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4章

  • 俱舍論疏
  • 法寶
  • 3957字
  • 2015-12-16 17:45:54

論。有余師說至風界為境。述異說也

論。后二遍處至蘊為境。述所緣也

論。應知此中至勝前前故。述勝劣也

論。此解脫等三門功德。已下一行頌。第五明二得及依身也

論曰至滅盡定故。指前說也。即是前不相應中釋

論余解脫等至未曾習故。述余七解脫通二得也 言等者。等八勝處。及十遍處 有曾習者。是離染得 新習得者。是加行得

論。四無色解脫至由教力故。述依身也。依下地身容起上地定故。無色定依三界身起。三解脫.八勝處.八遍處。由教力故唯欲界。以教在欲界故

論。異生及圣皆能現起。述起人也。第八解脫唯圣人起。如前已說。前七解脫通凡.圣起

論。諸有生在色無色界。已下一行頌。第六明起定緣

論曰至為起因故。述因力也。此于先時 近者近曾起者 及數修者數數修故。即是近同類因。由此二因力故。生色.無色 雖無教力而得生起

論。二由業力至生上地故。述第二力也。謂先于欲界。或于色界等。造順生受.及順后受業。在上地中業果時受。由此業力。必令有情離下煩惱得于上定。方得生彼 以若未離下地煩惱。必定無容生上地故

論。三法爾力至皆增盛故。述法爾力。劫將壞時。有情法爾皆生上界。欲生上界法爾善根增勝。得上地定斷下煩惱

論。諸有生在至之所壞故。述生上二界起無色定。由因.業力。非法爾力。以第四定不為三災之所壞故

論。生在色界至加由教力。述在色界起上靜慮。由因力.業力.及法爾力 若生欲界起上無色。由因力.業力.教力。起色界定。由業力.因力.法爾力.教力。故言一一應知加由教力

論。前來分別種種法門。自下一行頌。大文第三明法住時也

論曰至菩提分法。此文有三。一述二種正法。二述能持人。三述住時分 此文第一述二種正法也。一教。二證 教謂三藏 證謂三乘菩提分法 因教得證故先明教法 若以昔教對今佛。即教先而佛后。佛因教證故 若今教對能說。佛先而教后。佛說教故 若以今證.今教。即教先而證后故先證法 若以因證能弘教。即有證.教方住

論。有能受持至住爾所時。第二述能持人也。由能受持持法不滅。由有正說傳法不滅。若唯持不能說。即闕傳燈之義。若唯說而不持。即廢忘而不行。故兼之也。有能依教而行者。即證法便住世間。若持法而不行。即無加行善。若依教而正行。即生菩提分法。故由受持.正說二人。教住于世。由修行一人。證法住世。故隨三人住世時量。應知正法爾所時住

論。圣教總言至復過于此。第三述住時分。就中有兩說。一說證.教二法唯住千年。二說證法唯住千年。教法復過千年。此中但說正法不說像法.末法。廣如婆沙一百八十二說。此說同涅槃經第二十二。云無上佛法當久近幾時滅耶。答云。若我弟子有能受持.讀誦.書寫.演說其義。為諸眾生之所恭敬.尊重.贊嘆種種供養。當知。爾時佛法未滅。乃至。見受持等者。輕毀.誹謗。汝是六師。非佛弟子。當知佛法將滅不久 三階云。法律禪師同十三種惡外道六師。當此記也 今詳兩說。后說為正。所以得今時有教法故。然說證法亦是從多。又準多經文。說過千歲。然諸經所說隨機不同。就別處別人以說法滅 迦葉經說五百年 阿含經說一千年 大集經說一千五百年。及說五重牢固。復說諸佛與欲說說法久住 又菩薩處胎經法住品。此經留住或至二千年。或至三千年 又仁王第二云。吾滅度后八十年。八百年。八千年中。無佛。無法.無僧.無信男。無信女時。此經三寶付屬國王.四部弟子。受持。讀誦。解說其義。為三界眾生開空慧道。修七賢行.十善行。化一切眾生。真諦法師釋云。八十年者。正法末后八十年。八百年者像法后八百年。八千年者末法萬年后八千年。準此文意有末法也 又準大乘同性經下卷云。如來顯現從兜率下。乃至。住持一切像法.一切滅法.善丈夫法。當知。如是化事皆是應身。準此經。滅法即是末法異名 又法華經第五安樂行中云。如來滅后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 準此經文有末法也 記聲聞中。但云正法.像法者。略不說末法

善見論云。初一千年。若諸弟子。勤行精進得阿羅漢果。第二千年得第三果。第三千年得第二果。第四千年得初果。從此已后是我末法 準上論文。正法之時多得無學。像法之時得前三果。末法之時不得道果 又善見論云。如來正法一千年。以度瞿夷出家滅五百年。以佛令行八敬。及所度五百釋女皆得阿羅漢。各增一年。所以正法還得千年 準此論文。諸經.論中說正法五百年者。是初度女人后說。一千年者是未度女人前。及八敬后說 又法住記云。十六羅漢各將無量眷屬。于人壽漸增至七萬歲時。已本愿力用其七寶。為佛造宰都婆。釋迦舍利自然流入塔中。后佛舍利塔總陷入地至金剛際。時諸羅漢化火燒身入般涅槃。次有七俱胝獨覺出世化諸眾生。至人壽漸增減八萬歲時。一時各般無余涅槃。次后彌勒佛出世也 又蓮華面經。最后佛法滅盡時。如來舍利陷入龍宮。龍宮法滅陷入金剛際。次后七日.七夜。天地大黑。有外道空中言。沙門瞿曇法今滅盡。我等當得教化一切法界眾生。發此語已現身陷入阿鼻地獄。次后彌勒佛出世也。已上二教但據法在。不據行.學。雖化眾生。不言欣修.出世行也。如結界羯磨止息不行。非無戒律教法在世。佛法陷滅。非唯一處。所說不同。由斯教異

論。此論依攝至釋對法耶。大文第四明論宗趣。此問也。頌答可知

論曰至理善成立。嘆迦濕彌羅國毗婆沙師共議論阿毗達磨理。是善成立

論。我多依彼釋對法宗者。述已多依婆沙論釋 多言。顯示少有異途。謂形色.像色.過去.未來.有.非有等

論。為我過失者少有貶量。少有貶量毗婆沙義是我過。以非世尊大圣弟子輒有貶量。故成過失論主謙也

論。判法正理唯在世尊及諸如來大圣弟子者。唯是遮余非佛世尊。及大圣弟子 準此中意。商略婆沙。存其六足。及本論也 毗婆沙師。非是世尊。及大圣弟子故 六足.發智。是大弟子之所造故。不商略

自下有三頌。大文第三勸學流通分。就中有三意。論主造論之時。佛涅槃后九百年中。教.證正法并皆將滅 初一頌傷嘆教法。次一頌傷嘆證法。第三頌勸求證法 就第一頌中有四句 初一句明佛善說教。能開世眼名世眼也。大師涅槃向有千年。故言久閉 第二句明大弟子說教堪為證者多散滅。多言顯有少分 第三句明世眼久閉。能為證者多散滅故。無見真理人也。無見真人故無判教人也 第四句明不見理故鄙尋思。由鄙尋思妄制教故亂圣教。亂圣教故教法滅 第二頌有四句 第一句明無教授本師 自覺者。佛也 已歸勝寂靜者。歸涅槃也。諸寂靜中。涅槃最勝故言勝。明教授本師也 第二句明無弟子教授 持彼教者。謂圣弟子 多隨滅者。謂大弟子多隨佛涅槃也。多者顯亦有少。明傳教授人亦無也 第三句 世無依怙者。明無上兩人也 喪眾德者。以無師故無定慧德也 第四句 無鉤制惑者。定慧如鉤。惑如狂象。狂象無鉤制御。隨意東西。諸惑無定慧鉤。亦隨意流轉。由斯證法將滅 第三頌。四句。初句 既知如來者。法主也 正法者。教證正法也。壽者。一千年也 第二句 漸次淪亡者。謂初百年漸次至九百年也 如至喉者。喻也。如人將死氣盡至喉知死不久。正法漸次淪亡。至九百年將滅不久 第三句 是諸煩惱力增時者。明惡時也。二種正法將滅。眾生煩惱增時 第四句 應求解脫勿放逸。勸學正法也 此中三頌總有十二句。第一四句傷嘆教法滅。第二四句傷嘆證法滅。次兩句雙傷嘆二種正法滅。次一句傷嘆煩惱力增 后一句勸求解脫也

破執我品第九之一

我有二種。一五蘊聚集假名為我 二或即蘊.離蘊。別執一物以為實我。五蘊假我不違理.教。論主不破。別執實我違其理.教。障出離因。論主今破。故名破執我也。前之八品廣明自宗。真俗對法順無我理。簡擇諸法。今破外執故于后明

論。越此于余豈無解脫。此品之中自有二分。一正破我。二勸學無我。準諸經例。問非序分不可分三。就正破我中。復分為三。一總破別計實我。二破異部計我。三破異道計我 就前文中復分為二。一明執我過。二正明破執實我 就前文中復有四段。一問。二答。三征。四釋。此文問也。越上品所明無我之理別執實我。豈無解脫耶

論。理必無有。答也

論。所以者何。征也。所以越此無我。依有我宗不得解脫

論。虛妄我執所迷亂故。釋也 釋中有二。先略。后廣。此略釋也

論。謂此法外至無容解脫。廣釋也。一切煩惱皆因執我。生死之業由煩惱起。三有輪回因于惑.業。所以執我無容解脫

論。以何為證至別目我體。第二正破實我也 文中有二。一問。二答。此文問也

論。于彼所計至現比量故。答也。答中有二。一略。二廣。此略答也

論。謂若我體至如五色根。廣答也 文中有二。一正明二量。二重釋色根比量。此文初也 有法之中有其二類。若無障緣。或現量得如六境意。或比量得如五色根。若是無法非二量得。離蘊執我非二量得。知體是無

論。言五色根至如種生芽。重釋五根比量也 文中有三。先喻。次法。后結。此文喻也。如文可解

論。如是亦見至色根比量。次法說也。如喻可解

論。于離蘊我至無真我體。后總結也

論。然犢子部至不一不異。大文第二破異部也 文中有二。一述宗計。二問答應破。此文初也。諸部之中唯犢子部執有實我。謂所知法中有五法藏。謂有為法分為三世。無為第四。不可說法藏第五。與前有為.無為。非一非異。此中且說與蘊。不一不異。即執此法以為我體。此五法藏。同大般若五種法海。謂三世.無為。及不可說。不可說者是勝義諦犢子部不染邪智。謂勝義諦是其我體。不同外道染污邪智執有實我是我見攝

論。此應思擇為實為假。此第二問答破也。此論主問也。此第一破假實也

論。實有假有相別云何。外反問假實相也

論。別有事物至如乳酪等。論主答假實相也。色等四境別有體性。是實有相。乳.酪等物四境共成。是假有相

論。許實許假各有何失。外問假實過也

論。體若是實至徒執實有。出實有過也。一有別性故。與蘊一向異過。如別別蘊。二有因過。有實體者皆有因生。如色等蘊。若謂無因而有實體應是無為。同于外道見。若是無為又應無用。皆違汝宗。徒執實有

論體若是假便同我說。非是汝宗。出假過也

論。非我所在至立補特伽羅。外轉計也

論。如是謬言至亦同此失。自下第二破依蘊也。汝言依蘊者。為攬諸蘊為依。為因諸蘊名依。二俱有過。皆違自宗過。攬蘊即是假。因蘊即無常

論。不如是立。外轉計。依義不如論主所立

論。所立云何。論主征也。自下第三破喻也

論。此如世間依薪立火。外答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绵竹市| 来安县| 白水县| 登封市| 勃利县| 昌黎县| 资阳市| 哈尔滨市| 竹北市| 淅川县| 莎车县| 建湖县| 河池市| 北海市| 怀来县| 漳平市| 龙口市| 黄陵县| 洛扎县| 扎兰屯市| 上犹县| 临沧市| 内丘县| 平陆县| 正蓝旗| 贵溪市| 华容县| 九龙坡区| 大竹县| 冕宁县| 庆云县| 盐山县| 中西区| 大渡口区| 黄冈市| 砀山县| 台南市| 青神县| 岳西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