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君道

  • 君道
  • 佚名
  • 7914字
  • 2015-12-18 10:01:14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人君之道如何?”對曰:“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廊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齊宣王謂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對曰:“人君之事,無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從,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獲罪也。大道容眾,大德容下,圣人寡為而天下理矣。書曰:‘睿作圣’。詩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孫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為魯公,召而告之曰:“爾知為人上之道乎?凡處尊位者,必以敬下,順德規諫,必開不諱之門,撙節安靜以藉之,諫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辭,乃擇可觀。夫有文無武,無以威下,有武無文,民畏不親,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親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諫者得進,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辭。

陳靈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陳其亡矣!吾驟諫君,君不吾聽,而愈失威儀。夫上之化下,猶風靡草,東風則草靡而西,西風則草靡而東,在風所由而草為之靡。是故人君之動,不可不慎也。夫樹曲木者,惡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號,垂顯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動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動而萬物變化。《詩》曰:‘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此之謂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縱恣焉,不亡必弒。”靈公聞之,以泄冶為妖言而殺之,后果弒于征舒。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對曰:“有之。”哀公曰:“何為其不博也?”孔子對曰:“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則何為不博也?”孔子對曰:“為行惡道也。”哀公懼焉。有間曰:“若是乎君子之惡惡道之甚也!”孔子對曰:“惡惡道不能甚,則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則百姓之親之也亦不能甚。”《詩》云:‘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觤止,我心則說。’詩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哀公曰:“善哉!吾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微孔子,吾焉聞斯言也哉!”

河間獻王曰:“堯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饑,則曰此我饑之也;有一人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堯道也。

當舜之時,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險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許,曰:“諭教猶未竭也。”究諭教焉,而有苗氏請服。天下聞之,皆非禹之義,而歸舜之德。

周公踐天子之位,布德施惠,遠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舉遠方之民,有饑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攝而進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與?何其所臨之民有饑寒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其君歸也,乃召其國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聞之,皆喜曰:“此誠天子也!何居之深遠而見我之明也!豈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也,是以近者親之,遠者安之。詩曰:“柔遠能邇,以定我王”,此之謂矣。

河間獻王曰:“禹稱民無食,則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則我不能勸也。故疏河以導之,鑿江通于九派,灑五湖而定東海,民亦勞矣,然而不怨苦者,利歸于民也。”

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順道,故使然焉,君王何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今寡人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也。”《書》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虞人與芮人質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則見其人民之讓為士大夫;入其國,則見其士大夫讓為公卿。二國者相謂曰:“其人民讓為士大夫,其士大夫讓為公卿,然則此其君亦讓以天下而不居矣。”二國者,未見文王之身,而讓其所爭,以為閑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故《書》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謂也。

成王與唐叔虞燕居,剪梧桐葉以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與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晉。周公旦可謂善說矣,一稱而成王益重言,明愛弟之義,有輔王室之固。

當堯之時,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后稷為田疇,夔為樂正,倕為工師,伯夷為秩宗,皋陶為大理,益掌驅禽,堯體力便巧,不能為一焉,堯為君而九子為臣,其何故也?堯知九職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勝其任,以成九功,堯遂成厥功,以王天下。是故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王道知人,臣道知事,毋亂舊法而天下治矣。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對曰:“昔者,堯見人而知,舜任人然后知,禹以成功舉之。夫三君之舉賢,皆異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況無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君使臣自貢其能,則萬一之不失矣。”

王者何以選賢?夫王者得賢材以自輔,然后治也,雖有堯舜之明,而股肱不備,則主恩不流,化澤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擇士,務于求賢,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祿,賢者進以顯榮,罷者退而勞力,是以主無遺憂,下無邪慝,百官能治,臣下樂職,恩流群生,潤澤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武王問太公曰:“舉賢而以危亡者,何也?”太公曰:“舉賢而不用,是有舉賢之名,而不得真賢之實也。”武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望曰:“其失在君好用小善,而已不得真賢也。”武王曰:“好用小善者何如?”太公曰:“君好聽譽而不惡讒也,以非賢為賢,以非善為善,以非忠為忠,以非信為信。其君以譽為功,以毀為罪,有功者不賞,有罪者不罰,多黨者進,少黨者退。是以群臣比周而蔽賢,百吏群黨而多奸,忠臣以誹死于無罪,邪臣以譽賞于無功,其國見于危亡。”武王曰:“善。吾今日聞誹譽之情矣。”

武王問太公曰:“得賢敬士,或不能以為治者,何也?”太公對曰:“不能獨斷,以人言斷者,殃也。”武王曰:“何為以人言斷?”太公對曰:“不能定所去,以人言去;不能定所取,以人言取;不能定所為,以人言為;不能定所罰,以人言罰;不能定所賞,以人言賞。賢者不必用,不肖者不必退,而士不必敬。”武王曰:“善!其為國何如?”太公對曰:“其為人惡聞其情,而喜聞人之情;惡聞其惡,而喜聞人之惡,是以不必治也。”武王曰:“善。”

齊桓公問于寧戚曰:“管子今年老矣,為棄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職,百姓疾怨,國多盜賊,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足衣食乎?”寧戚對曰:“要在得賢而任之。”桓公曰:“得賢奈何?”寧戚對曰:“開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祿,顯其名,則天下之士,騷然舉足而至矣。”桓公曰:“既以舉賢士而用之矣,微夫子幸而臨之,則未有布衣屈奇之士,踵門而求見寡人者。”寧戚對曰:“是君察之不明,舉之不顯,而用之疑,官之卑,祿之薄也。且夫國之所以不能士者,有五阻焉:主不好士,諂諛在旁,一阻也;言便事者,未嘗見用,二阻也;壅塞掩蔽,必因近習,然后見察,三阻也;訊獄詰窮其辭,以法過之,四阻也;執事適欲,擅國權命,五阻也。去此五阻,則豪俊并興,賢智求處;五阻不去,則上蔽吏民之情,下塞賢士之路。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無不受,故長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無不容,故安樂而長久。因此觀之,則安主利人者,非獨一士也。”桓公曰:“善!吾將著夫五阻,以為戒本也。”

齊景公問于晏子曰:“寡人欲從夫子而善齊國之政。”對曰:“嬰聞之,國具官而后政可善。”景公作色曰:“齊國雖小,則何為不具官乎?”對曰:“此非臣之所復也。昔先君桓公,身體墮懈,辭令不給,則隰朋侍;左右多過,刑罰不中,則弦章侍;居處肆縱,左右懾畏,則東郭牙侍;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則寧戚侍;軍吏怠,戎士偷,則王子成父侍;德義不中,信行衰微,則管子侍;先君能以人之長續其短,以人之厚補其薄;是以辭令窮遠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頓;是故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胙。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聞者也,故曰未具。”景公曰:“善!吾聞高繚與夫子游,寡人請見之。”晏子曰:“臣聞為地戰者不能成王,為祿仕者不能成政。若高繚與嬰為兄弟久矣,未嘗干嬰之過,補嬰之闕,特祿仕之臣也,何足以補君。”

燕昭王問于郭隗曰:“寡人地狹人寡,齊人取薊八城,匈奴驅馳樓煩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廟,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郭隗曰:“有,然恐王之不能用也。”昭王避席:“愿請聞之。”郭隗曰:“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師也;王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賓也;危國之臣,其名,臣也,其實,虜也。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材至矣;南面聽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則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禮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勢以求臣,則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則師傅之材至矣。如此則上可以王,下可以霸,唯王擇焉。”燕王曰:“寡人愿學而無師。”郭隗曰:“王誠欲興道,隗請為天下之士開路。”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居三年,蘇子聞之,從周歸燕;鄒衍聞之,從齊歸燕;樂毅聞之,從趙歸燕;屈景聞之,從楚歸燕。四子畢至,果以弱燕并強齊。夫燕、齊非均權敵戰之國也,所以然者,四子之力也。《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此之謂也。

楚莊王既服鄭伯,敗晉師,將軍子重三言而不當。莊王歸,過申侯之邑,申侯進飯,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請罪,莊王喟然嘆曰:“吾聞之,其君賢者也,而又有師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師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且世不絕圣,國不絕賢,天下有賢而我獨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為!”故戰服大國,義從諸侯,戚然憂恐,圣知不在乎身,自惜不肖,思得賢佐,日中忘飯,可謂明君矣。

明主者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意而恐驕,三曰聞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識其然也?越王勾踐與吳人戰,大敗之,兼有九夷,當是時也,南面而立,近臣三,遠臣五,令群臣曰:“聞吾過而不告者其罪刑。”此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者也。昔者,晉文公與楚人戰,大勝之,燒其軍,火三日不滅,文公退而有憂色,侍者曰:“君大勝楚,今有憂色,何也?”文公曰:“吾聞能以戰勝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詐勝之徒,未嘗不危也,吾是以憂。”此得意而恐驕者也。昔齊桓公得管仲、隰朋,辯其言,說其義,正月之朝,令具太牢進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管仲、隰朋東面而立,桓公贊曰:“自吾得聽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聰,不敢獨擅,愿薦之先祖。”此聞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

齊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所謂之不祥也?”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也。今山上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

楚莊王好獵,大夫諫曰:“晉楚敵國也,楚不謀晉,晉必謀楚,今王無乃耽于樂乎?”王曰:“吾獵將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勁有力也;罷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國以安。故曰“茍有志則無非事者”,此之謂也。

湯之時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爛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節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讒夫昌耶?宮室營耶?女謁盛耶?何不雨之極也!”蓋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詩》云:“上下奠瘞,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殷太戊時,有桑谷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請卜之湯廟,太戊從之。卜者曰:“吾聞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生;殃者禍之先者也,見殃而能為善,則禍不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問疾吊喪,三日而桑谷自亡。

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號高宗。成湯之后,先王道缺,刑法違犯,桑谷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問焉。其相曰:“吾雖知之,吾弗得言也。聞諸祖己:‘桑谷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國亡乎?”武丁恐駭,飭身修行,思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明養老。三年之后,蠻夷重譯而朝者七國,此之謂存亡繼絕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

宋大水,魯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滿盈,延及君地,以憂執政,使臣敬吊。”宋人應之曰:“寡人不佞,齋戒不謹,邑封不修,使人不時,天加以殃,又遺君憂,拜命之辱。”君子聞之曰:“宋國其庶幾乎!”問曰:“何謂也?”曰:“昔者夏桀、殷紂不任其過,其亡也忽焉;成湯、文、武知任其過,其興也勃焉。夫過而改之,是猶不過,故曰其庶幾乎。”宋人聞之,夙興夜寐,早朝晏退,吊死問疾,戮力宇內。三年,歲豐政平,向使宋人不聞君子之語,則年谷未豐而國未寧。《詩》曰:“弗時仔肩,示我顯德行。”此之謂也。

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為祟。”大夫請用三牲焉。王曰:“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過望。江、漢、睢、漳,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也。不谷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不祭焉。仲尼聞之曰:“昭王可謂知天道矣,其不失國,宜哉!”

楚昭王之時,有云如飛鳥,夾日而飛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髍,東而問諸太史州黎,州黎曰:“將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馬說焉,則可。”令尹、司馬聞之,宿齋沐浴,將自以身禱之焉。王曰:“止,楚國之有不谷也,由身之有匈脅也,其有令尹、司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匈脅有疾,轉之股肱,庸為去是人也。”

邾文公卜徙于繹,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曰:“茍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生焌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與焉。”侍者曰:“命可長也,君胡不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長,時也。民茍利矣,吉孰大焉。”遂徙于繹。

楚莊王見天不見妖,而地不出孽,則禱于山川曰:“天其忘予歟?”此能求過于天,必不逆諫矣,安不忘危,故能終而成霸功焉。

湯曰:“藥食先嘗于卑,然后至于貴;藥言先獻于貴,然后聞于卑。”故藥食嘗乎卑,然后至乎貴,教也;藥言獻于貴,然后聞于卑,道也。故使人味食然后食者,其得味也多;使人味言然后聞言者,其得言也少。是以明王之于言,必自他聽之,必自他聞之,必自他擇之,必自他取之,必自他聚之,必自他藏之,必自他行之;故道以數取之為明,以數行之為章,以數施之萬物為藏。是故求道者不以目而以心,取道者不以手而以耳。

楚文王有疾,告大夫曰:“管饒犯我以義,違我以禮,與處不安,不見不思;然吾有得焉,必以吾時爵之;申侯伯,吾所欲者,勸我為之;吾所樂者,先我行之。與處則安,不見則思,然吾有喪焉,必以吾時遺之。”大夫許諾,乃爵管饒以大夫,贈申侯伯而行之。申侯伯將之鄭,王曰:“必戒之矣,而為人也不仁,而欲得人之政,毋以之魯、衛、宋、鄭。”不聽,遂之鄭,三年而得鄭國之政,五月而鄭人殺之。

趙簡子與欒激游,將沈于河,曰:“吾嘗好聲色矣,而欒激致之;吾嘗好宮室臺榭矣,而欒激為之;吾嘗好良馬善御矣,而欒激求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欒激未嘗進一人,是進吾過而黜吾善也。”

或謂趙簡子曰:“君何不更乎?”簡子曰:“諾。”左右曰:“君未有過,何更?”君曰:“吾謂是諾,未必有過也,吾將求以來諫者也,今我卻之,是卻諫者,諫者必止,我過無日矣。”

韓武子田,獸已聚矣,田車合矣,傳來告曰:“晉公薨。”武子謂欒懷子曰:“子亦知君好田獵也,獸已聚矣,田車合矣,吾可以卒獵而后吊乎?”懷子對曰:“范氏之亡也,多輔而少拂,今臣于君輔也,畾于君拂也,君胡不問于畾也?”武子曰:“盈,而欲拂我乎?而拂我矣,何必畾哉?”遂輟田。

師經鼓琴,魏文侯起舞,賦曰:“使我言而無見違。”師經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潰之。文侯顧謂左右曰:“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當烹。”提師經下堂一等。師經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師經曰:“昔堯、舜之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違;桀、紂之為君也,唯恐言而人違之。臣撞桀、紂,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釋之!是寡人之過也,懸琴于城門,以為寡人符,不補旒,以為寡人戒。”

齊景公游于蔞,聞晏子卒,公乘輿素服髍而驅之,自以為遲,下車而趨,知不若車之速,則又乘,比至于國者,四下而趨,行哭而往矣,至,伏尸而號曰:“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于百姓。今天降禍于齊國,不加寡人,而加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矣!”

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嘗聞吾過不善。今射出質,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對曰:“此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然而有一焉,臣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夫尺蠖食黃,則其身黃,食蒼則其身蒼。君其猶有食諂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為君,我為臣。”是時海人入魚,公以五十乘賜弦章。章歸,魚乘塞涂,撫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魚者也。”昔者晏子辭賞以正君,故過失不掩,今諸臣諂諛以干利,故出質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輔于君,未見于眾而受若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欲也。固辭魚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遺訓也。”

夫天之生人也,蓋非以為君也;天之立君也,蓋非以為位也。夫為人君,行其私欲而不顧其人,是不承天意,忘其位之所以宜事也。如此者,春秋不予能君,而夷狄之。鄭伯惡一人而兼棄其師,故有“夷狄不君”之辭,人主不以此自省惟,既以失實,心奚因知之。故曰:“有國者不可以不學《春秋》。”此之謂也。

齊人弒其君,魯襄公援戈而起曰:“孰臣而敢殺其君乎?”師懼曰:“夫齊君治之不能,任之不肖,縱一人之欲以虐萬夫之性,非所以立君也。其身死,自取之也。今君不愛萬夫之命而傷一人之死,奚其過也。其臣已無道矣,其君亦不足惜也。”

孔子曰:“文王似‘元年’,武王似‘春王’,周公似‘正月’,文王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泰顛、閎夭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國,正其國以正天下,伐無道,刑有罪,一動天下正,其事正矣。春致其時,萬物皆及生,君致其道,萬人皆及治,周公戴己,而天下順之,其誠至矣。”

尊君卑臣者,以勢使之也。夫勢失則權傾,故天子失道則諸侯尊矣,諸侯失政則大夫起矣,大夫失官則庶人興矣。由是觀之,上不失而下得者,未嘗有也。

孔子曰:“夏道不亡,商德不作;商德不亡,周德不作;周德不亡,《春秋》不作;《春秋》作而后君子知周道亡也。”故上下相虧也,猶水火之相滅也,人君不可不察,而大盛其臣下,此私門盛而公家毀也,人君不察焉,則國家危殆矣。管子曰:“權不兩錯,政不二門。”故曰:“脛大于股者難以步,指大于臂者難以把。”本小末大,不能相使也。

司城子罕相宋。謂宋君曰:“國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亂,在君行之賞罰也。賞當則賢人勸,罰得則奸人止;賞罰不當,則賢人不勸,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爭爵祿,不可不慎也。夫賞賜讓與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罰殺戮者,人之所惡也,臣請當之。”君曰:“善!子主其惡,寡人行其善,吾知不為諸侯笑矣。”于是宋君行賞賜,而與子罕刑罰。國人知刑戮之威,專在子罕也,大臣親也,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尊其政。故曰:“無弱君而強大夫。”老子曰:“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借人。”此之謂也。

全書完
為你推薦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會員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

籽月 11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會員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耳東水壽 234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州市| 恭城| 潞西市| 山东| 乐山市| 罗田县| 铜山县| 梨树县| 丽水市| 日土县| 江西省| 泸水县| 平阳县| 都江堰市| 东宁县| 九龙坡区| 黔江区| 来安县| 都匀市| 和田市| 巢湖市| 洪湖市| 清镇市| 堆龙德庆县| 台州市| 胶州市| 昌乐县| 长顺县| 佛冈县| 巫山县| 新邵县| 洛阳市| 会泽县| 咸丰县| 上饶市| 盖州市| 星座| 万山特区| 济宁市| 小金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