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燕都日記
  • (明)馮夢龍
  • 17233字
  • 2015-12-12 14:59:37

莫厘山人增補(bǔ)

己丑三月初一日,昌平兵變,京師戒嚴(yán)。

昌平民噪,焚劫官民舍一空。初二日,何謙以變聞;命謙帶罪安職。

張鑻請監(jiān)國南京(補(bǔ))。

陳川諸生張鑻來中左門。鑻陳三策;首請?zhí)颖O(jiān)國南京,擇重臣輔之。

宣府告急,命鎮(zhèn)朔將軍王承〔允〕偵賊所向(補(bǔ))。

魏藻德請自出京議餉,不允。命黃希憲、路振飛籌兵餉(補(bǔ))。

按藻德之請,為脫身計耳。帝諭以在閣佐理。則其計不行。

命遣戍有罪內(nèi)官朱晉等俱釋罪閑住(補(bǔ))。

按斯時大臣有罪在獄者尚多,帝不之釋而獨釋內(nèi)官等,何歟!

庚寅初二日,始聞全晉破陷,榆林鎮(zhèn)亦破。

馮夢龍曰:闖賊之犯燕都,自榆林始也。九邊之兵,榆林最勁;曾一破賊,殺數(shù)千人。賊恚甚,悉眾來攻。設(shè)令中樞有稍知兵者,勿狃小勝,豫請濟(jì)師為犄角,可令賊奪氣去。而一籌莫展,束手以俟其敗。榆林既失,而真、保、河間諸郡風(fēng)靡矣。

召對百官(原本注初四下今依北略改)。

上召府部錦衣、詹翰、科道等至中極殿,問御寇之策;奏對者三十余人。有言守門乏員,當(dāng)今之急,無如考選科道;余皆練兵、加餉套語。賜茶而退。

馮夢龍曰:使?jié)M朝盡科道,能以白簡擊賊否?

命內(nèi)監(jiān)及各官分守九門,稽出入(補(bǔ))。

諭文武官輸助(補(bǔ))。

初,議僉民兵;魏藻德曰:民畏賊;如一人走,大事去矣。上然之,禁民上城。

淮撫路振飛練義勇,各保坊村(補(bǔ))。

辛卯初三日,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請東宮撫軍江南,兵科給事中光時亨諫阻之(原本注初六日,今從北略改)。

先是,李邦華與左庶子李明睿私議南遷,上親行與東宮孰便?明睿曰:太子少不更事,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敬,不如皇上親行為便。至二月二十六日,上命府部大臣各條戰(zhàn)守事宜。邦華、明睿與少詹事項煜各言南遷及東宮監(jiān)撫南京;上驟覽之,怒甚,曰:諸臣平日所言若何!今國家至此,無一忠臣、義士為朝廷分憂,而謀乃若此!夫國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復(fù)多言!至初三日,李建泰上書請駕南遷。上召對平臺,大學(xué)士苑景文及李邦華、項煜請先奉太子撫軍江南;給事中光時亨大聲曰: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景文等遂不敢言。上復(fù)問戰(zhàn)守之策。諸臣默然。上嘆曰: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爾。遂拂袖起。

計六奇曰:當(dāng)自成逾秦入晉,勢已破竹;惟南遷一策,或可稍延歲月。而光時亨以為邪說,其事遂寢;天下恨之。然景泰時乜先入寇,徐有貞亦倡此說,時不之用;卒能固守卻敵,宗社晏然。亨亦持是說耳。但當(dāng)時將相,豈有能如于忠肅者?不能則遷國圖存,未始非救變之良策也。且帝既身殉社稷,假使時亨罵賊而死,雖不足贖陷君之罪,尚可稍白始志之靡他;而竟躬先后賊,雖寸斬亦何以謝帝于地下乎!是守國之說,乃欲借孤注以要名,而非所以忠君也。邦華以身殉國,是南遷之議乃所以愛君而非以避死也。獨是南行之策,亦有未盡善者。使上驟行于賊未至?xí)r,則人心駭懼,都城勢將瓦解;后世必謂輕棄其國。若上遷于賊之將至?xí)r,則長途荊棘,未免為賊所伺而有狼狽之憂。故為上計,不如死守社稷,得君道之正。若太子者,天下之本;宜及賊未近畿甸時,令大臣默輔南行,以鎮(zhèn)根本之地,以系天下之心。設(shè)北都有急,亦可號召東南,為勤王之舉。且非獨太子宜南行,即永、定二王亦宜分藩浙、粵,伏意外之圖。奈何一堂聚處,如燕巢于幕,禍及而不知也哉!且明睿謂太子之行有專命、稟命之礙,不知天下事有可權(quán)者。昔唐元宗避蜀,即使肅宗收兵靈武,亦以安、史勢急,恐一旦不測,父子同盡耳。崇禎之末,何以異此。竊謂上宜守北、太子宜南行,似為兩得。雖然,謀之善不善、計之成不成者,人也、亦天也。

壬辰初四日,欽天監(jiān)奏帝星下移,詔百官修省(補(bǔ))。

命李國楨練京營兵,守西直門(北略注初五日)。

京城武備積弛,禁兵皆南征,太倉久罄。至是,命國楨提督城守西直門,各門勳臣一、卿亞二。

封諸將(原本注初六日)。

詔封各總兵,吳三桂平南伯、左良玉〔寧〕南伯、唐通定西伯、黃得功靖南伯,給敕印。

福、周、潞、崇四王各棄藩南奔(補(bǔ))。

癸巳初五日,督師李建泰病,兵逃亡。

按建泰以正月二十六日出師,行遣將禮。寅時,命駙馬都尉萬煒以特牲告太廟。卯時,上臨軒,廷授建泰節(jié)鉞。忽殿梁響聲大作,如催折然。時已備法駕,御正陽門,親餞官軍;旗幡十余萬,自午門排至正陽門外。百官俱至,列席十九,文東武西,御席居中。御用金臺爵,皆嵌大寶石,是累朝重器;諸臣則皆金杯也。上親遞酒三杯曰:先生此去,如朕親行。即以三杯賜之。復(fù)出御撰手敕獎諭,用寶以賜。鼓樂導(dǎo)上方劍而出,上目送之;良久返駕。是日,大風(fēng)揚沙。占曰:不利行師。建泰乘肩輿出宣武門,輿柱忽折;識者憂之。建泰出都,聞山西烽火甚急,益遲其行;日行止三十里。師次涿州,營兵三千逃回。至廣宗,紳衿城守不納;攻破之,殺鄉(xiāng)紳王佐,笞知縣張〔宏〕基。二十九日,建泰聞家被焚,為之奪氣。兵過東光,城閉不納;建泰怒,留攻三日,破之。三月初五,建泰病,其兵潰。程源謂魏藻德曰:建泰何為尚住河間?其標(biāo)下總兵馬稔,有兵萬人,令速赴居庸,與唐通協(xié)守,猶可以鎮(zhèn)撫萬一。不聽。京師破,建泰入城,賊禮遇之。一云建泰在保定臥病,城破執(zhí)建泰,取敕書、劍印焚之,三金杯亦取去。一云建泰在保定,早與賊通,城破而降。

封疆重犯,俱許捐贖。又設(shè)黃綾冊,募百官捐助(補(bǔ))。

甲午初六日,始棄寧遠(yuǎn),征吳三桂、王永吉率兵入衛(wèi)(補(bǔ))。

又征唐通、劉澤清率兵入衛(wèi)(補(bǔ))。

澤清前命移鎮(zhèn)彰德,因縱掠臨清南奔。惟唐通以八千人入衛(wèi),命同太監(jiān)杜之秩協(xié)守居庸關(guān),賞通銀四千兩、大紅蟒衣、紵絲二表里。其官兵八千八十二人。內(nèi)庫發(fā)銀四千五百兩,每兵五錢。

大同告急,命內(nèi)官謝文舉火速赴任。

始聞陷〔寧〕武,總兵周遇吉死之(補(bǔ))。

周遇吉號萃庵,錦州衛(wèi)人;鎮(zhèn)守山西總兵官。夫人劉氏,驍勇。賊勢囗〈目匿〉猖,請益兵二千;朝議以副將熊通統(tǒng)之。及河,叛將陳尚志迎賊,即令熊通歸鎮(zhèn)說降。公怒曰:爾領(lǐng)兵二千,不能御賊,反為賊作說客!我受朝廷厚恩,肯效爾輩叛逆乎?立斬之。令標(biāo)下都司楊志榮傳首京師,并請救兵——時甲申二月十二日也。十五日,賊薄〔寧〕武,傳檄五日不下且屠。蓋賊自破太原后,乘勝席卷,勢如破竹;其視〔寧〕武一關(guān),直摧枯拉朽耳。公晝夜練兵,選壯勇數(shù)十人,激以忠義,迎而邀之。賊不及備,搗其中堅,殲賊精銳。賊鋒雖挫不卻,屢戰(zhàn)薄城下。公日則列兵城外,以戰(zhàn)為守;夜則收兵入城,登陴擊炮,賊死無算。會火藥盡,賊舁大炮擊城。援兵不至,或言賊可款也。公曰:戰(zhàn)三日,殺賊且萬,若輩何怯耶!且勝之一軍皆為忠義;萬一不支,縛我以獻(xiàn)可耳。于是,密令健兵伏巷,開門誘賊。賊進(jìn)城及萬余,即將城門閘下,伏兵四起,殺之無噍類,傷其四驍將。又開門奮擊,殺賊數(shù)千人。闖賊大恨;或為賊計曰:我眾彼寡,但使主客分別,以十擊一,蔑不勝矣。請去帽為識,見戴帽擊之;遞出戰(zhàn)可殲也。從之。我兵遂敗。賊擁步兵環(huán)攻四日,城遂陷。公揮短刀力斗,傷重被執(zhí),罵不絕口。賊縛于市,磔焉(或曰自刎)城中兵感公忠義,雖兒童婦女無一人受屈者,悉為賊屠。夫人劉氏,率家中婦女?dāng)?shù)十人據(jù)山頭公署,登屋而射,每一箭斃一賊。賊不敢迫,縱火焚為灰爐。二十五日,賊計曰:〔寧〕武雖陷,受創(chuàng)已深。自此達(dá)京,尚有大同兵十萬、宣府兵十萬、居庸兵二十萬、陽和各鎮(zhèn)兵合二十萬,盡如〔寧〕武,豈有孑遺哉!已刻期班師,回陜休息。忽有大同總兵姜鑲差人賚降表至,賊喜甚。已而宣府總兵王通表亦至。賊遂一意長驅(qū)。亡何,居庸及各鎮(zhèn)總兵白邦正、劉芳名等并昌平文武相次乞降,迎表飆集。及賊陷京后,見有半面失手足者,皆〔寧〕武所砍傷;告人曰:周總兵真好漢,殺我等數(shù)萬人。若再有此一鎮(zhèn),我主安得到此!楊志榮出揭備陳顛末,都督陳宏范上其事,贈太保,謚忠武。

計六奇曰:抄本載三月初一〔寧〕武陷。遺聞載三月初八丙申陷。編年載陳演乞休后。甲乙史載三月初九丁酉,〔寧〕武。他本第云三月,而不志日。獨本傳載二月二十四五,屠〔寧〕武。以楊志榮出揭陳顛未,則本傳似為有據(jù)。按遺聞云:相持半月,則宜以三月初一日為據(jù)。

乙未初七日,大同陷,巡撫衛(wèi)景瑗死之(補(bǔ))。

李自成至大同,總兵姜鑲以城降。執(zhí)景瑗去,見自成,不屈;曰:此膝不跪第二人,即當(dāng)殺我。據(jù)地坐,大呼皇上而哭。自成曰:忠臣也,勿殺。公起以頭觸石,血淋漉。賊拘之營中六日,公自經(jīng)于海會寺;冠服南面哭,稽首而絕。延安推官顧咸正為之志曰:綱目書劉公韐自經(jīng)于金軍,以為金不能以威屈韐,而韐自經(jīng)云爾。衛(wèi)公有老母,又當(dāng)賊方陽慕公,不殺,若可以無死;而公持義益決,從容自裁,可不謂之得正矣乎!若夫封疆之故,蓋難言之。其時邊兵缺餉已八月,而鎮(zhèn)臣內(nèi)叛;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公字仲玉,號帶黃,陜西韓城人;南都贈兵部尚書,謚忠毅。

賊陷大同,知府董復(fù)、鄉(xiāng)官韓霖俱降。文學(xué)李若葵,合家九人自縊;先題曰:一門完節(jié)。

丙申初八日,宣府陷,巡撫朱之馮死之(增下句)。

時叛將白廣恩以書約總兵姜鑲降,監(jiān)視太監(jiān)杜勳緋袍八騶出城三十里迎賊入城。之馮懸賞勞軍守城,無一應(yīng)者。三命之,咸叩頭:愿中丞聽軍民納款,可保一城性命。公獨行巡城,見紅衣大炮,曰:汝曹試發(fā)之,可殺數(shù)百人。賊雖殺我,無恨矣!眾又不應(yīng)。公不得(已),自起燃火,兵民競挽其手。公憤甚,乃奪士卒刀自刎。軍民俱降于賊,監(jiān)軍霍達(dá)走回京(甲乙史云:賊執(zhí)撫臣朱之馮,殺之)。

本傳云:字樂山,號勉齋,順天大興人,天啟乙丑進(jìn)士。甲申三月,賊逼畿輔,宣鎮(zhèn)總兵王通已遷騎迎賊,而公尚勞苦登陴,與通分城而守,畫東西為界。賊信急,飛章上告。城中或布訛言,謂公疑宣人謀叛,請兵屠城,人心大懼;而又傳賊秋毫無犯、發(fā)帑賑貧,真若沛上亭長、太原公子復(fù)出矣,兵民望賊愈急。十二日,全隊抵城下,公方登城捍御,見左右皆星散,惟存七、八人,環(huán)守公側(cè),意叵測。俄報賊從南門入,滿城結(jié)彩或帛、或布,百姓胸中皆粘順民字。公憤甚,令將大炮舁轉(zhuǎn),欲向城中擊賊,眾不應(yīng)。公乃自起曳炮;見藥線空牢下鐵釘(?),知事不可為,即索佩刀自盡,亦為左右所匿——意在擒公獻(xiàn)賊,居為首功也。公南面仰天大哭曰: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今上皇帝,臣不意天命人心,一旦至此!臣當(dāng)為厲鬼殺賊,以報國恩。哭已,五拜,以繩系頸,遂縊死城樓檐下;眾棄尸于濠中。次早,賊大肆淫掠而去。十四日,有義士收殮之。濠邊多狼犬,尸經(jīng)宿,無不傷;惟公已兩日夜,無恙。未幾,而李監(jiān)兵起。李監(jiān),成都人,由進(jìn)士擢宣撫;尋罷,以公代。時尚留宣;賊既破城,偽權(quán)將軍檄紳弁大姓,貫以五木。酷索金錢;監(jiān)亦不免。四月杪,聞賊為吳三桂借兵殺敗;監(jiān)因眾怨,糾集數(shù)千人。五月初五昧旦,圍各衙門,立擒權(quán)將軍、果毅將軍及防御使、州牧等偽官。即設(shè)大行皇帝位,發(fā)喪哭臨;將偽官梟首刳心,祭饗先帝。眾皆瀝血,飲酒誓師。乃奉公柩入察院改殮,易以厚棺,顏色如生。哭奠三日,筑墳葬之。南都贈公兵部尚書,謚忠壯。

計六奇曰:前載初八宣府陷,而此傳云十二賊抵城下。前云初一賊至大同,姜鑲以城降。此云初八日,白廣恩約鑲降。朱之馮之死,一云自刎,一云賊殺之,一云縊死,似各不同。要之,善讀書者,不論時日之錯,死法之殊,只問事之有無、品之忠逆耳。

大風(fēng)霾,晝晦(補(bǔ))。

劉澤清殺兵科韓如愈(補(bǔ))。

兵科韓如愈奉差往省催餉,行至山東東昌府戴家廟,劉澤清遣兵殺之;曰:尚能論我主將否也?

淮撫路振飛坐河岸,以令箭約避難船魚貫進(jìn)口,預(yù)給鋪行供應(yīng)(補(bǔ))。

丁酉初九日,陽和陷。

陽和堡,即在大同之西;道臣于重華出城十里迎降。重華者,青城人,

兵信屢至內(nèi)閣,或蹙額相向、或談笑如常;范景文數(shù)舉南遷之議,方、魏以為惑眾,方止勿言。本兵張縉彥別無布置,但出示沿街?jǐn)[炮、各胡同口設(shè)兵札營、城上懸簾以待賊至而已。

諭諸臣及鄉(xiāng)紳富室積粟(補(bǔ))。

上諭戶部:寇氛孔急,京邸糧糗宜備;目前米價甚平,尤當(dāng)乘時勸糴。凡勳戚、內(nèi)臣及鄉(xiāng)紳、富室、賈人等積粟私家,上報數(shù)目儲存,不必納入公庾;以千石為率。有好義之家積至三千石以上者,從優(yōu)旌敘。遇有緩急,照原價發(fā)糶,不系捐輸。

諭進(jìn)馬(補(bǔ))。

上諭:援兵需馬甚殷,勳戚文武各家有強(qiáng)壯馬匹,不拘數(shù)目,連鞍轡進(jìn)助;事平優(yōu)敘。

給太監(jiān)王國治火藥(補(bǔ))。

戊戌初十日,撥馬飛報賊信益急,百官相率議助餉。

上按籍,令勳戚、大璫助餉。進(jìn)封戚臣嘉定伯周奎為侯,遣太監(jiān)徐高宣詔求助。謂休戚相關(guān),無如戚臣,務(wù)宜首倡,自五萬至十萬,協(xié)力設(shè)處,以備緩急。奎謝曰:老臣安得多金!高泣諭再三,奎堅辭。高拂然起曰:老皇親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廣蓄多產(chǎn)何益!奎不得已,奏捐萬金。上少之,勒其二萬。奎密書皇后求助,后勉應(yīng)以五千金,奎匿中宮所畀二千金,僅輸三千金,太監(jiān)曹化淳、王永祚助至三萬、五萬。王之心,富第一,僅獻(xiàn)萬金。后賊拷夾王之心,追十五萬,金銀器玩稱是。周奎抄銀五十二萬,珍寶稱是:人皆快之。惟太康伯張國紀(jì)輸二萬,余不及也。按王者欲攬?zhí)煜轮麢?quán),莫如舉天啟中惠世揚行鈔之說而善行之。然行之于崇禎初年則可,乃至十六年而議行之,尚何及哉!此倪元璐所以不能行,而蔣德璟深論其不可也。觀此時助餉情形,未嘗不嘆前此理財之無術(shù)矣!昔人云:富人之子,不知其祖父所積窖金一發(fā)百萬,而從昔所使令之人丐貸為生。不行明太祖鈔法之制,而求助餉,與此何異?真篤論也。

劉澤清虛報捷(補(bǔ))。

山東總兵劉澤清虛報捷,賞銀五十兩。又詭言墮馬致傷,復(fù)賞藥資四十兩、蟒衣紵絲二表里。命即扼真定,澤清不從;即于是日大掠臨清,統(tǒng)兵南下,所至焚劫一空。

淮口擒偽官鞏克順,按臣王燮斬之。燮自守河,撫臣路振飛守城,民賴以安(補(bǔ))。

己亥十一日,頒罪己詔。

詔曰:朕嗣守宏緒十有七年,深念上帝陟降之威、祖宗付托之重,宵旦兢惕,罔敢怠荒。乃者,災(zāi)害頻仍,流氛日熾。忘累世之豢養(yǎng),肆廿載之貪殘。赦之益驕,撫而輒叛。甚至有受其煽惑,頓忘敵愾者。朕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不得而懷保之。坐令秦、豫邱墟,江、楚腥穢;罪非朕躬,誰任其責(zé)!所以使民罹鋒鏑、蹈水火、血流成壑、骸積成山者,皆朕之過也。使民輸芻挽粟、居送行齋,加賦多無藝之征,預(yù)支有稱貸之苦,又朕之過也。使民室如懸罄、田盡污萊,望煙火而無門、號冷風(fēng)而絕命者,又朕之過也。使民日月告兇、旱潦薦至,師旅頻仍、疫厲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聚室家之怨者,又朕之過也。至于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首鼠而議不清、武將驕懦而功不奏,皆由朕撫馭失道,誠感未至。終夜以思,局蹐前地。用是,大告天下:朕自今痛如懲艾,深省夙愆。要在惜人材以培元氣,守舊制以息煩囂;行不忍人之政以收人心,蠲額外之科以養(yǎng)民力。念用兵征餉,原非得已;各撫按官亟飭有司多方勸輸,無失撫字!倘有擅加耗羨、朦混私征,又濫罰淫刑、致民不堪命者,立行拏問。其有流亡來歸,除盡豁逋賦,仍加安插振濟(jì),毋致失所。至于罪廢諸臣,有公忠正直、廉潔干才尚堪用者,不拘文武,著吏、兵二部確核推用。草澤豪杰之士,有恢復(fù)一郡、一邑者,分官世襲,功等開疆。即陷沒脅從之流,能舍逆反正,率眾來歸,準(zhǔn)許赦罪立功。若能擒斬闖、獻(xiàn),仍予通侯之賞。于戲!忠君愛國,人有同心;雪恥除兇,誰無公憤!尚懷祖宗之厚澤,助成底定之大功。思勉厥愆,歷告朕意。

按此詔,或載在二月十二日,陳濟(jì)生載在三月十四日。一說詔有三。今從馮本及北略載于此。

召對翰林院等官(原本注在十二日)。

時賊乘勢直下,人心震懼。朝廷日日召對,皆練兵、接餉套語;大僚且挾持群下,欲使箝口不言。而庶臣猶有因召對,欲希冀者;每對,大僚但稱待罪庶臣,多默然。上見舉朝無人,對罷,未嘗不痛哭回宮。在廷諸人,惟議閉門不許人出入,一無所為。馬世奇每罷朝,輒嘆曰:事不可為矣!

命秉筆太監(jiān)王承恩提督內(nèi)外京城(補(bǔ))。

是時,李國楨每事遜王承思,科臣戴明說劾之。

給城軍半歲之糧。

庚子十二日,陷昌平,總兵李守鑅死之(原本注在十六日,下句增)。

賊破昌平州,諸軍皆降。總兵李守鑅罵賊不屈,手格殺數(shù)人,人不能執(zhí)。諸賊圍之,守鑅拔刀自刎。

順天巡撫楊鶚出巡,易服遁(補(bǔ))。

督學(xué)陳純德臨遵化,中道走回京。

辛丑十三日,增各門兵。

各城門分設(shè)紅夷大炮,給守門兵黃錢一百。

壬寅十四日,孝陵夜哭(補(bǔ))。

南京孝陵夜哭。自三月初一日起,日色兩旬無光。

起復(fù)內(nèi)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賢遺骸。

化淳昔事忠賢;奏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上惻然,傳諭收葬忠賢骸首。嗚呼!此真謬舉矣。

癸卯十五日,報居庸關(guān)陷,總兵唐通、太監(jiān)杜之秩叛降,撫臣何謙偽死遁(增下二句)。

賊自柳溝抵居庸關(guān)。柳溝天塹,百人可守,竟不設(shè)備,以唐通、杜之秩志在降也。總兵馬岱自殺其妻子,疾走山海關(guān),謂王永吉曰:事勢如此,何以自安!遂度關(guān)投吳三桂。

按賊自大同來,宜先破居庸而后及昌平。北略言十二昌平陷,則居庸之陷當(dāng)更在其先,特于十五聞報耳。

賊偽檄至(補(bǔ))。

偽權(quán)將軍劉宗敏移檄至京師,定于十八月入城,至幽州會同館暫繳;京師大震。又自成行牌郡縣云:知會鄉(xiāng)村人民,不必驚慌!如我兵到,俱各公平交易,斷不淫污搶掠。放頭銃,要正印官迎接;二銃,鄉(xiāng)官迎接;三銃,百姓迎接。

甲辰十六日,報賊焚十二陵(補(bǔ))。

十二陵享殿悉焚,伐松柏;分兵掠通州糧儲,傳檄京師。上方御殿,召考選諸臣,問裕餉安人。滋陽知縣黃國琦對曰:裕餉不在搜括,在節(jié)慎;安人系于圣心,圣心安則人安矣。上首肯,即命授給事中。余以次對。未及半,忽秘封入。上覽之,色變;即起入內(nèi),諸臣立候。移刻,命俱退,始知昌平失守也。

計六奇曰:甲乙史載十二李守鑅死,十六昌平陷。予謂十二殺守鑅,則昌平之破可知。載于十六者,十六始報上耳。

賊犯平則門。

是夜,賊自沙河進(jìn),直犯平則門;竟夜焚掠,火光燭天。京師內(nèi)外城堞凡十五萬四千有奇。時登陴守城止羸弱五六萬人、內(nèi)閹數(shù)千人。守陴不充。又無炊具,市飯為餐,無不解體。而賊潛遣其黨輦金錢飾為大賈,列肆于都門。更遣奸黨挾資充衙門掾吏,專刺陰事,纖悉必知。都中日遣撥馬探之,賊黨即指示告賊,賊掠之入營,厚賄結(jié)之,撥馬無一騎還者。有數(shù)百騎至齊化門,迤平則門而西,營兵屯近郊者詰之;曰:陽和兵之勤王者——實皆賊候騎也。時人心洶洶,皆言天子南狩,有內(nèi)官數(shù)十騎擁護(hù)出德勝門矣;守門皆內(nèi)官為政。

乙已十七日,賊圍京師。

上早朝,召文武諸臣商略。上泣;諸臣亦泣,束手無策。或言馮銓當(dāng)起,或言霍維華、楊維垣當(dāng)用,方、魏請封劉澤清為東安伯;上皆不應(yīng),俛首書御案十二大字,有「文武官個個可殺、百姓不可殺」語;密示司禮監(jiān)王之心,隨即拭去。

出董象恒、鄭二陽、曾櫻于獄(補(bǔ))。

復(fù)章正宸、瞿式耜冠帶(補(bǔ))。

丙午十八日,賊攻西直門,不克(補(bǔ))。

是早,喧傳勤王兵到,蓋唐通叛兵詭言索餉也。時黃沙障天,忽然凄風(fēng)苦雨,良久冰雹雷電交至;人情惶懼。九門禁守不通來往,道無行人。賊攻城益急,炮聲益甚,軍民皆無固志。緣城廨舍傾圮,流矢雨集,墜城中如蝟。賊仰語守兵曰:亟開門,否且屠矣!守者懼,空炮向外,不實鉛子,徒以硝焰鳴之。猶揮手示賊,賊稍退,炮乃發(fā),惟有空響而已。賊驅(qū)居民負(fù)木石填濠急攻,我發(fā)萬人敵大炮,誤傷數(shù)十人;守者驚潰,盡傳城陷,闔城號哭奔竄。賊駕飛梯攻西直、平子、德勝三門,勢甚卮急;太常少卿吳麟征累土填西直門,賊攻之不克。

封劉澤清東平伯(補(bǔ))。

時左諭德楊士聰、衛(wèi)〔允〕文入直,語閣臣曰:左良玉、吳三桂俱封而遺劉澤清,且臨清地近,可虞也!揭上,封澤清東平伯。

降賊太監(jiān)杜勳、申芝秀縋城入見上(補(bǔ))。

李邦華至正陽門,欲登城,中貴拒之。是日,上又召對,嘆息;與閣臣言:不如大家在奉先殿完事。李自成對彰義門設(shè)座,晉王、代王左右席地坐。太監(jiān)杜勳侍其下,呼城上人莫射,我杜勳也,可縋下一人以語。守者曰:留一人下為質(zhì),請公上。勳曰:我杜勳無所畏,何質(zhì)為!提督太監(jiān)王承恩縋之上,同入大內(nèi);盛稱賊眾強(qiáng)盛,鋒不可當(dāng),皇上可自為計!遂進(jìn)琴弦及綾帨。上怫然起。守陵太監(jiān)申芝秀自昌平降賊,亦縋上入見;備述賊犯上不道語,請遜位。上怒,叱之。諸內(nèi)臣請留勳;勳曰:有秦、晉二王為質(zhì),不返則二王不免矣。乃縱之出,仍縋下。勳語守璫王相堯、褚憲章輩曰:吾黨富貴自在也。初聞勳殉難,贈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蔭錦衣指揮僉事,立祠。至是,方知勳固從賊為逆也。城下攻益急,王承恩炮擊之,連斃數(shù)人;王化成等飲酒自若。

是日,大風(fēng)驟雨,冰雹雷電交至。

午后,賊犯彰義門,破之。

時,上欲親征,召駙馬都尉鞏永固,謀以家丁護(hù)太子南行。對曰:臣等安敢私蓄家丁;即有之,何足當(dāng)賊!乃罷。賊攻彰義門,申刻,門忽啟——蓋太監(jiān)曹化淳所開。得勝、平子二門,亦隨破(或云王相堯等內(nèi)應(yīng)也)自成率群賊大隊疾馳入,沿途殺掠,官軍悉鳥獸散。前大學(xué)士蔣德璟宿會館,被創(chuàng)。上亟召閣臣入,曰:卿等知外城破乎?曰:不知。上曰:事亟矣,今出何策?俱曰:陛下之福,自當(dāng)亡慮!如其不利,臣等巷戰(zhàn),誓不負(fù)國!上命之退。

計六奇曰:諸本俱云十八,彰義門啟。惟甲乙史云十七夜漏半,曹化淳開彰義門迎賊入,守城勳衛(wèi)盡逃。外城已陷,更余傳入大內(nèi),似覺真確。而從十八者多,故姑仍之。

夜,周后縊坤〔寧〕宮(補(bǔ))。

上聞外城破,徘徊殿庭。是夕,上不能寢。更余,一閹奔告內(nèi)城陷。上曰:大營兵安在?李國楨安在?答曰:大營兵散矣,皇上宜急走!其人即出,呼之不應(yīng)。上即同王承恩幸南宮,登萬歲山,望烽火燭天,徘徊逾時。回干清宮,諭內(nèi)閣:命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內(nèi)外諸軍事,夾輔東宮。內(nèi)臣持至閣。因命進(jìn)酒,與周后、袁妃同坐,痛飲數(shù)金杯,慷慨訣絕;嘆曰:苦我民爾!以太子、永王、定王分送外戚周、田二氏。語皇后曰:大事去矣!各泣下,宮人環(huán)泣。上揮去,令各為計。皇后頓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從不聽一語,至有今日。拊太子、二王慟甚,丁〔寧〕再三,遣之出;隨返坤〔寧〕宮,自經(jīng)。上視之,曰:好!好!召長公主至——年十五矣,公主號哭不已。上嘆曰:汝奈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揮刀,主以手格,斷左臂,悶絕于地,未殊死;手栗而止。宮中喧傳:皇爺動刀矣!上又巡西宮,命所寵袁貴妃自經(jīng)。繩斷,墮地復(fù)蘇;上拔劍刃其肩,三砍而上亦手軟。因遍召所御妃嬪數(shù)人,俱親殺之。復(fù)遣宮人逼張?zhí)笏偎馈D苏偻醭卸魅胝Z移時,對飲;命亟出整內(nèi)員,為出亡計。少頃,微服,易承恩靴,出中南門;時已三更矣。手持三眼槍,雜內(nèi)監(jiān)數(shù)十人,皆騎持斧。出東華門,至齊化門;內(nèi)監(jiān)守門者疑有內(nèi)變,將炮矢相向。不得南奔,乃從胡同繞出城上,望見正陽門城上已懸三白籠燈。白籠燈者,自一至三以表寇信之緩急者也。知大事已去。時成國公朱純臣守齊化門,因至其第問計;而純臣猶在外赴宴,閽人辭焉。上嘆罵而去。走安定門,門堅不可啟;天將曙矣,乃回。

丁未十九日,帝崩煤山(補(bǔ))。

五鼓,上御前殿,與二人手自鳴鐘集百官,無一至者;遂散遣內(nèi)員,手?jǐn)y王承恩入內(nèi)院,登萬壽山之壽皇亭——即煤山之紅閣也。亭新成,先帝為閱內(nèi)操特建者。時上逡巡久之,嘆曰: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如先朝靖難時有程濟(jì)其人者乎?已而曰:想此輩不知,故不能遠(yuǎn)至耳。遂自經(jīng)于亭之海棠樹下,太監(jiān)王承恩對面縊焉。時宮中沸哭如雷,狂奔無門限。比曉,太子雜宮人走叩周奎府門。奎臥未起,門役不肯傳報;乃走匿內(nèi)官外舍。初,上之出至南宮也,使人詣懿安皇后所,勸后自裁,倉卒不得達(dá)。兩宮已自盡,宮人號泣出走,宮中大亂;懿安皇后青衣蒙頭,徒步走入朱純臣第。尚衣監(jiān)何新入宮,見長公主斷臂仆地。與宮人救之而蘇。公主曰:父皇賜我死,我何敢生!何新曰。賊已將入,恐公主遭其辱;且至國丈府避之!乃負(fù)之至周奎家(按吳偉業(yè)詩注,謂賊見公主已死,授尸國戚,與此不同;似此為確)。

是午,白光起東北,閃爍久之(補(bǔ))。

人皆以為帝之靈氣達(dá)于天也。

賊李自成入北京內(nèi)城。

是日昧爽,陰云四合;城外煙焰障天,微雨不絕。俄,微雪,城陷。或謂:先有人伏內(nèi),通太監(jiān)曹化淳弟曹二開門內(nèi)應(yīng)。一云:太監(jiān)王相堯率內(nèi)兵千人開宣武門,出迎賊。一云:兵部尚書張縉彥坐正陽門、朱純臣守齊化門,一時俱開二城,迎門拜降。京城壁立數(shù)仞峻甚,賊將劉宗敏、李過斫楊樹為云梯;漏下五鼓,使孩兒軍從東北猱升以上——孩兒軍即所云翦毛賊,皆賊中年少童子習(xí)殺掠、閔不畏死者也。是日,喧傳襄城伯被擒,圣駕出城,百官謀易服遁。城中人往來疾馳,哭聲動地,守城者俱下。賊登陴,兵部侍郎張伯鯨走匿民舍。賊騎塞巷,大呼民間速獻(xiàn)騾馬。時閣臣魏藻德,方斂犒兵銀于各官。賊千騎入正陽門,投矢令人持歸,閉門得免死。無錫張樸聞賊呼云:百姓不許開門,開門者殺。眾遂閉戶。已而,賊大呼開門。開門者不殺。于是,士民各執(zhí)香立門,賊過伏迎,面貼順民二字,門上大書永昌元年或書順天王萬萬歲,以冀免禍。然免者十無二、三。無恥縉紳亦面貼順民字,雜處長班家中茍延一息。賊經(jīng)象房橋,群象哀鳴,淚下如雨。午刻,李自成氈笠縹衣,乘烏駁馬,擁精騎百余由得勝門入,轉(zhuǎn)大明門,遂進(jìn)紫金城;賊軍師宋獻(xiàn)策、賊相牛金星及宋企郊等五人從之。自成從西長安門入,彎弓大笑,自恃能射;指長安牌坊祝曰:射中中間字,天下太平。一箭射中瓦楞內(nèi),宋獻(xiàn)策慰之曰:射在溝中,以淮為界。其實為空虛之處,乃必亡之兆耳。自成貌奇陋,眇一目。至承天門,顧盼自得。見「承天之門」四字,欲藉以惑眾;乃大聲語諸賊曰:我能為天下主,則矢射中四字中心。射之不中,中天字下,俯首不樂;牛金星趨進(jìn)曰:中其下,當(dāng)中分天下自成喜,投弓而笑。太監(jiān)王德率內(nèi)員三百人先迎于得勝門,自成令照常管司禮監(jiān)。各監(jiān)局印官迎,亦如之。

戊申二十日,賊入宮。

李自成入宮,問帝所在,大索宮中不得。偽尚璽郎黎某進(jìn)曰:此必匿民間,非重賞嚴(yán)誅不可得——今日大事不可忽也。乃下令獻(xiàn)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夷族。劉宗敏、牛金星出,仰明朝文武百官俱以次旦入朝。先具手本,青衣小帽赴府報名;愿回籍者聽其自便,愿服官者量才擢用。抗違不出者,罪大辟;藏匿之家,一并連坐。禁民間諱自成等字。賊先差人赴五府、六部并各衙門,令各長班俱將本官報名;因此,無一人得脫。太監(jiān)杜之秩、曹化淳等率眾為賊前導(dǎo),自成責(zé)之曰:汝曹背主獻(xiàn)城,皆當(dāng)斬。秩等叩首曰:唯能識天命,故如此。

內(nèi)臣獻(xiàn)太子(補(bǔ))。

賊大索先帝太子、二王,搜得太子、定王于內(nèi)官外舍;太子送劉宗敏收視,定王送李牟收視。永王不知所在。賊封太子為宋王、定王為宅安公。

魏宮人、費宮人殉節(jié)死(補(bǔ))。

時宮中大亂,諸賊帥率其騎執(zhí)兵先入,諸宮人逸出,遇賊復(fù)入。宮人魏氏大呼曰:賊入大內(nèi),我輩必遭所污;有志者早為計!遂躍入御河死。頃間,從死者積一百八人。費氏年十六,投眢井;賊鉤出之,見其姿容,爭相奪。費氏紿曰:我長公主也,若不得無禮!必告汝主。群賊擁之見自成。自成命內(nèi)官審之,非是;賞部校羅賊。羅攜出,費氏復(fù)紿曰:我實天潢之胤,義難茍合!惟將軍擇吉成禮,死生惟命。賊喜,置酒極歡。費氏懷利刃,俟賊醉,斷其喉,立死。因自刎。自成大驚,令收葬之。

己酉二十一日,賊得帝尸。

是日午刻,得先帝兇問縊于煤山,乃以雙扉同皇母后二尸出,送至魏國公坊下。上以發(fā)覆面,服白袷短藍(lán)衣、元色鑲邊,白綿紬背心,白紬褲;左足跣,右足綾襪、紅方舄。衣前有御筆血詔云:朕自登極十七年,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無傷百姓一人。又墨書一行云:百官俱赴東宮行在。蓋上未崩時,朱書諭內(nèi)閣托成國公朱純臣輔太子,故上書此,猶謂閣臣巳得朱諭也。不知內(nèi)臣持朱諭至閣,閣臣已散,置幾上而反報,上已不知所在矣。文武群臣無一知者,外人喧傳駕已出也。賊見墨詔,因此有疑于純臣;立命誅之,籍其家。

按甲乙史,詔云: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不敢終于正寢。日星不晦錄云:上嚙指血書于衣袂曰:朕之失天下,皆因文官不合心、武官不用命,以致如此。文武可殺。百姓不可殺!

賊斂帝尸。

未時,逆賊發(fā)錢二貫,遣太監(jiān)市柳木棺、枕以土塊,停于東華門外施茶庵,覆以蓬廠。有兩僧誦經(jīng),老太監(jiān)四、五人。王太監(jiān)極薄一棺,亦在其旁。百官莫敢往哭;惟襄城伯李國楨與兵部郎成德、主事劉養(yǎng)貞撫棺大慟哭,求諸臣公疏請葬先帝成禮。適賊臣顧君恩自內(nèi)出,呈稿求其上達(dá)。君恩答云:諸公半屬沽名,豈盡為舊朝廷起見也。碎其疏擲之。已而殿上青衣持一朱批云:帝禮葬、王禮祭,二子待以杞宋之禮。百官又求以帝禮祭;少頃,青衣傳云:準(zhǔn)行了。二十三日辛亥,乃改殯帝后。出梓宮二,以丹漆殯先帝、黝漆殯先后;加帝翼善冠、袞玉滲金靴,后袍帶亦如之。設(shè)祭一壇,自成亦出四拜,垂淚。順天府偽尹行昌平州撥夫造壙,于四月初三日發(fā)引,初四日安葬;抬柩止二、三十人,賊數(shù)騎從得勝門送出,草草掩于田貴妃墳內(nèi)。皇太子及二王俱出拜,但不令易服。凡從逆官往拜,賊亦不禁;然至者甚少。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九人,余皆睥睨過之。惟主事劉養(yǎng)貞,以頭觸地大慟。

大事記云:藁葬西山長陵之斜,惟襄城一人往送。是時天地昏慘,大風(fēng)揚沙如震號,日色黯淡無光,皇極殿作白色。沈國元大事記云:先帝后殮葬,其易棺也,一言太子爭之,一言李襄城爭之。一言賊初用菲棺,露頓東華門外,路傍諸僚無一言者;次早,有武官及運糧官百余人向賊哭訴,賊始易以梓官,移頓僧人施茶蘆蓬內(nèi)。及柩暗從德勝門出,諸僚無一送者。與諸本所說賊允百官請用帝禮及不禁人哭拜,令人押東宮出城往送,葬于長陵之斜者,又皆不同。以理推之,襄城世臣,固應(yīng)有哭諍自刎之義,而未必真也。儲王為賊所忌,勢不能守喪送葬。此時人情異向,其為默默草草,成無誣焉。按李國楨,南都曾以其死節(jié)賜謚;而魏禧嘗力辨其非死節(jié)而降賊被戮,則非能爭大義于賊者也。或初與百官共請而后被戮,亦未可知。姑存其說。

文臣殉節(jié),自大學(xué)士范景文以下二十一人(補(bǔ))。

按范景文,二十九日城破,拜闕投井,死最早;其外,若戶部尚書倪元璐、兵侍郎王家彥、右都御史李邦華、副都御史施邦曜、刑侍郎孟兆祥及子孟章明、左諭德周鳳翔、右諭德劉理順、中允馬士奇、檢討汪偉、大理卿凌義渠、吏給事吳麟征、戶給事吳甘來、太仆丞申佳允、御史王章、御史陳良謨、御史陳純德、吏員外許直、兵郎中成德、主事金鉉。按此二十一人,其最著也。此外尚有殉節(jié)者,若戶郎中周之茂、工主事王鐘彥、戶主事范方、光祿寺于騰蛟、中書舍人宋天顯、滕之所、阮文貴、經(jīng)歷毛維張、順天府知事陳貞達(dá)、經(jīng)歷施溥、張應(yīng)選、錦衣衛(wèi)指揮王國興、指揮同知李若璉、兵馬指揮姚成、千戶高文采、百戶王某、太監(jiān)王承恩、庠生曹文耀、儒士張世禧、童生周某、菜傭湯文瓊、民李小槐及武氏之仆,皆都城中殉節(jié)者也。

勳戚殉節(jié)者,劉文炳、周鏡、鞏永固、張慶臻、衛(wèi)時春五人(補(bǔ))。

此五人,皆最著者。此外,尚在傳疑之列。

計六奇曰:勳臣之死,多不可信;蓋為襲爵地也。況主其事者,宗伯為吾郡之某某乎!黃金有靈,青史無色矣。

諸臣投職名于賊。

百官報名者甚眾,以擁擠故,被守門長班用棍打逐。早起,承天門不開,露坐以俟。賊卒競?cè)柚谷諢o食。賊初入時,縉紳以冠裳賈禍,悉毀其進(jìn)賢冠。及見賊報名,賊主頓開笑口,乃從梨園中覓冠;一冠之費,逾三、四金。戶侍郎黨宗雅、給事介松年、御史柳寅東,各方巾色衣,自西長安騎馬入內(nèi);蓋黨、柳在通州降,介在保定迎降也。督輔李建泰亦于是日入城,賊禮遇之。

庚戌二十二日,叛監(jiān)杜秩亨選擇內(nèi)臣,以供賊使。

先是,有劉貢士,江西吉水縣人;往來京師。授徒二十年,中貴多出其門。甲申聽選,寓門生杜秩亨家。三月,與秩亨夜登園中高阜,仰視天象;連呼曰:不好!不好!主上有難。秩亨問曰:門生趨避何如?劉怒曰:汝曹食君之祿,應(yīng)盡忠報國!乃問吉兇,得毋有異心乎?吾未受職,猶可遠(yuǎn)遁免禍。次日,出平子門。不知所之。至是,秩亨果叛。

辛亥二十三日,諸臣聽賊點名。

百官囚服立午門外,約百四十余人;凡遇賊黨,咸強(qiáng)笑深揖。及矮宋至,數(shù)人晡跪問:新主出朝未?宋漫罵曰:汝曹不戮為幸,些時豈不耐耶!眾恧然,卻步。日晡,自成出據(jù)黼座,牛金星、劉宗敏、李過、白廣恩、官撫民、梁甫、董天成、馬岱、婁襄并宋企效、張璘然、鞏焴、侯恂、黎志升、葉初春等左右兩班坐。初,侯恂下獄;三且二十,賊出之。都司董心葵亦自獄出,備言中國情形及江南勢要;自成大賞之。時,董心葵為首,率領(lǐng)百官朝見。自成呼心葵再三;稱慰留聽用。聞迎降者皆系李賊代為賄買得官,而心葵諸人為之通線者也;故率先降賊。牛金星坐于殿右,鴻臚以次唱名,由西而東。魏藻德首向自成叩頭求用,言罪臣某參謁;臣三載新進(jìn)書生,叨任宰輔,大明主不聽臣言,以有今日。自成旁揖之。牛金星將舊縉紳一冊置于地下,執(zhí)筆任意花點,應(yīng)遲者用軍法。怒詞臣衛(wèi)允文、楊昌祚、林增志、宋之繩等削發(fā),令人盡拔其余毛;詈曰:既巳披剃,何又報名!自成對劉、李、牛、顧諸賊云:各官于城破日,能死便是忠臣。若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削發(fā)之人,不忠不孝,留他何用!至晚,金星令人摩官之頂曰:一雙二雙,以核其數(shù)。既點訖,獨拔九十二名,遣兵士押送偽吏政府宋企郊聽用。人分三等,授官大都新科者居多,人物豐偉者為上。不入選者,每官用馬兵二人,執(zhí)刀押候。忽傳偽旨云:押往西四牌坊去。即用鐵鏈串鎖,每五十一串;各兵馳馬驅(qū)逐,如羊豕然。行稍遲者,刀背亂下,至有仆地暈倒、踏作肉泥者。

賊榜示所用降臣。

是日,點名完,凡用者分付在外聽候榜文。下午出榜,選授宏文館掌院何瑞征、編修周鐘、大理卿劉大鞏、寺丞項煜、兵諫光時亨、禮政府從事韓霖、吳文幟、國子學(xué)錄錢位伸等,共九十二名。第二榜,特選兵政府左侍郎左懋泰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等處地方。第三榜,特授宛平縣歸順舉人王仙芑山東濰縣令。第四榜,補(bǔ)選各省州牧吳篪、傅學(xué)禹等,各省縣令朱國壽、王之鳳等,共五十名。

大學(xué)生及秀才求朝賀。

賊尚書宋企郊叱曰:朝賀大典,安用若輩!速回讀書,候新天子頒行考試。壬子二十四日,闖賊改明制度。

大事記云:二十四日,賊欲僭位,才上座,即呼頭疼如劈;昏絕,輒顛下。后三上殿,皆如前。又見數(shù)丈長白衣人前立,華蓋蟠龍,髯爪俱動;乃止。明朝制度,任意紛更:改閣為天佑等名,六部尚書為政府,翰林院為宏文館,詹事府不用,行人司為文諭院,御史為直指,給事中為諫議,主事為從政,布政為統(tǒng)會,巡撫為節(jié)度使,按察為防御使,尚寶為尚契司,太仆寺為驗馬寺,通政使為知政使,中書為書寫房,府為尹,州為牧,縣為令。凡銓選,皆宋企郊主之。

賊殺勳衛(wèi)武臣。

自二十一日百官投到日,凡勳衛(wèi)懿戚等暫令精兵押出,聽住民房;仍聚一隅,不許星散。有信宿不見米粒者。二十四日,賊點勳衛(wèi)武職官五百余員,綁至平子門外斬首。

癸丑二十五日,賊拷夾百官。

午后,喚諸文官進(jìn)內(nèi)點名。幽閉饑餓一日夜,至次早點過,共綁八百余員,五人一摙俱押,鎖至田皇親府中,著劉宗敏用夾棍拷打,招認(rèn)贓銀;凡十晝夜。又拏京城富商居民,極刑追逼,死者千余人。一云諸臣黎明候起,日中,劉宗敏始出,逐一唱名,坐贓重者數(shù)萬、輕亦及千。有沈?qū)W錄最貧,亦迫招至五百金;余可知矣。輸不及數(shù),押令稱貸于前門官店。店主人即無一面,券立,不敢不應(yīng)。有見其券者,書云:某官同妻某氏,借救命銀若干。凡追贓皆劉敏政、李牟主其事。自二十二至二十六日,滿街遍提士大夫、拘系行路之人,如湯雞在鍋。凡追贓輸納,見銀加二、首飾十不當(dāng)一、珠玉玩好一概擲棄。衣服極新者準(zhǔn)價錢,大緞匹不及兩。門前商鋪,凡有鄉(xiāng)親株連,無不搜括立盡。

賊恣奸淫。

賊初入城,先拏娼妓小唱,漸次良家女。良子弟臉稍白者,輒為拏?cè)ァD女淫污死者,井洿梁屋漸滿。安福胡同,一夜婦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降官妻妾俱不能免,悉怨悔欲逃。惟殉難諸臣家眷,賊兵悉不敢犯。

甲寅二十六日,降賊臣朱純臣、陳演率百官勸進(jìn)。

其表有云: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周鐘自侈為得意之語。乙卯二十七日,吳三桂入山海關(guān),賊將不能御。

北略云:自成入京,劉宗敏系吳襄,索三桂姬陳沅不得,拷掠酷甚。三桂聞之,益募兵至七千。三月二十七日,將自成守邊兵三萬盡行砍殺,止余三十二人。賊將負(fù)重傷逃歸,三桂遂據(jù)山海關(guān)。報至,自成遣叛將唐通往御,又遣叛將白廣恩統(tǒng)兵往永平敘援。

丙辰二十八日,賊復(fù)嚴(yán)比百官。

是日,為賊用者高冠鮮服,揚揚道上。不用者夾逼金錢,號哭之聲慘澈街坊;凡服首飾玩物等,俱載入偽府。

賊黨宋企郊點官,三日一選。

凡隨賊西來生員及偽將,俱移送吏政選用。諸降臣候選官見宋企郊,求授衙門;企郊曰:諸職銜俱前朝所考授,新主另有一番規(guī)制,不能盡循舊例。以予為諸公謀,不如歸去為上。諸人既絕望,于是以漸逃歸。

丁巳二十九日,闖賊使唐通持銀四萬賚吳襄,手書招吳三桂。

戊午四月初一日,賊黨宋獻(xiàn)策請停刑。

宋矮子陳民間病苦,宜加寬恤。又云:帝星失明,速宜登位。初三日,鴻臚官在系者悉復(fù)原官,習(xí)儀以候即位。牛金星云:大位未正,恐事有中變;勸自成命禮政府鞏焴出示,定十七日舉此大事:百官十二日午門前演禮,十三日皇極殿演禮。十五日,領(lǐng)詔。十六日,幸學(xué)宮行釋菜禮,文武百官俱往圓邱候郊天、加袞冕并行祀廟、定功等禮。遷太祖神位于歷代帝王廟,其余太廟神主盡行燒毀。此示一出,降臣鞏焴不俟臨期,竟于初四日入太廟,將太祖神主捧出,送入帝王廟;其余立時燒去。京師無不唾罵。

辛酉初四日,賊黨鞏焴毀太廟神主。

闖賊命其黨牛金星、宋企郊考選舉人。

牛金星吉服至吏政府,同宋企郊考舉人。出「天下歸仁焉,蒞中國而撫四夷也,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等題,搜簡封門。就試者約七、八十人,大率本地舉人居多。又有云:各省鄉(xiāng)試,候旨定期,即于中秋舉行。初五日,偽相府揭曉,取實授舉人五十名,余俱革退。三考,吏員及監(jiān)生紛紛告考,俱不準(zhǔn)。一云:順天偽尹考試童生,出「天與之」及「大雨數(shù)千里」;考生員;「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次日,即發(fā)案。

癸亥初六日,闖賊召父老至武英殿,問民間疾苦。

乙丑初八日,闖賊盡釋諸系官。

賊將各官銀兩造冊匯送,有夾未死者,暫放歸家。于是,吳履中、張鳳翔等,盡數(shù)南歸。

丙寅初九日,賊令工匠鑄九璽,定十七日即位(補(bǔ))。

賊得吳三桂絕父書(補(bǔ))。

吳襄手書招三桂曰:汝以身恩特簡,得專閫任,非真累戰(zhàn)功、歷年歲也;不過為強(qiáng)敵在前,非有異恩激勸,不足誘致。此管子所以行素賞之計;而漢高一見韓、彭,即予重任,蓋類此也。今爾徒飾軍容,徘徊觀望,使李兵長驅(qū)直入,既無批吭搗虛之謀,復(fù)乏形格勢禁之力;事機(jī)已去,天命難回。吾君已逝,爾父須臾。嗚呼!識時務(wù)者亦可以知變計矣。昔徐元直棄漢歸魏,不為不忠;子胥違楚適吳,不為不孝。然以二者揆之,為子胥難,為元直易。我為爾計,不若反手銜璧;負(fù)鑕輿棺,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賞,而猶全孝子之名。萬一徒恃憤驕、全無節(jié)制,主客之勢既殊,眾寡之形不敵;頓甲堅城,一朝殲盡,使?fàn)柛笩o辜并受戮辱,身名俱喪、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語云:知子者莫若父。吾不能為趙奢,而爾殆有疑于括也。故為爾計,至囑至囑。是書本牛金星作,使吳襄書者。三桂得書,怒曰:逆賊如此無禮,我三桂堂堂丈夫,豈肯降此逆賊,受萬世唾罵,忠孝不能兩全!叱左右將來使斬之。參將馮有威進(jìn)曰:吾輩愿效死殺賊。今不如收其金幣,散賜士卒;然后起兵,使彼不及備。何必殺此偽官?三桂遂佯喜曰:愿一見東宮而即降。報書復(fù)命。賊計以定王往,即日遣賊將挈定王赴唐通營;而三桂已往乞師于大清。四月初四,三桂破山海關(guān),唐通乞降,定王已至三桂營。三桂檄自成曰:必得太子而后止兵。致書絕父云:不肖男三桂泣血百拜上父親大人膝下:兒以父蔭,熟聞義訓(xùn),得待罪戎行,日夜勵志,冀得一當(dāng),以酬圣眷。屬邊警方急,寧遠(yuǎn)臣鎮(zhèn),為國門戶,淪陷幾盡。兒方力圖恢復(fù),以為李賊猖獗,不久即當(dāng)撲滅;恐往返道路,兩失事機(jī),致爾暫稽時日。不意我國無人,望風(fēng)而靡。吾父督理御營,勢非小弱;巍巍萬雉,何至一、二日內(nèi)使已失墜!使兒卷甲赴闕,事已后期,可悲可恨!側(cè)聞圣主晏駕,臣民戮辱,不勝眥裂。猶意吾父素負(fù)忠義,大勢雖去,猶當(dāng)奮椎一擊,誓不俱生不則,刎頸闕下以殉國難,使兒縞素號慟、仗甲復(fù)仇,不濟(jì)則以死繼之;豈非忠孝媲美乎!何乃隱忍偷生,甘心非義!既無孝寬御寇之才,復(fù)愧平原罵賊之勇。夫元直荏苒,為母罪人;王陵、趙苞二公,并著英烈。我父嚄唶宿將、矯矯王臣,反愧巾幗女子。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兒與父訣,請自今日。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之旁以誘,三桂不顧也。男三桂再百拜。初九,自成得書,大怒,即盡戮吳襄家口三十余人,下令親征。

戊辰十一日,闖賊殺勳戚大臣(原本作十三日,茲從北略改)。

賊聞大清兵日進(jìn),懼甚;躬叩劉宗敏、李牟,求其出御。劉、李耽樂已久,殊無斗志;逆闖乃下令十三日親征。至是,東行之期已定,取勳戚、大臣皆殺之。于是,陳演、魏藻德、徐允禎及諸戚畹官都指揮以上、錦衣堂上官俱死,以戚畹女婦配給散卒(按原書言十三日黎明,賊首忽傳密諭將陳演、魏藻德等立刻梟斬。然賊既以十二日啟行,則誅戮當(dāng)在十一日也)。

己巳十二日,闖賊率師四十萬東行。

自成出正陽門,太子衣綠隨后,馬尾相銜。劉宗敏繼后,惟留李牟、牛金星守京師。

壬申十五日,闖賊至密云。

癸酉十六日,賊黨載金入秦(補(bǔ))。

賊拘銀匠數(shù)百人,凡所掠金銀俱傾成大磚,以騾馬、駱駝載往陜西。

甲戌十七日,闖賊大隊至永平(補(bǔ))。

是時,三桂兵頗少,與自成對陣,日昃不遑暇食;遂結(jié)虛營于關(guān)外,使百姓詭為軍士,多執(zhí)旗鼓守之,私易士卒入城飲食。頃之,自成薄外營,將營中老弱盡行殺死,長驅(qū)城下,圍之?dāng)?shù)匝;又從門西一片石出口,東突外城,薄關(guān)內(nèi)。三桂見自成勢大,難與爭鋒;先已請兵滿洲,至是趨之,凡使者往返八次,而大清九王統(tǒng)全軍至,共十四萬。三桂知大清兵已在關(guān)外,遂突圍出外城,馳入大清壁中,見九王稱臣,遂剃頭,以白馬祭天、烏牛祭地,折箭為誓。于是,三桂復(fù)入關(guān),盡髡其民,開關(guān)延大清兵。然迫于戰(zhàn)期,兵尚未盡剃發(fā),恐無以辨,夜半密令軍士以白布裂為三幅,闊如三指,纒之于身,以為暗計——然布亦不能猝辦,即以裹足布裂用,;約大兵見三指布者即勿殺。蓋三數(shù)與白色者,取三桂及長白兵縞素之意也。

丙子十九日,吳三桂與闖賊大戰(zhàn)于關(guān)內(nèi)一片石,日暮方罷(補(bǔ))。

時,大清九王使三桂為前鋒,先與賊戰(zhàn),一以覘自成之強(qiáng)弱、一以觀三桂之誠偽。日暮,戰(zhàn)罷。

丁丑二十日,大清兵助吳三桂與闖賊戰(zhàn),闖賊大敗。

是日,三桂與自成復(fù)合戰(zhàn)。戰(zhàn)方酣,九王使鐵騎數(shù)萬,以白標(biāo)為號,繞出吳兵之右,銳不可當(dāng)。自成隨數(shù)十騎挾太子方登廟岡觀戰(zhàn),有僧進(jìn)曰:此非吳兵,必東兵也;宜急避之!已而,見白標(biāo)軍如風(fēng)發(fā)潮涌,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自成狼狽遁。雖劉宗敏勇冠三軍,亦中流矢,負(fù)重傷而回。

戊寅二十一日,闖賊駐兵永平。

三桂使人議和,并請?zhí)印W猿擅鼜埲趄U奉太子赴三桂營中,請各止兵。三桂允之,約自成回軍,速離京城,吾將奉太子即位。自成遂旋師。

癸未二十六日,闖賊回京。

甲申二十七日,闖賊縱其下大肆淫掠。

吳三桂傳帖入京(補(bǔ))。

言義兵不日入城,凡我臣民,為先帝發(fā)喪,整備迎候東宮。

丙戌二十九日,闖賊僭稱帝。

午后,運草入宮,處處皆滿。

丁亥三十日,闖賊西奔。

戊子五月初一日,太子在三桂軍中傳諭至京。

大清九王檄吳三桂西行追賊(補(bǔ))。

三桂夜送太子于高起潛所。或云潛逸于民間,陰導(dǎo)之入皇姑寺。

己丑初二日,吳三桂追賊至定州清水河下岸,斬賊將谷大成、祖光先。

庚寅初三日,大清九王入京城,居武英殿。

即攝政王也。

癸巳初六日,攝政王傳令為崇禎帝設(shè)位帝王廟,哭臨三日。

甲午初七日,大清封吳三桂為平西王(補(bǔ))。

壬寅十五日,攝政王登武英殿,受朝賀;出示京城,令官民除服剃頭,衣冠悉遵大清之制(補(bǔ))。

自洪武戊申至此,凡二百七十八年云。

全書完
為你推薦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jìn)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fēng)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jì)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三弦 29.5萬讀過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會員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fā)。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fēng)度翩翩優(yōu)質(zhì)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zhuǎn)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xué)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yè)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yōu)質(zhì)大叔誰能拒絕?

籽月 11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jìn)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jī)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zhàn)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江南 7.1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什邡市| 天柱县| 娱乐| 安平县| 贵南县| 株洲市| 唐海县| 舟山市| 宽城| 汉川市| 平和县| 邵东县| 扎赉特旗| 普安县| 长武县| 朔州市| 静安区| 大石桥市| 政和县| 苗栗市| 新野县| 岑溪市| 梁山县| 新邵县| 包头市| 新乡县| 汾阳市| 新化县| 虞城县| 林州市| 舞阳县| 济阳县| 阳春市| 沅陵县| 赤壁市| 徐水县| 富锦市| 灵璧县| 洛南县| 永州市|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