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康熙朝 (5)

諭兵部;『浙江、四川兩路,宜遣王、貝勒、貝子、公等前往剿賊。所以遣王等者,非謂諸將才能不足;念諸王、貝勒皆朕懿親,指揮調遣可無牽掣,守御征剿足增威重。其授和碩康親王杰書為奉命大將軍,同固山貝子傅喇塔率前鋒一百七十六名、每二佐領合出護軍一名,赴浙江。又前調赴荊、岳蒙古兵,令各分一千名隨王;至江寧時、將此兵留駐,更調駐守江寧喀喇沁土默特兵并赴浙江。授多羅貝勒董額為定西大將軍,同固山貝子都統溫齊、輔國公綽克托率貝子準達所領驍騎之半,赴四川。其遣往王、貝勒、貝子、公下包衣佐領多者甲士酌量帶往,包衣佐領少者以閑丁酌量披甲帶往。至王、貝勒所駐地方,將軍在王軍前,則將軍印不用;如別將兵,各用其將軍印』。

諭兵部:『貝勒尚善等至岳州,將軍尼雅翰、都統朱滿、巴爾布、護軍統領額司泰仍參贊軍務;康親王杰書等至浙江,將軍賴塔、副都統喇哈、紀爾他布仍參贊軍務;貝勒董額等至四川,將軍赫業、瓦爾喀、護軍統領胡禮布、署前鋒統領穆占、副都統佛尼勒仍參贊軍務。其余,俱罷參贊』。

秋七月戊辰(初六日),議政王大臣等議覆:『廣東巡撫劉秉權奏:平南王次子都統尚之孝辭襲王爵。今當諸逆鴟張、大兵進剿之時,平南王尚可喜籌劃周詳,精神強健;應令尚可喜照舊管理。俟事平,令尚之孝承襲』。從之。

辛未(初九日),以郎廷佐為福建總督(原任江南江西總督)。

癸酉(十一日),命鎮海將軍王之鼎撥崇明沙船,率綠旗兵習水戰之黃浦,以防「海寇」。

平南王尚可喜奏:『逆鎮劉進忠遣逆黨陳奠率眾分踞程鄉縣水陸要口,抗拒我師;提督嚴自明等分遣官兵擊之,斬獲甚眾。程鄉縣偽守備張奉寰遣人通款,縛獻偽守備楊滄開門迎降』。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江西巡撫董衛國奏:『南瑞總兵官楊富隱匿在官甲冑,私置竹炮、器械,暗招閩兵千余練習滾牌,與賊潛通,謀為內應;臣與定南將軍希爾根密計擒之,實時正法』。下部議敘。

丙子(十四日),浙江總督李之芳奏:『賊兵合力來犯衢州,臣標兵單可虞;請敕副都統喇哈統兵急進,以壯聲援』。上諭:『喇哈兵不必留駐杭州,速赴衢州與將軍賴塔并力剿御。將軍喇哈達、侍郎達都、副都統馬哈達、雅塔理等仍駐杭州防守,副都統紀爾他布之兵視何處警急,即往應援』。

壬午(二十日),先是,上命副都統蘇朗、署副都統額思赫率領蒙古兵二千之江寧,即留副將軍阿密達,令之駐防;其原駐江寧喀喇沁土默特兵,令蘇朗等率赴浙江。至是,浙江賊寇蜂起,衢州告警;將軍喇哈達奏聞。上以衢州正在危急,令副都統伯穆赫林率喀喇沁土默特兵自江寧速赴浙江,與將軍喇哈達等會同剿御;副都統蘇朗等仍率蒙古兵鎮守江寧。將軍喇哈達、賴塔、侍郎達都、總督李之芳既同任剿撫之事,一應軍務須公同商酌,毋分彼此。如浙江何處有警,即相機應援』。

廣東廣西總督金光祖奏:『梧州失陷,我兵據守梧江』。上諭:『將軍根特巴圖魯等兵由袁州取長沙,進廣西以襲賊后,則取道廣東,必致遲久;可令平南王尚可喜、總督金光祖、提督馬雄會同酌議,添發官兵規取梧州。否則,固守梧江諸處,相機剿御』。

癸未(二十一日),以楊熙為福建巡撫(原任山西巡撫)。

乙酉(二十三日),平南王尚可喜奏:『官兵恢復程鄉后,鎮平、平遠二縣文武各官俱赴軍前投繳偽印、偽札,恢復二縣』。下部議敘。

己丑(二十七日),廣東巡撫劉秉權奏:『賊首李唐宗藏匿偽隆武敕印,盤踞永安縣南嶺山巢;值云、貴告變,即乘機嘯黨,蓄謀通逆。隨發兵搜捕,李唐宗勢迫投降,即于軍前正法;遣兵分路搜斬賊伙殆盡』。下部議敘。

八月丙申(初五日),平南王尚可喜奏:『潮州叛鎮劉進忠之黨劉斌據普寧,都統尚之孝等遣兵進剿被陷,知縣段藻潛遣人通款,誘賊出城迎戰,因閉門拒之;我兵剿殺甚眾,恢復普寧』。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丁酉(初六日),福建總督郎廷佐奏:『耿逆背叛,句連海寇虛張聲勢;但海寇止習水戰,陸地非其所長。宜剿撫兼施,乘機底定』。上諭:『郎廷佐入閩之日,海寇宜用撫、耿進忠宜用剿;或用間,相機便宜以行』。

壬寅(十一日),海澄公黃梧子芳度遣官黃藍間道赍奏進京,奏言:『臣父于本年三月二十六日病故,臣不得已,權以父命,送敕命印于賊處;仍密行招募,合舊兵共得六千余名。六月初四日,斬偽城守都督劉豹等三人,保守漳州。惟望大兵入閩救應;臣偵知來路,隨往迎接』。上諭:『海澄公黃梧自海上歸誠,殫竭忠藎,鎮守巖疆,勞績茂著。據奏于三月二十六日病故,朕心深為軫惻!應得恤典,從優議奏。黃芳度設計全城,招集兵卒,斬偽都督劉豹三人,固守地方以俟大兵;具見黃芳度能繼父志,克篤忠貞,殊為可嘉!黃芳度應令襲公爵。令大兵由浙江、江西、廣東三路進閩,黃芳度偵何處先到,即來迎會』。尋黃芳度兄一等侍衛黃芳世自陳生長閩地,深知道里情形;乞隨大兵進剿,救援伊弟黃芳度。上因授黃芳世為隨征福建總兵官,令同平南王尚可喜兵進剿福建。

九月甲子(初三日),湖廣總督蔡毓榮奏:『叛賊楊來嘉等犯南漳,官兵力戰,大敗賊眾,陣斬偽弁兵目』。下部議敘。

己巳(初八日),平南王尚可喜奏:『副都統尚之節等統兵自程鄉縣間道進閩,沿途相機剿撫,不煩兵戈;逆賊望風逃遁,偽官弁繳札投誠;恢復大浦縣,直抵三河壩』。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辛未(初十日),平南王尚可喜奏:『逆賊劉進忠抗不受撫,官兵在新亨地方剿殺偽副將陳璉等。七月十五日,賊眾五千乘風雨沖突;官兵奮擊,斬賊八百人』。下部議敘。

戊寅(十七日),浙江提督塞白理奏:黃巖失陷,總兵官阿爾泰從賊。上諭:『康親王杰書先剿溫州、黃巖諸處賊寇,平定地方,然后進剿福建』。

甲申(二十三日),定南將軍希爾根奏:『賊于本月初七日夜來犯大營,官兵分路迎擊,敗之;十一日復撫州』。尋又奏:『閩賊東踞建昌、滇賊西犯袁州,勢難分應。若臣舍建昌而援袁州,恐撫州已復旋棄,江右何日可定;仍宜合力以剿建昌之賊』。上諭:『撫州雖不可棄、袁州亦屬要地,希爾根兵可破建昌則進;若難以徑進,且鎮守撫州,令將軍哈爾哈齊仍率兵援袁州。至于所復地方,更令總督、提督發新募兵速赴將軍軍前,以資守御』。

乙酉(二十四日),平南王尚可喜奏:『續順公沈瑞不甘從逆,挈家回粵,情屬可憫』!命復還原爵,仍管伊標官兵,駐扎廣東。

冬十月癸巳(初三日),奉命大將軍康親王杰書秦:『福建逆賊一萬四、五千入犯遂安,遂安土賊王應茂等率賊兵四、五千沿河傍山遙為犄角;嚴州副將鮑虎率兵擊之,斬偽參將王師古等,殺賊千七百余級。乘勝追殺二十余里』。下部議敘。

乙未(初五日),定南將軍希爾根奏:『耿精忠偽將軍陳升及土賊郭應定等犯贛州,副都統甘度海等統兵迎擊,大敗之,斬偽總兵柯隆、李良。又追敗賊兵于龍泉縣石灰澳隘口,破其三營;參將塞勒等追北三十里,直抵曹林賊巢,攻取二十余寨』。下部議敘。

丁巳(二十七日),奉命大將軍康親王杰書奏:『偽都督周列、偽總兵桑明等率兵二萬,由常山謀犯衢州;平南將軍賴塔、總督李之芳令副都統喇哈、胡圖等統兵于九月十七日擊敗賊眾于焦園等地方,斬賊萬余』。下部議敘。

己未(二十九日),諭議政王大臣等:『自吳三桂叛逆以來,平南王尚可喜為國抒忠,厥功茂著。當茲粵東軍興之際,督、撫、提、鎮以下俱聽王節制。嗣后補授文武官員,聽王選補奏聞。其一切調遣兵馬及招撫事宜,亦聽王酌行』。

平南王尚可喜奏:『逆賊劉進忠盤踞潮州,恃海賊為應援。今海賊直薄城東。劉逆屢出城來犯;總兵官王國棟等率兵三戰三捷,斬獲甚多』。下部議敘。

十一月庚辰(二十一日),平南王尚可喜奏:『續順公沈瑞、副都統鄧廣明及官兵家口共二千余人為叛鎮劉進忠驅入福建,拘留漳浦;恐大兵進剿,玉石難分』。得旨:『續順公沈瑞家口被賊拘留,殊為可憫!此系有功之人,理應保全;令大將軍、王等進剿恢復之日,留意察訪,保護得所』。

奉命大將軍康親王杰書等奏:『耿逆下偽都督徐尚朝等率馬步賊五萬至金華府城外,列二十余營;副都統馬哈達、臺吉察渾、都統巴雅爾、總兵官李榮等領兵夾擊,陣斬賊將吳榮先等三十余人、賊兵二萬余人』。下部議敘。

平南王尚可喜奏:『副都統尚之孝等進兵潮州府,攻剿逆賊劉進忠,克東津、筆架山、洗馬橋等處;巡撫劉秉權、署總兵官王國棟等破潮州城南鳳凰洲木城二座,斬偽都督金漢臣等,殺賊五千余,副將何九衢等復潮州、澄海縣』。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戊子(二十九日),諭奉命大將軍康親王杰書:『浙江賊寇在在竊發,騷擾地方,皆由耿逆未滅之故。若剿除耿逆,則小丑自滅。今或固守金華諸處,由仙霞嶺分水關入閩;或固守杭、衢,從金華進克溫、處,平定浙省,剿滅閩賊:聽大將軍酌量速行』。

十二月庚子(十一日),定西大將軍貝勒董額奏:『是月初四日,提督王輔臣兵叛于寧羌州,劫經略營。經略標下官兵或敗走、或從逆,經略莫洛不知下落。臣等兵阻,不能前進,退保漢中』。上諭大學士等:『王輔臣兵叛,人心震動;丑類乘機竊發,亦未可定。前者各將軍、大臣不遵指授,互相觀望,遷延不進,以致逆賊得據大江之南;賊渠未滅,故又有此變。朕欲親至荊州,相機調遣,速滅賊渠吳三桂。若吳三桂既滅,則所在賊黨不攻自息,生民得安。爾等與議政內大臣密議以聞』。尋議覆:『圣駕親征,滅賊誠易。但皇上身關天下之重,若鑾輿前往,恐奸宄妄布流言,事生意外。況京師根本,所系非輕,皇上不宜輕出;止可居中運籌,指授內外臣工相機調發』。上曰:『卿等所言亦是,朕且暫止親征。王輔臣兵叛,不可不速發大兵前赴西安,保固秦省。先令署副都統鄂克濟哈等所率之兵分遣西安、興安,今且停往興安。若遣往西安兵尚未起程,即于全部兵內擇馬壯者每佐領二名,鄂克濟哈星夜率赴西安;余每佐領兵一名,令副都統塞格率河南府。鄂克濟哈兵力尚單,將軍坤巴圖魯侍衛率所屬兵盡赴西安,與鄂克濟哈、副都統翁愛、總督哈占保守地方,剿御賊寇。襄陽見有都統范達禮、副都統李林隆之兵,其副都統德業立應率每佐領驍騎一名星赴西安,與坤巴圖魯侍衛等合兵;并移文順承郡王度襄陽可虞,即撥王所統兵每佐領一名遣往駐守。否則,不必遣往。王與參贊各大臣公同商議酌行。哈占、翁愛等于大兵未到之先,并力固守地方;仍偵探情形,不時馳報』。

丁未(十八日),平南王尚可喜奏:『劉逆遣黨踞揭陽縣,碣石總兵官苗之秀等往剿,復揭揚、潮陽二縣』。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壬子(二十三日),海澄公黃芳度奏:『臣感念國恩,誓不與賊俱生;練勁卒滿萬,堅守漳城及龍溪五縣。耿逆潛師援漳浦,臣分兵邀擊,賊眾大潰。鄭逆復遣偽侍衛及叛鎮趙得勝來攻漳浦,乞發大兵,不拘何路進閩與臣會合,并力掃除』。得旨:『黃芳度堅守孤城,練兵殺賊,屢次間道陳奏,忠貞可嘉!平南王尚可喜進兵克復潮州,即發兵應援黃芳度,平定閩省。大將軍康親王杰書、將軍希爾根亦由浙江、江西作速進剿福建!大兵一到,先移知黃芳度,速赴會合』。

康熙十四年乙卯(一六七五)春正月辛酉(初二日),諭兵部:『自逆賊吳三桂、耿精忠背恩反叛,浙江及江西袁州、贛州等處綠旗官兵奮勇剿賊,固守地方;深為可嘉!應即議敘,以旌其勞。爾部速議具奏』。

乙丑(初六日),江西巡撫白色純奏:『閩逆王九萬敗遁后,復犯南昌;游擊李天柱、周球等敗之于湖城,陣斬千余,生擒偽副將一名』。下部議敘。

戊辰(初九日),諭吏部、禮部、兵部:『平南王尚可喜航海歸誠,勛猷懋著。太宗文皇帝嘉其勞績,特賜王封。及定鼎燕京,復能殫竭忠忱,贊襄大業。世祖章皇帝知其夙篤忠貞,畀以巖疆重任,鎮守粵東;海氛寧靖,百姓乂安。近因吳三桂、耿精忠等叛逆,該藩益勵忠純,克抒偉略;悉心籌劃,數建膚功:朕甚嘉焉!事平優敘,屢有俞旨。前奏年老難以任事,請以其子尚之孝承襲王爵;巳允所請。今思該藩累朝勛舊,功著封疆;宜錫殊榮,以酬懋績。平南王尚可喜著進封平南親王,即令其子尚之孝襲封;尚可喜以親王品級頂帶支俸,示朕優眷之意。廣東文武事務,著尚可喜照舊料理,其親王之寶亦暫行掌管。尚之孝統兵在潮,著給與大將軍印。應行封典,爾部即遵諭行』。

丙戌(二十七日),奉命大將軍康親王杰書奏:『隨征知縣姚啟圣、守備何清等敗賊于諸暨縣楓橋、錢塘等村,進破賊寨,又破賊方懋功等于冷水地方;前后殺賊數千,陣斬賊首朱得福,招撫偽總兵等官四十四員、賊兵七千余』。下部議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隆| 闵行区| 临沧市| 兴义市| 郑州市| 广西| 霸州市| 化州市| 鹿泉市| 株洲县| 吴堡县| 塔河县| 靖边县| 武乡县| 高州市| 阆中市| 漳州市| 南投市| 滁州市| 砀山县| 仙居县| 信宜市| 莲花县| 伽师县| 吉首市| 安龙县| 沅江市| 乐业县| 开封市| 宿州市| 凤城市| 阿拉善右旗| 筠连县| 景德镇市| 梁河县| 瓮安县| 江川县| 若羌县| 台东县| 越西县|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