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甲子朔,命鄧增節制隨扈諸軍。免陜西、河南、直隸蹕路所過地額賦。乙丑,詔除漕務積弊,河運海運并改徵折色,在京倉采運收儲。世鐸罷直軍機。己巳,河決章丘、惠民。己卯,詔改科舉自明年始,罷時文試帖,以經義、時務策問試士,停武科。予羅豐祿三品京堂,充出使俄國大臣。戊子,全權大臣奕劻、李鴻章與十一國公使議訂和約十二款成。己丑,展陜西鄉試于明年舉行。壬辰,詔永罷實官捐例。諭各省建武備學堂。癸巳,諭各省裁兵勇,改練常備、續備、警察等軍。
八月甲午朔,以回鑾有日,遣官告祭西岳、中岳。蹕路所經名山大川、古帝王陵寢、先儒名臣祠墓,并由疆吏遣官致祭。乙未,詔直省立學堂。戊申,廢內外各署題本,除賀本外,均改為奏。壬子,命盛宣懷為辦理商稅大臣。癸丑,詔以變法圖強示天下,并以劉坤一、張之洞條奏命各疆吏舉要通籌。丁巳,車駕發西安。己未,升允奏臨潼知縣夏良材誤供應,請褫職。皇太后命從輕議。升允自請處分,原之。
九月己酉,李鴻章卒,贈太傅,晉一等侯爵。命王文韶署全權大臣,袁世凱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是秋,發帑十五萬賑陜西、安徽災,留漕款十萬、漕米六萬石備安徽、江蘇賑。又賑兩湖、安徽、云南水災,江蘇潮災。
冬十月癸巳朔,日有食之。甲午,次開封。惠民決口合龍。丙申,賞道員張德彝三品卿銜,充出使英國大臣,旋命兼使義比。壬寅,皇太后圣壽節,停朝賀。壬子,懿旨撤溥俊皇子名號。丙辰,詔展會試于癸卯年。其明年順天鄉試及癸卯科會試,權移河南貢院舉行。
十一月丙子,特予故大學士李鴻章建祠京師。戊子,命貽穣督晉邊墾務。章丘決口合龍。庚寅,上奉皇太后至自西安。辛卯,詔以珍妃上年殉節宮中,追晉貴妃。命翰、詹、科道及各署司員,按日預備召見。
十二月癸巳朔,命王文韶仍督辦路礦,瞿鴻秙副之,袁世凱督辦關內外鐵路事宜,胡燏棻會辦。丙申,申諭中外臣工,重邦交,安民教。以比匪誤國,附和權貴,褫左副都御史何乃瑩、侍講學士彭清藜、編修王龍文、知府連文沖、曾廉職。丁酉,賑蹕路所過三十里內貧民。己亥,祀天于圜丘。自戊戌年八月至于是月,始親詣。庚子,祭大社、大稷。遣睿親王魁斌等告祭方澤、朝日壇、夕月壇,恭親王溥偉、貝子溥倫詣東西陵告祭。壬寅,命袁世凱參預政務處。甲辰,命鎮國將軍載振充英國專使,賀其君加冕,尋晉貝子銜。免蹕路所過河南州縣額賦十之三。賑廣西火災。辛亥,兩宮見各國公使于乾清宮。免云南銅廠積年民欠。甲寅,以瞿鴻秙為軍機大臣。授孫家鼐體仁閣大學士。乙卯,兩宮見各國公使暨其夫人等于養性殿。丁巳,免山西州縣歷年逋賦倉穣。庚申,祫祭太廟。辛酉,上始復御保和殿,筵宴蒙古王公暨文武大臣。免浙江仁、錢等州縣,杭嚴、嘉湖二衛未墾地畝糧賦。
二十八年壬寅春正月庚午,享太廟。辛未,祈穣于上帝。癸酉,四川提督宋慶卒,晉封三等男爵。丁丑,命張翼總辦路礦事宜,王文韶、瞿鴻秙為督理,呂海寰會盛宣懷議商約。戊寅,罷河東河道總督。命各省大吏清釐屯地,改屯饟為丁糧,撤衛官歸營,屯丁、運軍并罷。諭各省立農工學堂。戊子,罷詹事府、通政使司。
二月壬辰朔,命張德彝充日斯巴尼亞專使,賀其君加冕。癸巳,諭各省亟立學堂暨武備學堂,開館編纂新律。甲午,廣西游匪戕法兵官,剿辦之。丁酉,釋奠于先師。戊戌,祭大社、大稷。庚戌,劉坤一乞疾,慰留。
三月辛酉朔,交收東三省條約成。甲子,見義使嘎釐納于乾清宮。乙丑,祀先農,親耕耤田。丙寅,上奉皇太后謁東陵,免蹕路所過州縣額賦十之三。己巳至庚午,謁諸陵。甲戌,幸南苑,駐蹕團河行宮。壬午,至自東陵。癸未,皇后祀先蠶。
是春,免宣威、昆明及齊齊哈爾、墨爾根旗屯災賑。免榆林等處逋賦,西安等廳縣秋糧十之二。
夏四月壬辰,見俄使雷薩爾于乾清宮。甲午,常雩祀天。丙申,命沈家本、伍廷芳參訂現行法律。戊戌,李經羲以陳奏失辭,免云南巡撫,下部議。壬寅,命許鎯充出使義國大臣,吳德章充出使奧國大臣,楊兆鋆充出使比國大臣。癸卯,皇后躬桑。甲辰,裁銀、緞匹、顏料三庫,罷管庫大臣。乙卯,免灤平被災地課。
五月壬戌,授袁世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免雙城逋賦。甲子,見各國公使等于樂壽堂。丙寅,廣西匪陷廣南之皈朝,云南官軍擊走之,復其城。丙子,夏至,祭地于方澤。戊寅,見美使康格等于乾清宮。
六月己丑朔,免鶴慶、賓川被災雜賦。丙申,命孫寶琦充出使法國大臣,胡惟德充出使俄國大臣,梁誠充出使美日秘大臣。庚戌,見美使康格及博覽會長巴禮德于乾清宮。辛亥,命張之洞為督辦商務大臣。癸丑,賑四川南充、簡等屬災。
秋七月庚午,頒行學堂章程。
八月甲申,移云南迤西道駐騰越,兼監督關務。戊戌,袁世凱請裁陋規加公費,命他省仿行。癸卯,河決利津、壽張等處。己酉,見德使葛爾士等于仁壽殿。庚戌,河復決惠民。
九月癸巳,兩江總督劉坤一卒,追封一等男,贈太傅。命張之洞署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免天津被兵新舊額賦。丁酉,見法使賈斯那等于仁壽殿。甲辰,見各國公使于仁壽殿。壬子,命袁世凱充督辦商務大臣,伍廷芳副之,兼議各國商約。
是秋,發庫帑三十萬,續撥義賑十二萬,并于四川備賑。又賑山東、廣東、云南、福建、貴州等屬水災。
冬十月戊子,中英商約成。己丑,湖南都司劉長儒坐不保護教士處斬。是月,賑山、陜各屬災。云南劍川、鶴慶州,新疆疏勒等廳縣俱地震。
十一月戊午,詔自明年會試始,凡授編、檢及改庶常與部屬中書用者,胥肄業京師大學堂,俟得文憑,始許散館及奏留。分省知縣亦各入課吏館學習。己未,以有泰為駐藏大臣。辛酉,發內帑、部帑各五萬于山東備賑。壬戌,調魏光燾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丙寅,免臨潼被水地課五年。庚辰,冬至,祀天于圜丘。是月,見法使呂班、美使康格于乾清宮。
十二月癸卯,命袁世凱充督辦電務大臣。辛亥,旌殉親異域使俄大臣楊儒子錫宸孝行。是月,免江、浙各廳州縣衛額賦,宜良被水租糧。
二十九年癸卯春正月丁巳朔,停筵宴。以明歲皇太后七旬圣壽,詔開慶榜,本年為癸卯恩科鄉試,來年為甲辰恩科會試,其正科鄉、會試并于下屆舉行。乙丑,見美使康格等于乾清宮。丁卯,命榮慶同管大學堂事。己巳,見各國公使等于養性殿。丁亥,免鎮西、疏附被災糧賦。
二月壬子,惠民決口合龍。
三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庚申,見德親王亨利、公使葛爾士等于乾清宮。詔以謁陵取道鐵路,禁攤派差徭,扈從并免供給。辛酉,裁官學滿、漢總裁及教習。癸亥,祀先農,親耕耤田。上奉皇太后謁西陵。乙丑,幸保定府駐蹕,免蹕路所過州縣額賦十之三。己巳,榮祿卒,贈太傅,晉一等男。罷印花稅及一切苛細雜捐,科派侵漁者論如律。庚午,命奕劻為軍機大臣。癸亥,幸南苑。甲戌,幸團河駐蹕。庚辰,命奕劻、瞿鴻秙會戶部整理財政。立銀錢鑄造總廠于京師。命載振、袁世凱、伍廷芳參訂商律。辛巳,至自南苑。是月,免陜西庚子年逋賦。
夏四月己亥,見各國公使于仁壽殿。己酉,云南匪陷臨安府城。庚戌,免蹕路所過州縣旗租。辛亥,命崇禮為東閣大學士,敬信協辦大學士。
五月癸亥,命鐵良會袁世凱練京旗兵。戊辰,戶部火。甲戌,命楊樞充出使日本大臣。乙亥,云南倮夷平。壬午,賜王壽彭等三百一十五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閏五月甲申朔,命馮子材會岑春煊辦理廣西軍務。丙戌,命張之洞會張百熙、榮慶釐定大學堂章程。庚寅,滇軍復臨安府城,石屏匪首周云祥伏誅。壬辰,自四月不雨,至于是日雨。丙申,廣西巡撫王之春、提督蘇元春并褫職,以柯逢時為廣西巡撫,劉光才為廣西提督。己亥,御試經濟特科人員于保和殿。壬寅,命馬玉昆巡緝近畿盜賊。甲辰,中英續訂商約成。
六月壬戌,予考取特科袁嘉穣等升敘有差。癸亥,逮蘇元春下獄。丁卯,世鐸等請加上皇太后徽號。懿旨以廣西兵事方殷,民生困苦,不許。丁丑,河決利津。是月,見日使內田康哉等、義使嘎釐納等于仁壽殿。山東煙臺水災,賑之。
秋七月乙酉,開廈門、鼓浪嶼為各國公地。辛卯,賞鄭孝胥四品京堂,督辦廣西邊防,得專奏。昆岡致仕。戊戌,初置商部,以載振為尚書。
八月壬子朔,王公百官豫請來年皇太后七旬萬壽報效廉俸申祝,懿旨止之。癸丑,免靈州瀕河地糧。丁卯,日本商約成。庚寅,見各國公使于仁壽殿。壬申,以敬信為體仁閣大學士,裕德協辦大學士。丁丑,見法使呂班、德使穆默于仁壽殿。
九月丙申,命榮慶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調那桐為外務部尚書兼會辦大臣。丁酉,命那桐與奕劻、瞿鴻秙整理戶部財政,榮慶充政務處大臣。戊戌,命孫家鼐、張百熙并充政務處大臣。
是秋,賑湖北、陜西等屬水災,懷柔雹災,云南各屬水旱災雹災,鎮西、綏來蝗災凍災。
十月辛亥朔,見荷使希特斯于乾清宮。戊午,以英秀接收阿勒臺借地,率議展緩,命瑞洵往按之。丙寅,置練兵處,命奕劻總理,袁世凱、鐵良副之。甲戌,命岑春煊總統廣西諸軍。乙亥,賞楊晟四品卿銜,充出使奧國大臣。丙子,袁世凱劾張翼擅售開平煤礦暨秦王島口岸于外人。詔褫職,責令收回。
十一月丙午,諭曰:“興學育才,當務之急。據張之洞同管學大臣會訂學章所稱,學堂、科舉合為一途,俾士皆實學,學皆實用。著自丙午科始,鄉、會中額,及各省學額,逐科遞減。俟各省學堂辦齊有效,科舉學額分別停止,以后均歸學堂考取。”丁未,改管學大臣為學務大臣,以孫家鼐任之。
十二月丙辰,廣西匪首覃志發等伏誅。戊午,詔內務府再減宮廷用費,罷一切不急工作。己巳,置翰林學士撰文,并增員缺,更定品級。丙子,以日、俄搆兵,中國守局外中立例,宣諭臣民。己卯,授榮慶軍機大臣。是月,免安州被澇、昆明被旱地畝租糧。
是冬,賑甘肅、云南各州縣水災,南州、新化蛟災,瀘州火災。
三十年甲辰春正月癸未,移廣西鹽道駐梧州,兼關監督。河決利津王莊。甲申,見美、英、法、德、日、義、比、荷、葡各使康格等于乾清宮。己丑,云南提督張春發有罪,褫職戍軍臺。甲午,以皇太后七旬圣壽,上御太和殿,頒詔天下,覃恩有差。已亥,云南普洱鎮總兵高德元坐玩寇殃民處斬。己酉,詔停本年秋決。
二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己未,見葡使白朗穣于乾清宮。丙寅,利津決口合龍。
三月庚辰朔,見德使穆默等于乾清宮。癸未,御史蔣式瑆以疏劾奕劻語無根據,責還本官。戊子,下王照于獄。庚寅,免榆林等州縣逋課。丁未,張德彝與英訂保工條約成。
夏四月辛亥,見德親王阿拉拜爾、公使穆默于乾清宮。乙亥,蘇元春戍新疆。是月,免鄧川上年災糧,新化被蛟,呼蘭、綏化等屬被兵逋賦。
五月辛巳,命道員袁大化辦理安徽礦務。乙酉,熱河行宮災。丙戌,懿旨特赦戊戌黨籍,除康有為、梁啟超、孫文外,褫職者復原銜,通緝、監禁、編管者釋免之。戊戌,廣西叛勇陷柳城,斬統領祖繩武于軍前。己亥,旌九世同居邢臺貢生范鳳儀。癸卯,賜劉春霖等二百七十三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乙巳,懿旨,本年七旬壽節停筵宴,將軍、督撫等毋來京祝嘏,并免進獻。罷粵海、淮安關監督,江寧織造。
六月己酉,諭曰:“時艱民困,官吏壅蔽,下情不通。甚至州縣錢糧浮收中飽,以完作欠,百弊叢生,大負朝廷恤民之意。各督撫速將糧額幾何,實徵幾何,正耗收米或折色幾何,具列簡明表冊。此外有無規費,一一登明聲敘,毋飾毋漏,據實奏聞。”壬子,命鐵良往江南考求制造局廠,籌畫所宜,并察出入款目,及各司庫局所利弊。戊午,趣岑春煊赴桂、柳督師。癸亥,青海住牧盟長車琳端多布等,請藉年班赍貢物赴京祝嘏。懿旨嘉獎,仍卻之。癸酉,永定河決。丙子,河決利津薄莊。
秋七月戊寅,見比使葛飛業于乾清宮。罷福建水師提督,歸并于陸路提督,移駐廈門。甲申,永定河北下汛復決。戊子,發內帑十萬賑四川水旱災。壬辰,英兵入藏境,達賴逃,褫其名號,命班禪額爾德尼攝之。甲午,甘肅黃河決,皋蘭被災,命崧蕃賑濟。乙未,停九江進瓷器。丙申,命李興銳署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是月,賞湯壽潛四品卿銜,督辦浙江鐵路。
八月丁未朔,裁并內務府司員。癸亥,賞唐紹儀副都統銜,往西藏查辦事件。辛未,見義使嘎尼納于仁壽殿。癸酉,見墨使酈華于乾清宮。
九月丙子朔,見英使薩道義于乾清宮。癸未,敬信以疾免。己亥,李興銳卒,命周馥署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以英兵入藏,達賴求救,命德麟安撫之。英兵旋退。敕唐紹儀為議約全權大臣。癸卯,改湖北糧道為施鶴兵備道。
是秋,免吉林被兵、云南水旱兵災逋賦,武威、金州額賦。賑云南、順天、福建、甘肅、江西水災,山西、浙江、廣東等處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