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地
輿地
建置疆域形勝城池(炮臺附)
「淮南子」謂「八囗〈王延〉之外,有八極;裨海之外,復有大瀛海環之』。其言廓落不足征信,固然矣。顧乾坤定位,覆載難名;指實固屬臆說,據理則甚尋常。昔人多謂琉球北有落漈之患;漈即尾閭,臺灣淡水外亦然。據此,則琉球以東,別無地矣;何以尚有鳥語鬼形之毘舍那國,蠕蠕于琉球東隅煙霧間耶?是弱水之外,更有洲嶠;扶桑以后,猶多島嶼:誠不容以蛙、蠡之見概之也。國家膺圖御宇,聲教暨訖;幅囗〈巾員〉周廣,列在職方者不勝億計。琉球蕞處萬里外,視版圖所繪,僅如毛發;比獨能尊事天朝,世世滋益恭。因是以仰賴皇威,永保厥土:鄰境詟伏,一視中華蒲谷之班;瀕海安恬,無復曩時鷸蚌之擾。臣于使竣,輒按方輿,得其道里遠近之數,與其村縣統轄之詳;而形勢要害,以次附錄:務期異同有考、今古殊觀,庶蜃穴鮫區燦然如指上螺紋,爰以備史宬采輯之萬一。志輿地。
建置
疆域
形勝
城池(炮臺附)
建置
流虬,隋使羽騎尉朱寬至國,于萬濤間見地形如虬龍浮水中,始曰流虬(「中山世鑒」)。
流求國,居海島之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其王姓歡斯、名渴利兜,不知其由來、有國代數也(「隋書」)。
流鬼(見新唐書)。
宋景定五年,西北諸島始來貢。咸淳二年(丙寅),北夷大島來朝;自后,每年來貢(「中山世鑒」)。
瑠求,在漳、泉、福州界,與澎湖諸島相對;西、南、北岸皆水(「元史」。「粵志」亦作瑠求)。
元延佑元年,國王玉城嗣位;世衰政廢,內為色荒、外為禽荒。諸按司不朝,國分為三:大里按司據佐敷、知念、玉城、具志頭、東風平、島尻、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豐見城十一國,稱山南王;今歸仁按司據羽地、名護、國頭、金武、伊江、大宜味、恩納七國,稱山北王;中山惟有首里王城、那霸、泊、浦添、北溪、中城、越來、讀谷山、具志川、勝連、三平(西平、南平、真地平)等數國(「中山世鑒」)。
明洪武十六年,命內使監丞梁民同奉御路謙赍符,賜王鍍金銀印一。十八年,補給山南王、山北王駝紐鍍金銀印各一(「明史」、「實錄」)。
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南夷宮古島、八重山島始來貢;其后,每年來貢(「中山世鑒」)。
永樂二十一年(癸卯)秋,尚巴志遣使奏曰:『我琉球國分為三者,百有余年。臣巴志為此發兵山南、山北,今歸太平。伏愿陛下圣鑒,不違舊規,給臣襲封』(「中山世鑒」)。自后國雖合一,仍稱中山王。
國朝順治八年,世祖章皇帝遣使封尚質為中山王,賜印一顆,印文止稱「琉球國王」,詔敕文稱「琉球國中山王」如故。
疆域
琉球國國都,元延佑間,分為三;宣德時,并為一國,分為三省。中山為中頭省,屬府十四;山南為島窟(一作尻)省,屬府十二;山北為國頭省,屬府九(府,土名間切)。府所屬曰村頭(土名母喇)。地形東西狹,其寬處可有數十里;南北長,四百四十里。自中山首里,南至喜屋武邊海,緊行一日半;北至國頭邊海,緊行三日半。
臣按汪楫「錄」云:『幅員周回可五、六千里,東西長、南北狹』。非惟國都失實,即以屬島準之,亦非是。
進貢,由福建海道,來以冬至自姑米山起,五十更(六十里為一更,計三千里);回以夏至至姑米山止,四十更(二千四百里)。姑米至國都,四百八十里。徑直海面,西距福建布政司一千七百里、距京師七千八百三十二里。國人至今自呼琉球地曰「屋其惹」。轄三十六島,東四島、西三島、西北五島、東北八島、南七島、西南九島。水程,南北三千里,東西六百里。遠近環列,語言惟姑米、葉壁與中山為近;余皆不相通。擇能中山語者,給黃帽為酋長。又遣黃帽官蒞治之,主聽訟、征賦,名奉行官,亦名監撫;使歲易人,土人稱之曰親云上(讀如「牌金」,蓋三字兩音也)。太平山、大島、八重山各三員,馬齒山二員,小島各一員;惟巴麻(國音讀「間」字同「麻」,華言「山」也)、伊計、椅山、硫磺山四島不設。
臣按「屋其惹」,徐葆光「錄」謂其舊土名;非也。細考之,乃土音如此;令之作書;則仍是「琉球」兩字耳。
中山省(首里、泊、久米、那霸,不入間切;真和志以下,共十四間切)
首里,王宮所在,不稱間切;屬村縣二十一:崎山(在王宮東)、金城(在王宮西南)、內金城、新橋(在王宮東北)、赤平(在王宮北)、儀保(在朱平村北)、西儀保、末吉(在王宮北)、山川、新川、殿川、寒川、大中、鳥崛、汀白次、赤田、姑場川、桃原、當藏、真和地、立岸。
泊(土音「土馬爺」,一字三音。在首里西五里),屬村縣二:東境、西境。
那霸(在首里西十里),屬村縣六:東縣、西縣、泉崎、若狡町、辻山(辻音「失汁」一字兩音)、渡地。
久米(粂字土音「苦念搭」,一字三音;今訛為久米。在那霸東),屬村縣四:東門村、西門村、北門村、南門村(亦名大門村。舊有普門寺,又名普門地。皆洪武中,賜閩人三十六姓居之,不他徙;故名唐營,亦稱營中。后改唐榮,以村中貴者為總理唐榮司)。
真和志(在首里西五里),屬村縣十二:識名、國場、牧志、天久、松川、與儀、龜田、安里、湊川、古波藏、仲井間、上間。
南風原(在首里南七里),屬村縣七:宮平、津嘉山(舊有玉那霸,今并入)、內嶺、本部、喜屋武(讀如「腔」,三字一音)、神里、平川。
東風平(在首里南二十五里,地在山南省界中),屬村縣九:東風平、富盛、志多伯、世名城、友寄、高良、山川(首里同名)、宜壽次、當銘。
西原(在首里東七里),屬村縣十六:幸地、小橋川、安室、桃原(首里同名)、我謝、翁長、平郎、小那霸、棚原、末吉(首里同名)、石嶺、嘉手刈、小波津、與那城(與那城府同名)、內間、吳屋。
浦添(在首里東三十里),屬村縣十一:浦添、伊祖、牧港、安波茶、澤囗〈山氏〉、屋富祖、城間、西原(西原府同名)、內間(西原同名)、勢理客、前田。
宜野灣(在首里東三十里),屬村縣十二:宜野灣、謝名、普天間、新城、具志川(具志川府同名)、城田、嘉數、安仁屋、伊佐、喜友名、野嵩、我如古。
中城(在首里東四十里),屬村縣十九:中城、姑場、熱田、當間、島袋、粵間、和宇慶、屋宜、津灞、安谷屋、伊集、渡口、喜舍場、添石、瑞慶覽、新垣、安里(真和志同名)、中順、比嘉。
北谷(亦稱比溪。在首里北四十里。此府多稻田),屬村縣十二:北谷、濱川、砂邊、野國、野里、玉代勢、屋良、桑江、嘉手納、平安山、伊禮、前城。
讀谷山(在首里東六十里),屬村縣十二:讀谷山(亦稱座喜味)、高志保、喜名、宜間、渡具知、大灣、伊良皆、渡慶次、波平、長濱、瀨名霸、根波。
勝連(在首里東北六十里),屬村縣十:勝連、神谷、比嘉(中城同名)、平敷屋、平安名、內間(浦添同名)、新垣(中城同名)、龜島、濱村、南原。
與那城(在首里東北五十里),屬村縣六:仲田、平安座、安勢里、上原、池宮城、伊計。
越來(在首里北五十里),屬村縣十:越來(尚圓王弟宣威采地。代尚圓立六月,讓位圓子尚真,退老于此。今其子孫世為此村領主)、照屋、安慶田、湖屋、上地、諸見里、山內、宇慶田、大古回、中宗根。
美里(在首里北六十里),屬村縣十八:嵩原、高原、恩納(亦稱東恩納,以別北山之恩納)、石川、古謝、伊波、野原、松元、田里、楚南、比屋根、與儀(真和志同名)、宮里、知花、池原、嘉手茢、登山、山城。
具志川(在首里東六十里),屬村縣十五:安里(真和志同名)、上江洲、宇堅、祝嶺、中嶺、天愿、高江洲、田場、田崎、安慶名、江洲、大田、榮野比、川崎、兼嘉段。
山南省(屬間切十二)
大里(在首里南二十里),屬村縣十七:與那原、與古田、涌稻國、板良敷、仲程、與那霸、稻福、上與那原、大城、宮城、古堅、目取真、島袋(中城同名)、南風原(南風原府同名)、高宮城、真境名、當真。
玉城(在首里南四十里),屬村縣十一:玉城、中村渠、富里、絲數、垣花、富名腰、前川、當山、和名、奧武、志堅原。
豐見城(在首里南十五里。有山南王弟故城。國中祈雨,例在此),屬村縣十七:豐見城、饒波、長堂、翁長(西原同名)、真玉橋、盛島、奧平、高嶺、儀保(首里同名,亦稱宜保)、我那霸、渡嘉敷、高安、伊良波、名嘉地、田頭、保榮茂、嘉數(宜野灣同名)。
小祿(在首里南二十里),屬村縣十一:小祿、上原、當間(中城同名)、囗〈雙上牛下〉宮城(土音:囗〈雙上牛下〉為「五十」,宮為「诐」,城為「五十姑」,三字六音)、大嶺、儀間、湖城、具志、多加良、安次嶺、赤嶺。
兼城(亦曰金城。在首里西南三十里),屬村縣十:兼城、座波、照屋(越來同名
)嘉數(宜野灣、豐見城同名)、波平、武富、安波根、絲滿(在海邊村,石甚奇)、
湖平、志茂田。
高嶺(土名多嘉嶺。在首里西南三十里),屬村縣五:大城(大里同名)、真榮里、國吉、與座、屋姑。
佐敷(亦稱佐鋪。在首里南二十里),屬村縣八:佐敷、新里、屋比久、手登根、外間、津波古、與那嶺、小谷。
知念(在首里南三十里),屬村縣十:知念、敷名、久手堅、山口、缽嶺、久高、外間(佐敷同名)、知名、安座真、下敷屋。
具志頭(在首里南三十里),屬村縣六:具志頭、波名城、中座、喜納、新城(宜野灣同名)、與座(高嶺同名)。
麻文仁(麻亦作「摩」。在首里南四十里),屬村縣五:麻文仁、米次、石原、松嶺、小渡。
真壁(在首里南四十里),屬村縣八:真壁、田島、真榮平、絲洲、宇榮城、古波藏(真和志同名)、新垣(中城、勝連同名)、名城。
喜屋武(在首里南四十里,為國中極南沿海邊上),屬村縣五:喜屋武(南風原同名)、上里、福地、山城(美里同名)、束邊名。
山北省(屬間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