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刺董不成,孟德夜奔殺恩公

李儒勸卓早定廢立之計。卓乃于省中設宴,會集公卿,令呂布將甲士千余,侍衛左右。是日,太傅袁隗與百官皆到。酒行數巡,卓按劍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廟;吾將依伊尹、霍光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群臣惶怖莫敢對。中軍校尉袁紹挺身反對,卓怒拔劍曰:“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袁紹亦拔劍曰:“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兩個在筵上對敵。

董卓欲殺袁紹,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殺。”袁紹手提寶劍出,懸節東門,奔冀州而去。袁紹叔父太傅袁隗亦不敢抗卓。宴上群臣震恐,皆云一聽尊命。宴罷,卓問袁紹此去若何,侍中周毖曰:“袁紹忿忿而去,若購之急,勢必為變。且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為一郡守,則紹喜于免罪,必無患矣。”校尉伍瓊曰:“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誠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卓從之,即日差人拜紹為渤海太守。

九月朔,請帝升嘉德殿,大會文武。卓拔劍在手,對眾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乃命李儒讀策,宣告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李儒讀策畢,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璽綬,北面長跪,稱臣聽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號哭,群臣無不悲慘。

尚書丁管在階下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卓命牽出斬之。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后人有詩嘆之曰: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滿朝臣宰皆囊括,唯有丁公是丈夫。

卓請陳留王登殿。群臣朝賀畢,卓命將何太后、弘農王及帝妃唐氏遷入永安宮,封鎖宮門,禁群臣無得擅入。可憐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廢。卓所立陳留王協,表字伯和,靈帝中子,即獻帝也;時年九歲。改元初平。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1],威福莫比。

李儒勸卓擢用[2]名流,以收人望,因薦蔡邕之才。卓命徵之,邕不赴。卓怒,使人謂邕曰:“如不來,當滅汝族。”邕懼,只得應命而至。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

卻說少帝與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少缺;少帝淚不曾干。一日,偶見雙燕飛于庭中,遂吟詩一首。詩曰:

嫩草綠凝煙,裊裊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

遠望碧云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

董卓是日獲此詩,曰:“怨望[3]作詩,殺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帶武士十人,入宮弒帝。儒以鴆酒奉帝,帝問何故。儒曰:“春日融和,董相國特上壽酒。”太后大罵何進無謀,引賊入京,致有今日之禍。儒催逼帝,帝曰:“容我與太后作別。”乃大慟而作歌,其歌曰:

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

唐妃亦作歌曰:

皇天將崩兮后土頹,身為帝姬兮命不隨。生死異路兮從此畢,奈何煢速兮心中悲!

歌罷,相抱而哭。

李儒叱曰:“相國立等回報,汝等俄延,望誰救耶?”太后大罵:“董賊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惡,必當滅族!”儒大怒,雙手扯住太后,直攛下樓;叱武士絞死唐妃;以鴆酒灌殺少帝,還報董卓。卓命葬于城外。

自此董卓每夜入宮,奸淫宮女,夜宿龍床。嘗引軍出城,行到陽城地方,時當二月,村民社賽[4],男女皆集。卓命軍士圍住,盡皆殺之,掠婦女財物,裝載車上,懸頭千余顆于車下,連軫[5]還都,揚言殺賊大勝而回;于城門外焚燒人頭,以婦女財物分散眾軍。

越騎校尉[6]伍孚,字德瑜,見卓殘暴,憤恨不平,嘗于朝服內披小鎧,藏短刀,欲伺便殺卓。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閣下,拔刀直刺卓。卓氣力大,兩手摳住;呂布便入,揪倒伍孚。卓問曰:“誰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惡盈天,人人愿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卓大怒,命牽出剖剮之。孚至死罵不絕口。后人有詩贊之曰:

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董卓自此出入常帶甲士護衛。

時袁紹在渤海,聞知董卓弄權,乃差人赍密書來見王允,謀誅董卓。王允得書,以壽誕為名,設宴后堂,邀集舊臣。酒行數巡,王允大哭,訴社稷旦夕難保,眾官皆哭。驍騎校尉曹操撫掌大笑曰:“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允怒問,操曰:“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愿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允避席問曰:“孟德有何高見?”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實欲乘間圖之耳。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愿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雖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親自酌酒奉操。操瀝酒設誓,允隨取寶刀與之。操藏刀,飲酒畢,即起身辭別眾官而去。眾官又坐了一會兒,亦俱散訖。

次日,曹操佩著寶刀,來至相府見董卓。見董卓坐于床上,呂布侍立于側。卓曰:“孟德來何遲?”操曰:“馬羸行遲耳。”卓顧謂布曰:“吾有西涼進來好馬,奉先可親去揀一騎賜與孟德。”布領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賊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懼卓力大,未敢輕動。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轉面向內。操又思曰:“此賊當休矣!”急掣寶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問曰:“孟德何為?”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卓接視之,見其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遂遞與呂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閣看馬,操謝曰:“愿借試一騎。”卓就教與鞍轡。操牽馬出相府,加鞭望東南而去。

布對卓曰:“適來曹操似有行刺之狀,及被喝破,故推獻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說話間,適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無妻小在京,只獨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托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卓然其說,即差獄卒四人往喚操。去了良久,回報曰:“操不曾回寓,乘馬飛出東門。門吏問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緊急公事’,縱馬而去矣。”儒曰:“操賊心虛逃竄,行刺無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謀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卓遂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

且說曹操逃出城外,飛奔譙郡。路經中牟縣,為守關軍士所獲,擒見縣令陳宮。至夜分,喚親隨人暗地取出曹操,在后院中審究一番。陳宮曰:“孟德此行,將欲何往?”操曰:“吾將歸鄉里,發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吾之愿也。”陳宮聞言,乃親釋其縛,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義之士也!”曹操亦拜。陳宮曰:“吾老母妻子,皆在東郡。今感公忠義,愿棄一官,從公而逃。”操甚喜。是夜陳宮收拾盤費,與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劍一口,乘馬投故鄉來。

行了三日,至成皋[7]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處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義弟兄;就往問家中消息,覓一宿,如何?”宮曰:“最好。”二人至莊前下馬,入見伯奢。奢曰:“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陳縣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陳宮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滅門矣。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說罷,即起身入內。良久乃出,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言訖,匆匆上驢而去。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后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后,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鞒[8]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吩咐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于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當夜,行數里,月明中敲開客店門投宿。喂飽了馬,曹操先睡。陳宮尋思:“我將謂[9]曹操是好人,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后患。”便欲拔劍來殺曹操。

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操覺,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留。”遂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備說前事;欲散家資,招募義兵。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

操置酒張筵,拜請衛弘到家,告曰:“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衛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愿將家資相助。”操大喜;于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后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10]。

注釋

[1]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古代臣子朝見帝王,跪拜贊禮,要稱名,入朝行路要碎步快走,佩劍和鞋子要脫掉放在殿外。這些都是表示對帝王的尊敬之禮。而免去這些禮節,則是帝王對臣子的殊遇和優待,這樣做往往又成為跋扈、有野心的表現,意味著有不臣之心。

[2]擢用:提拔任用。

[3]怨望:怨惱憤恨。

[4]社賽:“社”是古代人民祭祀土神的活動,春社在春分前后舉行。這里的社賽是指“春社”的迎神賽會。

[5]連軫[zhěn]:軫,指車尾。連軫,即許多車子首尾相連,排成車隊。

[6]越騎校尉:古代官職名,漢武帝時設置,掌宿衛兵。

[7]成皋[gāo]:本古東虢[guó]國,春秋鄭制邑,又名虎牢。春秋之鄭,戰國之韓,皆為重地,楚漢亦相持于此,漢置成皋縣,南朝宋置司州,北魏置北豫州,皆治此,隋改縣為汜水,唐徙汜水于今治,在今滎陽市汜水鎮西北有成皋故城。

[8]鞒[qiáo]:馬鞍拱起的地方。

[9]將謂:原以為。

[10]駢[pián]集:并列聚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成安县| 濮阳县| 宜州市| 改则县| 鱼台县| 桐梓县| 苍山县| 本溪| 灵山县| 溆浦县| 香港 | 吉木萨尔县| 池州市| 芜湖县| 苏州市| 晋中市| 香河县| 申扎县| 布尔津县| 凯里市| 蒲江县| 固阳县| 德清县| 道孚县| 富裕县| 正宁县| 涡阳县| 留坝县| 绥滨县| 扶风县| 定州市| 焦作市| 金阳县| 石泉县| 陇西县| 合水县| 阜平县| 冀州市| 密山市| 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