山深處暗凝神月落寒云對影真歸去但留林下色往來還笑路岐人身憑遠嶂千重雪目斷長空萬里塵自是故園生意足空教錯認武陵春及歿坐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威海市| 榆林市| 怀安县| 乐昌市| 沿河| 通许县| 和静县| 南京市| 临澧县| 屯门区| 海林市| 新邵县| 华阴市| 磴口县| 卫辉市| 巴南区| 嘉义县| 油尖旺区| 普格县| 若尔盖县| 乡城县| 古蔺县| 太白县| 碌曲县| 元阳县| 武宣县| 宜都市| 乌什县| 梅州市| 冷水江市| 阳信县| 车致| 哈密市| 荆门市| 墨玉县| 阿城市| 桃园市| 明水县| 安吉县| 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