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針灸

  • 筋門
  • (清)陳夢雷
  • 1322字
  • 2015-12-22 09:44:54

《素問》曰:春刺秋分,筋攣逆氣,環(huán)為咳嗽,病不愈,令人時驚,又且哭。

病有在脈者,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nèi)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

刺筋無傷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無傷筋者,過肉中筋也。此之謂反也。

病在筋,筋攣節(jié)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為故,刺分肉間,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靈樞》曰:關(guān)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勿出血,此肝之應(yīng)也。或曰淵刺,一曰豈刺。

恢刺者,直刺旁之,舉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轉(zhuǎn)筋于陽治其陽,轉(zhuǎn)筋于陰治其陰,皆卒刺之。

暴攣癎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筋癲疾者,身倦攣急,大刺項大經(jīng)之大杼脈。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熱病,面青,腦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針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熱病數(shù)驚,瘈瘲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針急瀉有余者。癲疾毛發(fā)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瘲,如從后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侖;發(fā)針不已,取然谷。

黃帝曰:人之亸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復(fù),故為亸。因其所在,補分肉間。

黃帝問于伯高曰:何以知筋之病也?伯高曰: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筋部無陰無陽,無左無右,候病所在。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百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病間者淺之,甚者深之,間者少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diào)氣,故曰上工。

《甲乙經(jīng)》云:卒心中痛,瘈瘲互相引,肘內(nèi)廉痛,心敖敖然,間使主之。

熱病,先手臂瘈瘲,唇口縱,鼻張,目下汗出如轉(zhuǎn)珠,兩乳下二寸,堅脅滿悸,列缺主之。

振寒瘈瘲,手不伸,咳嗽唾濁,氣膈善嘔,尺澤主之。

大風(fēng)默默不知所痛,嗜臥善驚,瘈瘲,天井主之。

頭重鼻衄及瘈瘲,至陰主之。

身熱狂走,讝語見鬼,瘈瘲,身柱主之。

《難經(jīng)》云:筋會陽陵泉,筋病治此。

《千金方》云:腹?jié)M瘈瘲,心痛氣滿不得息,巨闕主之。

嘔血時瘈,善搖頭,顏青,汗出不過肩,傷寒溫病,曲澤主之。

轉(zhuǎn)筋十指攣急,不得屈伸,灸腳外踝骨上七壯。

失精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壯,在內(nèi)踝前筋里宛宛中。

又云:灸下滿各五十壯,老人加之,小兒隨年壯法。

又云:此二穴喉腫厥逆,五臟所苦,鼓脹,悉以主之。

轉(zhuǎn)筋,脛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橫筋上三壯。

腹脹轉(zhuǎn)筋,灸臍上一寸,二七壯。

勞冷氣逆,腰髖冷痹,腳屈難伸,灸陽蹺一百壯,在外踝下,容爪。

腰背不便轉(zhuǎn)筋,急痹筋攣,灸第二十一椎,隨年壯。

《衛(wèi)生寶鑒》曰:張仲文傳神仙灸法,腰膝重痛,不可轉(zhuǎn)側(cè),起坐難,及冷痹腳筋攣急,不可轉(zhuǎn)側(cè)屈伸,灸曲膝兩文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炷到肉,初覺疼痛,用二人兩邊齊吹,至火滅,午時著灸,人定已來,臟腑自動一兩行,或轉(zhuǎn)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尺澤去肘疼筋緊。尺澤,肺經(jīng),在肘約橫紋中。

《醫(yī)學(xué)綱目》曰:筋攣骨痛,補魂門。

膝曲筋急不能舒,取曲泉。

筋急不能行,內(nèi)踝筋急,灸內(nèi)踝四十壯;外踝筋急,灸外踝三十壯,立愈。

膝筋攣急不開,兩膝內(nèi)外曲交尖,各灸二七壯,即委陽穴。

轉(zhuǎn)筋而痛,瀉承山,或灸二七壯。

肝熱生筋痿,補行間,瀉太沖。

筋攣陰縮痛,灸中封五十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高要市| 永安市| 维西| 阿鲁科尔沁旗| 岚皋县| 磐石市| 文水县| 禄丰县| 乐亭县| 平山县| 利辛县| 开原市| 四川省| 出国| 铜陵市| 萝北县| 汨罗市| 蓝田县| 澄城县| 南平市| 乌苏市| 洞头县| 霍城县| 丰城市| 宜君县| 阳谷县| 开鲁县| 浦北县| 漠河县| 济南市| 花垣县| 德格县| 临沧市| 大足县| 拉孜县| 佛学| 调兵山市| 长岛县| 仙居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