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唐木玄虛僎 唐賀知章注

四明山名赤水天,靈蹤聖跡自天然。

二百八十峰相接,其問窟宅多神仙。

按《記》云此山四面各有七十峰,計二百八十峰,相連如屏也。

其山束面如驚浪,七十高峰列姻蟑。

一條流水入勾章,二仙聖德彰玆養(yǎng)。

二仙者,是董黯、鮑全。全有聖德之行,黯有孝道之功記云此乃四明山地仙俱出後漢時。

秦皇神將有王鄞,驅(qū)山塞海溺其身。

葬於水底不填築,號作鄞江今見存。

四明山名勾章,其江因鄞江,此通大洋也。

大雷山前靜水洞,謝眺曾居玆讀誦。

因名大慈屬慈溪,泉源水脈皆相統(tǒng)。

大雷山昔多禽獸,每有獵人常污觸其洞問。後有神仙偶為大雷雨阻之,因而為名。晉漢時多有賢人得道之士,皆隱此山中。內(nèi)亦有金鷂洞。

數(shù)峰狀似蓮花葉,葉勢與梨洲洞接。

一派清泉下小溪,數(shù)百餘家安活業(yè)。

內(nèi)有芙蓉峰與梨洲洞相近。晉時有興子孫公戊進此山,見道邊梨熟,因喫三兩顆,便覺飽。再來尋,已失其所。後因名之。

傍聳高峰形突兀,頂頭石匣盛仙蜜。

下有龍?zhí)墩堪賹ぃ貢疑罾蚊堋?

名蜜巖峰,上有石匣盛仙蜜。曾動星象,下有龍?zhí)豆蕉\祀。向下更有一潭,名石質(zhì)。潭內(nèi)有石室,貯藏神仙秘典。禹時有逸士王真親曾開看,甚奇異也。

其山西南如奔牛,當(dāng)燒次第相連鉤。

大峰小峰計七十,山足兩岐通越洲。

山腳下便是餘姚、上虞兩縣,屬趙洲,水陸皆通。

伏龜山如鸚子狀,隱岫嵯峨百般樣。

山中三朵五朵峰,仙人日日遊其上。

西南山多異狀,兼有三五朵奇峰出沒山嵐中。

漢時曾有張平子,駐前割木呈其仗。

板木餘殘三五堆,紫金聲色真神異。

四角仞雕獅子守,塵劫雖移終不朽。

毛竹千叢生澗邊,藥苗仙果般般有。

漢時張子平曾割木於此山。有板木三五堆,作紫金色,常有雲(yún)霞覆之。昔時張充曾見此板,得五寸,往見會稽太守令,割作蝴蝶,其木充天去也。

翠巖中問有石壁,礙石遮雲(yún)數(shù)千尺。

內(nèi)生異果能飽人,兼有澗泉通海脈。

晉時葛仙翁到此山,澗中有魚,長六七尺,仙倉以杖擊之,勿見山神日:勿恰綠,澗水通大洋,此魚常從海而來也。

魏時有人楊德祖,路傍曾與山仙語。

二仙把火覓金刀,像形刻字因玆起。

楊德祖遊此山,忽見一老人,云前行見二仙把火覓刀。可詳之。德祖果見之,乃言兩火是炎字,更覓金刀是到字,因名刻漢也。

其山南面如驅(qū)羊,七十峰巒形列張。

漢時劉阮迷七日,人間六代子孫亡。

有劉阮二人同行探藥,到仙家七日卻回,人問已過三百年矣。歸家猶見第七代子孫也。

中有大池數(shù)畝地,穴內(nèi)仙蛇常吐氣。

化為雲(yún)雨作樓臺,水應(yīng)簞溪入數(shù)處。

因水流出仙葷,故老人相傳名葷漢是也。

白巖瀑布如飛練,俱入紫溪流汗漫。

中有一山如覆盆,林木交加華卉亂。

兩峰各名大小晦,蔽日陰沈輕霧翳。

樵夫應(yīng)則昔時遊,石床數(shù)丈祥雲(yún)益。

宋時有應(yīng)則入山,忽適巡境色秀麗,即復(fù)來,已不見。但冥晦不敢久住;因名大小晦。紫溪即白水近觀。

其問仙獸有犀牛,范顏捕得皮為裘。

服之對面人不見,隱藏形質(zhì)無蹤由。

梁時有范顏到此山,見犀牛數(shù)頭,脯得一頭,裂其皮作裘,服之便失其形,人睹不見,因號隱形裘。山在日西山南是也。

其山北面如走蛇,危巒疊幛無津涯。

七十之峰數(shù)亦足,八囊腎網(wǎng)相交加。

北而有入靈山,其狀如賽,網(wǎng)加有走蛇之勢是也。

又湧二山為兩陣,引開長澗分牆仞,

抱子山頭石室平,泉如甘露靈仙隱。

鄭宏曾竟山海經(jīng),經(jīng)中具列此泉名。

名為聖水味甘滑,得而服之當(dāng)長生。

有山兩陣相向,中央澗水流分四面,今俗呼為大小皎是也。宋時鄭宏曾尋得此泉水道服之,其石室中見有聖像在焉。近代不聞神仙異邊。

四明山中如伏虎,遍生青石為其祖。

鑿開七竅出祥雲(yún),竅中各可興風(fēng)雨。

四明山中心名伏虎山,有赤石植梓之木,皆有七竅,皆泊龍神。按《山海經(jīng)》云:山嵩無竅不為名山也。

石庫藏書倉貯盥,食之其味多甘甜。

一條搓木二百尺,光明夜照覃山尖。

梅福曾宿此庫,見書,莫知其數(shù),云:齊時樵人何昕者,遇一倉鹽,以少許歸與母食,其味甘,不數(shù)日,白髮再黑,韶顏如童,再往取之,已失其所也。又見一搓木,長二十餘丈,橫在山腹中,常吐光明,人皆見也。

束連勾章西舜窟,南嗣天臺通地骨。

北包翠竭愛其源,地聖天仙時現(xiàn)沒。

此是四明山之四至也。

周迺盤廣八百里,古來靈瑞難遍紀(jì)。

梅福為仙居此山,劉綱作宰妻樊氏。

周景時,義士益昌遊此山,先得昇仙。後有梅福又遊此山,一宿室內(nèi)夢一人謂福日:周時益昌化於此山室,其骨秘天井。乃明早,果於天井中獲得,其骨未朽,遂與埋之。後漢劉綱,字伯經(jīng),任上虞令,與夫人樊氏雲(yún)翹居四明山,皆得仙道,一日至大蘭阜丘山上,登巨木飛昇。

吳上虞令劉公傳讚

令君,字伯經(jīng),諱綱,下那人也。初居四明山,後為上虞令。師事白君受道,歷年道成,邀親故會。飲食畢,登大杉木上,去地十餘丈,舉手而別,忽然飛入雲(yún)中而去。妻樊夫人亦有道衛(wèi),俱昇天。今白水觀乃其遺邊。云事載葛稚川神仙傳及白水觀碑。讚日:

天人幾何,同寄一塵。士局耳日,分妄與真。劉公登天,如適其鄰。以水投水,同則相親。

宋孔先生傳讚

先生史佚其字,諱祐,敬康曾孫也。至行通神,隱於會稽四明山。嘗見山谷中有數(shù)百斛錢,視之如瓦石不異。釆樵者競?cè)。胧旨闯缮车[。曾有鹿中箭來投先生,為之養(yǎng)創(chuàng),愈然後去。太守王僧虔欲引為主簿,不可屈。先生子道徽與杜景齊友善,少厲高行,能世其家風(fēng)。隱居南山,終身不窺都邑。齊豫章王疑為楊州,辟西曹書佐不至。鄉(xiāng)里宗慕之,道徽兄子總有操行,遇寒饑不可得衣食,縣令丘仲孚薦之除竟陵王侍郎,竟不至。事載南史隱逸傳讚日:

貪夫徇利,或死懷璧。公不動心,視同瓦礫。素風(fēng)薰陶,猶子絕識。一門清節(jié),迺祖遺德。

四明山銘

應(yīng)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脩官臨川危素撰

餘姚南去七十里,有山二百八十峰,束連句章,南接天臺,北包翠竭。中峰最高,上有四穴,若開戶牖,以通日月之光,故號四明洞天。恆有雲(yún)氣覆其上,秦皇命臣王鄞,驅(qū)山塞海,百靈勞役,奔入此地,因名鬼藏山云。漢上虞縣令劉綱,字伯經(jīng),下那人。後居山中,從白君得仙衛(wèi)。他日會別親友,登大蘭丘,援巨木飛昇。其妻樊氏從之,遺履木下,化為虎。事聞于朝,即其地立祠宇,春秋祀焉。宋隱者孔祐視山谷中錢數(shù)百斛,與瓦石無異,樵者爭取之,即成沙礫。有鹿中矢來投祐,祐為豢之,創(chuàng)愈而後去。唐天寶三年,玄宗以劉君祠宇險遠,命道士崔街、處士李建改築于山麓二十里劉君修煉處。宋末高士謝遺塵隱於是。陸龜蒙、皮日休皆至,為詩各九章以相倡和。宋政和問,徽宗書其榜,日:丹山赤水洞天。命建玉皇殿,用方士法,所真金龍玉簡,至今存焉。主領(lǐng)焚修,以甲乙相傳。國朝秩祀名山,頒賜香幣閤亦及,然楝宇傾撓,莫有留意。其先出於龍虎山三華道院,故廣信。毛永貞嗣居之,乃斥大其屋廬,足稱夫仙靈之宅。毛君之門人,臨川昊國洪來請篆銘,將勒山石。銘日:越山之峰,石穴玲瓏,天欲雨,浮雲(yún)蒙。真人上昇遺木履,潺湲古洞,聞流水。白鶴裴回,拎蓋戾止。玉童採得青橘子。子能食之可不死。史素作銘,式告千撰。

白水觀記

至治問,余讀書信之龍虎山,適里中朱貞一先生同館舍。其門人毛君永貞,執(zhí)侍左右,簡默粹門,退則過余,從容款洽。既去,隱餘姚山中,聲邇邈不相聞。後二十有八年,其徒昊國洪來京師請銘其所居四明山,始詢君無恙。既叔而銘之。又後一紀(jì),先生門人薛毅失擁所刻山圖,復(fù)請書其所未備,於是與君不相見者四十年矣。顧余竊祿班行,汨役塵壇,聞君飄然高舉於海岸孤絕之地,志慮凝重,無毫髮外求於世,但慕羨之。所謂上虞令劉綱夫婦登真,隱者孔祐化錢療鹿,唐玄宗遷祠宇,陸魯望、皮襲美倡和,宋徽宗書洞天之榜、建玉皇殿、投金龍玉簡事,此叔之所及者。若乃舊祠宇之所見者,有昇仙山、昇仙木、雲(yún)南、雲(yún)北、過雲(yún)。《會稽志》謂謝遺塵隱於南雷。今有大雷峰,圖之所未者。觀圖有三臺峰、雲(yún)根石屋、龍揪、洗藥溪、潺湲洞。《四明郡志》則云:束北百三十里,湧為二百八十峰,中有三十六峰,束西南北各有門,由餘姚言之,為西四明,則叔所未書者。宋虛靜天師張公之門人昊真陽,學(xué)于龍虎之三華道院,號日混樸子,來遊是山,徽宗以丹林郎、凝神殿校籍召之,不起。封劉綱昇玄明義真君,其配樊夫人封昇真妙化元君。丞相張魏公與昊君門人朱孔容交,表為真人。孔容之後世以甲乙傳次。此亦叔所未書者也。君構(gòu)清暉亭於瀑布之下,營石田山房以自休息。在余作銘之後。其賦詠留山中,唐自陸、皮之前,有孟束野、劉文房,宋有謝師厚而下若干人。迨國朝黃文獻公而下若干人。君又將刻而傳之。按《會稽志》云:俗謂之白水宮,又云有白水觀碑。蓋祠宇觀字義重複,故今當(dāng)稱為白觀。余得鄉(xiāng)貢進士番易徐勉之《保越錄》,越之禍亂極矣,四明之山風(fēng)塵不驚,君優(yōu)游其問,甘食而安寢,古所謂武陵桃源者,信有之矣。故為之記,使與銘并。刻之。君字善卿,薛君字茂弘,相其後者,潘文信、盛元樸、許用和。至正二十二年三月丁未朔,通奉大夫、中書參知政事、同知經(jīng)筵事、提調(diào)四方獻言詳定使司事臨川危素記。

石田山房詩序

餘姚州南百里日四明山,神仙家丹山赤水洞天在焉。漢上虞令劉綱嘗修煉飛昇于是,有觀日祠宇觀,傍屋日石田山房,則毛尊師永貞之所築也。初,三十代虛靜張?zhí)鞄熞缘佬g(shù)授上清宮三華院混樸昊真人,阮得其傳,居是山。宋徽宗聞賢,召之不起,即所居斥而廣之大。故祠宇之系出於三華而三華世視祠宇,則其所處之館也。我仁皇時天下無事,玄教張昊二大宗師相繼在朝,三華院有貞一先生朱本,初亦以博洽文雅見稱于卿相問。毛君皇從之游,先生固愛之,二宗師尤器重焉。以教檄歸領(lǐng)祠宇觀事。祠宇時頗廢,自毛君主之,圯無不興,敝無不茸。今垂四十年矣。勒厲如一日,飭理之。暇則退處于山房,焚香燕坐,外物一不以累其心,蓋其左右有穹崖峭壁,流泉瀑布噴灑交射,勢若縣河。其下則磊確犖誦,衡亙從合,畦呵萬狀,無非石也。莒蒲、河車、芝草、蒼耳,隨釆而足。稻梁糜芭之植,十不收一二焉。故日石田名之。薛君毅夫亦學(xué)貞一之學(xué),隱居白屋山。山在上清之近繼至石田,樂其幽勝,首為賦詩。至京師告于文士大夫曰:石田其地勝,毛君其人賢,吾亦將從而老矣。則各為賦詩,得若干首,來屬余叔觀老子倡知雄守雌之說以為道。惟得其傳則能致虛守薄捨繁華盛麗之美,而安於寂寞荒僻之陋,以息其神,以怡其真,以全其身,益其道然也。若毛君者,幾其人矣。世當(dāng)承平時,夫人疲精竭智以爭夫膏腴衍沃之區(qū),而肆其高廣壯麗之構(gòu)者,天下皆是也。視夫石田奚啻霄壤之問哉。兵興十年,自夫維揚河南蕃富甲天下者,刻削蹂踐無餘。昔之東阡西陌者,荒姻野草矣。凍臺燠室者,頹垣敗礎(chǔ)矣。欲求彷彿於石田山房也,可得乎?吾是知毛君之智也。以是知夫能得其師之傳者也。謹(jǐn)序之而因夫薛君以請焉。至正二十一年冬十月朔臨川魯堅序。

唐賢詩

送蕭鍊師歸四明山孟束野郊閑於獨鶴心,大於高松年。迴出萬物表,高柄四明巔。千尋直列峰,百尺倒瀉泉。絳雪為我飯,白雲(yún)為我田。靜言不話俗,靈跡時步天。

遊四窗劉文房 長卿

四明山絕奇,自古說登陸。蒼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玲瓏開戶牖,落落明四目。箕星分南野,有斗掛簷北。日月居束西,朝昏互出沒。我來遊其問,寄傲巾半幅。白雲(yún)無本心,悠然伴幽獨。對此脫塵鞅。頓忘榮與辱。長笑天地寬,仙風(fēng)吹佩玉。

九詠 陸魯望 龜蒙

石窗石窗何處見,萬仞倚晴虛。積靄迷青瑣,殘霞動綺疏。山應(yīng)列圓嬌,宮便接方諸。只有三峰客,時來校隱書。

過雲(yún)

相訪一程雲(yún),雲(yún)深路僅分。嘯臺隨日辯,樵斧帶風(fēng)聞。曉看衣全濕,寒衝酒不醺。幾回歸思靜,髻彿見蘇君。

雲(yún)南

雲(yún)南更有溪,丹礫書無泥。藥有巴賓賣,枝多越烏啼。夜清先月午,秋近問嵐迷。若得山顏住,芝菌手自擭。

雲(yún)北

雲(yún)北近陽川,人家洞壑連。壇當(dāng)星斗下,樓摻翠微邊。一半遙峰雨,三條古井姻。金庭如有路,應(yīng)到左神天。

鹿亭

鹿亭巖下置,時引白塵過。草細(xì)眠應(yīng)久,泉香飲自多。認(rèn)聲來月塢,尋路到姻蘿。早晚吞金液,騎將上絳河。

樊榭

古榭何時築,人應(yīng)白日飛。至今山客說,時駕玉麟歸。乳帶懸松嫩,芝臺出石微。憑闌虛目斷,不見羽華衣。

潺湲洞

飛瀑瀉雲(yún)根,潺潺萬古音。似吹雙羽管,如奏落霞琴。倒穴漂龍沫,穿松濺鶴襟。何人乘月弄,應(yīng)作上清吟。

青櫺子

山實號青櫺,環(huán)岡次第生。外形堅綠穀,中味敵瓊英。墮石樵兒拾,敲林宿烏驚。亦應(yīng)仙吏守,時取薦層城。

鞠猴

何事鞠猴名,先封在四明。但為連臂飲,不作斷腸聲。野蔓垂纓細(xì),寒泉碾玉清。滿林遊宦子,誰與作公卿。

石窗皮 襲美日休

窗開自真宰,四遠見蒼崖。苔染渾成綺,雲(yún)漫便當(dāng)紗。櫺中空吐月,扉際不肩霞。未會通何處,應(yīng)連玉女家。

過雲(yún)

粉洞二十里,當(dāng)中幽客行。片時迷鹿跡,寸步隔人聲。以杖控虛翠,將襟惹薄明。經(jīng)時未週得,恐是入層城。

雲(yún)南

雲(yún)南背一川,無鴉到峰前。墟里生紅藥,人家發(fā)白泉。兒童皆自古,婚嫁盡如仙。共作真官戶,無由稅石田。

雲(yún)北

雲(yún)北晝冥冥,空疑背壽星。犬能諳藥氣,人解寫芝形。野歇遇松蓋,醉書蓬石屏。焚香住此地,應(yīng)得入金庭。

鹿亭

鹿草多此住,因過白雲(yún)楣。待倡傍花久,引塵穿竹遲。經(jīng)時飲玉澗,盡日嗅金芝。為在石窗下,成仙自不知。

樊榭

主人成列仙,故榭獨依然。石洞聞人吠,松聲驚鹿眠。井香為大藥,鶴語是虛篇。欲買重柄隱,雲(yún)峰不售錢。

潺湲洞

水流萬丈源,盡日瀉潺湲。敲碎一輪月,鎔消半段天。響高吹谷動,勢急飲雲(yún)旋。料得深秋夜,臨流盡古仙。

青櫺子

山風(fēng)熟異果,夜是供真仙。味似雲(yún)腴美,形如玉腦圓。御來多野鶴,落處半靈泉。必共桃源種,花開不記年。

鞠候

堪羨鞠猴國,碧巖千萬重。姻蘿為印綬,蕾實壑是提封。眾遣狙公渡,果教揮子供。爾徒如不死,應(yīng)得躡玄宗。

宋賢詩

瀑布 謝師厚 景初

飛泉綠峭壁,斗絕千萬丈。奔流天上來,望若匹練廣。曲嶺隔青林,永抱先聞響。其傍有巨石,平潤可俯仰。俗士所不到,我輩固來賞。須期秋色清,攀蘿邇其上。

遊四明孫季和 應(yīng)時

平生抱遐尚,撫劍遠行遊。邇謝聲利牽,心與巖壑謀。束征泛蒼海,南驚瑜丹丘,西登岷峨嘯,北望關(guān)隴愁。康廬挽歸轡,巫峽紆行舟。劍閣最險壯,龍門更奇幽。歷覽雖未飽,勝槃略已收。爾來臥竹湖,清夢長夷猶。家山維四明,名字橫九州。出門宛在眼,欲往輒不酬。人事真好乖,山靈豈吾仇。忽近益可吠,投老空自尤,玆辰正芳春,會心得良儔。贏糧幸易足,快策遂所求。中宵雨聲斷,逗曉霽色浮。天容極瑩爭,風(fēng)氣亦和柔。瘦節(jié)挾籃輿,野服兼輕裘。遙遙指林麓,欣欣聽泉流。試屐青姻嶺,弭益白水愀。飛湍響淙潺,怪松鈞颼颼。恨哉上羊額,喘若料虎頭。臂石防歲基,負(fù)樵歌道周。百折快一眺,千里森雙眸。峰巒何綿聯(lián),脈絡(luò)相纏繆。化鈞妙融結(jié),神功巧雕搜。長風(fēng)動瞑渤,洪濤簸瀛洲。臣鱉出屬負(fù),游龍繞拗繆。鯨鵬恣摩盪,蟲魚紛疊稠。萬怪各起伏,千帆遞行留。或坦若幾席,或峨若冠謊。或排若劍戟,或刻若戈矛。或舞若鸞鳳,或驟若驛驪。或戲若狡睨,或搏若琳魏。儼然開明堂,玉帛朝諸侯。赫然會岐陽,長圍方大蒐。鏖戰(zhàn)臨長平,堅壁持鴻溝,廣野列車騎,中軍嚴(yán)篩終。開闢浩茫茫,變化久悠悠。愕盼不得語,形容那可伴。仙樹四十圍,蟠根幾千秋。老榦枯不死,新榮翠相穋。颼馭定來止,桑田行驗不。遺跡信所聞,輕舉當(dāng)何由。束南徑崇岡,左右羅平疇。人家散鸚犬,村塢來羊牛。官征畢薪炭,春事勤鋤擾。土膩少沙石,氣寒無麥舞。荒蹊夾桃李,密蔭開松揪。是中可避世,何勞更乘檸。駢巖下峭壁,別岫爭幸曬。孰云二剎勝,逝肯中道休。仗錫既巉絕,雪竇仍阻脩。停雲(yún)朝漠漠,剛風(fēng)晝颼颼。盤磴度方橋,廣宇連飛樓。珠璣錯藻繡,金碧照丹髭。撞鐘食千指,嗚板燈百簧。真來天上居,不涉人問憂。周遭富佳致,徜徉得窮搜。妙峰遠色賡,錦鏡波光瀏。兩滇赴活活,千丈落灑灑。深瀑標(biāo)隨亮,品潭隱靈虹。倒窺凜欲眩,俯掬清可漱。澗草高下積,巖花零亂抽。掛壁見猓捷,食苓聞鹿喲。日長囀睨院,霧暗啼鉤轎。脩竹奏竽瑟,細(xì)溜嗚琳謬。占大喜弄鵲,畏雨愁呼鳩。何方共齋缽,且復(fù)薦茶甌。老僧頗好事,名德肯見投。隨意宿山房,無眠聽更籌。念昔身萬里,及取天一陬。登臨世界闊,悅仰歲月道。榮辱兩蝸角,聚散一海鷗。塵鞅自束縛,名場相敵雕。不念猿鶴怨,坐令泉石羞。心期晚乃愜,俗駕我尚優(yōu)。勝具學(xué)支許,奇蹤非阮劉。時哉山梁雉,樂矣濠工鯈。聊追興公賦,不欲柳子囚。招招知音子,為我商聲樞。

詠登仙木

劉樊蟬蛻此登仙,老木當(dāng)年已插天。

玉骨半枯猶秀潤,蒼皮新長更榮鮮。

蟠桃時熟三千歲,銅狄重摩五百年。

化鶴未歸山寂寂,徘徊誰與問因綠。

詠青櫺子 史洗

羽憶新從帝所回,餘歡未盡玳筵開。醉拋青子香泥上,留與仙家取次栽。

訪混樸昊尊師

何年隱四明,與世絕逢迎。聖主方虛席,先生不入城。風(fēng)雷隨地起,宮殿自天成。近喜籃輿穩(wěn),寧憂白髮生。

遊四明留題丹山唐景實 震

四明光照九霄寒,闈苑神仙日往還。

瀑布遠從銀漢落,洞門長鎖白雲(yún)閑。

深崖瑞木金文潤,絕頂靈搓鐵色斑。

無限遺綜人莫識,落花香泛水潺潺。

遊丹山孫元實 子秀

四明洞天居第九,巨靈擘石開窗牖。

捫蘿陸轍不憚勞,同行昆遇忘年友。

老苔護石蒼虎閑,飛瀑懸?guī)r玉龍吼。

豁然人與境俱勝,醉歌拍缶忘升斗。

固知壺中別有天,未必醉翁真在酒。

徘徊步月澹忘歸,世事浮雲(yún)竟何有。

又 孫耕寬 嘉

與客窮幽勝,同登白水山。銀濤翻月落,蒼壁倚天寒。釆藥穿雲(yún)塢,圍棋坐石壇。因忘歸路晚,紉佩得秋蘭。

又豐霞隱 自孫

萬古丹山洞,今朝遂一遊。瀑高寒激雪,崖老晚疑秋。馴虎隨仙去,高堂有像留。獨嫌歸太速,未得細(xì)尋幽。

詠瀑布 郭白雲(yún) 亨嘉

盡日看無倦,神清骨自仙。響添一夜雨,雄進百巖泉。轉(zhuǎn)石雷生壑,懸崖劍倚天。好奇忘我老,猶欲上危巔。

又趙澹山

玉龍吼山山為開,怒濤進出翻崔鬼。

回風(fēng)便可作飛雨,共聽萬壑嗚春雷。

又趙竹逸 至道

飛落寒泉一振高,初聞響似浙江潮。

松陰無雨雲(yún)長潤,石寶雖晴雪未消。

素練幾時懸絕壁,白虹千尺跨層霄。

丹山自是神仙府,弱水流來故不遙。

又僧雷崖圓丘

滿目飛晴雪,丹山見白虹。天機垂不盡,地軸卷無窮。蕩漾沉寒玉,飄零散曉風(fēng)。人問何處著,應(yīng)直到龍宮。

元朝

題丹山贈石田鍊師 黃晉卿 縉

石田外史丹山住,如此溪山得此人。

高詠久無皮襲美,清風(fēng)復(fù)見謝遺塵。

門前飛瀑長翻雪,洞口幽花淺駐春。

老我京華歸訪隱,抱琴安得日相親。

題瀑布 劉德玄 仁本

白水真仙騎自鶴,何年蛻骨此山中。

化為玉練垂千尺,翻卻銀河落半空。

鶴夢曉遺明月帳,鮫人夜掣水晶宮。

天臺有客詩難就,歸興瓊臺雙闕束。

中天飛瀑下瑤臺,素練高懸亦怪哉。

織女投機收不得,姐娥剪水巧為裁。

光連雙闕星河動,響挾千山風(fēng)雨來。

祠宇洞前看未足,又隨明月過天臺。

送毛石田住白水宮張伯雨

擁劍住丹山,凌風(fēng)袂羽翻。空壇遺寂寞,飛瀑瀉潺湲。供薄難為客,山深不閉門。大蘭千仞頂,有日遇劉樊。

題白水宮

二仙控轡上青昱,千古流聞跡未陳。

白水主人傳甲乙,青燈留我守庚申。

雲(yún)根瀑落長疑雨,洞口花開自得春。

回首人問又塵土,芒鞋好結(jié)道為鄰。

又趙君璋

曾共樵夫釆藥回,丹崖遙見白雲(yún)堆。

百千萬劫仙風(fēng)在,三十六溪春水來。

琳館隨時容笑傲,杖華沾濕上崔鬼。

洞門深鎖無人識,應(yīng)是劉樊去後開。

又 高則誠 明

四明山中春雨餘,三臺峰下訪仙居。

雲(yún)開翠碧浮金闕,風(fēng)定銀河下玉虛。

幽洞夜明丹化鶴,清溪晝靜獺窺魚。

憑君為問劉樊信,青烏西來好寄書。

仙傳二仙嘗戲衛(wèi)劉唾水成魚樊唾水成獺故云云

丹山勝槃天下奇,重溪疊幛遊人稀。

千年祠宇近霄漢,百尺飛泉搖夕暉。

玉童吹笙明在戶,仙子朝真雲(yún)滿衣。

我來信宿譟興感,擾擾何時能息機。

又僧白雲(yún) 自悅

聞?wù)f石田能好奇,清暉亭下每忘歸。

豈無飛佩來丹極,時有祥雲(yún)護翠微。

春雨碧桃香冉冉,秋風(fēng)琪樹綠依依。

前年因過仙翁宅,曾看巖西白水飛。

寄白水宮毛外史宋無逸 元僖

平生未到丹山下,鄉(xiāng)里空聞白水名。

路入洞天無百里,身遊仙境是三生。

花問笙鶴春雲(yún)繞,水際亭臺曉日明。

寄語石田毛外史,相期日暖彫黃精。

題瀑布 孫道心 士志

玉龍戰(zhàn)罷力披靡,倒掛丹山飛不起。

霆奔雷吼勇作氣,迸出銀演半天水。

銀演迢迢水為枯,寒光不動山月孤。

兩崖中斷地轉(zhuǎn)軸,萬丈直下淵無魚。

六月飛雪不受暑,使我神清慕仙倡。

劉樊當(dāng)年同上昇,古木參天更如許。

中問作者雖罕聞,亦有混樸之真人。

洞開尚留丹氣暖,鶴返共說桃源春。

憑君為歌招隱曲,日暮山中枕流宿。

明朝分與一勺多,一洗人間塵萬斛。

又 朱景純 炯

我生頗有姻霞癖,倚杖看山日幾回。

石穴鑿開丹鳳去,瀑泉飛作玉龍來。

因風(fēng)忽灑半空雪,不雨長嗚萬壑雷。

獨羨山中毛外史,隱居真得小蓬萊。

又 陳邦協(xié) 雍

水從何處來,流出白雲(yún)堆。噴灑

千尺雪,砰砌萬壑雷。道人清徹骨,坐

客冷無埃。一笑下山去,擁琴踏月回。

題白水宮

枕中鴻寶定堪傳,住近丹山第九天。

振邇每尋雲(yún)水外,標(biāo)名合在石崖邊。

雨晴瀑布偏聞夜,火暖丹爐不記年。

時盡一壺歌一曲,任渠喚作地行仙。

清暉亭

滌穎冰甌思不群,滿亭詩景絕埃紛。

好山當(dāng)面開清碧,活水源頭寫白雲(yún)。

鐵笛叫蟾寒欲起,玉笙招鶴夜初分。

興來徙倚看長劍,時有神光射斗文。

題丹山 高伯元 彝

丹山赤水神仙宅,布韉青鞋作勝遊。

百尺飛泉銀漢雪,一聲映鶴洞天秋。

青櫺子熟雲(yún)壇靜,琪樹花開石室幽。

無限溪山留勝槃,何時卜築向林丘。

又陳履常 克履

四明空闊石窗開,中有仙人白玉臺。

一水遠從天上落,三臺高拱洞前來。

老搓瘦骨疑龍化,密竹清陰待鳳回。

每向鄞江求勝跡,卻於此地得蓬萊。

鐵衣聰馬踏蒼苔,忽扣仙門石洞開。

碧漢秋聲懸白水,紫雲(yún)春色下丹臺。

劉仙久矣乘鸞去,韓令今仍跨鶴來。

樽酒相逢足清興,新詩吟罷重徘徊。

又 王敬中 中

四窗山色秀可攬,雲(yún)根石屋高燐晌。

林問遺烏曾化虎,洞裹鞠猴渾似人。

奔流直下幾千尺,高蹈今逾四十春。

靈光夜夜照丹室,應(yīng)有神仙來往頻。

又 元得 吉雅模丁

束越名山世共聞,四窗仙境更超群。

青天半落銀河水,白日長過翠嶺雲(yún)。

塵外鳳歌來隱士,林問虎烏候元君。

知予不倦登山屐,長許相尋謝俗氛。

又 林希原

昔聞劉仙翁,曾作上虞宰。長年養(yǎng)神丹,靈藥時自採。

一朝跨飛鸞,喬木凌蒼靄。下視塵寰中,桑田幾滄海。

嗟子骨未換,何由抱豐釆。高躅在人問,深懷共千載。

又汪臣良 文璟

丹山自昔神仙宅,好是靈綜與世殊。

百尺懸泉飛蜿蜓,千年遺烏化於菟。

亭臺尚憶吹簫倡,芝木長供辟穀徒。

欲駕柴車訪真隱,不知容我俗塵無。

又 楊元慶 環(huán)

仙子凌空駕玉龍,尚餘靈跡在山中。

過雲(yún)拾得青櫺子,看瀑因?qū)ぐ姿畬m。

未息干戈逢此日,忽聞鍾鼓仰玄風(fēng)。

也應(yīng)脫屜非難事,曾識雲(yún)問釆藥翁。

又馬易之 迺賢

城居久憶洞天名,春日登臨杖屨輕。

山雨晴時崖瀑玲,巖花落盡石窗明。

黃冠白髮情偏古,野水閑雲(yún)意自清。

便欲去尋劉縣令,願攜妻子學(xué)長生。

一逕遙通白水宮,眾山屹立青芙蓉。

飛流倒垂千尺練,高處更登三四峰。

或聞溪獺趁魚走,只有仙人跨鶴從。

看我山中遊十日,雲(yún)南雲(yún)北訪靈綜。

白水真人去不回,紫青宮殿倚雲(yún)開。

崖懸一瀑銀為帶,山列三峰翠作堆。

採藥仙童隨鶴過,銜花馴鹿倚人來。

方知異境非塵世,且共清吟坐石苔。

題丹山楊邊梅

四明山,二百八十青孱顏,天空四牖,金烏玉兔兩出沒。是為三十六洞天之九天,別有丹山赤水非人問。我夢仙人賀狂客,去訪雲(yún)翹子,孤峰絕頂?shù)谴筇m。下見洪濤一表日車輪大,虹光蜃影、雜杳翻瀰漫上。有桃花美人者,液鳳髓脯龍肝,令我食之生羽翰。路逢毛先生,一笑今與古。赤玉之烏墮地化為石。我亦聞之。刀厭虎潮飛,大士洞天水,門風(fēng)折祖飛,橋石住赤玉之烏,何足追下窮地脈,上天維鐵船徑渡。弱羽水火劍,欲斫扶桑枝,毛先生毛仙後千春,曾醉廬山酒,酒醒騎虎,卻入終山,笑呼綵鸞下,招手石田玉子大如斗。

石田高士居丹山,甚能繼其祖武。人來每稱之,益信名不虛也。蒙惠書以詩代簡,時余年八十有五。薛朝陽廷鳳

客來每說洞天勝,我亦久懷山水清。

昇仙木近石林古,洗藥溪深風(fēng)雨生。

三華真人昔居此,幾葉玄孫今擅名。

若問老夫頭未白,尚能相訪寫高情。

老舅大真人詩寄石田敬和一首因

致問訊 于一山 思緝

昔年相送領(lǐng)殊庭,別語難忘夢亦清。

記得四窗同久住,借騎一虎問長生。

丹林已重前朝士,白水猶傳上古名。

若躡三臺峰頂望,老人星近見君情。

題丹山 韓彥信

春風(fēng)兩度到蓬瀛,萬斛羈愁一洗清。

雨榻臥聽崖瀑響,晴窗坐看白雲(yún)生。

映階睡草經(jīng)年長,出火丹砂九轉(zhuǎn)成。

安得誅茅傍樊榭,問君乞取石田耕。

又 王叔雨 霖

三臺峰下神仙宅,樊榭春風(fēng)長薜蘿。

萬疊層巒連石壁,一簾飛雨瀑銀河。

天光上下雲(yún)容歙,山色空濛雨氣多。

與客題詩足清賞,歸來環(huán)佩雜鳴坷。

又 劉坦之 履

嵯峨赤水山,縹緲神仙宅。高哉劉與樊,超然遊八極。

一去何寥寥,千載遺靈跡。中有外雲(yún)人,冥柄鍊精魄。

幽林拾青櫺,寒泉煮白石。致身瀟爽問,邈與塵世隔。

我來一見之,傾倒如宿昔。松花釀為酒,持以苦留客。

又陳君從

潺湲洞口看飛瀑,細(xì)雨霏霏灑接籬。

白水真人能好客,碧山學(xué)士愛題詩。

鞠侯夜嘯三花樹,野鹿時銜五色芝。

試問劉樊仙去後,何人來此共襟期。

又 謝元公 肅

雲(yún)北雲(yún)南油實盤、仙人官闕俯瓚阮。

晴峰倒影半空碧,雪瀑飛花六月寒。

鸞去徒勞尋放宅,虎來還為護仙壇。

洞前桃樹春長在,遲我歸來問大丹。

又 起文 昂吉

昔人仙去大蘭山,臺殿空遺石壁問。

崖瀑四時飛白雪,溪雲(yún)長日護玄關(guān)。

青櫺露冷從籮采,仙木風(fēng)生看虎還。

昨夜洞前新雨過,主人留客聽潺湲。

又 韓致靜 稷

欲尋赤水丹卹澱;好是瑤簪玉筍鄉(xiāng)。

峰作翠屏分戶映,水為羅帶繞溪長。

乘雲(yún)御氣當(dāng)炎衡,賞月吟風(fēng)羨晚唐。

人在石壇行禹步,空歌時送佩琳瑯。

又僧大明 冷昱

白水丹山何處看,清暉亭上一托闡。

半空積翠三合近,萬丈飛流五月寒。

仙倡吹簫來洞口,山人釆藥出雲(yún)端。

我身亦是難峰鶴,來往相從總不還。

又趙德純 宜生

雄峰三十六,極造觀明天。上有神仙窟,丹霞覆其顛。白鹿嘴瑤草,玄斤猿飲靈泉。山深日常靜,花落春自遷。高人不羈世、昕夕中盤旋。石田藝嘉穀,可以頤長年。

毛尊師石田山房張仲舉 書

犖碗初開百畝荒,四明山麓結(jié)山房。

種來玉子雙雙白,鑿破雲(yún)根片片方。

洞裹有仙惟服髓,罔頭無客重尋羊。

知師日誦黃庭罷,柢抱飛泉漱齒香。

又陳子山 祖仁

四明有神人,遺世宅崇峰。飛游凌倒景,餘垢亦奇蹤。流風(fēng)被三華,有士振其宗。誅茅宇峰下,迥若御鴻檬。瑯訐四時秀,靈泉左右通。晨遊揖王父,夕駑命青童。惟玆二頃田,苦辛資歲功。南東不盡畝,犖碗縊具中。由來仙聖居,服食世非同。白英堅過玉,烹飪奉朝賽。非闕耕與鋤,簞瓢糜不充。大盜睨而去,天災(zāi)無匱空。虛茵昔已爭,乾飯咎在躬。寧知不食地,束華蚤發(fā)矇。東華真人有食石法超搖樂玄虛,宛若咽瞳嚨。綠髮方瞳子,長身此赤松。

遊白水宮 滑伯仁 壽

白水仙宮也罕逢,十年兩度追陳蹤。

寒流光垂玉婦練,晴巒秀削金芙蓉。

臨溪無魚石磊磊,釆藥有路雲(yún)溶溶。

明當(dāng)挾我九節(jié)杖,更來陸彼三臺峰。

又 胡士恭 益

鑿石種瓊田,開山結(jié)丹房。高居鄰野袖,塵世輕枇糠。豈無胡麻飯,亦有辟穀方。迥視眾阻饑,側(cè)愴摧中腸。荷鋤出四明,赤水流湯湯。靈苗三聚華,美玉雙成行。粒粟藏大界,黍珠懸昊蒼。陶然熟夢境,寤覺驚黃梁。騰身入北斗,酌彼金液漿。一飲瑜萬劫,躡虹遊帝傍。歸徠弄倒景,物我俱相忘。松風(fēng)度虛室,內(nèi)白涵純陽。蘿月掛峭壁,瀑泉灑銀床。壺中迭隱見,河上參翱翔。雲(yún)確激瀨春,靜休千日糧。童顏駐絳霞,鉗髮凝玄光。步虛蕊珠官,遺韻鏘琳瑯。嚥默超象外,閉兌焚清香。瑯訐鬱森長,芝草離披芳。運行紫河車,叱起金華羊。願採長生藥,持以奉明王。

又留如淵 若沖

道人住居白水洞,洞口有田供鑿耕。

犁鈕不用辛苦少,玉石自分烹鍊精。

拾薪澗底客共煮,化羊嶺上仙俱成。

夜深無肩月自到,坐聽九霄笙鶴聲。

又陳則虛 斯與

山根結(jié)屋便為注,不事蠻會待歲禳。

種玉豈無和氏璞,燒丹亦有禹餘糧。

自知雲(yún)水生涯擔(dān),誰識林泉興味長。

我亦欲歸尋舊業(yè),夢魂時繞錦溪傍。

又 趙行吾 思魯

半壁梯雲(yún)鑿翠屏,千巖喊兩斯青冥。

駐鞭不假秦人力,開闢元非蜀帝靈。

仙碗收禾勝碎穀,春腴種玉可延齡。

歸來屐齒蒼苔滑,茅屋松蘿映碧肩。

又薛毅夫

數(shù)畝依山宅一區(qū),喜存撓碗勝膏腴。

近因辟穀懷黃石,也復(fù)耕姻種白榆。

玉氣潤多山木秀,松雲(yún)飄盡鶴巢孤。

會當(dāng)脫屐從師去,乞取青櫺顆顆珠。

鶴齋薛真人余之未識者而慕其可

人先以詩寄之耳 張憲南 福

別帝歸來已二秋,好教安穩(wěn)住丹丘。

編經(jīng)不用青華杖,跨鶴還登白玉樓。

羨爾能傳唐少保,愧余無復(fù)漢留侯。

門前白水三千丈,應(yīng)作黃河不盡流。

遊白水宮 吳居正 端學(xué)

弱齡厭塵俗,勝邇心所仰。遂為物外游,獲陪林下杖。魚梁依澗度,烏道綠雲(yún)上。既睹仙真宅,愈重姻霞想。環(huán)山知幾峰,飛流可千丈。天神傍櫚舞,水樂臨階響。皮陸跡已陳,劉樊事亦往。不有繼先志,何能領(lǐng)清賞。前人有遺詠,磨崖看彿彷。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乐县| 财经| 兴化市| 双辽市| 安仁县| 临汾市| 苏尼特右旗| 凤庆县| 灵石县| 桐城市| 营山县| 庄浪县| 吉林省| 巴林左旗| 慈溪市| 隆林| 治多县| 华容县| 宜黄县| 潍坊市| 农安县| 砀山县| 汽车| 大宁县| 元阳县| 古丈县| 崇礼县| 麻江县| 崇义县| 永济市| 许昌县| 怀来县| 库尔勒市| 林州市| 渝中区| 旺苍县| 辽宁省| 桓仁| 鸡东县| 巢湖市|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