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9章

  • 俱舍論疏
  • 法寶
  • 4923字
  • 2015-12-16 17:45:54

分別隨眠品第五之二

論。諸有情類于此事中。已下大文第六明世縛事通局。于中有四。一世縛通局。二證三世有。三建立三世。四破三世有 此下兩頌第一明世縛通局。此中意說。能系三世。對所系三世辨系通局。今言事者。是所系事。于此事中。隨眠隨增者名之為系。若不隨增。不名為系。其隨增者非要現緣。雖在過未。若未斷位皆是隨增。隨增有二。一相應隨增。二所緣隨增。于未斷位。一切隨眠于自相應。相無差別皆隨增也。于自所緣。相無差別遍隨增也。所緣定故。不可說言于自所緣有遍.不遍。雖諸煩惱有自相.共相。意識.五識。緣境寬狹力用不同。遍自所緣相無差別。若將能系三世隨眠。對其所系隨于何事。辨三世惑系.不系別。于中即有遍.不遍異 有人浪釋。恐煩不述 此兩行頌。前一行半明自相惑。后半行頌明共相惑。就前文中。前三句明過.現六識自相惑。后三句簡未來意.五不同。頌首云若于此事中未斷七字。流至于下明系通局。必不斷故

論曰至流至后門。此雖總分隨眠有二。即是釋頌若于此事中未斷七字

論。若此事中至定遍起故。明過.現六識自相惑系境不同

論。若未來世至皆能系縛。此釋意識相應自相惑也。貪.嗔.慢三雖在未來。遍自所緣常恒決定。于未斷然常系所緣。要因見聞方能現起。故于三世非定遍行。正理論云。貪.嗔.慢三是自相惑。如前已辨。諸圣教中處處見有分明文證。且如經言。佛告衣袋母。汝眼于色若不見時。彼色為緣起欲貪不。不爾大德。乃至廣說。又契經說。佛告大母。汝意云何。諸所有色。非汝眼見。非汝曾見。非汝當見。非希求見。汝為因比起欲起貪起親起愛等不。不爾大德。乃至廣說(已上論文) 以貪.嗔.慢起不定故。于此事中但是已生未斷即系此事。然于此中有系三世。亦得名為遍三世也。過去貪等。不能遍系三世一切有漏法盡。現在隨其所緣廣狹不同。但起即系。雖有通緣三世法者。亦無現在貪等能緣三世有漏法盡。若未來世意識相應別相煩惱。依總類說即緣三世有漏法盡。雖此不系即彼系故。非不亦有唯系過去及未來者。如一類貪唯系此眼識及相應法性決定者。此識不生。此豈不唯緣未來也法。準此亦有唯緣過.現世。亦有通系三世法者。過去.現在若生未斷。即系現在.過去不見聞境。不為一切過去.現在貪等系縛

論。未來五識至亦能系三世。釋五識相應惑也。若已生即系意與五同。故不別說。意識相應貪等。生與不生皆容遍行三世法也。五識相應生唯自世。不生遍三。所以別說 不生遍三者。此由五識依.緣必同時故。生必同時。不生即容境界三世。以色等境行于三世不待識故。識若生。時必待境故。雖世不同。性縛定故 于中有二。或令所緣歷其三世或于一所緣參差不定。分其三世。今應指事作斯問答 問頗有于此一色事中。此但指此事不問三世。即此事中三世貪等。于此事中為系不 答過去.現在貪.嗔.慢等。緣此事生未斷即系。若過去.現在貪.嗔.慢等緣余法生。不系此事。及雖緣此一色事生。被對治道斷即不系。系有一種。隨已生不斷。不系二類。謂不緣此生。及緣已斷。此即通其六識。自相煩惱皆同此也。若在未來即有差別。意識相應定系此事。未來必有眾多貪等。于所緣定性系此故。由此未來生與不生。皆有遍行。生與不生皆有系此一色事故。若眼識相應諸可生者名系自世。不名遍行。諸不生者定有一類系此事也。同色境中于一剎那。必有總.別眾多識故。眾多識中唯一得生。余不生故。無有過.現一色事中。不為未來眾多不生眼識相應貪等系者。由此不生名為遍行。見.疑.無明過去.未來定系此一事也。此由二世皆遍行故。于現起者若緣即系。不緣不系。由此婆沙歷六句等。作問答云。于此事中頗有過去愛結系。而有未來愛結系耶。未來愛結系。而為過去愛結系耶。此應順前句答。如是但有過去愛結系。必為未來愛結系也。所以名為順前句者歷六句。一一句中皆有兩句問答。此同前句故名順前句也。亦名稱前句答。第二句問云。頗有未來愛結系亦為過去愛結系耶。答云。若前不生生者已斷即不系。若前生不斷即系。此言斷.不斷望未來非等品說。愛有三品。于此一色事中容有三品愛。不緣此一色事生緣余事生。緣余事起此三品愛。皆不系此一色事。若前不。生不系。理合通于三品。前生已斷不系。此于三品中。或是上品。或是中品。或上.中合說。必非下品。已說未來系故。斷惑必三世同斷故。若過去世下品斷者。未來三品皆斷。不可言有未來愛結系故。理定如上。若前生不斷即系者。此亦通其三品。理必應爾 婆沙五十八歷六問云。若于此事有過去愛結系。亦有未來耶 答如是 設有未來復有過去耶 答若前生未斷即系。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系 問若時過去愛結已斷。即時未來愛結亦已斷。若時過去愛結未斷。即時未來愛結亦未斷。今何故說若前生未斷則系。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系耶 外國諸師作如是說。若前生未斷則系者。說中三品結。若前未生則不系者。說下三品結。設生已斷則不系者。說上三品結。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若前生未斷即系者。說九品結。若前未生則不系者。說后三品結。設生已斷則不系者。說前六品結。如過去前六品愛結已斷。未來亦爾。后三品愛結。雖未斷而未生故。在未來為系非過去。此中意說。若于此事有未來愛結未斷。亦有前生愛結未斷。即于此事亦有過去愛結系義。若于此事雖有未來愛結未斷。而前于此愛結未生。雖余處生。而于此事亦名未生。設生已斷。即于此事無有過去愛結系義 已上第一句。理實品數應如前說。然婆沙云。若生未斷即系說九品者據具縛說。若前不生即不系及生者已斷即不系。皆據斷六品說。即當一來果。此據有系故非不還果等。此以余處生名不系故。非是已斷。斷故非具縛。若前未生則不系者。說后三品據一來說。設生已斷即不系者。說前六品亦是一來。應更思之 若于此事有過去愛結系亦有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有現在復有過去耶 答若前生未斷等(云云如前。已上第二句) 若于此事有未來愛結系亦有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設有現在復有未來耶 答。如是(已上第三句) 若于此事 有過去愛結系。亦有未來.現在耶 答未來必系。現在若現在前 設有未來.現在。復有過去耶 答若前生未斷等(已上第四句) 若于此事有未來愛結系。亦有過去.現在耶 答此中有四句(隨其所應) 設有過去.現在。復有未來耶 答如是(已上第五句) 若于此事有現在愛結系。亦有過去.未來耶 答未來必系。過去若前生未斷等。設過去.未來復有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已上第六句) 如愛結歷六應知。恚.慢.嫉.慳非遍行無明結歷六亦爾 迷自相結義相似故。如見歷六應知。取疑等歷六亦爾。迷共相結義相似故。雖有廣狹而亦相類(已上歷六句) 若于此事有過去愛結。亦有過去恚結系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系等 設有過去恚結系復有過去愛結系耶(已上小七第一句) 若于此事有過去愛結系。亦有未來恚結系耶 設有未來恚結系。復有過去愛結系耶(第二句) 若于此事有過去愛結系。亦有現在恚結系耶 設有現在恚結系。復有過去愛結系耶(第三句) 若于此事有過去愛結系。亦有過去.現在恚結系耶(答此中有四句) 設有.過去.現在恚結系。復有過去愛結系耶(已上第四句) 若于此事有過去愛。亦有未來.現在恚耶(答此中有三句) 設有未來.現在恚結。復有過去愛結系耶(已上第五句) 若于此事有過去愛結。亦有過去.未來恚結耶(答此中有三句) 設有過去.未來恚結復有過去愛結系耶(已上第六句) 若于此事有過去愛結系。亦有過去.未來.現在恚結系耶 答此中有五句。設有過去.未來.現在恚結系。復有過去愛結系耶(已上第七句) 如對恚結系。對嫉.慳結亦爾。以愛對彼作小七句。如小七大七亦爾。差別者以二對一。乃至以八對一。謂以過去愛結。恚結。先對過去慢結。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復對過去.未來.現在 問一行歷六。小七。大七。有何差別 答復次以不相似法。對不相似法。作問答。不以世定故名一行。以相似法對相似法作問答。以世定故名歷六。以不相似法對不相似法作問答。以世定以一對一故名小七。以相似法對不相似法作問答。以世定以二對一。乃至以八對一。故名大七。是謂差別。若共相惑即不同此答 頗有過去見結系亦未來也答曰。如是 頗有未來見結系亦過去耶 答曰。如是 此是以等問等。述可句答。若過去.未來對現在其過去.未來定系。現在若生即系

論。所余一切至能系此事。此釋共相惑也 見疑無明者。無明是不共無明。相應無明如所相應說。此見.疑等過去.未來。皆遍系三世。現在不定。由此過.未皆是遍行。遍行三世故。今更總述。意識相應未來貪等。若生.不生皆是遍行。遍行三世故。過.現不定。五識相應貪等。唯未來不生是遍行。遍行三世故。過.現及生。定非遍行。共相煩惱。過去.未來皆是遍行。遍行三世故。現在不定。皆不對自所緣境說遍不遍。論應辨諸事至及離系耶。經部問也。若有過.未即合是常。過.未若無。不可說系及不系也

論。毗婆沙師至諸相合故。述有部宗 去.來定有而非是常 立宗 由與有為諸相合故 立因

論。為此所立決定增明。已下一頌。第二引理教證三世有也

論曰三世實有。此立宗也

論。所以者何。問教理也

論。由契經中世尊說故。引教答也

論。謂世尊說至勤修厭舍。引第一經證過去有也

論。若未來色至勤斷欣求。引經證未來有也

論。又具二緣至應闕二緣。引第二經證。若去.來是無。緣去.來識應闕所緣緣。即違經說識二緣生

論。已依圣教至證有去來。結前起后。如文易了

論。以識起時至識亦應無。第一理也

論。又已謝業至有現因在。第二理也

論。由此教理至二世實有。結自宗也。詳薩婆多過.未體有。不同現在之有。過.未體無。不同兔角之無。若同現在。應非過.未。若如兔角。即應不能作境生心 正理論云。謂立去.來非如現有。亦非如彼馬角等無 又云。為境生覺是真有相。譬喻論言。旋火輪我二覺生時境非有故。若一切覺皆有所緣。是則應無勝解作意。又諸世間夢中翳目兩月識等境非有故。正理救云。謂輪覺生非全無境。即火[火*曹]色速于余方周旋而生為此覺境。然火[火*曹]色體實非輪。而覺生時謂為輪者。是覺于境行相顛倒。非此輪覺緣無境生。我覺亦應準此而釋。謂此我覺即緣色等蘊為境故。唯有行相非我謂我顛倒而生。非謂所緣亦有顛倒。勝解作意準此應起。謂瑜伽師見少相已。自勝解力。于所見中起廣行相生如是覺。此覺即緣諸蘊為境。住空閑者作如是言。如是相生是勝定果。謂勝定力于定位中引廣相生。如所變化夢緣過去曾所更境。如人夢中見兔有角。曾于異處。見兔。見角。今于夢中由心惛倒。謂于一處和合追憶 由根有翳取境不明。故于境中起顛倒解。行相雖倒。境實非無。以翳目人要有色處見種種色。非全無色 異此。則應無色處見 謂眼識生但見一月。由根變異發識不明。迷亂覺生謂有多月。非謂此覺緣非有生。即以月輪為所緣境。若不爾者。無處應見。既無月處此識不生。故此即緣月輪為境。更有立破。恐繁不述

論。若自謂是至非此部攝。簡別宗也。分別說部者。說義有是有非。更須分別故。名分別說部。舊婆沙云毗婆阇婆提訛也。新婆沙云毗婆阇縛地。毗婆此云分別。縛地此云說。宗輪論云。飲光部計。若業果已熟則無。果未熟則有 彼計同分別說部

論。今此部中差別有幾。自下一頌。第三建立三世

論曰至非體有異。此敘法救釋也。三世法。體無別。類有異也

論。如破金器至非舍顯色。舉喻顯也

論。如是諸法至非舍得體。此法合也。如金是一。改瓶為盆。舍瓶得盆。非得舍金

論。尊者妙音至離過.未相。此述第二計也。妙音意說。諸有為法有三種相。謂過去.現在.未來。正與一合。二不名離。從合得名。不從不離

論。如人正染至不名離染。舉喻顯也

論。尊者世友至非體有異。此述第三計也。此師意說。諸有為法有其三位。謂過去.現在.未來法。體是一。隨位名異

論。如運一籌至置千名千。舉喻顯也

論。尊者覺天至立名有異。此述第四計也。彼師意說。待過.現故名為未來。待現.未故名為過去。待過.未故名為現在

論。如一女人名母名女。舉喻顯也

論。此四種說一切有中。已下論主評彈也

論。第一執法至外道朋中。出第一師同外道過也

論。第二所立至三世相故。出第二師世雜亂過也

論。人于妻室至何義為同。出法.喻不同過也

論。第四所立至類亦應然。出第四計過也。過去中有前后三剎那。對前二應名未來。對后二應名過去。對前后應名現在。現在對前兩剎那應名未來。對后兩念應名過去。對前后.念后應名現。未來類思

論。故此四中第三最善。評第三計也

論。以約作用至非體有殊。出善所以也

論。此已具知至何謂去.來。第四破三世有也。此經部難也

論。豈不前言約作用立。有部答也

論。若爾現在至有何作用。經部難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修县| 夏邑县| 循化| 临沭县| 贵德县| 顺昌县| 陈巴尔虎旗| 南木林县| 东平县| 额济纳旗| 图木舒克市| 麻城市| 千阳县| 贡山| 临沭县| 子洲县| 怀来县| 弋阳县| 汕尾市| 张掖市| 阿拉尔市| 方山县| 台安县| 武陟县| 科尔| 灵石县| 蚌埠市| 无为县| 林西县| 山阳县| 开阳县| 昌宁县| 什邡市| 台江县| 霍州市| 通榆县| 伊宁市| 烟台市| 内黄县| 彭州市|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