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 莊渠遺書
- 魏校
- 4878字
- 2015-12-23 14:01:57
公移
嶺南學政
欽差提督學校廣東等處提邢按察司副使魏案驗當職祗奉上命將與爾諸生朝夕從事今欲宣布明詔俾為師為弟子者崇正學迪正道革浮靡之習振篤實之風顧身教之弗逮弗克表率一方其奚敢騰口說以騁惟愿諸生先辨厥志裒然服儒衣冠將為君子儒乎將為小人儒乎志于徳業者君子儒也志于富貴者小人儒也日用工夫稽之以圣賢之訓合則加勉弗合則亟改之一以圣賢為法今不繁立條約惟以國朝奏行德行經義治事三法考按諸生以行黜陟凡我合屬長吏各學師儒同為王臣各圖報國表正風俗養育賢才以對揚天子之顯休命庶幾嶺南人材繼出發舒山川之靈翊扶國家之運當職與有光焉所有事目畫一于后擬合通行為此除外仰抄案回府照依案驗內事理即行各該所屬一體遵行仍刋發各學人給一冊朝夕省覽抄案官吏具依準類繳
計開
一德行者爾諸生立身之本風俗日偷矯誕者惟務干名浮薄者相與非笑胡不自思人無德行其何以為人愿爾諸生各相勸勉惇行孝弟忠信禮義廉恥觀法其賢者而訓戒其未賢者反躬自治吾何所長因以成就其美吾何所短務以揉正其偏則徳行之未至者皆可企而及之矣
一爾諸生皆將有天下國家之責正宜志在天下國家講求經世之務出而待用卻乃學為無用之空言及其入官世務皆所不習是自敗壞其才也愿爾諸生各量材藝所能如禮樂兵刑水利筭數之類專治一事或兼習他事叅考古制務求可以施行于今庶幾學有實用國家異日亦得真才仍選習禮生員講習文公家禮鄉射禮及古今禮制表率鄉閭共成禮俗
一國家以經術造士諸生治經宜先講明義理以身體之然后據所見發而為文則學有淵源可以成德可以逹材今乃惟務剽竊圣賢之言綴緝文字故聰明破碎志氣萎弱人材治化由此而衰愿爾諸生各遵書程熟讀精思深求經義務為有本有用之學力救此弊
一學校禮義相先之地宜推賢讓能月終教官為期會諸生使各推擇某也德行可尊某也材藝可重各陳實事月朔提調官集眾核實乃書于冊季終提調官季考諸生試以經義治事叅考徳行定其優劣第為三等申送本道察其賢者能者集其宗族鄉黨審無間言特具申請以憑薦聞如有過惡彰聞顯有實跡者具申黜退其善未孚于眾者勿輕贊揚以儲逺大之器惡未棄于眾者宜事涵覆以生悔悟之心愛惜人才宜體此意各該學教官通質長短及其進修功夫仍令諸生各錄經義所得所疑及治事業次以憑按臨查考儒士有善一體訪求其有過惡者不許冒送科舉
一守令民之師帥風化所系其崇重學校倡率作興道之以正而毋以利誘勸諭父老各勉為善以訓其弟子如有勤惰殿最攸存師儒之官專主教化已弗能正如正人何其敦勵行檢為諸生先相與講明正學師之賢否以弟子員成否之數而賞罰之如有不顧名節挾公法以濟其私士有善惡蔽而不舉舉而不公者當具論如法按臨之日仍先察德行然后考其文學以行黜陟
一當職歲巡歴一遍勢弗能與諸生相親今仿古法提調官及教官選于諸生務求志行端謹資稟樸厚材識通明者津遣至省助之廩餼當職朝夕與之漸摩激勸以成就之俟有成效乃遣之還以備郡縣延請郡則通請各邑之秀者縣則自選其邑各延明師聚而教之異日轉以分教各鄉撤無額寺觀滛祠改創書院社學以教多士庶幾人材眾盛惟國家之所任使其浮薄夸誕憸詐者雖有文藝毋得津送蓋心術先壞無由正其學術也
一社學宜于各鄉擇子弟端謹明敏者聚而教之延請有學行者俾為教讀日以文公童蒙須知令其演習以收放心初授以養蒙大訓四言五言口誦既熟乃授以小學近思錄四書然后治經觀史知識稍開毋得教以屬對作文散其淳樸先教之釋字直解大義既通乃教之演字漸長其辭次演一句又次而演通章久之自知作文之法凡此皆蒙以養正之助也候按臨日社學之師各率其子弟來見考其率教者進之退其不率教者因以賞罰其師
一醫學人命所系嶺南瘴地既多疾病復少醫藥夭閼之由也各屬長吏具體天地好生之徳擇通明醫術者集數醫教之各專一科候按臨考試有疾病者分使治之視其功效以行賞罰醫術未通者仍禁毋得行醫
一臥碑及敕諭內事理節該前政申明俱照常遵守正德十六年八月
欽差提督學校廣東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魏為毀淫祠以興社學事照得廣城淫祠所在布列扇惑民俗耗蠧民財莫斯為盛社學教化首務也久廢不修無以培養人材表正風俗當職怵然于衷擬合就行仰廣州府抄案委官親詣各坊巷凡神祠佛宇不載于祀典不闗于風教及原無勑額者盡數拆除擇其寛廠者改建東西南北中東南西南社學七區復舊武社學一區仍量留數處以備興廢舉墜其余地基堪以變賣木植可以改造者收貯價銀工料在官以充修理之費斯實崇正黜邪舉一而兩便者也抄案官吏先具依準仍將毀拆興建過緣由造冊繳報正德十六年十一月
廣城形勢圖
(圖略)
中隅社學
(圖略)
學址 在城中石頭廟巷舊址為定林寺地廣三丈二尺深一十八丈
學舎 大門 三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賓館 三間 燕居 二間 號舍 三間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八畝
歲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八斗糧
米正耗共一百一十石一升零三勺
(東隅社學,圖略)
學址 在番禺縣之西舊址為真武廟地廣八丈一尺深一十三丈八尺
學舎 大門 三間 二門 一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賓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號舍 十二間 射圃亭 三間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七畝
歲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七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一十石零四合九勺五抄
西隅社學
(圖略)
學址 在城西西市街舊址為五顯廟地廣九丈五尺深一十九丈
學舎 大門 三間 習禮堂 三間 東西齋 三間 東西軒 三間 東西居室 六間 月泉井 一口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三畝
歳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三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八斗三升五合五勺
南隅社學
(圖略)
學址 在南門外褥子巷舊址為西來堂地廣一十五丈深一十二丈二尺
學舎 大門 一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賓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射圃亭 三間 號房 八間 塘一 口
共二十頃五十二畝
歳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二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七斗八升二合
北隅社學
(圖略)
學址 在城北順天門街乃大云寺小府君廟二淫祠之故址地共廣二十丈深一十三丈一尺
學舎 大門 三間 門亭 三間 二門 一間 習禮堂 五間 延賓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射亭圃 三間 內號舎 八間 外舍 五間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六畝
歲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六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九斗九升六合
東南隅社學
(圖略)
學址 在南城外永安橋之西舊址為大王廟因地淺狹復市民間地一隙共廣四丈八尺深一十四丈三尺
學舎 大門 三門 習禮堂 三門 延賓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號舎 十間 井 一口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九畝
歲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九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一十石一斗五升六合五勺
西隅社學
(圖略)
學址 在西城外蜆子步舊址為小天妃宮地廣四丈五尺深一十九丈二尺
學舍 大門 三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賓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號舍 十八間
學田共二十頃五十五畝
歲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五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九斗四升二合五勺
武社學
(圖略)
學址 在城北二牌樓街舊址乃李指揮之宅因地淺狹復市鄰居者四家地共廣六丈八尺深一十六丈九尺
學舎 大門 三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賓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射圃亭 三間 號舍 四間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四畝
歲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四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八斗八升九合
諭民文
欽差提督學校廣東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魏為興社學以正風俗事朝廷以文德治天下教化興太平本職欽奉勑諭典領學校風教四方竊以人才之賢否系于風俗風俗之美惡在于漸摩近見得廣東一省系古南越地稱鄒魯民雜華夷文獻固有源流淫邪尚當洗滌與其治于為惡之后不若化于未惡之先況民有彛倫本乎天性好善惡惡皆出自然柰何閭閻有便安之習教化無切實之功相染為風遂成弊俗茍不曉諭叮嚀何以轉移變化本職深愛爾民做好人干好事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守本分業為太平民不犯刑條何等快活不致禍敗何等安康今乃愚信邪奸好訟強凌弱眾暴寡滛侈耗財放縱敗家傷倫亂俗有闗風教今特欽奉勑諭興復民間社學訓教蒙童以為育才之本其民間一切故弊有礙勑例教法者悉行禁約區處今先行曉諭汝四民毋得有違違者依律問罪定不輕恕所有諭目禁約開示于后
教子弟以興禮義
民生有欲非教不善方今圣明在上禮樂大興茲欲一道德同風俗必當后刑罰先教化然學有大小始終今社學之設所以正其始于先于是教以大人之學斯可成其終于后凡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歲至二十歲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學社學之教不專于念書對句務要教其愛親敬長隆師親友習禮樂養性情守教法禁逰逸逺玩好戒驕縱如此教之斯可變化氣質為大學之基本今人空教子弟念書對對念得對得固是子弟聰明但不知子弟性情何如氣質何如事親何如交友何如手不執灑掃之事身不習趍事之勞耳不聞正樂目不見正禮隨子弟自家資質做去多有率意妄行習與性成惡人同歸者也至于入大學之時氣習已深不復自知其非所以陷于一偏而不能有成者眾矣其間有能成者亦資質之美而已故圣人有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立學之后不論文武貧富之家皆一體遵依社學教條毋得違悖
一立學之后汝四民如有能從教化樸實尚義好詩好禮善處彛倫能和鄉里篤教子孫足為一鄉敬信者許里中老而有德者告于社學之師訪問得實書于揚善簿內以待本職查考以禮褒勸
一父兄如有故違不送子弟入社學者提問坐罪
一倡優隸卒之家子弟不許妄送社學
禁火化以厚人倫
孝順父母是我太祖髙皇帝親口教詔汝民第一件好事父母生我愛我如金玉痛我如肺肝子一有病為父母者祈天禱地問卜求醫以至廢寢忘食惟恐子身一日不安人子或湯爛火傷父母即撫胸涕淚愛子之心人人如此為人子者以父母愛我痛我之心去愛痛父母何患不能孝順父母者乎今四民之中有父母生時觸怒得罪可殺可卨父母死日即火燒路棄可痛可傷此固久安之陋習亦由有等師巫謬彰邪說惑亂民心以西天為極樂火化為歸仙不知西天是夷鬼之地父母何居火化乃炮烙之刑父母何罪不思愛痛深恩顧乃以仇報德既煎熬其骨肉必飄散其神魂日后雖有思親之時祭之不享哀之無益禽獸同歸天人共怒家道兇亡子孫衰替皆本于此自今以后切須聽我教誨生時盡心孝順死后隨力葬埋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見也貧者宂土藏棺存禮而已不許輕信風水家禍福之說及興廢某房之說停藏父母至數十年不葬以致尸棺暴露鴉餐狗食傷害天和變生瘟疫惜哉痛哉曉諭明白聰者省之
一民間有義舉助喪及周恤患難孤幼者里人當報于社學師書于簿內待本職查賞褒勸
一禁約之后有火化者子孫依律死罪工人各行重治
一未葬者限一月葬畢違者里甲鄰人族長呈送問罪如過限不呈訪出一體治罪
一葬親者不許乘時強占他人墳地違者治罪不恕
辟異端以崇正道
禁止師巫邪術國有明條今有等愚民自稱師長火居道士及師公師婆圣子之類大開壇場假畫地獄私造科書偽傳佛曲搖惑四民交通婦女或燒香而施茶或降神而跳鬼修齋則動費銀錢設醮必喧騰閭巷暗損民財明違國法甚至妖言怪術蠱毒采生興鬼道以亂皇風奪民心以妨正教弊固成于舊習法實在所難容爾等愚昧小民不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且如師巫之家亦有災禍病死既是敬奉鬼神何以不能救護士夫家不祀外鬼邪神多有富貴福壽若說求神可以祈福免禍則貧者盡死富者長生此理甚明人所易曉今我皇上一新政化大啟文風淫祠既毀邪術難除汝四民合行遵守庶人祭先祖之禮毋得因仍弊習取罪招刑
一禁約之后師長火居道士師公師婆圣子尼姑及無牒僧道各項邪術人等各赴府縣自首各歸原籍另求生理買賣故違者拿問如律治罪
一民家只許奉祀祖宗神主如有私自奉祀外神隠藏邪術者訪出問罪決不輕恕
敦樸儉以保家業
夫四民之家有千金之產者有一金之產者奢者以千金而不足儉者以一金而有余何也奢者勉強隨人妄用無節口好肥身好懶驕淫奸盜由此而至所以雖有千金亦必至于困窮儉者隨分守己節用省事減嗜欲務勤儉循理避禍不至喪敗所以一金之家反能長久而不困窮今之四民每每如此聘禮則虛彰儀物嫁女則多耀搬妝設酒則將無作有鬬勝則借假為真只取一時好看不思后日有無此愚偽之俗禍敗之機也何不反奢從儉以圖長久受用不致眼下窮亡古人云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此言極有理愿爾民思之念之無貽僣侈之罪
一民間酒店賣酒假以賣酒為名實乃淫人取利大傷風化府縣官訪拿治罪
一服色居室婚喪祭葬有違國朝禮制者府州縣拿問治罪
一為父兄者有宴會如元宵俗節皆不許用淫樂琵琶三弦喉管番笛等音以導子孫未萌之欲致乖正教府縣官各行禁革違者治罪其習琴瑟笙簫古樂器聽
一不許造唱淫曲搬演厯代帝王訕謗古今違者拿問
息爭訟以免刑罪
照得廣東多好詞訟其故何也民不被教喪失良心故也陰險詭詐是殺身之藥貪利害人是斬身之刀強梁者不得好死教唆者到底傷身賭博滛行者終身破敗剛忿不忍者多致官刑今特與爾民約凡有父子兄弟夫婦不相親睦及爭財異業以致飲酒博奕打鄰罵里教唆賭博奸淫盜惡謀為不善打點誆騙等項以每月朔望兩日相會里人于社里中有過失者許自陳說或族長鄰人陳說如小事有不平者眾人勸戒處和事闗大惡者眾人明言責救如有不從擇老者數人同至其家責勸如再不從許地方鄰人同族長赴各該衙門呈治如有互相容忍不行勸責呈治者事發之日一體治罪
一里中如有能改過自新變惡為善以循理教者許里中老而有德者告社學之師訪問的實書于改過簿內以待本職查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