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 俱舍論頌疏論本
  • 圓暉
  • 2943字
  • 2015-12-16 17:33:57

造作名業。此品廣明。故名分別。釋此品頌。總作三門。一明業體性。二釋諸業名。三雜明諸業。就明業體性中。一正明業體。二諸門分別。三廣明表無表。就正明業體中。一明所造業。二明能造大種。就明所造業中。一明二三業。二明五種業。此下第一明二三業。牒前問起。論云。如前所說。有情世間。及器世間。各多差別。如是差別。由誰而生。頌曰。

世別由業生  思及思所作

思即是意業  所作謂身語

釋曰。初句總答。次句明二業。下兩句明三業。世別由業生者。世間差別。由業所生。非自在天及大梵王。為一因主。作先覺因。生諸世間。外道計天先起欲觀。欲受用境。名先覺因能生世間。此虛計也。業有善惡。果分凈穢。人中善業。惡所陵雜。以雜業故。感身不凈。感外資具。郁金栴檀。甚可愛樂。諸天善業。惡不能雜。名為純業。以業純善。所感內外。二事俱妙 問此所由業其體云何。答思及思所作者。此明二業。于契經中。說有二業。一者思業。二者思已業。思已業者。謂思所作。思即是意業所作。謂身語者。此明三業。即前二業。開為三種。思是意業。思所作者。是身語業。因思起故。名思所作。言意業者。約等起立。業即是思。與意相應。意等引起。名為意業。言身業者。約所依立。身謂色身。業依身起。名為身業。言語業者。約自性立。以語自性即是業故。又論云。然心所思。即是意業。思所作業。名為身語二業。是思所等起故(解云。思名等起。思與心等。能引起身語業也)。

從此第二。明五業。一明表無表。二明身語表。二證有無表。且初第一。表無表者。論云。且身語二業。自性云何。頌曰。

此身語二業  俱表無表性

釋曰。身語各有表無表故。身語二業俱表無表性。

從此第二。別明身語表。論先問云。且身語表其相云何。頌曰。

身表許別形  非行動為體

以諸有為法  有剎那盡故

應無無因故  生因應能滅

形亦非實有  應二根取故

無別極微故  語表許言聲

釋曰。前九句明身業。后一句明語業。初一句。論主述一切有宗。形為身表。次五句。論主破正量部動名身業。次三句。論主卻破一切有宗實有形色。身表許別形者。一切有宗。許身表業。形色為體。由思力故。別起如是如是身形。名身表業。形謂形色。猶如合掌殺縛等形。形即是表。表善惡故。表即是業。有造作故。此之形色依身起故。名身表業 非行動為體者。正量部說。動名身表。為破此故。說非行動。正量部計。有為法中。心心所法。及音聲光明等。許剎那滅。定無行動。身表業色。許有動故。非剎那滅。如禮佛等身動轉時。事若未終。此之動色無剎那滅。此身動時。表善惡故。故身表業。行動為體 以諸有為法有剎那盡故者。立理正破。以諸有為有剎那故。定無行動。何以得知皆有剎那。以有盡故。既后有盡。知前有滅。故知有為法。皆剎那滅。故頌盡故二字。釋上有剎那故也。頌中故字。兩度言之。有剎那故。盡故。此應立量。身表業色。是有法。定無行動。是宗法。因云。有剎那故。同喻云。如心所等。并曰。心等有剎那。心等無行動。身表有剎那。身表無行動。故論云。若此處生。即此處滅。無容從此轉至余方故。不可言動名身表業。彼宗救云。我許身表無剎那滅。故有行動。即顯論主剎那為因有不成過。為破此救。應立量云。身表業色定有剎那。以有盡故。如心所等。并曰。心所后有盡。心所有剎那。身表后有盡。身表有剎那。故以盡故二字。成立有為皆有剎那。其理極成也。故論云。諸有為法。皆有剎那。其理極成。后必盡故。謂有為法。滅不待因。所以者何。待因謂果。滅無非果。故不待因(解云。果法待因。滅是無法。無法非果。故不待因。應立量云。滅不待因。以是無故。猶如兔角。既有為法。滅不待因。明知有為。皆剎那滅也)。應無無因故者。破彼轉救。彼許法滅待因而滅。故論云。豈不世間現見薪等。由與火合故。致滅無。定無余量過現量者。故非法滅皆不待因(薪待火滅。即是待因。薪等現見現量證也)。為破此救。故言應無無因故。汝許薪等若待因滅。應一切滅無不待因。如生待因無無因者。并曰。生法待因生。無有無因生。滅法待因滅。無有無因滅。現見覺焰等。不待因而滅。明知薪等滅。亦不待因滅。應立量云。又薪等滅。定不待因。有為攝故。如覺焰等。覺焰是有為。不待因而滅。薪等是有為。亦不待因滅。心心所法。總名為覺。能覺境故。焰是燈焰。生因應能滅者。更以理逐之。又若薪等。火合為因。有熟變生。下中上別。下熟初黃。中熟次黑。上熟最黑。然中熟生。下熟即滅。若上熟生。中熟亦滅。應生中上熟因體即是滅下中熟因。生滅相違。豈容生因即能為滅。故以此理。顯彼成非。論云。故無有因令諸法滅。法自然滅。是壞性故。自然滅故。才生即滅。由才生即滅故。剎那滅義成。有剎那故。定無行動 身表是形理得成立 形亦非實有者。是經部宗。標破有宗實有形色。故論云。然經部師。形非實有。謂顯色聚。一面多生。假立長色。待此長色。于余色聚一面少中。假立短色 于四方面。并多生中。假立方色。于一切處。遍滿生中假立圓色。所余形色。如應當知(所余形色。謂高下等。皆假立也)。如見火[火*曹]于一方面。無間速運。便謂為長。見彼周旋。謂為圓色。故形無實別類色體。應二根取故者。是經部師正立理破。汝薩婆多。若謂實有別類形色。則應一色二根取過。如長等色。一眼根見。二身根觸。以身觸時知長短故。由此應成二根取過。十二處中。理無色處二根所取。故知形色。本無實體。論云。然如依觸取長等相。如是依顯能取于形(解云。此文是經部立正義。言依觸者。以形是假。身根觸時。意識于中。依身根觸。取假長等。故言依觸。即是意識。依身根觸。取長等也)。無別極微故者。說形假所由。謂離顯色外。無別極微名為長等。但由顯色。如是安布。差別相中。假立長等(方圓等相。名差別也)。然經部宗。形為身表。但假非實。形雖是表。而非是業。言身業者。以思為體。謂能種種運動身思。依身門行。故名身業。身之業故。故名身業。言語業者。亦思為體。謂發語思。依語門行。故名語業。語之業故。故名語業。言意業者。謂審慮思。及決定思。為意業體。故此三業。皆思為體。隨門異故。立差別名。依意門行。名為意業。依身門行。名為身業。依語門行。名為語業。總有四思。一審慮思。二決定思。三動身思。四發證思。前二意業。第三身業。第四語業。以經部宗身語二表。色性鈍故。唯無記性。不同有宗身語二業。以色為體。身業形色。語業意聲。俱色攝也。故論云。謂前加行。起思惟思。我當應為如是如是。所應作事。名為思業。既思惟已。起作事思。謂隨所思作所作事。能發身語。名思已業(解云。經部釋經二業也。欲明二業。皆思為體。思惟者。謂審慮思。決定思是也)。語表許言聲者。此明語業。謂即言聲為語表業。此身語意。皆有無表。如前界品已分別竟。

從此第三。證有無表。如前界品。以經部宗不許無表是實有故。彼說無表。但是思種。謂審決動發。四現行思。于色心上。熏成種子。此思種上。防非止過。假立無表。但不作惡。即名無表。更無實體。故論云。經部亦說。此非實有。由先誓限。唯不作故。彼亦依過去大種施設。然過去大種。體非有故。又諸無表無色相故(解云。一由不作。即名無表。二無表。依過去大種。大種尚非有。無表豈得有。三又無色相。由此三因。故無表無實也)。故此已下。薩婆多宗。以八義證無表實有。頌曰。

說三無漏色  增非作等故

釋曰。此頌有八證。一說三色證。二說無漏色證。三說福增長證。四說非作成業證。五法處色證。六八道支證。七別解脫戒證。八戒為堤塘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南宁市| 敦化市| 青海省| 关岭| 大悟县| 东乡| 虎林市| 惠州市| 滦南县| 卫辉市| 玉溪市| 西城区| 呼伦贝尔市| 黄平县| 紫云| 甘谷县| 望奎县| 富锦市| 黑河市| 杭锦后旗| 临泉县| 兴化市| 宁化县| 益阳市| 义马市| 天水市| 东乡| 新津县| 廉江市| 大悟县| 青浦区| 房山区| 梅州市| 山西省| 卓尼县| 高要市| 海兴县| 大悟县| 涿鹿县|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