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三十五舉
  • 吾丘衍
  • 2751字
  • 2015-12-24 16:10:33

一舉曰:

蝌蚪為字之祖,象蝦蟆子形也。今人不知,乃巧畫形狀,失本意矣。上古無筆墨,以竹梃點漆,書竹簡上;竹硬漆膩,畫不能行,故頭粗尾細,似其形耳。古謂筆(筆)為聿,倉頡書從手持半竹,加畫(畫)為聿(¤),秦謂不律,由切音法云。

二舉曰:

今之文章,即古之直言;今之篆書,即古之平常字,歷代更變,遂見其異耳。不知上古初有筆,不過竹上束毛,便于寫畫,故篆字肥瘦均一,轉(zhuǎn)折無棱角也。后人以真草行,或瘦或肥,以為美茂。筆若無心,不可成體,今人以此筆作篆,難于古人尤多,若初學未能用時,略于燈上燒過,庶幾便手。

三舉曰:

學篆字,必須博古,能識古器,其款識中古字,神氣敦樸,可以助人。又可知古字象形、指事、會意等未變之筆,皆有妙處,于《說文》始知有味矣。前賢篆乏氣象,即此事未嘗用力故也。若看模文,終是不及。

四舉曰:

凡習篆,《說文》為根本,能通《說文》,則寫不差,又當與《通釋》兼看。

五舉曰:

字有古今不同,若檢《說文》,頗覺費力,當先熟于《復古編》,大概得矣。

六舉曰:

篆書多有字中包一二畫,如日字、目字之類,若初一字內(nèi),畫不與兩頭相粘,后皆如之,則為首尾一法;若或接或不接,各自相異,為不守法度,不可如此。又圓點、圓

圈,小篆無此法,古文有之。口字作三角形,不可引用,學者慎勿于難寫處妄意增入。

七舉曰:

篆法扁者最好,謂之蜾扁,徐鉉謂非老手莫能到,《石鼓文》是也。

八舉曰:

小篆一也,而各有筆法,李斯方圓廓落;李陽冰圓活姿媚;徐鉉如隸無垂腳,字下如釵股,稍大;鍇如其兄,但字下如玉箸,微小耳;崔子玉多用隸法,似乎不精,然甚

有漢意;李陽冰篆多非古法,效子玉也,當知之。

九舉曰:

寫成篇章文字,只用小篆,二徐、二李,隨人所便,切不可寫詞曲。

十舉曰:

小篆俗皆喜長,然不可太長,長無法,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豈不美哉。腳不過三,有無可奈何者,當以正腳為主,余略收短,如幡腳可也。有

下無腳字,如生、曰、之等字,卻以上枝為出,如草木之為物,正生則上出枝,倒懸則下出枝耳。

十一舉曰:

凡寫牌匾,字畫宜肥,體宜方圓。碑額同此,但以小篆為正,不可用雜體。

十二舉曰:

以鼎篆、古文錯雜為用時,無跡為上。但皆以小篆法寫,自然一法。此雖易求,卻甚難記,不熟其法,未免如百家衣,為識者笑。此為逸法,正用廢此可也。

十三舉曰:

凡口(音圍)圈中字,不可填滿,但如斗并中著一字,任其下空,可放垂筆,方不覺大。圈比諸字亦須略收。口不可圓,亦不可方,只以炭墼(音基,粉末加水做成的塊狀物)范子為度自好。若日目等字,須更放小,若印文中扁“口”字,及子字上“口”,卻須略寬,使“口”中見空稍多,字始渾厚,漢印皆如此。

十四舉曰:

寫篆把筆,只須單鉤,卻伸中指在下夾襯,方圓平直,無有不可意矣。人多不得師傳,只如常把筆,所以字多欹斜,畫不能直,且字勢不活也。若初學時,當虛手心,伸

中指,并二指,于幾上空畫,如此不拗,方可操筆,此說最是要緊,學者審之,其益甚矣。

十五舉曰:

凡篆大字,當虛腕懸筆,手腕著紙,便字不活相。多有人不能用筆,用棕櫚條及紙筒等物,皆俗夫所為,士大夫不可用此。

十六舉曰:

漢篆多變古法,許慎作《說文》,所以救其失也。

十七舉曰:

隸書人謂宜扁,殊不知妙在不扁,挑拔平硬,如折刀頭,方是漢隸。《書體括》云:方勁古拙,斬釘截鐵,備矣。隸法頗深,具其大略。

十八舉曰:

漢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與隸相通,后人不識古印,妄意盤屈,且以為法,大可笑也。多見故家藏得漢印,字皆方正,近乎隸書,此即摹印篆也。王俅《嘯堂集古錄》所載古印,正與相合。凡屈曲盤回,唐篆始如此,今碑刻有顏魯公官誥尚書省印,可考其說。

十九舉曰:

漢、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過寸許,朝爵印文皆鑄,蓋擇日封拜,可緩者也。軍中印文多鑿,蓋急于行令,不可緩者也。古無押字,以印章為官職信令,故如此耳。自唐用朱文,古法漸廢,至宋南渡,絕無知者,故后宋印文,皆大謬。

二十舉曰:

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

二十一舉曰:

三字印,右一邊一字、左一邊兩字者,以兩字處與為一字處相等,不可兩字中斷,又不可十分相接。

二十二舉曰:

四字印,若前二字交界略有空,后二字無空,須當空一畫地別之。字有有腳、無腳,故言及此。不然一邊見分、一邊不見分,非法度也。

二十三舉曰:

軒齋等印,古無此式,惟唐相李泌有“端居室”三字印,白文玉印,或可照例。終是白文,非古法,不若只從朱文。

二十四舉曰:

朱文印,或用雜體篆,不可太怪,擇其近人情者,免費詞說可也。

二十五舉曰:

白文印,用崔子玉寫《張平子碑》上字,又漢器物上并碑蓋、印章等字,最為第一。

二十六舉曰:

凡姓名表字,古有法式,不可隨俗用雜篆及朱文。

二十七舉曰:

白文印,必逼于邊,不可有空,空便不古。

二十八舉曰:

朱文印,不可逼邊,須當以字中空白得中處為相去,庶免印出與邊相倚無意思耳。字宜細,四旁有出筆,皆滯邊,邊須細于字,邊若一體,印出時四邊虛,紙昂起,未免邊肥于字也,非見印多,不能曉此。粘邊朱文,建業(yè)文房之

法。

二十九舉曰:

多有人依款識字式作印,此大不可,蓋漢時印文不曾如此,三代時卻又無印,學者慎此。《周禮》雖有璽節(jié)及職金掌辨其美惡,楬而璽之之說。注曰:“印,其實手執(zhí)之節(jié)也。”正面刻字如秦氏璽,而不可印,印則字皆反矣。古人以之表信,不問字反,淳樸如此。若戰(zhàn)國時,蘇秦六印,制度未聞。《淮南子·人間訓》曰:“魯君召子貢,授以將軍之印。”劉安寓言,而失詞耳。

三十舉曰:

道號,唐人雖有,不曾有印,故不可以道號作印用也。三字屋匾,唐卻有法。

三十一舉曰:

凡印文中有一二字忽有自然空缺,不可映帶者,聽其自空,古印多如此。

三十二舉曰:

凡印,仆有古人《印式》二冊,一為官印,一為私印,具列所以,實為甚詳。不若《嘯堂集古錄》所載,只具音釋也。

三十三舉曰:

凡名印不可妄寫,或姓名相合,或加“印”、“章”等字,或兼用“印章”字,曰“姓某印章”,不若只用“印”字最為正也。二名,可回文寫,姓下著印字在右;二名在左是也。單名者,曰“姓某之印”,卻不可回文寫。若曰“姓某私印”,不可印文墨,只宜封書,亦不可回文寫。名印內(nèi)不可著“氏”字,表德內(nèi)可加“氏”字,亦當詳審之。

三十四舉曰:

表字印,只用二字,此為正式。近人欲并加姓氏于其上,曰“某氏某”,非也。若作“姓某父”,古雖有此稱,系他人美己,卻不可入印。人多好古,不論其原,不為俗亂可也。漢人三字印,非復姓及無“印”字者,皆非名印。蓋字印不當用“印”字以亂名耳。漢張長安,字幼君,有印曰“張幼君”(右一字,左二字);唐呂溫,字化光,有印曰“呂化光”,亦三字表德印式(幼君,西漢王式弟子。化光見柳文,呂衡州也)。

三十五舉曰:

諸印文下有空處,懸之最佳,不可妄意伸開,或加屈曲務(wù)欲填滿。若寫得有道理,自然不覺空也。字多無空,不必問此。

全書完
為你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guān)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luò)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zhàn)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zhàn)旗的王。

遲來的周先生
會員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zhuǎn)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奪嫡
會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lián)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江| 远安县| 孝感市| 固始县| 鄯善县| 湖南省| 乳山市| 赤水市| 中阳县| 长沙市| 古蔺县| 通河县| 会同县| 芦山县| 乡城县| 乌拉特中旗| 东光县| 道孚县| 永州市| 安龙县| 宽甸| 屏东县| 玉环县| 沽源县| 普兰店市| 汝南县| 锡林郭勒盟| 沭阳县| 芮城县| 博爱县| 盖州市| 博客| 达日县| 邓州市| 抚州市| 长汀县| 肇州县| 绥化市| 清河县| 华坪县|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