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對【犧軒炎昊】并見敘事。
【九舜十堯】桓范《要論》曰:責公者易,雖一賢少謬;執難者眾,雖九舜猶亂。《韓子》曰:今夫堯舜生而在上位,雖有十桀而不能亂者,則勢安也。桀紂亦生而在上位,雖有十堯舜而不能化之,則勢亂也。
【白帝玄王】《河圖》曰:白帝,朱宣、宋均曰:少昊氏也。《國語》曰:玄王勤商,十有四葉而興。賈逵注曰:玄王謂契。湯之祖契,謂之玄王。
【名火紀】《左傳》曰:黃帝以 紀,故為 師而 名。又曰:炎帝,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
【大庭少昊】譙周《古史考》曰:大庭氏,姜性,以火德王,故號曰炎帝。皇甫謐《帝王世紀》曰:少昊帝,史摯,字青陽。
【六羽九翼】《春秋命歷序》曰:人皇九頭,駕六羽,乘 谷口。《河圖》曰:天皇九翼,是名旋復。
【若水涂山】《呂氏春秋》曰:帝顓頊生自若水,宕處空桑,乃登帝位。《蜀王本紀》曰:禹母含珠孕禹,坼 而生于涂山。
【生翼在房】《春秋合誠圖》曰:赤帝之精,生于翼下。《春秋元命苞》曰:姬昌蒼帝之精,位在房心。宋均注曰:蒼帝靈威仰。
【玄鳥赤龍】《烈女傳》曰:簡狄者,帝嚳之少妃。有 之女,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鳥銜卵而墜,五色,簡狄得而吞之,遂生契。《詩含神霧》曰:慶都與赤龍合,婚生赤帝,伊祁堯也。
【夢日感星】《漢武帝故事》曰:王皇后內太子宮,得幸有娠,夢日入其懷。《尚書帝命驗》曰:姚氏繼華感樞。注曰:舜母感樞星之精,而生舜重華。
【繞星貫月】《詩含神霧》曰: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附寶而生黃帝。《河圖》曰:瑤光之星,如虹貫月,感女樞于幽房之宮,生黑帝顓頊也。
【珠庭玉理】《洛書》曰:黑帝子湯,長八尺一寸,珠庭。《春秋命歷序》曰:神農戴玉理。宋均注曰:玉理猶玉英也。
【四乳八眉】《春秋元命苞》曰:文王四乳,是謂含良,蓋法酒旗布恩舒明。宋均注曰:酒者乳也,能乳天下布恩之謂也。《尚書大傳》曰:堯八眉。八眉者如八字。
【重瞳《齒并》齒】《春秋元命苞》曰:舜重瞳子,是謂滋涼。宋均注:滋涼有滋液之潤,且清涼光明而多見。又曰:武王《齒并》齒,是謂剛強。宋均注曰:重齒以為表。
【龍顏鳥喙】《春秋元命苞》曰:黃帝龍顏。《尸子》曰:禹長頸鳥喙,貌亦惡矣。天下從而賢之者,好學也。
【望廣視豐】《春秋合誠圖》曰:蒼帝之為人,望之廣,視之專,而長九尺一寸。又曰:赤帝之為人,視為豐,長八尺七寸。
【鱗身牛首】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曰:伏犧鱗身,女媧蛇軀。皇甫謐《帝王世紀》曰:有 喬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生炎帝,人身牛首。
【戴干懷斗】《春秋元命苞》曰:帝嚳戴干,是謂清明。宋均注曰:干,盾也。《洛書》曰:有人出石夷掘地代,戴成鈐,懷玉斗。鄭玄注曰:懷璇璣玉衡之道,姚氏以禹胸有黑子如北斗。
【昭華延喜】《尚書大傳》曰:舜耕于歷山,堯妻之以二女,屬其九子也,贈以昭華之玉。《尚書璇璣鈐》曰:禹授啟握玄 出,刻曰延喜之玉,受德天賜之佩。
【握河沉洛】皇甫謐《帝王世紀》曰:堯率諸侯群臣,沉璧于洛河,受圖書。今《尚書·中候·握河紀》之篇是也。《尚書·中候》曰:朕率群臣沉璧于洛河,良俟于下稷。赤光起,玄龜負書出,赤文成字。
【金牛玉馬】《孫氏瑞應圖》曰:金牛,瑞器也。王者土地開辟,則金牛至。又曰:玉馬者瑞器也。王者清明篤賢則至。
【溫洛榮河】《易乾鑿度》曰:帝盛德之應,洛水先溫,九日乃寒,五日變為五色。《尚書·中候》曰:帝堯即政,榮光出河。
【大君元后】《周易》曰: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尚書》曰: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后何戴。
【出震開階】《周易》曰:帝出乎震,齊乎巽。《春秋孔演圖》曰:天子皆五帝之精寶,各有題序,以次運相據起,必有神靈符紀,使開階立遂。
【當寧置圖】《禮記》曰:天子當 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春秋孔演圖》曰:王者當置圖錄坐帝,以自正也。
【按轡垂拱】《陸子》曰:三皇垂拱,五帝垂手,唐虞按轡,禹湯馳轅。雖使周公御衡,仲尼促節,固不已也。應劭《風俗通》曰:皇天不言,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無為,有似皇天,故稱曰皇。
【時乘或躍】《周易》曰:時乘六龍以御天。又曰:九四,或躍在淵。
【纂堯授舜】《漢書》高祖述曰:皇矣漢祖,纂堯之緒;實天生德,聰明神武。《禮記》曰:堯授舜,舜授禹,湯放桀,武王伐紂。
【擊壤鼓腹】史曰:堯時有老父者,擊壤而嬉于路,言曰:“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莊子》曰:赫胥氏時人,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嬉,鼓腹而游。
【垂衣卷領】《易》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蓋取諸乾坤。《淮南子》曰:古有鍪頭而卷領,以王天下。注曰:古者蓋三皇以前,鍪頭著兜帽,言未知制冠,卷領,皮衣屈而衤夾之。如今朝韋襲反攝以為領。
【鶉居掬欽】《尸子》曰:人言居天下者,瑤臺九累,而堯白屋;黼黻九種,而堯大布;宮中三 ,而堯鶉居。《禮記》曰:塊桴而土鼓,污樽而А飲。鄭注:污樽杯飲,以手掬之。
【攣領結繩】《晏子》曰:古者有纟失衣攣領而王天下者矣。《莊子》曰:昔者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當是時人,結繩而用之以為政。
【垂 委裘】《陸子》曰:三皇垂 而五帝擊手。《呂氏春秋》曰:堯之官若委裘,以言少事。
【曾巢營窟】《晏子》曰:古者有處 曾巢而王天下者矣。《禮記》曰:昔者先王,冬則居營窟,夏則居 曾巢。
【則地揆天】《黃石公三略》曰:帝者體天則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文子》曰: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功揆天地。
【就日望霓】《大戴禮》曰:宰我請問帝堯。孔子曰:放勛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 。孟子曰:湯一征自葛載,天下信之,人望之若大旱之望 霓也。
【合神順命】《七經義綱》曰:孔子曰:天子之德,感天地,洞八方。以化合神者稱皇,德合天者稱帝,德合仁義者稱王。《春秋元命苞》曰:天道煌煌,非一帝之功;王者赫赫,非一家之常。順命者存,逆命者亡。
【大德鴻名】《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司馬相如《封禪書》曰:前圣之所以永保鴻名,常為稱首者也。
【明一通三】《管子》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謀得兵勝者霸。《董子》曰:古之人造文字者,三畫而連其中者謂之王。三畫者,天地與人也;連其中,通其道也,取其天地與人之才而三通之。非王者其孰能若是乎?
【合元順紀】何休注《公羊傳》曰:德合于元者稱皇。《大戴禮》曰:黃帝順天地之紀者也。
【巍巍翼翼】《論語》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何晏注曰:美舜禹己不與求天下而得之也。巍巍者,高大之貌。《毛詩》曰: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鄭箋云:翼翼,小心之貌。
【赫赫煌煌】《毛詩》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毛萇注曰:文王之德明明于下,故赫赫然著于天也。《漢書》曰:孝成煌煌,臨朝有光;威儀之盛,如 如璋。《禮記》曰:天穆穆,諸侯皇皇。
【穆穆乾乾】《禮記》曰:天子穆穆,諸侯皇皇。《易》曰: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五德三統】《月令》曰:立春之日,盛德在木,其帝太 。夏日盛德在火,其帝炎帝。季夏盛德在土,其帝黃帝。秋日盛德在金,其帝少昊。冬日盛德在水,其帝顓頊。《漢書》曰:三統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紀也。
【步驟質文】《白虎通》曰: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五霸騖。《大戴禮》曰:質文再而變,正朔三而改。
【三綱一統】《論語》曰: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注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所損益謂文質三統也。《易乾鑿度》曰:天子者,繼天理物,致政一統,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養人,至尊之號。
【青丘丹浦】《歸藏啟筮》曰: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丘。《帝王世紀》曰:有苗處南蠻而不服,堯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
【牧野阪泉】《尚書》曰: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與紂戰于牧野。《大戴禮》曰:軒轅與赤帝戰于阪泉之野。
【軒營周陣】《史記》曰:軒轅邑于涿鹿之阿,遷徙無常,行以師兵為營衛。《尚書》曰: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癸亥陳于商郊,俟天休命。
【鳳墟鮪水】《韓子》曰:文王伐崇,至黃鳳墟而襪系解。顧無左右令系,文王乃自結之。皇甫謐《帝王世紀》曰:武王四年起師而東,遂率戎車至鮪水。甲子至于商郊。
【舜戚軒弧】皇甫謐《帝王世紀》曰:有苗氏負固不服,舜乃修文教三年,執干戚而舞之,有苗請服。《易》曰:神農氏沒,蘇帝堯舜氏作。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親耕躬稼】《呂氏春秋》曰:神農之教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饑;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親耕,妻親績。《論語》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抵璧藏金】張衡《東京賦》曰:抵璧于谷。陸賈《新語》曰:舜藏黃金于嶄巖之山,以杜邪淫之欲。
【堯廚舜甑】皇甫謐《帝王世紀》曰:堯廚中自生肉脯,其薄如た形。搖鼓則生風,使食物寒,而不臭。名曰た脯。《韓詩外傳》曰:昔舜甑盆無膻,而工不以巧獲罪。
【栝柱土階】《周書》曰:文王在高阝,召太子發曰:“吾栝柱而茅茨,為人愛費。”《墨子》曰:堯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二八四七】《左傳》曰:舜臣堯,舉八凱,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史記》曰:儒生強華,自關中奉赤伏符來,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方 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又張衡《西京賦》:我光武忿之,乃龍飛白水,鳳翔參墟;授鉞四七,共工是除。攙槍旬始,群兇靡余。
【握發吐哺】皇甫謐《帝王世紀》曰:禹一沐三握發,一餐三起。班叔皮《王命論》曰:高祖信誠好謀,達于聽受,當食吐哺,納子房之策。
【虞韶夏龠】《論語》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安國注:韶,舜樂名。《呂氏春秋》曰:禹立,命皋陶作夏龠九成,以昭其功。
【犧瑟媧笙】《帝王世紀》曰:伏犧作瑟,三十六弦,長八尺一寸。《禮記》曰:女媧之笙簧。
【漢筑虞琴】《史記》曰:高祖還歸過沛,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禮記》曰:昔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經綸覆露】《周易》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淮南子》曰:帝者體太一者,紀綱八極,經緯六合,覆露昭導,普施而無私。
【亭毒財成】《老子》曰: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王弼注: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易》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蔭樾推溝】《淮南子》曰:武王蔭 人于樾下,而天下懷之,感于恩也。桓寬《鹽鐵論》曰:禹稷自布衣,思天下有不得所者,若已推而納之溝中。【泣辜扇】劉向《說苑》曰:禹出見辜人,問而泣之。皇甫謐《帝王世紀》曰:武王自孟津還及于周,見 人,王自左擁而右扇之。
【神輸人贊】《春秋元命苞》曰:王者,往也。神之所輸向,人所歸樂。范曄《後漢書·光武贊》曰:靈慶既啟,人謀咸贊;明明廟謨,赳赳雄斷。
【貢雉獻獒】《史記》曰:周成王時,越裳貢白雉。《尚書》曰:西旅獻獒。注云:西戎遠國貢大犬。
【展義觀風】《左傳》曰:天子非展義不巡狩。《禮記》曰: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
【周轍夏跡】《左傳》曰:楚石尹子革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必有車轍馬跡。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是以獲沒于祈宮。又曰:茫茫夏跡,畫為九州。
【舜旌堯鼓】《管子》曰: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諫鼓于朝,而備訴訟。《鄧子》曰:堯置敢諫之鼓。
【夏磬周 召】劉向《說苑》曰:禹之化天下也,以五聲聽。門懸鐘鼓鐸磬而置 召,以待四海之士。《呂氏春秋》曰:舜有誹謗之木,湯有司過之士,武王有戒慎之 召,猶恐不知己過。
【獻櫻薦黍】《漢書》曰:惠帝嘗出游離宮,叔孫通曰:“古者春嘗果。方今櫻桃熟,可獻。愿陛下出,因取櫻桃獻宗廟。”上許之。諸果獻由此興也。《禮記》曰:仲夏之月,農乃登黍;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足履己手握褒】皇甫謐《帝王世紀》曰: 己山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生禹于石紐。虎鼻大口,足文履己。《孝經·援神契》曰:舜龍顏大口,手握褒。宋均注曰:握褒,手中有褒字,喻從勞苦受褒飾,致大祚也。
【得玉歷佩寶文】干寶《搜神記》曰:虞舜耕于歷山,得玉歷于河際之巖。舜知天命在己,體道不倦。《河圖》曰:禹既治水,功大,天帝以寶文大字錫禹佩,渡北海弱水之難。
【醴泉出祥鳳至】《尚書·中候》曰:帝堯即政七十載,甘露潤澤,醴泉出山,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禮斗威儀》曰:人君政訟平,即祥鳳至。
【玉龜讖石馬圖】《瑞應圖》曰:玉龜者,師曠時出河東之涯,為圣圖出河,負錄讖書。王隱《晉書》曰:懷帝永嘉元年,有玉龜出灞水。《魏氏春秋》曰:明帝青龍三年,張掖郡刪丹縣金山玄川溢涌,石馬負圖,狀象靈龜,立于川西。有石馬七,麟在東,鳳在南。
【紀鳳鳥舞神魚】《左傳》曰:少昊氏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孔安國注《尚書》曰:雄曰鳳,雌曰凰,靈鳥也。《漢書》:宣帝時東浮大河,神魚舞于河。
【御二龍駕六鳳】《括地圖》曰:禹誅防風,夏德盛,二龍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春秋命歷序》曰:辰放六頭四乳,在位二百五十年,離光次之,號曰皇談。銳頭日角,駕六鳳凰出地衡。在位五百六十歲。
【作舟車為耒耨】班固《東都賦》曰:作舟車,造器械,斯乃軒轅氏之所以開帝功也。《易》曰: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建皇極合天中】《尚書·洪范》曰:建用皇極。孔安國注曰:皇大也;極,中也。凡立事當用大中之道。《春秋運斗樞》曰:ж犧、女媧、神農是三皇。皇者,中也,弘也。合天履中,開陰布綱。止合皇極。其施光明,煌煌盛美,不可勝量。
【含乾元體太一】桓譚《新論》曰:夫王道之主,其德能載,包含以統乾元也。《文子》曰:帝者體太一,王者法陰陽。
【法三才咸一德】《淮南子》曰:帝王者,體太一,以法三才。《尚書》曰: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
【皇俟天帝合地】《春秋繁露》曰:德俟天地者稱皇。皇甫謐《帝王世紀》曰:功合神者稱皇,德合地者稱帝,德合人者稱王。
【禹孜孜湯栗栗】《尚書》曰:禹曰:“予思日孜孜。”孔安國注曰:言己思日孜孜不怠,奉成臣功而已。又曰:湯既黜夏命,復歸于毫,作湯誓曰:栗栗危懼,若將隕于深洲。
【推五勝改三正】《漢書》曰:秦兼天下,未遑暇也,亦頗推五勝五行相勝。秦以周為火,水以勝之。《大戴禮》曰:正朔三而改。
【禹菲食湯布衣】孔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尸子》曰:湯之救旱也。素車白馬布衣,身嬰白茅,以身為牲,當此時弦歌舞者禁之。
【堯羹藜舜飯糗】《韓子》曰:堯之王天下,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孟子》曰:舜之飯糗茹車,若將終身焉。
【魏虛座漢側席】《吳書》曰:虞翻,字種翔,著易甚有大意。魏文帝聞翻名,為設虛座守之。《後漢書》曰:朕思望直士,側席異聞。
【歌龍鱗嘆鴻翼】傅玄《樂府雜歌詩》曰:鳳有翼,龍有鱗;君不獨興,必須良臣。《管子》曰:桓公在灞,管仲隰朋見。忽有二鴻飛而過之,公嘆曰:“寡人有仲父,猶飛鴻之有羽翼。”【得六相有五臣】《管子》曰:昔黃帝得蚩尤,明乎天道;得太常,察乎地利;得青帝,辨乎東方;得祝融,辨乎南方;得大封,辨乎西方;得后土,辨乎北方。黃帝得六相而天下化。《論語》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安國注:禹、稷、契、皋繇、伯益。
【有十亂用三杰】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亂,理也。理官者十人:周公、召公、太公、畢公、榮公、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其一人謂文母也。《漢書》曰:高帝云:夫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吾不如蕭何;運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拔芻牧舉行陣】《漢書》曰: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不及,始以蒲輪迎枚生。見主父而嘆息。群士慕向,異人并出。卜式拔于芻牧,弘羊擢于賈豎。班彪《王命論》曰:舉韓信于行陣,收陳平于亡命;英雄陳力,群策畢舉。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業也。
【作承云和調露】《呂氏春秋》曰:帝顓頊令飛龍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云。《樂葉圖徵》曰:四時之節,動靜各有分職,不得相越。當以度行,謂調露之樂。注曰:調露和致于甘露樂。
【鳳集梧桐龜出芝池】《韓詩外傳》曰:黃帝即位,鳳乃止于帝東園,集帝梧桐樹,食帝竹實,沒身不去。《魏略》曰:魏文帝,神龜出于靈芝池。
【東戶雁行西鄰 龠祭】《子思子》曰:東戶季子之時,道上雁行而不拾遺,耕耨余糧宿諸畝首。《易》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 龠祭,實受其福。
【烏江追項赤壁破曹】《史記》曰:項王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追者數千人,欲東渡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籍與江東子弟八千,注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蜀志》曰:曹公南征劉表,率將精騎五千,急追先主,及于當陽之長坂。先主走至夏口,遣諸葛亮自結于孫權,與曹公戰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周武仗鉞漢高提劍】《尚書》曰:武王與受戰于牧野。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左仗黃鉞,右執白旄,以麾。《史記》曰:高祖擊英布時,為流矢所中,病。呂后迎良醫。醫入,高祖謾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鴻門謝羽氵蚩水敗尋】《漢書》曰:羽至函谷關,有兵守,不得入。聞沛公已屠咸陽,羽大怒,使當陽君英擊關。羽遂入,至戲西鴻門。明日,沛公從百余騎至鴻門謝羽,自陳封秦府庫,還軍灞上以待大王,閉關以備它盜,不敢背德。《後漢書》曰:王莽遣王尋、王邑,將兵百萬圍昆陽,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沖其中堅。遂殺王尋。莽兵大敗,走者相騰踐。奔一百余里,間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氵蚩水盛溢。士卒爭赴,溺者萬數,水為之不流。
【周官 或樸殷相鹽梅】《毛詩》曰: 或樸,文王能官人也。 或樸,薪之 之。毛萇注曰: ,木盛也; 或,白 妥也。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喻賢人眾多。國家得用蕃興也。《尚書》曰:高宗夢傅說,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命之曰:“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作酒醴,爾惟麴蘗;若作和羹,爾惟鹽梅;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葛天八闋虞帝九成】《呂氏春秋》曰: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高誘注曰:葛天氏,古帝名也,投足猶蹀足。闋,終也。《尚書》曰: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孔安國注曰:韶,舜樂名也。《帝王世紀》曰:帝舜即有虞氏。
【軒皇夔鼓漢帝鸞旗】皇甫謐《帝王世紀》曰:黃帝于東海流波山,得奇獸。狀如牛,蒼身、無角、能走,出入水則風雨,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以其皮為鼓,聞五百里。《史記》曰:黃帝號軒轅氏。《漢書》曰:文帝時,有獻千里馬者。詔曰:鸞旗在前,屬車在后,吉日行五十里,馬獨先焉往。于是還馬與道里之費。
【見窘蘭池微行柏谷】《史記》曰:始皇帝為微行,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漢武故事》曰:上嘗輕服為微行,至柏谷,夜投亭長不納,乃宿于逆旗。
【出軫吐珠】《尚書帝命驗》曰:東南紛紛注精紀,昌光出軫已圖之。鄭玄注曰:謂劉氏也,謂火精當起翼軫之野。《尚書考靈曜》曰:河圖子提期地留,赤用藏,龍吐珠。鄭玄注曰:河圖子劉氏而提起也。珠,寶物,喻道也。赤漢當用天之秘道,故河龍吐之。
【侮人樂沛】《漢書》王陵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又曰:高祖曰:“吾雖都長安之后,吾魂魄猶思樂沛。”【降子嬰封雍齒】《史記》曰:漢元年十月,沛公兵先諸侯至灞上,秦王子嬰降于軹道。《漢書》曰:高祖于未央宮,望見諸將于沙中偶語,乃先封雍齒。人人皆喜曰:“雍齒且候,吾等無患矣。”【貪財貨起布衣】《史記》曰: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貪于財貨。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其志不小。急擊之勿失。”荀悅紀曰:高祖起于布衣,奮劍而取天下。
【總萬廷旅五緯】《河圖》曰:高皇攝正總萬廷,四海歸詠理威明,文德道化承天精。《西京賦》曰:高祖之始入也,五緯相葉,以旅之于東井。
【隱芒澤徭咸陽】《帝王世紀》曰:高祖為泗水亭長,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失盡,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高祖即自疑亡匿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史記》曰: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始皇帝,喟然太息曰:“嗟呼!大丈夫當如此也。”【朱雁白麟】《漢書》曰:孝武皇帝行幸東海,獲赤雁,作朱雁之歌。又曰:武帝行幸雍,祠五 ,獲白麟,乃作白麟之歌。
【芝房瓠子】《漢書》曰:武帝元封二年詔曰:甘泉之宮中,產芝九莖,連葉,作芝房之歌。又曰:武帝東巡于海上,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命從臣將軍以下,皆負薪塞河堤,作瓠子之歌。
【盛唐蒿里】《漢書》曰:元封五年,帝南巡至于盛唐;又元狩五年,禪蒿里。注曰:蒿里,山名也。
【甲帳交門】漢武帝起九間神屋,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雜錯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上自御之。《漢書》曰:元封四年,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門宮。若有向坐拜者,作交門之歌。
【歷鳴澤濟汾河】《漢書》曰:武帝元封四年,北出簫關,歷鹿鳴澤。漢武帝《秋風詞》曰: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出竹宮生蘭殿】《漢儀》曰:郊泰 ,皇帝平明出竹宮,東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漢武帝故事》曰:武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蘭殿。
【體亞圣慮如神】《張儼默記》曰:漢光武體亞圣之才,執文武略,聰明仁德,膺時而出。《薛瑩漢記》曰:光武寬容博納,計慮如神,是以任光寶融,望風附影也。
【仕金吾擊銅馬】《後漢書》曰:光烈陰皇后諱麗華,南陽新野人也。光武適新野,聞后美,心悅之。后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東觀漢記》曰:更始年立上為蕭王,擊銅馬,大破之,乃受降。
【殺王尋擒張步】《後漢書》曰:更始元年,王莽遣王尋、王邑,將兵百萬,旌旗輜車,千里不絕。圍昆陽城數十重。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陣亂,遂殺王尋。莽兵大潰。《張儼默記》曰:漢光武中興,破赤眉,擒張步隗囂之徒。群兇夷滅,華夏肅清。
【北部西陵】《魏志》曰:太祖武帝,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魏武帝遣令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銅雀臺。于臺上施六尺床穗帳,朝晡上脯糗之屬。月朝十五,輒向帳作樂,汝等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勿缺。
【擊蛟射雉】《幼童傳》曰:太祖幼而智勇,年十歲,嘗浴于譙水。有蛟來逼,自水奮擊,蛟乃潛退。于是畢浴而還,弗之言也。《魏書》曰:太祖于南皮一日射雉,獲三十六頭也。
【林海野葛】《劉義慶記》魏武帝行兵失道,三軍皆渴。帝曰:“前有大梅林,結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以及前源。張華《博物志》曰:太祖習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
【渦營洛】《魏志》曰:黃初六年,帝遂以舟師自譙修渦入淮,從陸道達徐州,筑東巡臺。至廣陵故城,臨江觀兵。又曰:黃初元年十二月,帝初營洛陽宮,戊午幸洛陽。
【書鞭擊蔗】魏文帝《臨渦賦序》曰:上建安十八年至譙,余兄弟從,上拜墳墓。遂乘馬游觀,經東園,遵渦水,高樹之下駐馬書鞭,為《臨渦賦》。魏文帝《典論》自敘曰:余幼學擊劍,與平虜將軍劉勛奮威劉展等,共飲酒。宿聞展有手臂,能空手入白刃,余與論劍長久。謂言:“將軍法非也,余顧嘗好之,又得善術,因求余對。”時酒酣耳熱,方食竿蔗,便以為杖,下殿數交。三中其臂。
【金車寶鼎】《吳志》曰:初興平中,吳中童謠云:“黃金車,班蘭耳;開閶門,出天子。”閶門,吳西郭門,夫差所生也。《吳錄》曰:赤烏十二年,寶鼎見于臨平湖中。
【都武昌遷建鄴】《吳志》曰:黃初二年,孫權自公安郡都鄂,改名武昌。又曰:黃武元年四月,祭南郊,即皇帝位,遷都建鄴。
【持鞍緩 受箭回船】虞溥《江表傳》曰:孫權征合肥,為張遼所襲,乘駭馬上津橋南。回見徹谷利在馬后,使權持鞍緩 著鞭,遂得超渡。魚豢《魏略》曰:孫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以輕面受箭。箭均船平而去。
【大口方頤長上短下】虞溥《江表傳》曰:孫堅為下邳丞時,權生。方頤大口,目有精光。漢獻帝《春秋》曰:張遼問吳降人曰:“紫髯將軍,長上短下,是誰?”答曰:“是孫會稽。”【結吳胤漢】《蜀志》曰:先主遣諸葛亮自結于孫權。《華陽國志》曰:漢末雄杰并起,先主名微眾鮮,建元胤漢,與之鼎峙。
【棄妻子失七箸】《蜀志》曰:曹公遣精騎追及先主于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數十騎而走。又曰:曹公從容謂先主曰:“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袁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七箸。
【翦芳蘭乘羽葆】《蜀志》曰:先主將誅張裕,諸葛亮請罪。先主曰:“芳蘭當門,不得不翦。”又曰:先主舍東南角,有桑樹,童童如小車蓋。先主少時,與諸宗兒戲,言吾當乘此羽葆蓋車。
【有奇節與大謀】干寶《搜神記》曰:高祖宣皇帝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又曰:宣帝遷太子中庶子,每大謀,畫策多善,由是為太子所信重。
【討公孫迎魏帝】臧榮緒《晉書》曰:遼東太守公孫文懿反,詔宣帝討之。發自京東都,過魏溫。詔郡守已下皆會幕次,父老故舊,宴飲累日。王隱《晉書》曰:魏帝謁高平陵,曹爽兄弟皆從。高祖以爽執政,不平,廢之。起奏事永寧宮,悉起營兵及城中余眾,承制發武庫仗,開四門,出迎魏帝于洛濱,奏爽罪也。
【遷庶子封舞陽】干寶《晉紀》曰:魏國既建,高祖遷太子中庶子,與陳群、吳質、朱鑠,號曰四友。又曰: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于崇華殿之南堂,并受顧命,輔政。詔太子曰:“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陽侯。
【被南國終北面】臧榮緒《晉書》曰:遼東以諸將獻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躬擐甲胄,龔行天罰,掃平區城,申威吳會,裨贊皇靈,被于南國。”陸士衡《晉書》曰:文帝勢崇于三分,而身終乎北面,雖曰未暇,王業已固矣。
【忠恕無過言仁厚有智量】王隱《晉書》曰:武帝少厲高行,造次于忠怒,未嘗有過言失色于人。又曰:武帝寬惠仁厚,深密有智量。
【減膳燒裘】王隱《晉書》曰:武帝太始七年三月,詔太官減膳。又曰:有獻雉頭裘者。上曰:“異服奇裘,典制所禁也!”其于前殿燒裘。敕有異服者依禮致罪。
【魏禪吳平】王隱《晉書》曰:咸熙二年,魏禪位于上,臧榮緒《晉書》曰:武帝問劉毅曰:“卿以吾可方漢何帝也?”對曰:“可方桓靈。”帝曰:“吾德雖不及古人,猶克己為政;又平吳會,一同天下。方之桓靈,不亦甚乎?”頌【顏師古《圣德頌》】緬尋遐代,詳觀往冊。五勝質文,三正沿革;亂多化鮮,明寡晦積。炎精既淪,大運斯ル;茫茫率土,黯焉已夕。皇矣大圣,誕受天符;云飛九域,電擊八區。共工慝斃,涿鹿妖除;枝換斯撤,攙槍靡余。建武戢刃,偃伯釁車;蠲苛削密,求瘼恤隱。琴瑟更張,銜策俱盡;滿堂已樂,聲誦猶軫。扇 垂仁,泣辜流憫;吏勉端潔,民歸愿謹。肅恭 祀,祗事上天;永唯孝享,式備吉蠲。外崇耆耋,內睦親姻;歲時縑纊,春秋醴饣 。煢嫠是恤,こ瘵斯痊;閭閻外戶,馬牛內廄。畎畝相移,康莊交讓;勿用桴鼓,無虞亭障。盡納鮫人,朔班狼望;至誠感慶,休氣致詳。馴擾一角,棲集五章;華平挺干,朱草曜芳。良耜稷稷,多 余穰穰;國儲億庾,家登萬箱。旄彼髦彥,仗任忠力;光被心{旅肉},列居槐棘。如砥之平,如矢之直;淑慎微務,精明品式。菁菁者莪, 彼 或;修容禮闈,翱翔書圃。談極五際,玩慕三古;杳眇義窟,恢臺學府。儒墨兼陳,申韓迭去;豈資伯亮,寧勞封鉅。德音高朗,絲言昭普;黃竹麗章,柏梁清引。沈郁澹雅,疏通敏迅;抽演闕文。網羅遺韻。孰登奧室,罕窺墻仞;妙心洞達,神筆允從。 累硌新勢,奮發奇鋒; 稷鉤婉,霧散煙濃。竦同企鶴,蔚若據龍;豈唯于趙,信乃過鐘。道惟天縱,藝兼人術;用而不知,速而不疾。至德無象,微言罕述;玉裕桂宮,金植蘭室。禮極敬愛,行歸忠一;天下文明,日月貞觀。百神受職,三靈葉贊;泰階既平,光華常煥。超軒跨昊,騰周軼漢;萬壽無疆,永延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