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瘡瘍?nèi)珪?【宋 竇漢卿】

天泡

此瘡之發(fā),不拘老幼,皆由受酷暑熱毒之氣,蒸入肌肉,初生一皰,漸至遍體漫爛無休,合家相染。此證須要凈湯淋洗,切勿以穢氣觸之。內(nèi)服清肌燥濕湯,外用泥金刮毒膏。

楊梅

一名廣東瘡,一名霉瘡,皆臟腑之積毒,脾家之濕熱。其起也有三因,男子與生疳瘡婦人交,熏其毒氣而生;或體虛氣弱,偶遇生瘡之人,穢氣入于腸胃而生;或先患瘡之人,在于客廁,去后,其毒氣尚浮于客廁之中,不知偶犯,其毒氣熏入孔中,漸至臟腑。或在頭頂中,或在肋下,或糞門邊先起,有雄有雌:雄者大如白果,遍身生五六十或百枚,分顆不成片;雌者小如豆瓣,遍身連片,膿汁淋漓,深能累人。嬰兒患此者,皆父母胎中之毒也。宜用汗藥,宜用服藥,宜用搽藥。不可服丸劑,恐內(nèi)藏輕粉易愈故也。但輕粉乃水銀升者,腐腸爛骨,害不旋踵。

薛氏醫(yī)案 【明 薛己】

反花 【瘡有胬肉凸出者是】

翻花瘡者,由瘡瘍潰后,肝火血燥生風(fēng)所致。或瘡口胬肉突出如菌,大小不同;或出如蛇頭,長短不一。治法當(dāng)滋肝補氣,外涂藜蘆膏,胬肉自入。須候元氣漸復(fù),膿毒將盡,涂之有效。不然,雖入而復(fù)潰。若誤用刀針蝕藥灸火,其熱益甚,或出血不止,必致寒熱嘔吐等證。須大補脾胃為善。

天泡

脈浮發(fā)熱或拘急者,發(fā)散表邪。脈沉發(fā)熱便秘者,解表攻里。發(fā)熱小便赤濇者,分利消毒。

屬元氣不足,邪氣所乘,亦有傳染而患,受證在肝腎二經(jīng),故多在下體發(fā)起。有先筋骨痛而后患者,有先患而后痛者。初起脈浮數(shù),邪在脾肺經(jīng)也,先用荊防敗毒散解散之。脈弦數(shù),邪在肝膽經(jīng)也,先用龍膽瀉肝湯清解之。脈沉數(shù),邪在臟腑也,先用內(nèi)疏黃連湯通導(dǎo)之,后用換肌消毒散為主,愈后再無筋骨疼痛之患。若瘡?fù)钩嘧魍矗瑹岫緹胧⒁玻化徫⒆魍矗緦⒁病/徤锥唤Y(jié)痂,陽氣虛也;色赤而不結(jié)痂,陰血虛也。瘙癢,脈虛浮,氣不能相榮也;搔癢,脈浮數(shù),血不能相榮也。臀背間或頸間作癢,膀胱陰虛也。陰器間或股內(nèi)癢,肝經(jīng)血虛也。陰囊作癢重墜,肝經(jīng)陰虛濕熱也。小便頻數(shù),短少色赤,肝經(jīng)陰虛也。小便頻數(shù),色白短少,脾肺氣虛也。面目瘙癢或變赤,外邪相搏也。眉間癢或毛落,肝膽血燥也。飲食少思,口渴飲湯,胃氣虛也。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脾氣虛也。侵晨或夜間泄瀉,脾腎虛也。若治失其法,有蝕傷眼目,腐爛玉莖,拳攣肢體者,但用九味蘆薈丸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腎水,蠲痹解毒飲以養(yǎng)血祛邪,亦有可愈者。若誤用輕粉等劑,反為難治。

楊梅

濕勝者宜先導(dǎo)濕,表實者宜先解表,里實者宜先疏內(nèi),表里俱實者解表攻里。表虛者補氣,里虛者補血,表里俱虛者補氣血。

證治準(zhǔn)繩 【明 王肯堂】

天泡

天泡瘡,即丹毒之類而有者,由天行少陽相少為病,故名天泡。為火熱客于皮膚間,外不得泄,熱怫血液,結(jié)而成泡,如碗豆瘡,根赤頭白,或頭亦赤,隨處而起。若自里達(dá)于外,發(fā)在春夏,三焦俱熱,則服通圣散。若止從頭項兩手起者,此上焦熱也,則服涼膈散。若從身半以下起者,則服黃連解毒和四物湯。若發(fā)于秋冬,則宜升麻、葛根、犀角,或加蘗、芩一二味;外敷如馬齒莧、吳藍(lán)、赤小豆,苧根之類,皆解毒消腫,可用于初起之時。或蚶殼或龜甲、水龍骨,各煅存性,則收濕生肌,可用于浸淫之后。

楊梅

或問廣瘡何如?曰:此肝腎二經(jīng)濕熱,或色欲太過,腎經(jīng)虛損,感邪穢之氣而成:或因下疳畜毒,纏綿不已而作。 一名翻花瘡,肉反于外,狀如蠟色,有如綿花,故又名綿花瘡,此則邪毒盛。細(xì)小者名廣豆,或如赤根膿窠,此則邪毒淺。凡患此證,先宜食毒物以發(fā)之,后服通圣散之類,須用土茯苓對停服;毒勢既殺,八珍十全大補湯之類以補氣血。必守禁忌,方獲全愈。大忌房勞,如犯之,服藥不效。慮后結(jié)毒,一忌酸酢,酸斂邪毒,后結(jié)廣癬;一忌白腸,能發(fā)郁火,以致纏綿不已;一忌輕粉及冷水,致后筋骨疼痛,結(jié)成風(fēng)塊,或一二年或數(shù)年方發(fā),其狀堅硬,肉色平淡,或痛或癢,多結(jié)于骨節(jié)頭面喉鼻之間,經(jīng)絡(luò)交會之處,已破則膿水淋漓,甚可畏也。輕則發(fā)廣癬,亦名千層癬,多生手心足底,重迭不已。又有余毒,亦名氣毒,筋骨疼痛,來去不定,亦名濕毒,筋骨痛酸,乍作乍止,宜隨其淺深治之。先服消風(fēng)敗毒,后服補劑。瘡勢盛及結(jié)毒深者,必用熏藥;后服通圣散以泄火毒;后服八珍湯大補湯之類。弱者不宜熏,恐不能勝火氣也。

外科正宗 【明 陳實功】

翻花

翻花者,乃頭大而蒂小,小者如豆,大者若菌,無苦無疼,揩之每流鮮血,久亦虛人。以唾津調(diào)冰螄散,遍擦正面,上用軟油紙包裹;根蒂細(xì)處,用綿連紙扎緊,十日后,其患自落,換珍珠散摻之收口。又有根蒂不小,如鱉棋子樣,難扎,以前藥搽上,用面糊綿紙封上二重,用心勿動,亦以十日乃落,摻珍珠散。

天泡

天泡者,乃心火妄動,脾濕隨之,有身體上下之不同,寒熱天氣之微異。上體者,風(fēng)熱多于濕熱,宜涼血散風(fēng)。下體者,濕熱多于風(fēng)熱,宜滲濕為先。外用胡粉散、石珍珠散搽之自愈。此不早治,變?yōu)轭B風(fēng)紫癜,則難痊矣。

楊梅瘡總論

夫楊梅瘡者,以其形似楊梅,又名時瘡,因時氣乖變,邪氣湊襲;又名綿花瘡,以其綿綿難絕。有此三者之稱,總由濕熱邪火之化,但氣化傳染者輕,精化欲染者重。故氣化乃脾肺受毒,其患先從上部見之,皮膚作癢,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干;精化乃肝腎受毒,其患先從下部見之,筋骨多疼,小便濇淋,其形大而且硬。如氣化者,毒在皮膚,未經(jīng)入里,宜服萬靈丹,洗浴發(fā)汗,解散皮膚之毒。精化者,毒在骨髓,未透肌膚,宜服九龍丹,通利大小二便,以瀉骨中之毒。甚者二服皆可。行散之后,體實者升麻解毒湯,體弱者歸靈內(nèi)托散。服至筋骨不疼,瘡根淡白,內(nèi)毒已解,方用點藥。輕者半年,重者一載,始能得愈。如患者不遵此法,欲其速愈,妄用熏條擦藥哈吸等法,往往致成后患者多矣。

看法

初起,無頭痛,筋骨不作痛,小水無濇淋,瘡干細(xì)者,輕。已生,頭面稀少,口角無瘡,項下胸背雖多,谷道尚無者,可治。初生,瘡發(fā)下疳,次生魚口,復(fù)作筋骨疼痛,瘡發(fā)非祥;瘡生紅紫堅硬,手足多生,形如湯潑泡生,害非輕淺。

治法

初起先從濇淋,次傳筋骨作疼,后發(fā)其瘡,亦宜攻利。若外無疳瘡,內(nèi)無筋骨作痛,時氣所感者,微散之。瘡從交媾不潔,乃生下疳,小水濇滯不通,當(dāng)行導(dǎo)利。上部作癢,瘡多,消風(fēng)清熱;下部作疼癢甚,瀉濕為先。紅紫盛瘡高,涼血解毒,淡白毒輕瘡薄,攻捕兼行。手足皮膚枯槁,鵝掌風(fēng),生柏葉、二礬煎湯熏洗即好。頭發(fā)眉毛脫,油風(fēng)何須說,神應(yīng)養(yǎng)真丹,早服稀疏脫。點點楊花癬,片片癩風(fēng)瘡,宜服換肌丸,效應(yīng)如同掃。

景岳全書 【明 張介賓】

天泡

天泡瘡,形如水泡,皮薄而澤,或生頭面,或生遍身,乃太陰陽明風(fēng)熱所致,故見于皮毛肌肉之間,宜清血涼血,熱解則愈。如兼表邪而發(fā)熱脈數(shù)者,宜荊防敗毒散。如火盛者,或加芩、連、連翹、金銀花、元參之屬。如焮腫疼痛脈數(shù)便結(jié)者,此表里俱實也,宜防風(fēng)通圣散雙解之。如外多毒水,以金黃散敷之,無有不愈。

楊梅

楊梅瘡一證,以其腫突紅爛,狀如楊梅,故爾名之。其在西北人,則名為天泡瘡,東南人又謂之廣東瘡。凡毒輕而小者,狀類茱萸,故名茱萸瘡。毒甚而大者,泛爛可畏,形如綿花,故名綿花瘡。大都此證必由淫毒傳染而生,蓋此淫穢之毒,由精泄之后,氣從精道,乘虛直透命門,以灌沖脈,所以外而皮毛,內(nèi)而骨髓,凡沖脈所到之處,則無處不到,此其為害最深最惡。設(shè)初起時去毒不凈,或治失其宜,而隨至敗爛隕命者,蓋不少矣。或至二三十年之后,猶然發(fā)為瘋毒,或致爛頭,或致爛鼻,或四肢幽隱之處臭爛不可收拾,或遺毒兒女致患終身,其惡如此!靜而思之,則有見此惡道,而不為寒心知避者,其愚亦甚矣。故凡治之之法,最當(dāng)知切要,不可不慎也。亦有不因淫毒傳染,偶中濕熱而患者,此不過在皮毛肌肉之間,清去濕熱,自當(dāng)全愈,無足慮也。

今人每遭此毒,或畏人知,或畏毒甚,而大用攻擊峻利等藥,多致邪毒未除,而元氣先敗,或成癆瘵,或即殞命,或愈久愈甚,以致敗壞不能收斂,皆元氣先敗之故也,余見之多矣。故凡被此病者,切不可驚慌,亦不可專肆攻擊,但按法漸解其毒,務(wù)使元氣毫無損傷,則正能勝邪,雖毒無害。若正不勝邪,則微毒亦能殺人。此其要也,不可不察。

廣瘡治法:凡其初起而元陽未傷,毒亦未甚,宜速用清利,使從小便利去其毒,惟換肌消毒散為第一;其次則五加皮飲亦妙。或兼火邪者,宜秘仙方余糧湯。或稟氣多弱者,宜茯苓膏。凡此諸藥,或十日,或半月,甚者一月,無不見效。

凡生瘡毒者,宜服槐花蕊至二三升,則毒從小便泄去,可免終身之患,真神方也。

此瘡初起時,多有先下疳,次便毒而后瘡出,是為一套。若便毒勢甚腫痛,熱秘而元氣素強者,即宜用會膿散或牡蠣散,先去其毒之大勢,而后用前方諸藥,亦要著也。

此瘡久而不愈,或元氣素弱,或因克伐致虛,但見有正不勝邪之勢,則當(dāng)酌其輕重,或以純補元氣為主。凡脾腎陰陽氣血,皆宜隨證用方,但使氣血得復(fù),則雖毒無害。最忌見不真而執(zhí)兩端,則終歸無益,亦是要著。

飲食宜否,有謂宜忌口者,有謂不宜忌口者而任其發(fā)透,總之亦有其要。蓋瘡毒初染,毒本未甚,此時只宜清利,使毒漸消為善。若食發(fā)物,則愈發(fā)愈多而毒愈甚矣,此則宜忌之時也。若瘡毒已久,元氣已弱,膿汁既多,血氣既耗,斯時也,非以藥食滋補,則日見消敗,何以收效?此則不宜忌者也。宜忌不宜忌,亦宜補不宜補之法耳。使不知辨,安能無誤?

瘡生頭面,或遍身不便處,欲其速愈,但用點藥,則二三日可以脫落,亦神妙者也,但此惟治標(biāo)之法耳。

瘡毒久畜,發(fā)為風(fēng)毒,亦名楊梅癰漏,或蝕筋,或附骨,潰爛不收,最為惡候。近來治法,惟五寶丹為最效;及徐東皋楊梅癰漏方,或秘傳水銀膏,宜擇用之。

結(jié)毒

結(jié)毒者,熏火收遏瘡毒而沉于骨髓也。又有未經(jīng)熏擦,見苗未久,服藥不多,內(nèi)毒未盡,便用點藥收斂,郁遏毒氣者,亦能致之。發(fā)則先從筋骨疼痛,日后漸漸腫起,發(fā)無空處,隨便可生。發(fā)在關(guān)節(jié)中,則損筋傷骨,縱愈曲直不便;發(fā)于口鼻,則崩梁缺唇,雖痊破形更相。發(fā)于咽喉者,更變聲音;發(fā)于手足者,妨于行走。苦楚一生,毒遺數(shù)代。情關(guān)一錯,禍起百端。初起筋骨疼痛,服金蟾脫甲酒,發(fā)汗自愈。虛弱者芎歸二朮湯,頭疼欲破者天麻餅子,并吹鼻碧云散。年余流串筋骨不愈者,五寶散。虛弱者,潰爛疼痛不斂者,十全大補湯同土茯苓煎服。初起筋骨痛甚者,雷火針法。已潰腐爛者,解毒紫金膏,依法施治。年遠(yuǎn)毒盛者,元武丹兼外擦靈藥。年代淺近者只在百日,自然可愈,毋得再熏,為禍害人也。治法俱照楊梅瘡證。

清肌燥濕湯 治天泡瘡。

蒼朮 白朮 升麻 甘草 澤瀉 木通 生地 白芍 苦參 黃蘗 知母 黃芩 茯苓 枳殼 連翹 小柴胡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泥金刮毒膏 治前證。

韭地蚯蚓糞三錢 元明粉二錢 滑石末一錢

右研細(xì)末,新汲水調(diào)勻,鵝毛潤患上三兩日,然后再用茶洗凈,將檳榔、天花粉、黃連、黃蘗末各一錢,面粉四錢和勻,干摻自愈。

汗藥 治楊梅瘡。

升麻 白芷 甘草 蒼朮 當(dāng)歸 穿山甲 赤芍 羌活 獨活 防風(fēng) 荊芥 柴胡 麻黃 連翹 木通 薄桂 桔梗 金銀花 水酒各一鍾,煎八分,乘熱服之,以衣覆身出汗為妙。

煎藥 治前證。

人參 白朮 防風(fēng) 連翹 金銀花各一錢 木瓜二錢 白蘚皮一錢半 皂莢子 薏苡仁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 熟地各八分 升麻 甘草各三分 用冷飯團四兩,水六碗,煎至四碗,濾去滓,每藥一劑,用汁二碗,煎八分。在上食后,在下食前,遍身不拘時服。忌茄子糟物牛肉茶葉。服四十劑,方無后患。巔頂加槁本。

熏洗方 夏天一日一洗,冬天兩日一洗。

防風(fēng) 芍藥 山梔 苦參 薄荷 金銀藤 蒼朮 黃蘗 地榆 黃芩 連翹 蘄艾 地骨皮 花粉 豨薟草各三錢 鉛一斤 紫蘇一把 水二斗,煎數(shù)沸,去渣,傾在浴盆內(nèi),將板一片,放在盆上,坐之,上下周圍,以席遮護,無風(fēng)處拭干,后搽點藥。

點藥

珍珠一錢 麝香二分 杏仁去皮 輕粉各五錢

右四味,各另研和勻,用雄豬膽汁調(diào)勻,搽入肌肉,不見藥為效。如有水出,再挹再搽。

行藥 服藥久不愈。

白僵蠶三錢 全蝎七枚,焙 當(dāng)歸 白芷 穿山甲炮,各二錢 大黃焙,四錢

右為末,五更空心蜜湯調(diào)下,作丸酒下亦可。利行數(shù)次,薄粥補之。或次日,或隔一日,如前服,則濕熱蟲毒自消。

點藥 【《景岳全書》,下同。】 治綿花瘡。

杏仁取霜 真輕粉 二味等分為末,敷于瘡上,二三日,即痂脫落。

武定侯方 治前證。

雄黃一錢半 杏仁去皮,三十粒 輕粉一錢

右同細(xì)末,用雄豬膽汁調(diào)敷之,二三日即愈。百發(fā)百中,天下第一方也。

藜蘆膏 治一切瘡疽努肉突出,不問大小長短

藜蘆 一味為末,以生豬脂和研如膏,涂患處,周日易之。

胭脂散 治反花瘡。

胭脂 貝母 胡粉各一分 硼砂 沒藥各半分

右研細(xì),先以溫漿水洗拭,后敷藥。

甘草涂敷方 治反花瘡。

甘草半生半炒 礬石 人中白 密陀僧各半兩

右為細(xì)末,以童子小便半盞,以火熬用竹篦攪成膏,取涂瘡上,日五次。

惡實根涂敷方 治反花瘡,并諸瘡積年不瘥者。

惡實根研末,四兩 豬脂二兩

右調(diào)和糊涂瘡上,日三四次。

換肌消毒散 治時瘡不拘初起潰爛。

土茯苓五錢 當(dāng)歸酒洗 白芷 皂角刺 薏苡仁各一錢 白蘚皮 木瓜不犯鐵器 木通 金銀花各七分 炙甘草五分

右,水煎服。

蠲痹消毒散 治時瘡肢節(jié)拘攣。

姜黃 土茯苓 獨活各五錢 白朮 當(dāng)歸各一錢五分 赤芍藥一錢 白芷五分

右,水煎服。

蠲毒換肌散 治楊梅瘡。

冷飯團白色者,木槌打碎,四兩

右以長流水四大碗,入砂鍋內(nèi)煎至三碗,入后藥:黃(艸舌)蔞連仁切,一個 黃芪用鹽水炒,三錢 白芍藥 當(dāng)歸各一錢半 木瓜 白芷 風(fēng)藤 白蘚皮 貝母 天花粉 穿山甲 皂角刺 甘草節(jié)各一錢 漢防己七分 金銀花三錢 鱉虱胡麻炒研,二錢 豬胰子切碎,一兩

右,再煎至一大碗,通口頓服,胃弱者分為二服,日三服。

楊梅瘡?fù)杷?

白花蛇四寸,酥炙 露蜂房一枚,煅 全蝎四枚,酒浸蜜炙,去足螫 蜈蚣二條,煅 龜板一兩,酥炙 雄黃 飛丹各一錢 槐花米 雨前茶各五錢 孩兒茶 辰砂各五分,為衣 麝香三分,同炒為衣

右用黃米飯為丸,日進二三服,好酒送下,七日后瘡即光矣。

發(fā)霉瘡毒方

雄羊肉一斤,水八碗煮熟,入后藥再煮 川芎 大黃 蟬蛻 麻黃 威靈仙各一兩,虛者少用。 共五味,入羊肉內(nèi),煎至一大碗,空心服。其羊肉任意食之,蓋被取汗,天明洗浴。只用一貼,立效。

圍藥方

丁香 檀香 沉香 乳香各五錢 麝香一錢 桑霜二兩 赤石脂三兩 堿水調(diào)圍。

廣瘡膏 亦治結(jié)毒。

黃連 黃蠟各三錢 木鱉去売 蘄艾各二錢 韶粉 白蠟各一錢半 雄黃一錢 龍骨五分 冰片一分 爐甘石五錢 香油煎膏。原方有樟腦三錢,恐作痛,故去之。

熏法 治楊梅瘡毒,流注四肢,或遍身結(jié)成大瘡,久不能愈者,用此法熏之極妙,能收輕粉毒。

好蘄艾葉一斤,挼熟 雄黃 黃丹各一兩 松香四兩 蒼朮半斤,米泔制過

右四味為末,入艾拌勻,用黃紙做成藥筒五寸長,以火燒著一頭,將煙熏瘡口,待筒燒過一半,去筒,用水銀膏貼之;次日又洗又熏之,半月有效。如重,二十日有效。

洗藥方

石菖蒲 荊芥 防風(fēng) 羌活 獨活 金銀藤 地骨皮 何首烏 甘草

右,日日煎湯洗之。

水銀膏 亦治臁瘡。

無名異 水銀 銀朱 黃丹 百草霜各等分

右研極細(xì)和勻,用桐油調(diào)成膏,油紙攤作隔紙膏貼之。其油紙先用黃連、黃蘗煎湯刷數(shù)遍,然后攤貼。

消風(fēng)散葉心仰方,下同。治久年楊梅漏毒瘡。

川連 黃蘗 黃芩 防風(fēng) 荊芥 梔子 連翹 赤芍 白芍 川芎 陳皮 牛膝 甘草 蒺藜 京子 木瓜 苦參 元參 羌活 獨活 生地 大黃 用水煎服。實者服七八貼,虛者少服,再服對金丸收功。

對金丸 治久年漏毒楊梅瘡。

上好輕粉不拘多少,用黃連一錢,黃蘗、黃芩各二錢,三味以水煎濃汁,濾去渣,入輕粉于汁內(nèi),浸一宿,次日去汁曬干為細(xì)末,四錢 雄黃 乳香生 朱砂 沒藥生 白芷曬干 公丁香各二錢半 歸須曬干 凈槐花曬干 凈金銀花各一兩 十味共為末,米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日早晚空心服十丸,俱用土茯苓煎湯送下。服至六七日內(nèi),牙齒肉疼痛時,其丸莫服,停止三五日,俟痛止后,每日仍服二次收功。其丸雖小,力量最大,切不可多服,謹(jǐn)慎謹(jǐn)慎!小兒只可服二三丸。

黃蠟膏 治年久毒漏,楊梅癰疽,里外臁痛,身上爛者。

川黃連 黃蘗 荊芥 白芷 紫草 苦參 郁金各一錢 大楓子九個

右作一貼,用麻油一盞,豬油一片如銅錢大,將藥入油內(nèi)同煎,煎至藥渣黑色,用棕一片,濾去渣再煎,先放松香二錢镕化,后入黃蠟五錢、白蠟五錢镕化,取起將碗盛著,再入后末藥。

末藥方

輕粉一錢 枯礬五分 兒茶八分 自然銅煉過酢淬七次,用六分 鱉殼燒灰,二錢 五味共研末,入前黃蠟膏內(nèi)。

搽楊梅瘡方

烏棗肉燒灰,一兩 膽礬七分 輕粉二錢 用豬膽汁調(diào)搽。

又方 搽楊梅頑瘡久不愈者。

升過鉛粉一錢 真輕粉二錢 杏仁七個 三仙丹一分

右將鉛粉、輕粉、三仙丹共為細(xì)末,后擂杏仁極爛似糍樣,更將草藥仙草葉擂爛作餅子,貼此藥于瘡上,六七日取下即愈。先將苦薺菜煎水洗去皮,方用此藥搽于瘡上。

神異膏 治癰疽瘡毒甚效,此瘡瘍中第一藥也。

露蜂房兒少者 杏仁去皮尖雙仁,各一兩 蛇蛻鹽水洗焙 元參各半兩 黃芪三錢 男子發(fā)洗,如雞子一團 黃丹十二兩 麻油二斤 先以杏仁、元參、黃芪入油煎至將黑色,方人蜂房、蛇蛻、亂發(fā)再煎至黑,濾去渣,徐徐下黃丹,慢火煎,以柳枝不住手?jǐn)嚕嗡恚浻驳弥校闯筛嘁印?

防風(fēng)通圣散 治一切風(fēng)熱積毒,瘡腫發(fā)熱,便秘表里俱實者。

芍藥炒 芒硝 滑石煅川芎 當(dāng)歸酒拌 桔梗 石膏煅 荊芥 麻黃各四分半 薄荷 大黃煅 山梔炒 白朮炒 連翹 甘草炙 防風(fēng) 黃芩炒,各五分 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服。

大連翹飲 治斑疹丹毒瘙癢,或作痛,及大人小兒風(fēng)邪熱毒焮痛,或作癢,小便濇。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芍藥 當(dāng)歸酒拌 蟬蛻 甘草 防風(fēng) 柴胡 滑石煅 山梔炒 黃芩各一錢 作一劑,水一鍾半,煎七分。如小兒宜為細(xì)末,每服一二錢,滾湯調(diào)下。

冰螄散 【《正宗》,下同。】 治翻花瘡。

大田螺五枚,去殼,線穿曬干 白砒一錢二分,面裹煨熟 冰片一分 硇砂二分 用曬干螺肉切片同煨熟,白砒研為細(xì)末加片腦再研,密收。

珍珠散 治前證。

青缸花五分 珍珠一錢,入豆腐內(nèi)煮數(shù)滾研細(xì) 真輕粉一兩

右三味共研千轉(zhuǎn),細(xì)如飛面,密收。

解毒瀉心湯 治心經(jīng)火旺,酷暑時臨,致生天泡,發(fā)及遍身者。

黃連 防風(fēng) 荊芥 山梔 黃芩 牛蒡子 滑石 元參 知母 石膏各一錢 甘草 木通各五分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遠(yuǎn)服。

清脾甘露飲 治脾經(jīng)濕熱郁遏,乃生天泡,下體多而疼痛者。

白朮 赤茯苓 山梔 茵陳 麥門冬 生地 黃芩 枳殼 蒼朮 澤瀉 連翹 甘草 元明粉各等分

右,水二鍾,竹葉燈心各二十件,煎八分,食前服。

胡粉散 治天泡紅腫發(fā)熱,急脹疼痛,用針挑破,摻此藥。

杭粉一兩 輕粉 石膏煅 蛤粉各二錢 共研極細(xì),挹干患上,用此摻之,或用絲瓜葉搗汁調(diào)搽亦好。如冬月無此,用染布青缸汁調(diào)搽。

石珍散 治天泡日久作爛,疼痛不已,膿水淋漓者。

石膏煅 輕粉各一兩 青黛 黃蘗末各三錢

右共研極細(xì),甘草湯洗凈,以此藥摻之,其疼即止。

加味遺糧丸 治楊梅初起,筋骨疼痛,及已成數(shù)月,延綿不已;并楊梅風(fēng)毒,誤服輕粉,癱瘓骨疼,不能動履。

川芎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薏苡仁 木瓜 金銀花 木通 白蘚皮 茅山蒼朮 威靈仙各一錢 甘草五分 皂莢子五個,切片微炒 仙遺糧二兩 瘡久氣虛者加人參。水二碗,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腿腳之下,加牛膝一錢。病淺者一月可退,病深者百日可痊。忌牛肉燒酒海腥煎炒。此瘡發(fā)時,多先起于下疳,若以此方預(yù)服之,可以止其不發(fā)梅瘡也。

解毒天漿散 治楊梅瘡,不問新久,遍身潰爛,及筋骨作疼者。

天花粉二錢 防風(fēng) 防己 皂角針 白蘚皮 連翹 川芎 當(dāng)歸 風(fēng)藤 木瓜 金銀花 蟬蛻 薏苡仁各一錢 甘草五分 土茯苓二兩 下部加牛膝。水二鍾,煎八分,臨服入酒一杯,量病上下服之。

升麻解毒湯 治楊梅瘡筋骨疼痛,久而不愈;及治遠(yuǎn)年近日,流注結(jié)毒,皮肉破爛,咽喉損破者,并宜服之。

川升麻 新鮮皂角針各四錢 上白土茯苓一斤

右,項以上加白芷、咽內(nèi)加桔梗、胸腹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各一錢,用水八碗,煎至四碗,作四次一日服盡。每次頓熱,加麻油三茶匙和勻,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瘡甚者不過十服。

歸靈湯 治楊梅瘡不問新久,但元氣虛弱者。

川芎 當(dāng)歸 白芍 熟地 薏苡仁 木瓜 防己 天花粉 金銀花 白蘚皮 人參 白朮各一錢 甘草五分 威靈仙六分 下部加牛膝五分。水三鍾,煎二鍾,二次量上下食前后服之;渣再煎八分服。

防風(fēng)必效散 治楊梅瘡濕熱太盛,瘡高稠密,元氣素實者。

防風(fēng) 防己 荊芥 白蘚皮 連翹 槐花 蒼朮 皂角針 風(fēng)藤 木通 白芷 天花粉 木瓜 金銀花 翻白草各一錢 甘草五分 土茯苓四兩 初起加大黃三錢。水三碗,煎二碗,二次服;渣再煎一碗。服后,飲酒一大杯,即靜睡一時許,更妙。

翠云散 治楊梅瘡,已服內(nèi)藥,根腳不紅,瘡勢已退者。

銅綠 膽礬各五錢 輕粉 石膏煅,各一兩 共研極細(xì),磁罐收貯,濕瘡干摻、干瘡公豬膽汁調(diào)涂,三日點三次,其瘡自干而愈。

鵝黃散 治楊梅瘡潰爛成片,膿穢多而疼甚者。

石膏煅囗輕粉 黃蘗炒

右各等分,為極細(xì)末,干摻爛上,即可生疤。再爛再摻,毒盡乃愈。此解毒止痛收干之效藥也。

單方

反花惡瘡:胡粉、胭脂各一兩為末,鹽湯洗凈敷之,日五次。【《圣惠》,下同。】

反花瘡毒,初生惡肉如米粒,破之血出,肉隨生反出于外:鵓鴿屎三兩,炒黃為末,溫漿水洗后敷之。

反花惡瘡,肉出惡飯粒,根深膿潰:柳枝葉三斤,水五升,煎汁二升,熬如餳,日三涂之。

反花惡瘡:鯽魚一個去腸,以羯羊屎填滿燒存性,先以米泔洗過搽之。

反花惡瘡,內(nèi)生惡肉如飯粒,破之血出,隨生反出于外:鼠尾草根切同豬脂搗敷。【《總錄》,下同。】

又方:蒼耳葉搗汁服三合,并涂之,日二上。

又方:藜蘆末豬汁和敷,日三五上。

又方:雞腸草研汁拂之,或為末,豬脂調(diào)擦極效。【《醫(yī)林正宗》】

又方:馬齒莧一斤,燒研,豬脂和敷。

天泡濕瘡:龍葵苗葉搗敷之。

又方:天泡,草鈴兒搗敷之,亦可為末,油調(diào)敷。【《雜興方》】

天泡熱瘡:藍(lán)葉搗敷之。【《圣惠》】

天泡濕瘡:花粉、滑石等分為末,水調(diào)搽之。【《普濟方》,下同。】

又方:無名異末,井華水調(diào)服之。

又方:野菊花根、棗木,煎湯洗之。【《集成》】

又方:黃藥子末搽之。【《集簡方》,下同。】

又方:生百合搗搽,一二日即安。

又方:絲瓜汁調(diào)辰粉頻搽之。

又方:荷花貼之。【《簡便方》】

又方:蓮蓬殼燒存性研末,井泥調(diào)涂,神效。【《海上方》】

楊梅毒瘡:用銅綠酢煮研末,燒酒調(diào)搽,極痛出水,次日即干;或加白礬等分研摻。【《簡便方》】

又方:黑鉛、廣錫各二錢半結(jié)砂,蜈蚣二條為末,紙卷作捻,油浸一夜,點燈日照瘡二次,七日見效。【《集元方》】

楊梅毒瘡:水銀、黑鉛各一錢結(jié)砂,黃丹一錢,乳香、沒藥各五分為末,以紙卷作小捻,染油點燈,日照瘡三次,七日見效。

又方:用水銀、黑鉛結(jié)砂,銀朱各二錢,白花蛇一錢為末,作紙捻七條,頭日用三條,自后日用一條,香油點燈放被內(nèi)熏之,勿透風(fēng)。頭上有瘡,連頭蓋之。

又方:水銀一錢二分,黑鉛、白錫各八分共結(jié)砂,黃丹四分,朱砂六分為末,分作十二紙捻,以香油浸燈盞內(nèi),點于小桶中,以被圍病人坐之,以鼻細(xì)細(xì)吸咽,三日后,口吐出惡物為效。

楊梅瘡癬:汞粉、大楓子肉等分為末涂之,即愈。【《衛(wèi)生》,下同。】

又方:用輕粉二錢,杏仁四十二個去皮,洗瘡拭干搽之,不過三日即愈;干則以鵝膽汁調(diào)。

楊梅毒瘡:用輕粉一錢,雄黃、丹砂各二錢半,槐花炒、龜板炙各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錢,冷茶下,日二服,七日愈。【《統(tǒng)旨》】

又方:用輕粉、胡桃仁、槐花炒研、紅棗肉各二錢,搗丸,分作三服,初日雞湯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三日服盡,五日瘡干,七日痂落。【《經(jīng)驗方》】

又方:用豮豬腎一對,去膜批開,各摻輕粉一錢,扎定,麻油二兩,煨熟頓食。若口腫牙疼,仍服金銀花藥。

又方:用大雞卵一枚,去黃留白,入輕粉一錢,攪勻,紙糊,飯上蒸熟食。

楊梅毒瘡:銀朱、官香等分為末,以紙卷作捻,點燈置桶中,以鼻吸煙,一日一作,七日愈。

又方:銀朱二錢,孩兒茶、龍掛香、皂角子各一錢為末,如上法用。

又方:銀朱、輕粉各一錢,黃蠟、清油各一兩,化開和水,以油紙攤貼,瘡痂自脫也。

楊梅毒瘡:酢調(diào)膽礬末敷之。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出惡水,一二上即干。

楊梅毒瘡:用冷飯團四兩,皂角子七個,水煎代茶飲。淺者二七,深者四七,見效。【《雜興方》,下同。】

又方:冷飯團一兩,五加皮、皂角子、苦參各三錢,金銀花一錢,好酒煎,日一服。

楊梅癬瘡:水萍煎汁,浸洗半日,數(shù)日一作。【《集簡方》,下同。】

楊梅毒瘡,乃陽明積熱所生:槐花四兩略炒,入酒二盞,煎十余沸,熱服。胃虛寒者勿用。

椰子瓤:主治楊梅瘡,筋骨痛,燒存性,臨時炒熱,以滾酒泡服二三錢,暖覆取汗,其痛即止,神驗。【時珍】

楊梅瘡爛:古墻上螺螄殼、辰砂等分,片腦少許為末,擦之。

楊梅惡瘡:馬鞭草煎湯,先熏后洗,氣到便爽,痛腫隨減。

又方:大楓子燒存性,和麻油、輕粉研涂,仍以殼煎湯洗之。【《衛(wèi)生方》】

楊梅天泡:天花粉、芎藭各四兩,槐花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淡姜湯下七八十丸。【《簡便方》】

楊梅諸瘡:水銀一兩,朱砂、雄黃各二錢半,白礬、綠礬各二兩半,研勻罐盛,燈盞蓋定,鹽泥固濟,文武火煉,升罐口掃收。每以三錢,入乳香、沒藥各五分,灑太乙膏上貼之,絕效。名五寶霜。

又方:粉霜一味搽之。【《集簡方》】

又方:龍掛香、孩兒茶、皂角子各一錢,銀朱二錢為末,紙卷作捻,點燈置桶中,以鼻吸煙,一日三次,三日止,內(nèi)服解毒藥,瘡即干。【《集簡方》】

楊梅瘡,不拘新久輕重皆效,名金蟾脫甲酒。用好酒五斤,大蝦蟆一個浸酒內(nèi),封瓶口,煮香二枝取起,待次日隨量之大小,以醉為度。冬夏蓋暖,出汗為效。存酒次日只服量之一半,酒盡瘡愈。又治楊梅結(jié)毒,筋骨疼痛,諸藥不效者,更妙。服七日后,不許見風(fēng)為要。忌口及房事,百日絕根矣。

醫(yī)案

《薛己醫(yī)案》曰:判官張承恩內(nèi)股患癰將愈,翻出一肉如菌,余曰:此屬肝經(jīng)風(fēng)熱血燥,當(dāng)清肝熱,養(yǎng)肝血。彼謂不然,乃內(nèi)用降火,外用追蝕,蝕而復(fù)翻,翻而復(fù)蝕,其肉益大,元氣益虛,始信余言。遂內(nèi)用梔子清肝散,外用藜蘆膏而痊。

一上舍素膏粱善怒,耳下結(jié)一核,從潰而瘡口翻張如菌,焮連頭痛,或胸脅作脹,或內(nèi)熱寒熱,或用清熱消毒之藥,年余未瘥;余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尋愈。

一男子背瘡斂如豆許,翻出肉寸余,用消蝕割系法,屢去屢大,此肝經(jīng)血虛風(fēng)熱,余用加味逍遙散三十余劑,涂藜蘆膏而消,又用八珍散倍用參、芪、歸、朮而斂。

一婦人素善怒,臂患癰,瘡口出肉,長二寸許,此肝脾郁怒,氣血虛而風(fēng)內(nèi)動,用加味逍遙散,涂藜蘆膏而愈。后因怒患處脹悶,遍身汗出如雨,此肝經(jīng)風(fēng)熱,風(fēng)能散氣故耳,仍用前散并八珍湯而愈。

一男子項患腫,痰涎涌甚,用散堅行氣等劑,腫硬愈甚,喘氣發(fā)熱,自汗盜汗,體倦食少。余曰:此屬足三陰虧損,當(dāng)滋化源。不信,及追蝕患處開翻六寸許,嵾巖色赤,日出鮮血,三月余矣,肝脈弦洪緊實,余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五十余劑,諸證漸愈,血止三四。復(fù)因怒飲食頓少,其血涌出,此肝傷不能藏,脾傷不能攝也,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加五味、麥門,其血頓止;再以六味丸加五味子常服,瘡口斂至寸許,遂不用藥且不守禁而歿。

一小兒患天泡瘡,焮痛發(fā)熱,脈浮數(shù),挑去毒水,以黃蘗、滑石末敷之,更飲荊防敗毒散二劑而愈。

一男子焮痛發(fā)熱,服祛風(fēng)清熱藥,愈熾,診其脈沉實,乃邪在內(nèi)也,用防風(fēng)通圣散一劑頓愈,又以荊防敗毒散二劑而安。夫此證雖屬風(fēng)熱,當(dāng)審其表里治之,方無悞矣。

毛閣老孫,年十余歲,背側(cè)患水泡數(shù)顆,發(fā)熱脈數(shù),此肺胃經(jīng)風(fēng)熱所致,名曰天泡瘡,遂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服之,外去毒水,以金黃散敷之,又四劑而愈。

楊文魁腹患此,延及腰背焮痛,飲冷,脈數(shù)按之愈大,乃表里俱實也,以防風(fēng)通圣散一劑,更敷前散,勢減大半;再以荊防敗毒散二劑而愈。

一男子患楊梅瘡后,兩腿一臂,各潰二寸許一穴,膿水淋漓,少食無睡,久而不愈,以八珍湯加茯神、炒酸棗仁服,每日以蒜搗爛涂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shù)日少可;卻用豆豉餅灸,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凡有腫硬或作痛,亦用蒜灸及敷沖和膏,內(nèi)服補藥并效。

一男子玉莖患楊梅瘡腫痛,先以導(dǎo)水丸、龍膽瀉肝湯各四服,少愈;再以小柴胡湯加黃蘗、蒼朮五十余劑而平。

一男子玉莖腫潰,小便赤色,肝脈弦數(shù),以小柴胡湯加木通、青皮、龍膽草四劑,又以龍膽瀉肝湯數(shù)劑而痊。

一童子玉莖患之,延及小腹數(shù)枚,作痛發(fā)熱,以小柴胡湯吞蘆薈丸,更貼神異膏,月余而安。

一男子遍身皆患,左手脈浮而數(shù),以荊防敗毒散治之,表證乃退;以仙方活命飲六劑,瘡漸愈;兼飲萆薢湯,月余而愈。

一婦人焮痛,便秘作渴,脈沉實,以內(nèi)疏黃連湯二劑,里證已退;以龍膽瀉肝湯數(shù)劑,瘡毒頓退;間服萆薢湯,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之發(fā)寒熱,便秘作渴,兩手脈實,以防風(fēng)通圣散治之而退,以荊防敗毒散兼龍膽瀉肝湯而痊。

一男子愈后腿腫一塊,久而潰爛不斂,以蒜搗爛敷患處,用艾隔蒜灸之,更貼神異膏,及服黑丸子,并托里藥,兩月而愈。

一婦人燃輕粉藥于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膿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黃蘗、菉豆粉末等分鋪席上,令可臥;更飲金銀花散,月余而痊。

一男子愈后,但背腫一塊甚硬,肉色不變,年余方潰出水,三載不愈,氣血俱虛,飲食少思,以六君子湯加當(dāng)歸、藿香三十余劑少愈,更飲萆薢湯兩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之,勢熾,兼脾胃氣血皆虛,亦服前藥而瘥。

一婦人患之皆愈,唯兩腿兩臁,各爛一塊如掌,兼筋攣骨痛,三載不愈,諸藥不應(yīng),日晡熱甚,飲食少思,以萆薢湯兼逍遙散,倍用茯苓、白朮,數(shù)劑熱止食進;貼神異膏,更服八珍湯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余劑而痊。

一儒者患前證,色焮赤作痛,大便秘而不實,服祛風(fēng)敗毒等藥,舌痛口干,脈浮而數(shù),此邪氣去而陰虛所致,用六味丸料加山梔、當(dāng)歸四劑,脈證頓退;又用八珍湯加山梔、丹皮,瘡色漸白;后用四君加歸、芪而愈。

一患者服攻毒等藥,患處凸而色赤作痛,肢體倦怠,惡寒發(fā)熱,脈浮而虛,此元氣傷而邪氣實也,用補中益氣湯二劑而痊。

一儒者患之,誤服祛風(fēng)消毒之藥,致傷元氣,因勞役過度,內(nèi)熱口干,齒齦腫痛,右關(guān)脈洪數(shù)而虛,此脾胃受傷而火動,用清胃散之類而愈。

進士劉華甫患之?dāng)?shù)月,用輕粉、朱砂等藥,頭面臂臀各結(jié)一塊二寸許,潰而形氣消弱,寒熱口干,舌燥唇裂,小便淋漓,痰涎上涌,飲食少思,此脾胃傷諸臟弱而虛火動也。用六君子二十余劑,又用補中益氣加山茱萸山藥麥門五味服之,胃氣復(fù)而諸證愈;唯小便未清,涎未止,用加減八味丸而痊。

一儒者患之,頭面瘙癢,或成粒,或成片,或出水,脾肺脈俱洪數(shù),比風(fēng)邪所傷,先用荊防敗毒散加萆薢、鉤藤鉤,數(shù)劑漸愈。但口干內(nèi)熱,用四物加山梔、鉤藤鉤、金銀花、甘草節(jié)而愈。后遍身瘙癢,內(nèi)熱口干,佐以六味丸而痊。

《外科正宗》曰:一男子患楊梅瘡兩月余,自服敗毒涼劑不應(yīng),筋骨疼痛,表里寒涼雜投,以致毒沉難出,必以辛熱發(fā)之。用萬靈丹,蔥酒煎服,洗浴蓋之,先出冷汗如雨,次出熱汗,疼痛減其大半;以歸靈湯服至月余,瘡勢始定;以萆薢湯兼補中益氣湯,又兩月余而始痊愈。

一女人,丈夫生瘡所襲,筋骨至疼,遇晚寒甚,以人參敗毒散四劑,其寒乃退,疼尚不止;又以萬靈丹發(fā)汗二次,方出點如豆大,頭面及背肉無余隙,此毒之盛也,以防風(fēng)通圣散二劑,通利大小便;去硝黃加皂角針、金銀花又十余劑,其瘡漸大,小者如錢,大者若杯,氣穢作爛,起坐不堪,外以石珍散摻爛上結(jié)疤,又爛又摻;內(nèi)服加味遺糧湯,兩月余瘡始漸干,輕者收斂而脫,重者又半年,方得痊愈。

一庠生患楊梅瘡月余,乃求速愈。予曰:此患非他恙所比,若速愈必遺毒于后日,辭不敢治。更醫(yī),醫(yī)曰:半月全愈,后亦無患。因喜不勝。用水銀、膽礬等藥,搽擦手足二心,半月內(nèi),其瘡果愈。隨后骨疼,諸藥不應(yīng);半年后,內(nèi)毒方出作爛,痛不堪言,遍腿相串,并無一空。又二年,腿腳曲而不直,竟成痼疾終身,又兼耳聾全不能聽。

一妓者患楊梅瘡,欲其速愈,以照藥熏之,三日后,吐鮮血數(shù)盆亦死,此求速愈自取危亡者也。

一男子患楊梅瘡,熏藥之后,六年患結(jié)毒,兩腿骨痛,半年始腫,以雷火針于腫小者一處、腫大者三處針之,七日后作膿腐潰,內(nèi)服仙遺糧湯,兩月余其疼漸止,腫亦漸消。又兩月,方得腐盡肌生,更服十全大補湯,三月而斂。

一男子玉莖結(jié)毒半年,陽物已損七八,遇方士以熏藥照之,患上流血不止,人似鬼形。予曰:毒發(fā)已傷元氣,再加熏火一逼,血得熱而妄行,故去盆許。血乃有限之物也,恐其難保。先以四物湯兼黃連解毒湯合而服之,六劑其血乃止;更以八珍湯加麥冬、五味子、黃蘗、知母十余服,元氣乃定;外以甘草湯浴洗患上,以銀粉散搽之。如此月余,氣血漸醒,紅肉漸生,陽物復(fù)長大半,仍用前湯加土茯苓二兩煎服,此不舍其根本,共約有四月之久,其疾乃愈。

一男子患結(jié)毒,頭痛欲破,至夜尤甚,苦楚不睡,自以解毒藥治之,俱不相應(yīng)。診之寸關(guān)脈細(xì)數(shù)而無力,此虛陽之火上攻,以補中益氣湯加茯苓一兩,服至三劑,其疼漸止;又十余劑,其疾全安而不再發(fā)。

一男子患結(jié)毒,自膝以下,腐爛無空,伏枕半年,內(nèi)以芎歸二朮湯,外以甘草、白芷、歸尾、蔥白煎洗,三日一度,以解毒紫金膏搽之,如此三月余,漸漸而安。唯足不能步履,以史國公藥酒加土茯苓一斤浸煮,又服半年,其足方能步履;又一料,行步居然如舊。

一婦人患結(jié)毒,頭疼手腕俱痛,診之脈滑而弦,此痰毒相益之病也,以天麻餅子服之,半月頭痛痊安;又以二陳兼四物湯加紅花、升麻、黃芩,服至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結(jié)毒,頭額腐爛,外搽解毒紫金膏,內(nèi)以萆薢湯,兩月余而斂。又一人小腿患之年余,仍以前藥而愈。

一婦人患結(jié)毒,咽間損壞半年,湯藥難下,幾死,服結(jié)毒紫金丹,外吹結(jié)毒靈藥,一月內(nèi),其疾痊安。又一女人手膊頭背腫痛,六七年不潰,諸藥不應(yīng),仍服前藥而安。

一男子患結(jié)毒,咽喉腐爛,予以遺糧湯內(nèi)服,外用解毒生肌藥治之。彼以為緩,仍用熏藥照之,口爛,大便純?nèi)ズ谘氨樯砀∧[,飲食不進,肌破,三月而死。

《景岳全書》曰:余嘗治一少年,因偶觸穢毒,遽患下疳,始潰龜頭,敷治不效,隨從馬口延入尿管,以漸而深,直至肛門,逐節(jié)腫痛,形如魚骨,每過夜則膿結(jié)馬口,脹不得出,潤而通之,則先膿后尿,敷洗皆不能及,甚為危懼。余嘗遇一山叟,敷得槐花蕊方,因以治之,不十日而莖根漸愈,半月后即自內(nèi)達(dá)外,退至馬口而全愈。疳愈后,即見些微廣瘡,復(fù)與五加皮飲十余劑而全愈。向彼敷方者曰:此方善治淫瘡熱毒,悉從小便瀉去,所以能治此瘡。但服此者,可免終身瘡毒后患。然猶有解毒奇驗,則在瘡發(fā)之時,但見通身忽有云片紅斑,數(shù)日而沒者,即皆瘡毒應(yīng)發(fā)之處。瘡毒已解,而瘡形猶見,是其驗也。余初未之信,及此人瘡發(fā)之時,瘡固不多,而通身紅斑果見,凡兩日而沒,余始知藥之有奇,一至如此。

全書完
為你推薦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zhàn)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江南 7.1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會員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fā)。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fēng)度翩翩優(yōu)質(zhì)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zhuǎn)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xué)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yè)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yōu)質(zhì)大叔誰能拒絕?

籽月 11萬讀過
奪嫡
會員

【古風(fēng)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fēng)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lián)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zhǔn)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月落 2.5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口县| 湟源县| 景谷| 江北区| 交城县| 江口县| 敦煌市| 金平| 离岛区| 荣成市| 井冈山市| 巴青县| 刚察县| 襄汾县| 孝昌县| 华宁县| 友谊县| 济南市| 舒兰市| 平乡县| 台湾省| 云安县| 兴义市| 苍梧县| 镇远县| 六枝特区| 永新县| 竹山县| 通河县| 桃园县| 邢台县| 方正县| 镇康县| 汤原县| 安宁市| 沁源县| 通江县| 延寿县| 虞城县| 西藏|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