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3章

〔一三〕潛夫論交際篇:“俗人之相于也,有利生親,積親生愛。”又釋難篇:“夫堯、舜之相于人也,非戈與伐也。”汪繼培箋云:“相于,兩相交被之辭。文五年左傳疏引鄭康成箴膏肓云:‘禮,天子于二王后之喪,含為先,襚次之,賻次之;于諸侯,含之,赗之;小君亦如之;于諸侯臣,襚之;諸侯相于如天子于二王后。’儀禮聘禮鄭注:‘大問曰聘,諸侯相于,久無事,使卿相問之禮。’易林蒙之巽:‘患解憂除,王母相于,與喜俱來,使我安居。’藝文類聚五十三孔融與韋休甫書曰:‘疾動,不得復與足下岸幘廣坐,舉杯相于,以為邑邑。’急就篇有尚自于,一人言自于,二人言相于。呂氏春秋不侵篇云:‘豫讓國士也,而猶以人之于己也為念。’高誘注:‘于猶厚也。’相于亦相厚之意矣。”器案:曹子建樂府當來日大難:“廣情故,心相厚。”御覽六八八引繁欽定情詩:“何以結相于,金薄畫慘頭。”晉書左貴嬪傳:“為離思賦曰:‘況骨肉之相于兮,永緬邈而兩絕。’”讀曲歌:“君行負憐事,那得厚相于。”杜甫贈李八秘書別三十韻:“良友惜相于。”是相于一詞,自漢、魏至唐人猶相沿用之。尋左傳莊公九年:“管夷吾治于高傒。”杜注:“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又成公二年:“余雖欲于鞏伯。”于亦厚意。詩秦風權輿兩“于我乎”,箋所謂“其意勤勤然”,亦厚義也。馬融廣成頌:“淤賜犒功。”然則“于”亦“淤”之借字也。

〔一四〕史記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集解:“桓譚新論曰:‘言內有以相知與否,不在新故也。’”索隱:“案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頭,猶如新也。(傾蓋如故)如吳札、鄭僑也。’按家語:‘孔子遇程子于途,傾蓋而語。’又志林云:‘傾蓋者,道行相遇,軿車對語,兩蓋相切、小欹之,故曰傾也。’”漢書鄒陽傳注:“孟康曰:‘初相識,至白頭不相知。’文穎曰:‘傾蓋,猶交蓋,駐車也。’”語又見新序雜事三。

〔一五〕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一六〕公羊傳隱公元年:“因其可褒而褒之。”十反篇亦載此語。

〔一七〕此句元作“在者無之”,何本、鐘本、拾補引嚴于鈇本作“在者寡慇勤之誼”,鄭作“在者無囗囗之囗”,今酌補“慇勤”“誼”三字。

〔一八〕“饑”,程本、鐘本作“饑”。

〔一九〕緩急二字,偏義復詞。

〔二0〕“兩不得中”,何本、鐘本作“兩不可得”。

〔二一〕平,平議也。

〔二二〕論語先進篇:“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孔安國曰:“言治民事神,于是而習之,亦學也。”

〔二三〕左傳桓公六年:“以為后圖。”正義曰:“以為在后圖謀。”案:三國志魏書邴原傳注引邴原別傳:“孔融曰:‘往者,應仲遠為泰山太守,舉一孝廉,旬月之間而殺之。夫君人厚薄,何常之有?’原對曰:‘仲遠舉孝廉,殺之,其義焉在?夫孝廉,國之俊選也,舉之若是,則殺之非也;若殺之是,則舉之非也。詩云:彼己之子,不遂其媾。蓋譏之也。語云: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仲遠之惑甚矣,明府奚取焉。’”仲遠之舉孝廉而殺之,與此之議孝廉之平除,事可比義,故附及之。

汝南戴幼起,三年服竟,讓財〔一〕與兄,將妻子出客舍中,住官池田〔二〕以耕種。為上計史〔三〕,獨車載衣資〔四〕,表汝南太守上計史戴紹車。后舉孝廉,為陜令。

〔一〕“財”,郎本誤“則”。

〔二〕漢書宣紀:“詔:‘池囗未御幸者,假與貧民。’”應劭注曰:“池,陂池也;囗,禁苑也。”

〔三〕后漢書應奉列傳注引謝承書:“奉少為上計吏,許馴為計掾。”劉攽曰:“案‘吏’當為‘史’,總而言,掾、史皆吏,別而言之不同,上計有史有掾也。”案劉說是,本書正作上計史。續漢書百官志五:“秋冬集課上計于所屬郡國。”注補引胡廣曰:“秋冬歲盡,各計縣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上其集簿,丞尉以下,歲詣郡課校其功,功多尤為最者,于廷尉(借作“慰”)勞勉之,以勸其后,負多尤為殿者,于后曹別責,以糾怠慢也。諸對辭窮尤困收主者,掾、史關白太守,使取法丞尉縛責以明下,轉相督敕,為民除害也。明帝詔書‘不得僇辱黃綬’,以別小人吏也。”

〔四〕漢書朱買臣傳:“買臣隨上計吏為卒,將重車至長安。”師古曰:“買臣身自充卒,而與計吏將重車也。載衣食具曰重車。重音直用反。”據此,則上計吏當別有車,故應氏按語亦以推獨車為言,此載衣資者,即所謂重車是也。

謹按:禮有東宮西宮,辟子之私,不足則資,有余亦歸之于宗也〔一〕。此言兄弟無離異之義也。凡讓財者類與弟〔二〕,子弟尚幼,恩情〔三〕注,希有與兄。既出之日,可居冢〔四〕下,冢無屋,宗家〔五〕猶有贏〔六〕田廬田,可首粥力者耳〔七〕,何必官池客舍。既推獨車,復表其上,為其〔八〕飾偽,良亦昭晰。幼起同辟有薛孟嘗者〔九〕,與弟子共居,弟子常〔一0〕求分,力〔一一〕不能止,固〔一二〕乃聽之,都與,奴婢引〔一三〕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一四〕,汝不能使之。”田屋取其荒壞者,曰:“我少時所作買〔一五〕,意所戀也。”器物取其久者〔一六〕,曰:“我服食久,身口安之也。〔一七〕”外有共分之名,內實十三耳。子弟〔一八〕無幾盡之,輒復更分,如此者數〔一九〕。傳稱袁盎三兄子分而供其公家之費〔二0〕,此則〔二一〕然矣。論語:“泰伯三讓,民無得而稱之焉。〔二二〕”何有讓數十萬,畏人而〔二三〕不知,欲令皦皦〔二四〕,乃如是乎?方之袁、薛,差以千里。凡同居,上也;通有無,次也;讓其下耳〔二五〕。況若幼起,仍〔二六〕斯不足貴矣。

〔一〕儀禮喪服傳:“故昆弟之義無分,然而有分者,則辟子之私也。子不私其父則不成為子,故有東宮,有西宮,有南宮,有北宮,異居而同財,有余則歸之宗,不足則資之宗。”

〔二〕“弟”上,拾補校補“子”字。

〔三〕“情”下,拾補云:“下脫一字。”

〔四〕“冢”,兩京本誤作“家”,下同。御覽五二六、九七五引汝南先賢傳曰:“薛苞歸先人冢側坊中,種稻以祭祀,芋以充饑。”冢側猶冢下也。

〔五〕后漢書樊弘列傳:“與宗家親屬作營塹自守,老弱歸之者千余家。”宗家,猶言宗人。

〔六〕“贏”元作“羸”,今據拾補校改。

〔七〕“首”,拾補校作“身”,云:“‘粥身’又見下卷,乃勤力之意。”

〔八〕“為其”,拾補曰:“似倒。”

〔九〕御覽一八一引華嶠后漢書:“汝南薛苞字孟嘗。”又四一四引汝南先賢傳:“薛苞字孟嘗,西平人。”

〔一0〕“常”,郎本作“當”,未可據。

〔一一〕“力”,拾補云:“范書作‘包’,乃孟嘗之名,上‘薛’字下或當有‘包’字。”

〔一二〕“固”,拾補校作“因”。

〔一三〕引亦取也,與下文言取,互文見義。后漢書孔融傳注引融家傳:“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御覽三八五引孔融別傳亦謂:“每與諸兄共食梨,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前言引,后言取,以互文見義,與此正同。

〔一四〕案范書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序、后漢紀十一、御覽四一四引汝南先賢傳、又五一二引華嶠后漢書、顏氏家訓后娶篇俱作“與我共事久”,語意較完,當據補正。

〔一五〕拾補曰:“范書作‘吾少時所理’。”器案:家訓與范書同,華書、袁紀、汝南先賢傳俱作“吾少時所治”。

〔一六〕器案:“久”讀為“舊”,論語憲問篇集解引孔注:“久要,舊約也。”漢書述魏豹田儋韓信傳贊:“曷惟其舊。”與起、朽韻,應劭曰:“言不能久也。”文選答賓戲注引項岱曰:“久,舊也。”

〔一七〕“安之”,郎本誤乙作“之安”。

〔一八〕“子弟”,拾補校作“弟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河北区| 仙游县| 弥勒县| 江川县| 西华县| 收藏| 雅安市| 平谷区| 沾化县| 定日县| 太保市| 克什克腾旗| 马公市| 鄂托克前旗| 衡阳市| 大理市| 勐海县| 江津市| 老河口市| 阿克苏市| 庆安县| 吉安市| 乐陵市| 会同县| 沂源县| 腾冲县| 宜良县| 天等县| 安溪县| 喀喇沁旗| 秀山| 遂宁市| 锡林浩特市| 宜君县| 怀远县| 天水市| 固原市| 嘉鱼县| 乌拉特前旗|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