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 欽定詞譜
  • 王奕清
  • 4556字
  • 2015-12-24 16:01:10

清平樂三體又名清平樂令、憶蘿月、醉東風

憶秦娥十一體又名秦樓月、雙荷葉、蓬萊閣、碧云深、花深深

菩薩蠻  唐教坊曲名。《宋史樂志》:女弟子舞隊名。《尊前集》注:中呂宮。《宋史樂志》亦中呂宮。《正音譜》注:正宮。唐唐蘇鄂《杜陽雜編》云: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孫光憲《北夢瑣言》云: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绹命溫庭筠新撰進之。《碧雞漫志》云:今《花間集》溫詞十四首是也。按,溫詞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句,名《重疊金》。南唐李煜詞名《子夜歌》,一名《菩薩鬘》。韓淲詞有“新聲休寫花間意”句,名《花間意》;又有“風前覓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斷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

菩薩蠻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李 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仄韻寒山一帶傷心碧韻暝色入高樓平韻有人樓上愁韻  玉階空佇立換仄韻宿

⊙○◎●○○●  ⊙○◎●○○● ◎●●○○  ◎○⊙●○   ◎○○●●   ◎

鳥歸飛急韻何處是歸程換平韻長亭更短亭韻

●⊙○● ⊙●●○○   ⊙○⊙●○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朱詞之不換韻,樓詞之三聲葉韻,皆變格也。 按,元好問《中州集樂府》,王庭筠詞,“斷腸人恨余香換,塵暗瑣窗春。小花檐月曉,屏掩半山青”,李、晏、孟宗獻俱有之,蓋回文體也。每句一回,即同李白詞體。或以單調另分一體者誤。 溫庭筠詞,前段起句“牡丹花謝鶯聲歇”,牡字仄聲;后段起句“無言勻睡臉”,無字平聲;第二句“釵上蝶雙舞”,蝶字仄聲;結句“無憀獨倚門”,獨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余參下詞。

又一體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朱敦儒

秋風乍起梧桐落仄韻蛩吟唧唧添蕭索韻敧枕背燈眠平韻月和殘夢圓韻  起來鉤翠箔仄韻何處

○○●●○○●  ○○●●○○● ○●●○○  ●○○●○   ●○○●●  ○●

寒砧作韻獨倚小闌干平韻逼人風露寒韻

○○● ●●●○○  ●○○●○

此即李詞體,但后段仄韻、平韻,即押前段原韻。

又一體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兩葉韻、兩平韻         樓 扶

絲絲楊柳鶯聲近葉晚風吹過秋千影葉寒色一簾輕韻燈殘夢不成韻  耳邊消息在換葉笑指花梢

○○○●○○● ●○○●○○● ○●●○○ ○○●●○   ●○○●●  ●●○○

待葉又是不歸來韻滿庭花自開韻

● ●●●○○ ●○○●○

按,《太平樂府》無名氏詞,“鏡中兩鬢皤然矣,心頭一點愁而已,清瘦仗誰醫,羈情只自知。”仄韻即葉平韻,名三聲葉,元人多宗之,此詞即其體也。

采桑子  唐教坊曲,有《楊下采桑》,調名本此。《尊前集》注:羽調。《樂府雅詞》注:中呂宮。南唐李煜詞名《丑奴兒令》,馮延巳詞名《羅敷媚歌》,賀鑄詞名《丑奴兒》,陳師道詞名《羅敷媚》。

采桑子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            和 凝

蝤蠐領上訶梨子句繡帶雙垂韻椒戶閑時韻競學摴蒲賭荔枝韻  叢頭鞋子紅編細句裙窣金絲韻

⊙○◎●○○● ◎●○○ ⊙●○○ ◎●○○◎●○   ⊙○⊙●○○● ⊙●○○

無事顰眉韻春思翻教阿母疑韻

⊙●○○ ⊙●○○◎●○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李詞、朱詞之添字,皆變體也。 按,馮延巳詞,前段第一句“馬嘶人語春風岸”,馬字仄聲,人字平聲;第二句“芳草綿綿”,芳字平聲;第三句“夢過金扉”,夢字仄聲;結句“花謝窗前夜合枝”,花字平聲;又“落盡燈花雞未啼”,雞字平聲;后段第一句“起來撿點經游地”,起字、撿字俱仄聲;第二句“處處新愁”,上處字仄聲;第三句“不語含情”,不字仄聲;結句“水調何人吹笛聲”,水字仄聲,吹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若兩結句第三、四字,例用平平,則不可移易也。

又一體 雙調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         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句陰滿中庭韻陰滿中庭疊葉葉心心讀舒卷有余情韻  傷心枕上三更雨句點滴

○○○●○○● ○●○○ ○●○○ ●●○○ ○●●○○   ○○●●○○○ ●●

凄清韻點滴凄清疊愁損離人讀不慣起來聽韻

○○ ●●○○ ○●○○ ●●●○○

此詞前后段第三句即疊上句,兩結句較和凝詞各添二字,或名《添字采桑子》。

又一體 雙調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朱淑真

王孫去后無芳草句綠遍香階韻塵滿妝臺韻粉面羞搽淚滿腮韻教我甚情懷韻  去時梅蕊全然

○○●●○○● ●●○○ ○●○○ ●●○○●●○ ○●●○○   ●○○●○○

少句等到花開韻花已成梅韻梅子青青又帶黃句兀自未歸來韻

● ●●○○ ○●○○ ○●○○●●○ ●●●○○

此詞見《花草粹編》選本,皆集唐宋女郎詩句也。較和凝詞,前后段各添五字一結句,采入以備一體。

后庭花  唐教坊曲名。張先詞名《玉樹后庭花》。《碧雞漫志》云:《玉樹后庭花》,陳后主造,其詩皆以配聲律,遂取一句為曲名。偽蜀時,孫光憲、毛熙震、李珣有《后庭花》曲,皆賦后主故事,不著宮調,兩段各四句,似令也。

后庭花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韻            毛熙震

輕盈舞妓含芳艷韻競妝新臉韻步搖珠翠修娥斂韻膩鬟云染韻  歌聲慢發開檀點韻繡衫斜掩韻

⊙○◎●○○● ●○○● ◎⊙○◎○⊙● ●⊙○●   ⊙○◎●○○● ●○○●

時將纖手勻紅臉韻笑拈金靨韻

⊙⊙⊙◎○⊙● ●⊙○●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孫詞之添字,張詞之少押一韻、攤破句法,皆變體也。 按,毛詞別首,后段第三句“爭不教人長相見”,或作拗句,間一為之,不必從。譜內可平可仄,詳見下詞,故不復注。

又一體 雙調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韻            孫光憲

景陽鐘動宮鶯囀韻露涼金殿韻輕飚吹起瓊花旋韻玉葉如剪韻  晚來高閣上讀珠簾卷韻見墜香

●○○●○○● ●○○● ○○○●○○● ●●○●   ●○○●● ○○● ●●○

千片韻修蛾曼臉陪雕輦韻后庭新宴韻

○● ○○●●○○● ●○○●

此與毛詞同,惟后段起句添一字,作八字句,第二句添一字,作五字句異。

又一體 雙調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韻            孫光憲

石城依舊空江國韻故宮春色韻七尺青絲芳草碧韻絕世難得韻  玉英凋落盡讀更何人識韻野棠

●○○●○○● ●○○● ●●○○○●● ●●○●   ●○○●● ●○○● ●○

如織韻只是教人添怨憶韻悵望無極韻

○● ●●○○○●● ●●○●

此亦與毛詞同,惟后段起句添二字,作九字句異。

又一體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張 先

華燈火樹紅相斗韻往來如晝韻橋河水白天清句訝別生星斗韻  落梅秾李還依舊韻寶釵沽酒韻

○○●●○○● ●○○● ○○●●○○ ●●○○●   ●○○●○○● ●○○●

曉蟾殘漏心情句恨雕鞍歸后韻

●○○●○○ ●○○○●

此亦毛詞體,惟前后段第三句減一字,作六字句,不押韻;第四句添一字,作上一下四句法。張集三首,平仄如一。

訴衷情令  《樂章集》注:林鐘商。張元幹以黃庭堅詞“曾詠漁父家風”,改名《漁父家風》;張輯詞有“一釣絲風”句,名《一絲風》。

訴衷情令 雙調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六句三平韻       晏 殊

青梅煮酒斗時新韻天氣欲殘春韻東城南陌花下句逢著意中人韻  回繡袂句展香茵韻敘情親韻

⊙○◎●●○○ ⊙◎◎⊙○ ◎○⊙◎⊙◎ ⊙●●○○   ○●● ●○○ ●○○

此時拌作句千尺游絲句惹住朝云韻

◎○⊙● ⊙◎⊙⊙ ⊙●○○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歐、張詞之添字,皆變體也。 前段第二句,晏幾道詞“綠腰沉水熏”,綠字、水字俱仄聲,腰字、沉字俱平聲。第三句,柳永詞“不堪更倚危闌”,不字仄聲,闌字平聲;毛滂詞“行云自隨語燕”,隨字平聲,語字仄聲。后段第四句,僧揮詞“三千粉黛”,粉字仄聲。第五句,僧揮詞“水風長在”,風字平聲,在字仄聲;沈會宗詞“睡起霎時”,霎字仄聲。結句,黃庭堅詞“權典青山”,權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余參下詞。

又一體 雙調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六句三平韻        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韻呵手試梅妝韻都緣自有離恨句故畫作讀遠山長韻  思往事句惜流光韻易成

○○○●●○○ ○●●○○ ○○●●○● ●●● ●○○   ○●● ●○○ ●○

傷韻擬歌先斂句欲笑還顰句最斷人腸韻

○ ●○○● ●●○○ ●●○○

此詞前段結句六字,黃庭堅詞“供愁黛不須多”,其體正與此同。又趙長卿詞,“臂間皓齒留香”,亦作六字,但句讀與此又異,因詞俚不錄。

又一體 雙調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六句三平韻        張元幹

八年不見荔枝紅韻腸斷故園東韻風枝露葉誰新采句悵望冷香濃韻  冰透骨句玉開容韻想筠

●○●●●○○ ○●●○○ ○○●●○○● ●●●○○   ○●● ●○○ ●○

籠韻今宵歸夢句滿頰天漿句更御冷風韻

○ ○○○● ●●○○ ●●○○

此詞前段第三句七字。 按,嚴仁詞“無情江水東流去”,正與此同。

減字木蘭花  《樂章集》注:仙呂調。《梅苑》李子正詞,名《減蘭》;徐介軒詞,名《木蘭香》;《高麗史樂志》,名《天下樂令》。

減字木蘭花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歐陽修

歌檀斂袂仄韻繚繞雕梁塵暗起韻柔潤清圓平韻百琲明珠一線穿韻  櫻唇玉齒仄韻天上仙音心

⊙○◎●  ⊙●⊙○○●● ⊙●○○  ◎●○○◎●○   ⊙○◎●  ⊙●⊙○○

下事韻留住行云平韻滿座迷魂酒半醺韻

●● ⊙●○○  ◎●○○◎●○

按,《木蘭花令》,始于韋莊,系五十五字,全用韻者。《花間集》魏承班有五十四字詞一體,毛熙震有五十三字詞一體,亦用仄韻,皆非減字也。自南唐馮延巳,制《偷聲木蘭花》,五十字,前后起兩句,仍作仄韻七言,結處乃偷平聲,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始有兩仄兩平四換頭體。此詞亦四換韻,蓋又就偷聲詞兩起句,各減三字,自成一體也。 蘇軾詞,前段起句“曉來風細”,曉字仄聲,風字平聲;第二句“不會鵲聲來報喜”,不字、鵲字俱仄聲;第三句“玉座金盤”,玉字仄聲;第四句“先覺春風一夜來”,先字平聲;后段起句“不如歸去”,不字仄聲,歸字平聲;第二句“總是少年行樂處”,總字、少字俱仄聲;第三句“不是秋光”,不字仄聲;第四句“慚愧青松守歲寒”,慚字平聲。又宋媛蔣氏詞,前后段兩結句“月照孤村三兩家”、“回首鄉關行路難”,三字、行字俱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卜算子  元高拭詞注:仙呂調。蘇軾詞,有“缺月掛疏桐”句,名《缺月掛疏桐》;秦湛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名《百尺樓》;僧皎詞,有“目斷楚天遙”句,名《楚天遙》;無名氏詞,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

卜算子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             蘇 軾

缺月掛疏桐句漏斷人初靜韻時見幽人獨往來句縹緲孤鴻影韻  驚起卻回頭句有恨無人省韻揀

◎◎◎⊙○ ◎●○○● ⊙●○○◎◎⊙ ◎●○○●   ⊙◎◎⊙○ ◎●○○● ◎

盡寒枝不肯棲句寂寞沙洲冷韻

●○○◎◎⊙ ●●○○●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石詞之多押兩韻,徐、黃、張、杜四詞之添字,皆變體也。 蘇詞別首,前段第二句“長憶吳山好”,長字平聲,譜內據之。其余可平可仄,悉參下詞。

又一體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韻別也如何遽韻別也應難見也難句后會難憑據韻  去也如何去韻住也如何住韻住

●●○○● ●●○○● ●●○○●●○ ●●○○●   ●●○○● ●●○○● ●

也應難去也難句此際難分付韻

●○○●●○ ●●○○●

此與蘇詞同,惟前后段兩起句各用韻異。

又一體 雙調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兩仄韻,后段四句三仄韻        徐 俯

胸中千種愁句掛在斜陽樹韻綠葉陰陰自得春句草滿鶯啼處韻  不見凌波步韻空想如簧語韻門

○○○●○ ●●○○● ●●○○●●○ ●●○○●   ●●○○● ○●○○● ○

外重重疊疊山句遮不斷讀愁來路韻

●○○●●○ ○●● ○○●

此亦蘇詞體,惟后段起句用韻,結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異。《古杭雜紀》無名氏詞,前結“把定纖纖手”,后結“瞞不得、橋頭柳”,正與此同。

又一體 雙調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            黃公度

薄宦各東西句往事隨風雨韻先是驪歌不忍聞句又何況讀春將暮韻  愁共落花多句人逐征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镇坪县| 阳曲县| 磴口县| 丹东市| 蚌埠市| 崇阳县| 元氏县| 扎鲁特旗| 洪雅县| 炎陵县| 建德市| 巴青县| 江北区| 观塘区| 宣威市| 玉树县| 安吉县| 长泰县| 乌海市| 光山县| 凤阳县| 崇阳县| 灵璧县| 淄博市| 张北县| 襄汾县| 乌鲁木齐县| 琼结县| 商丘市| 清水县| 宿松县| 江孜县| 耿马| 邛崃市| 兰考县| 潞西市| 莱芜市| 砚山县| 手游|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