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兵食志(1)

  • 遼東志
  • 任洛
  • 4515字
  • 2015-12-20 17:06:26

武備

遼東都司定遼左等二十五衛二州戶口二十七萬五千一百五十五馬隊額軍五萬二千二百八十二名步隊額軍三萬七千四百九十五名招集軍一萬三千六百二十七名屯田軍一萬八千六百三名煎鹽軍一千一百七十四名炒鐵軍一千五百四十八名寄籍民七千一百九名操馬五萬五千一百九十八匹邊墩一千六十七座

定遼左衛

戶口 【七千一十三】      馬隊額軍 【一千一百三名】    步隊額軍 【一千五百九十一名】

屯田軍 【八百五十六名】    煎鹽軍 【六十三名】       炒鐵軍 【一百一十八名】

寄籍民 【一百二十六名】

定遼右衛

戶口 【六千一百三十七】    馬隊額軍 【一千三百二名】    步隊額軍 【一千一百六十七名】

屯田軍 【六百八十七名】    煎鹽軍 【五十三名】       炒鐵軍 【一百三十二名】

寄籍民 【一百八十名】

定遼中衛

戶口 【八千九百三十六】    馬隊額軍 【一千四百四十名】   步隊額軍 【七百九十名】

屯田軍 【六百七十三名】    煎鹽軍 【五十一名】       炒鐵軍 【三十九名】

寄籍民 【三百三十七名】

定遼前衛

戶口 【七千五百九十二】    馬隊額軍 【一千二百三十五名】  步隊額軍 【八百八十六名】

屯田軍 【四百八十一名】    煎鹽軍 【七十名】        炒鐵軍 【九十七名】

寄籍民 【三百三十名】

定遼后衛

戶口 【八千四百七十七】    馬隊額軍 【一千四百九十七名】  步隊額軍 【八百四十二名】

屯田軍 【七百九十七名】    煎鹽軍 【七十一名】       炒鐵軍 【一百一十七名】

寄籍民 【三百八十八名】

東寧衛

戶口 【一萬五千六百三十四】  馬隊額軍 【二千四百八名】    步隊額軍 【二百三十二名】

屯田軍 【三百六名】      煎鹽軍 【四十八名】       炒鐵軍 【七十名】

寄籍民 【一百二十二名】

自在州

戶口 【一千五百三十九】

都司經歷司

寄籍民 【四百八十一名】

河東集軍 【一萬一千五百三名】

廣寧衛

戶口 【五千九百六十八】    馬隊額軍 【五百六十九名】    步隊額軍 【二百一名】

屯田軍 【四百名】       煎鹽軍 【三十一名】       炒鐵軍 【三十九名】

寄籍民 【四十三名】

廣寧左衛

戶口 【五千九百六十八】    馬隊額軍 【一千一百六十一名】  步隊額軍 【一千二十七名】

屯田軍 【一千二百三十八名】  煎鹽軍 【四十四名】       炒鐵軍 【三十六名】

寄籍民 【一百七十四名】

廣寧右衛

戶口 【一萬六百一十三】    馬隊額軍 【五百九十九名】    步隊額軍 【七百三十七名】

屯田軍 【五百四十三名】    煎鹽軍 【三十三名】       炒鐵軍 【六十九名】

寄籍民 【六十六名】

廣寧中衛

戶口 【五千四百九十七】    馬隊額軍 【七百一十九名】    步隊額軍 【三百三十五名】

屯田軍 【三百一十九名】    煎鹽軍 【三十三名】       炒鐵軍 【六十名】

寄籍民 【五十名】

河西集軍 【二千一百二十四名】

廣寧右屯衛

戶口 【三千二百九十七】    馬隊額軍 【二百七十二名】    步隊額軍 【一百二十六名】

屯田軍 【五百一十二名】    煎鹽軍 【三十一名】       炒鐵軍 【一十六名】

寄籍民 【三十七名】

義州衛

戶口 【八千三百二十四】    馬隊額軍 【二千一百五名】    步隊額軍 【一千二十一名】

屯田軍 【四百一十名】     煎鹽軍 【五十四名】       炒鐵軍 【三十一名】

寄籍民 【七百四十七名】

廣寧后屯衛

戶口 【五千八百一十一】    馬隊額軍 【一千四百五十五名】  步隊額軍 【六十五名】

屯田軍 【四百二名】      煎鹽軍 【三十一名】       炒鐵軍 【二十七名】

寄籍民 【二百八十五名】

廣寧中屯衛

戶口 【一萬四千六百二】    馬隊額軍 【一千三百名】     步隊額軍 【一千五百名】

屯田軍 【一千二百五名】    煎鹽軍 【二十四名】       炒鐵軍 【五十四名】

寄籍民 【五百八十名】

廣寧左屯衛

戶口 【七千四百一十二】    馬隊額軍 【一千六十五名】    步隊額軍 【一千四百九十二名】

屯田軍 【七百四十八名】    煎鹽軍 【四十一名】       炒鐵軍 【三十六名】

寄籍民 【四百九十名】

寧遠衛

戶口 【九千六百七十】     馬隊額軍 【三千五百八十名】   步隊額軍 【二千六百三十五名】

屯田軍 【二百二十五名】    煎鹽軍 【六十八名】       炒鐵軍 【四十九名】

寄籍民 【二百八十八名】

廣寧前屯衛

戶口 【一萬二千一百九十三】  馬隊額軍 【二千二百六十四名】  步隊額軍 【一千九百三十四名】

屯田軍 【六百名】       煎鹽軍 【三十一名】       炒鐵軍

寄籍民 【二百七十五名】

三萬衛

戶口 【七千四百八十七】    馬隊額軍 【六百六十名】     步隊額軍 【一百一十六名】

屯田軍 【三百九十五名】    煎鹽軍 【五十一名】       炒鐵軍 【五十四名】

寄籍民 【二十八名】

遼海衛

戶口 【八千四百五十五】    馬隊額軍 【七百八十一名】    步隊額軍 【二百三十八名】

屯田軍 【三百七名】      煎鹽軍 【四十一名】       炒鐵軍 【五十一名】

寄籍民 【三十一名】

安樂州

戶口 【一千二百六十】

鐵嶺衛

戶口 【九千二百六十】     馬隊額軍 【三千二百五十名】   步隊額軍 【一千四十二名】

屯田軍 【一百八十五名】    煎鹽軍 【五十二名】       炒鐵軍 【三十二名】

寄籍民 【五十六名】

沈陽中衛

戶口 【五千六百四十三】    馬隊額軍 【三千一百一十九名】  步隊額軍 【三千八十九名】

屯田軍 【三百八十二名】    煎鹽軍 【四十六名】       炒鐵軍 【五十五名】

寄籍民 【七十八名】

海州衛

戶口 【一萬八千二百】     馬隊額軍 【三千二百五十名】   步隊額軍 【三千八百七十名】

屯田軍 【二千二百一十二名】  煎鹽軍 【四十四名】       炒鐵軍 【一百三十八名】

寄籍民 【五百一十三名】

蓋州衛

戶口 【二萬五千五百三十四】  馬隊額軍 【一百二十一名】    步隊額軍 【二千八百四十八名】

屯田軍 【一千六百七十九名】  煎鹽軍 【六十八名】       炒鐵軍 【七十八名】

寄籍民 【五百一十九名】

復州衛

戶口 【七千六百四十八】    馬隊額軍 【三百九名】     步隊額軍 【七百一十八名】

屯田軍 【一千一十九名】    煎鹽軍 【六十二名】       炒鐵軍 【六十九名】

寄籍民 【三百八十二名】

金州衛

戶口 【四萬六千六百二十五】  馬隊額軍 【七百六十四名】    步隊額軍 【一千七百五十六名】

操馬 【五萬五千一百九十八匹】

遼陽城堡官軍馬 【九千五百五十五匹】

廣寧城堡官軍馬 【九千三百五十一匹】

廣寧右屯城堡官軍馬 【一百三十五匹】

義州城堡官軍馬 【三千一百七十二匹】

錦州城堡官軍馬 【二千三百三十七匹】

寧遠城堡官軍馬 【三千四百二十三匹】

廣寧前屯城堡官軍馬 【二千三百四十一匹】

開原城堡官軍馬 【七千三百六十九匹】

中固城堡官軍馬 【一千二百八十匹】

鐵嶺城堡官軍馬 【一千二百七十七匹】

泛河城堡官軍馬 【九百五十匹】

懿路城堡官軍馬 【一千三百九十匹】

蒲河城堡官軍馬 【九百八十八匹】

沈陽城堡官軍馬 【一千四百三十九匹】

撫順城堡官軍馬 【一千九十五匹】

叆陽城堡官軍馬 【二千六百四十九匹】

海州城堡官軍馬 【二千九百五十匹】

蓋州城堡官軍馬 【七十八匹】

復州城堡官軍馬 【四十六匹】

金州城堡官軍馬 【三百六十四匹】

游擊官軍馬 【三十九匹】

練武法 【先日懸操牌至夜聽頭聲喇叭響官軍造飯背馬披戴軍器二聲喇叭響赴扎隊地方每二十步一隊站立三聲喇叭響千把總官旗領兵由兩南門挨次出至教場各照風障馬拴列為五層中軍官待隊伍放畢鳴金鼓執五方門角等旗赴教場將臺前擺列停當俟總兵出城號頭響擂鼓三次張大旗鳴金擊鼓旗臺喇叭號頭齊響下馬入廳鳴金止中軍官稟放炮掌號笛中軍兩哨各出紅旗面北放起火箭三枝炮三個摩旗三次吶喊三聲號笛響千把總管隊官旗挨司隊赴將臺東西擺列聽發放事畢鳴鼓各回原地聽令望旗臺舉紅旗聽單哱啰響抬把點鼓行百步哵咧響摩旗吶喊安把按旗聽四聲喇叭響攢隊旋轉面北打得勝鼓回至八十步六十步四十步各聽哵咧摩旗三次吶喊三聲各至風障前鳴金旋轉面南站立射箭將臺舉紅旗徹把回至風障前候中軍官稟放炮摩旗吶喊發擂畢始落大旗望將臺招黃旗各牽馬聽雙哱啰響上馬至旗堆前面南五層站立聽中軍點鼓往南徐行至教場中心兩哨面向東西扎隊俱至四十步馬路站立待中軍五分旗過挨隊入城散以上號令違者依軍法從事】

金陣操法 【官軍看旗臺舉雙紅旗牽馬中軍舉單黑號帶俱至旗堆前一層站立舉單黃號帶分為二層舉單紅號帶分為三層破空擺列聽哱啰響上馬點鼓行至看軍臺南鳴金止喇叭響旋隊面北聽中軍哵咧響下馬哱啰響上馬放火炮摩旗三吶喊三長聲喇叭響點鼓前后三層各離二十步俱北行攢隊喇叭響三隊攢一大隊旗二掩一見分隊喇叭響仍分三隊照舊破空擺列敵從北來放炮一發擂戰聲喇叭響第一層馬隊單擺開吶喊各執弓箭鎗銃刀牌迎敵三沖賊退鳴金止鈸響收隊長聲喇叭響點鼓第二層馳出二十步敵復來放炮一發擂戰聲喇叭響單擺開吶喊如前迎敵賊退鳴金止鈸響收隊長聲喇叭響點鼓第三層又馳出二十步敵再來放炮一發擂戰聲喇叭響單擺開吶喊迎敵如初賊退鳴金止鈸響收隊聽九聲喇叭響旋隊面南篩金打得勝鼓喇叭號頭齊響到教場看軍臺中鳴金止看中軍放雙起火中層隊伍分為二層立定南北不動放炮一吹海啰鳴金打得勝鼓哱啰喇叭笛兒齊響下營鳴金止篩啰出夜不收架炮哵咧響下馬拴絆擺列二層每人牽馬二匹其余官軍離營二十步單擺開如架炮夜不收報北面有賊北門放炮一中軍接炮一發擂步沖三次摩旗吶喊三舉皂旗中軍發牌三面開東西北三門擂鼓不絕游兵由北門離營二十步單擺開東西面游兵由東西門出接北面游兵兩哨單擺開敵復從北來北門放炮一中軍接炮一發擂戰聲喇叭響交鋒三次每次摩旗吶喊一聲各用弓箭鎗銃刀牌射打敵退鳴金止中軍摩旗三吶喊三鈸響收隊打得勝鼓仍從三門進入原地鳴金止東西南三面攻戰俱同如四面有賊四門各放炮一中軍接戰一發擂步沖三次摩旗吶喊三五方號帶齊舉四門各舉旗中軍發牌四面開四門外營游兵出營二十步兩哨單擺開二營子營游兵繼出居中單擺開□復從四面來四門各放炮一中軍接炮一發擂次戰聲喇叭響交鋒三次吶喊三官軍擒賊敵聚眾來救復各用神鎗銃炮刀牌射打賊退鳴金止聽中軍摩旗三吶喊三鈸響收隊塘馬俱掣南墻分左右對外營扎隊鳴金打得勝鼓各從四門進入隨即押赴中軍審驗畢各還原地鳴金止聽中軍哱啰響上馬清隊喇叭響攢隊放炮一長聲喇叭響各人風障】

金陣圖

往南旋北迭沖三陣之圖

往南分四層變方營之圖

方營之圖

右圖說乃東遼各鎮操演戎馬之法想京營三邊所習不出乎此雖然圖者跡也運用者心也心跡之判久矣大將鎮靖邊疆以威胡虜不獨以圖者眾也若以時操練精步武熟士卒耳目亦不可緩故附于此以見兵略之一端兵法曰微乎 【脫微乎二字】 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無形無聲圖外意也用兵者當識之

沿邊城堡墩臺

南路寧遠等處城堡墩空操守 【官軍九千五百六十員名】

前屯城堡墩臺操守 【官軍三千八百六十員名】

本城 【官軍七百七十八員名】 中前所 【官軍二百八十九員名】 中后所 【官軍三百一十五員名在新興堡駐剳】

邊墩 【一百七座瞭守官軍五百五十五員名】

鐵場堡 【官軍一百二十六員名堡西吾名口可屯兵堡北土胡衕可按伏吾名口空通賊道路寧遠守備官前屯城中前所兵馬可為策應】

吾名口臺  接界臺   北石門臺  寺兒山臺

鎮夷臺   椴木沖臺  濫泥溝臺  石堆空臺

永安堡 【官軍一百五十一員名堡北甕圈山可屯兵堡東背陰障可按伏濫泥溝空通賊道路寧遠守備官前屯城中前所兵馬可為策應】

石狹口臺  小孤山臺  古路溝臺  大孤山臺

鎮營臺   鎮靜臺   西小川臺  團山臺

刀背山臺  鳳石嘴臺  總管臺   鎮虜臺

黎樹溝臺  松嶺臺   管家沖臺  野豬獐臺

尖山臺   小將軍石臺 樓子山臺

三山營堡 【官軍一百七十六員名堡北大古路口可屯兵堡西平山溝可按伏長嶺空小古路口黃土嶺空通賊道路寧遠守備官前屯城兵馬可為策應】

長嶺兒臺  大古路口臺 平山臺   雙山臺

松山臺   石嘴臺   芍藥溝臺  小古路口臺

釣魚臺   石嘴空臺  雙溝臺   黃土嶺臺

灣頭墻臺  半邊山臺  半邊山墩

平川營堡 【官軍一百七十五員名堡北石河口可屯兵堡南澇豆溝可按伏古路口空長寧空鎮北臺通賊道路寧遠守備官前屯城兵馬可為策應】

石河口臺  牽馬嶺臺  長寧臺   栗子臺

松樹臺   鎮虜臺   鎮北臺   長嶺臺

鎮夷臺   安邊臺   古路口臺  野馬川臺

瑞昌臺 【臺:堡】 【官軍一百五十一員名堡北蛤蜊河可屯兵堡東毛刺沖可按伏獅子口通賊道路寧遠守備官前屯城兵馬可為策應】

排柵莊臺  青草坡臺  野麻坡臺  蛤蜊河臺

團山兒臺  杏樹溝臺  寨兒山臺  毛刺關臺

三道溝臺  獅子口臺  白石嶺臺  鎮東臺

高臺營堡 【官軍一百七十六員名堡西燒荒口可屯兵堡北黑土臺可按伏黃伯河空大家嶺空通賊道路寧遠守備官前屯兵馬可為策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桃源县| 海淀区| 花莲市| 建瓯市| 陆川县| 六盘水市| 盐山县| 道真| 蓬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丹寨县| 门源| 公主岭市| 米易县| 武乡县| 阳城县| 广元市| 英山县| 嘉善县| 三明市| 大安市| 平利县| 兴文县| 徐州市| 晋城| 铁岭县| 洛浦县| 罗山县| 藁城市| 石城县| 白河县| 莫力| 达拉特旗| 三门县| 红原县| 云阳县| 昆山市| 临邑县| 南郑县|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