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書名: 明倫匯編人事典遇合部作者名: (清)陳夢雷本章字數: 6267字更新時間: 2015-12-17 15:52:16
呂氏春秋
遇合
凡遇合也時不合必待合而后行故比翼之鳥死乎
木比目之魚死乎海孔子周流海內再乾世主如齊
至衛所見八十余君委質為弟子者三千人達徒七
十人七十人者萬乘之主得一人用可為師不為無
人以此游僅至于魯司寇此天子之所以時絕也諸
侯之所以大亂也亂則愚者之多幸也幸則必不勝
其任矣任久不勝則幸反為禍其幸大者其禍亦大
非禍獨及己也故君子不處幸不為茍必審諸己然
后任任然后動凡能聽說者必達乎論議者也世主
之能識論議者寡所遇惡得不茍凡能聽音者必達
于五聲人之能知五聲者寡所善惡得不茍客有以
吹籟見越王者羽角宮征商不謬越王不善為野音
而反善之說之道亦有如此者也人有為人妻者人
告其父母曰嫁不必生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以備
不生其父母以為然于是令其女常外藏姑妐知之
曰為我婦而有外心不可畜因出之婦之父母以謂
為己謀者以為忠終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宗廟
之滅天下之失亦由此矣故曰遇合也無常說適然
也若人之于色也無不知說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
故嫫母執乎黃帝黃帝曰屬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
弗衰雖惡奚傷若人之于滋味無不說甘脆而甘脆
未必受也文王嗜菖蒲葅孔子聞而服之縮頞而食
之三年然后勝之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
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說其臭者
晝夜隨之而弗能去說亦有若此者陳有惡人焉曰
敦洽讎糜雄顙廣顏色如浹赪垂眼臨鼻長肘而盭
陳侯見而甚說之外使治其國內使制其身楚合諸
侯陳侯病不能往使敦洽讎糜往謝焉楚王怪其名
而先見之客有進狀有惡其名言有惡狀楚王怒合
大夫而告之曰陳侯不知其不可使是不知也知而
使之是侮也侮且不智不可不攻也興師伐陳三月
然后喪惡足以駭人言足以喪國而友之足于陳侯
而無上也至于亡而友不衰夫不宜遇而遇者則必
廢宜遇而不遇者此國之所以亂世之所以衰也天
下之民其苦愁勞務從此生凡舉人之本太上以志
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三者弗能國必殘亡群孽大至
身必死殃年得至七十九十猶尚幸賢圣之后反而
孽民是以賊其身豈能獨哉
說苑
善說篇
陳子說梁王梁王說而疑之曰子何為去陳侯之國
而教小國之孤于此乎陳子曰夫善亦有道而遇亦
有時昔傅說衣褐帶囗而筑于秕傅之城武丁夕夢
旦得之時王也寧戚飯牛康衢擊車輻而歌顧見桓
公得之時霸也百里奚自賣五羊之皮為秦人虜穆
公得之時強也論若三子之行未得為孔子駿徒也
今孔子經營天下南有陳蔡之厄而北乾景公三坐
而五立未嘗離也孔子之時不行而景公之時怠也
以孔子之圣不能以時行說之怠亦獨能如之何乎
韓詩外傳
遇合惟時
孔子困于陳蔡之間即三經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
糝弟子有饑色讀書習禮樂不休子路進曰為善者
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賊今夫子積德累
仁為善久矣意者當遣行乎奚居之隱也孔子曰由
來汝小人也未講于論也居吾語汝子以知者為無
罪乎則王子比乾何為刳心而死子以義者為聽乎
則伍子胥何為抉目而懸吳東門子以廉者為用乎
則伯夷叔齊何為餓于首陽之山子以忠者為用乎
則鮑叔何為而不用葉公子高終身不仕鮑焦抱木
而泣之推登山而燔故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眾
矣豈獨丘哉賢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時也今無有
時賢安所用哉故虞舜耕于歷山之陽立為天子其
遇堯也傅說負土而版筑以為大夫其遇武丁也伊
尹故有莘氏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
湯也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
十乃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縛自檻車以
為仲父則遇齊桓公也百里奚自賣五羊之皮為秦
伯牧牛舉為大夫則遇秦繆公也虞丘于天下以為
令尹讓于孫叔敖則遇楚莊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
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后遇夫差也夫驥罷
鹽車此非無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驥不得伯樂安得
千里之足造父亦無千里之手矣夫蘭生于茂林
之中深山之間人莫見之故不芬夫學者非為通也
為窮而不憂困而志不衰先知禍福之始而心無惑
焉故圣人隱居深念獨聞獨見夫舜亦賢圣矣南面
而治天下惟其遇堯也使舜居桀紂之世能自免于
刑戮之中則為善矣亦何位之有桀殺關龍逢紂殺
王子比乾當此之時豈關龍逢無知而王子比乾不
慧乎哉此皆不遇時也故君子務學修身端行而須
其時者也子無惑焉詩曰鶴鳴于九囗聲聞于天
論衡
逢遇篇
操行有常賢仕宦無常遇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
才高行潔不可保以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保以必
卑賤或高才潔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濁操遇在眾
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進進在遇退在
不遇處尊居顯未必賢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
也故遇或抱洿行尊于桀之朝不遇或持潔節卑于
堯之廷所以遇不遇非一也或時賢而輔惡或以大
才從于小才或俱大才道有清濁或無道德而以技
合或無技能而以色幸伍員帛喜
宜讀作
伯嚭字
俱事夫差
帛喜尊重伍員誅死此異操而同主也或操同而主
異亦有遇不遇伊尹箕子是也伊尹箕子才俱也伊
尹為相箕子為奴伊尹遇成湯箕子遇商紂也夫以
賢事賢君君欲為治臣以賢才輔之趨舍偶合其遇
固宜以賢事惡君君不欲為治臣以忠行佐之操志
乖忤不遇固宜或以賢圣之臣遭欲為治之君而終
有不遇孔子孟軻是也孔子絕糧陳蔡孟軻困于齊
梁非時君主不用善也才下知淺不能用大才也夫
能御驥騄者必王良也能臣禹稷囗陶者必堯舜也
御百里之手而以調千里之足必有摧衡折軛之患
有接具臣之才而以御大臣之知必有閉心塞意之
變故至言棄捐圣賢距逆非憎圣賢不甘至言也圣
賢務高至言難行也夫以大才乾小才小才不能受
不遇固宜以大才之臣遇大才之主乃有遇不遇虞
舜許由太公伯夷是也虞舜許由俱圣人也并生唐
世俱面于堯虞舜紹帝統許由入山林太公伯夷俱
賢也并出周國皆見武王太公受封伯夷餓死夫賢
圣道同志合趨齊虞舜太公行耦許由伯夷操違者
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道雖同同中有異志雖合合
中有離何則道有精粗志有清濁也許由皇者之輔
也生于帝者之時伯夷帝者之佐也出于王者之世
并由道德俱發仁義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
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混舜濁武王誅殘太
公討暴同濁皆粗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故
舜王天下囗陶佐政北人無擇深隱不見禹王天下
伯益輔治伯成子高委位而耕非囗陶才愈無擇伯
益能出子高也然而囗陶伯益進用無擇子高退隱
進用行耦退隱操違也退隱勢異身雖屈不愿進人
主不須其言廢之意亦不恨是兩不相慕也商鞅三
說秦孝公前二說不聽后一說用者前二帝王之論
后一霸者之議也夫持帝王之論說霸者之主雖精
見拒更調霸說雖粗見受何則精遇孝公所不得粗
遇孝公所欲行也故說者不在善在所說者善之才
不待賢在所事者賢之馬圄之說無方而野人說之
子貢之說有義野人不聽吹籟工為善聲因越王不
喜更為野聲越王大說故為善于不欲得善之主雖
善不見愛為不善于欲得不善之主雖不善不見憎
此以曲伎合合則遇不合則不遇或無伎妄以奸巧
合上志亦有以遇者竊簪之臣雞鳴之客是竊簪之
臣親于子反雞鳴之客幸于孟嘗子反好偷臣孟嘗
愛偽客也以有補于人君人君賴之其遇固宜或無
補益為上所好籍孺鄧通是也籍孺幸于孝惠鄧通
愛于孝文無細簡之才微薄之能偶以形佳骨嫻皮
媚色囗夫好容人所好也其遇固宜或以丑面惡色
囗媚于上嫫母無鹽是也嫫母進于黃帝無鹽納于
齊王故賢不肖可豫知遇難先圖何則人主好惡無
常人臣所進無豫偶合為是適可為上進者未必賢
退者未必愚合幸得進不幸失之世俗之議曰賢人
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生不希世準主觀鑒治內調
能定說審詞際會能進有補贍主何不遇之有今則
不然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
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
何福佑之有乎進能有益納說有補人之所知也或
以不補而得佑或以有益而獲罪且夏時爐以炙濕
冬時扇以翣火世所希主不可準也說可轉能不可
易也世主好文己為文則遇主好武己則不遇主好
辯有口則遇主不好辯己則不遇文主不好武武主
不好文辯主不好行行主不好辯文與言尚可暴習
行與能不可卒成學不宿習無以明名名不素著無
以遇主倉猝之業須臾之名日力不足不預聞何以
準主而納其說進身而托其能哉昔周人有仕數不
遇年老白首泣涕于涂者人或問之何為泣乎對曰
吾仕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
不一遇也對曰吾年少之時學為文文德成就始欲
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為武
武節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嘗一遇仕宦有時不可求也夫希世準主尚
不可為況節高志妙不為利動性定質成不為主顧
者乎且夫遇也能不預設說不宿具邂逅逢喜遭觸
上意故謂之遇如準推主調說以取尊貴是名為揣
不名曰遇春種谷生秋刈谷收求物得物作事事成
不名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為遇猶拾遺于
涂摭棄于野若天授地生鬼助神輔禽息之精陰慶
鮑叔之魂默舉若是者乃遇耳今俗人既不能定遇
不遇之論又就遇而譽之因不遇而毀之是據見效
案成事不能量操審才能也
累害篇
凡人仕宦有稽留不進行節有毀傷不全罪過有累
積不除聲名有暗昧不明才非下行非悖也又知非
囗策非昧也逢遭外禍累害之也非唯人行凡物皆
然生動之類咸被累害累害自外不由其內夫不本
累害所從生起而徒歸責于被累害者智不明暗塞
于理者也物以春生人保之以秋成人必不能保之
卒然牛馬踐根刀鐮割莖生者不育至秋不成不成
之類遇害不遂不得生也夫鼠涉飯中捐而不食捐
飯之味與彼不污者鈞以鼠為害棄而不御君子之
累害與彼不育之物不御之飯同一實也俱由外來
故為累害修身正行不能來福戰栗戒慎不能避禍
禍福之至幸不幸也故曰得非己力故謂之福來不
由我故謂之禍不由我者謂之何由由鄉里與朝廷
也夫鄉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累生于鄉里害發于
朝廷古今才洪行淑之人遇此多矣何謂三累三害
凡人操行不能慎擇友友同心恩篤異心疏薄疏薄
怨恨毀傷其行一累也人才高下不能鈞同同時并
進高者得榮下者漸恚毀傷其行二累也人之交游
不能常歡歡則相親忿則疏遠疏遠怨恨毀傷其行
三累也位少人眾仕者爭進進者爭位見將相毀增
加傅致將昧不明然納其言一害也將吏異好清濁
殊操清吏增郁郁之白舉涓涓之言濁吏懷恚恨徐
求其過因纖微之謗被以罪罰二害也將或幸佐吏
之身納信其言佐吏非清節必拔人越次迕失其意
毀之過度清正之仕抗行伸志遂為所憎毀傷于將
三害也夫未進也身被三累已用也身蒙三害雖孔
丘墨翟不能自免顏回曾參不能全身也動百行作
萬事嫉妒之人隨而云起枳棘鉤掛容體囗蠆之黨
喙螫懷操豈徒六哉六者章章世曾不見夫不原士
之操行有三累仕宦有三害身完全者謂之潔被毀
謗者謂之辱官升進者謂之善位廢退者謂之惡完
全升進幸也而囗之毀謗廢退不遇也而訾之用心
若此必為三累三害也論者既不知累害者行賢潔
也以涂摶泥以黑點繒孰有知之清受塵白取垢青
蠅所污常在練素處顛者危勢豐者虧頹墜之類常
在懸垂屈平潔白邑犬群吠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固
庸能也偉士坐以俊杰之才
坐讀
為生
招致群吠之聲夫
如是豈宜更勉奴下循不肖哉不肖奴下非所勉也
豈宜更偶俗全身以弭謗哉偶俗全身則鄉原也鄉
原之人行全無闕非之無舉刺之無刺也此又孔子
之所罪孟軻之所愆也古賢美極無以衛身故循性
行以俟累害者果賢潔之人也極累害之謗而賢潔
之實見焉立賢潔之跡毀謗之塵安得不生弦者思
折伯牙之指御者愿摧王良之手何則欲專良善之
名惡彼之勝己也是故魏女色艷鄭袖鼻之朝吳忠
貞無忌逐之戚施彌妒蘧除多佞是故濕堂不灑塵
卑屋不蔽風風沖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如
是牖里陳蔡可得知而沉江蹈河也以軼才取容媚
于俗求全功名于將不遭鄧析之禍取子胥之誅幸
矣孟賁之尸人不刃者氣絕也死灰百斛人不沃者
光滅也動身章智顯光氣于世奮志敖黨立卓異于
俗固常通人所讒嫉也以方心偶俗之累求益反損
蓋孔子所以憂心孟軻所以惆悵也德鴻者招謗為
士者多口以休熾之聲彌口舌之患求無危傾之害
遠矣臧倉之毀未嘗絕也公伯寮之訴未嘗滅也垤
成丘山污為江河毫發之善小人不得有也以玷污
言之清受塵而白取垢以毀謗言之貞良見妒高奇
見噪以遇罪言之忠言招患高行招恥以不純言之
玉有瑕而珠有毀焦陳留君兄名稱兗州行完跡潔
無纖介之毀及其當為從事刺史焦康絀而不用夫
未進也被三累已用也蒙三害雖孔丘墨翟不能自
免顏回曾參不能全身也何則眾好純譽之人非真
賢也公侯以下玉石雜糅賢士之行善惡相苞夫采
玉者破石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夫如是累害之人
負世以行指擊之者從何往哉
抱樸子
任命
抱樸子曰余之友人有居冷先生者恬愉靜素形神
相忘外不飾驚愚之容內不寄有為之心游精墳誥
樂以忘憂晝競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余耀道靡
遠而不究言無微而不研然車跡不軔權右之國尺
牘不經貴勢之庭是以名不出蓬戶身不離畎畝于
是翼亮大夫候而難之曰余聞淵蟠起則元云赴道
化沾則逸才奮故康衢有角歌之音鼎俎發凌風之
跡沽之則收不貲之賈踴之則超在天之舉輝逸景
于旸谷播大明乎九垓勛蔭當時聲揚罔極故尋仞
之涂甚近而弗往者雖追風之腳不能到也楹梲之
下至卑而不動者雖鴻鹍之翅未之及也況乎寢足
于大荒之表斂羽于幽梧之枝安得效迅以尋景振
輕乎蒼霄哉年期奄冉而不久托世飄迅而不再智
者履霜則知堅冰之必至處始則悟生物之有終六
龍促軌于大渾華顛倏忽而告暮古人所以映順流
而寄嘆眄過隙而興悲矣先生資命世之逸量舍英
偉以邈俗銳翰汪濊以波涌六奇抑郁而淵囗然不
能凌扶搖以高竦揚清耀于九元器不陳于瑚簋之
末體不免于負薪之勞猶奏和音于聾俗之地鬻章
甫于被發之域徒忘寤于翰林銳意以窮神崇琬琰
于懷抱之內吐琳瑯于毛墨之端躬困屢空之儉神
勞堅高之間譬若埋尺璧于重壤之下封文錦于沓
匱之中終無交易之富孰賞堙翳之珍哉夫龍驥維
縶無以別乎蹇驢赤刀韜鋒則曷用異于鉛刃鳣鮪
不居牛跡大鵬不滯蒿林愿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
見之涂釋戶庭之獨潔覽二鼠而遠寤越窮谷以登
高襲丹藻以改素競驚囗于清晨不盤旋以詣夜收
名器于崇高饗鐘鼎之慶祚柏成一介之夫采薇何
足多慕乎居冷先生應曰蓋聞靈機冥緬混芒眇眛
禍福交錯乎倚伏之間興亡囗綿乎盈虛之會迅逝
者不能脫逐身之景樂成者不能免理致之敗匠流
末者未若挺冶元兆之中整已然者不逮原本乎元
樸之外是以學尺蠖者甘屈保伸識通塞者不慘悅
于否泰且夫洪陶范物大象流形躁靜異尚翔沉舛
情金寶其重羽矜其輕篤隘者執束于滓浧達妙者
逍遙于元清潢洿納行潦而潘噎渤澥吞百川而不
盈囗囗踴悅于泥濘赤螭凌厲乎高冥嚼香餌者快
嗜欲而赴死味虛淡者含天和而趨生識機神者瞻
無兆而弗惑暗休咎者觸強弩而不驚各附攸好安
肯改營吾聞五玉不能自剖于嵩岫螣蛇不能無霧
而電征龍淵不能勿操而斷犀兕景鐘不能莫扣而
揚洪聲金芝須商風而激耀倉庚俟煙熅而修鳴騏
騄不茍馳以赴險君子不詭遇以毀名運屯則沉淪
于弗用時行則高乎天庭士以自衒為不高女以
自媒為不貞何必委洗耳之峻標放負俎之千榮哉
夫其窮也則有虞婆娑而陶鈞尚父見逐于愚嫗范
生來辱于溺簀弘式匿奇于耕牧及其達也則淮陰
投竿而稱孤文種解屩而紆青傅說釋筑而論道管
子脫桎為上卿蓋君子藏器以有待也囗德以有為
也非其時不見也非其君不事也窮達任所值出處
無所系其靜也則為逸民之宗其動也則為元凱之
表或運思于立言或銘勛乎國器殊涂同歸其致一
焉士能為可貴之行而不能使俗必貴之也能為可
用之才而不能使世必用之也被褐茹草垂綸罝兔
則心歡意得如將終身服冕乘軺兼朱重紫則若固
有之此至人之用懷也若席上之珍不積環堵之操
不粹者予之過也知之者希名位不臻以玉為石謂
鳳曰鷃者非余罪也夫汲汲于見知悒悒于否滯者
常民之情也浩然而養氣淡爾而靡欲者無悶之志
也時至道行器大者不悅天地之間知命者不憂若
乃徇萬金之貨索百十之售多失骭毛我則未暇矣
新論
遇不遇
賢有常質遇有常分賢不賢性也遇不遇命也性見
于人故賢愚可定命在于天則否泰難期命運應遇
危不必禍愚不必窮命運不遇安不必福賢不必達
故患齊而死生殊德同而榮辱異者遇不遇也春日
麗天而隱者不照秋霜被地而蔽者不傷遇不遇也
昔韓昭侯醉臥而寒典官加之衣覺而問之知典官
有愛于己也以越職之故而加誅焉衛之驂乘見御
者之非從后呼車有救危之意不蒙其罪加之以衣
恐主之寒呼車憂君之危忠愛之情是同越職之愆
亦等典官獲罪呼車見德遇不遇也鴟墮腐鼠非虞
氏之慢钘冰沃地非射姑之穢事出慮外固非其罪
而俠客大怒虞氏見滅邾君大怒而射姑獲免遇不
遇也齊之華士棲志丘壑而太公誅之魏之乾木遁
代幽居而文侯敬之太公之賢非有減于文侯乾木
之德非有逾于華士而或榮或戮者遇不遇也董仲
舒智德冠代位僅過士田千秋無他殊操以一言取
相同遇明主而貴賤懸隔者遇不遇也莊姜適衛美
而無寵宿瘤適齊丑而蒙幸遇不遇命也賢不賢性
也怨不肖者不通性也傷不遇者不知命也如能臨
難而不懾貧賤而不憂可為達命者矣
冊府元龜
不遇
春秋之際禮樂喪壞列國爭霸賢者不遇故宣父之
言曰鳳鳥不至河圖不出吾已矣夫蓋困于歷聘不
得行其道也若乃望庶幾而出晝謂濡滯而見譏初
學少年被毀于豪貴不修威儀多為于排抵矧復坐
衣冠之不整為饑寒之所斃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