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 翻譯名義
- 景德寺僧法云
- 4726字
- 2015-12-12 11:00:48
庵羅。正云庵沒羅。或庵羅婆利。肇注此云柰也。柰女經云。維耶梨國。梵志園中。植此柰樹。樹生此女。梵志。收養。至年十五。顏色端正。宣聞遠國。七王爭聘梵志大懼。乃置女高樓謂七王曰。此非我女。乃樹所生。設與一王。六王必怒。今在樓上請王平議。應得者取之。非我制也。其夜瓶沙王從伏竇中入。登樓共宿。謂女曰。若生男當還我。即脫手金環之印。付女為信。便出語群臣言。我已得女。瓶沙軍皆稱萬歲。六王罷去。后女生故活。至年八歲。持環印見瓶沙王。王以為太子。至二年會阇王生。因讓曰王今嫡子生矣。應襲尊嗣。遂退其位。肇師注云。其果似桃而非桃。略疏云。柰樹定非柰也。又翻為難分別。其果似桃而非桃。似柰而非柰。此與大經意同。經云。如庵羅果生熟難分。具有四句。釋難分別。一內外俱生。二外熟內生。三外生內熟。四內外俱熟。纂要云。舊譯為柰誤也。此果多華子甚少。其葉似柳而長一尺。廣三指。果形似梨。而底鉤曲。生熟難知。可以療疾。彼國名為王樹。謂在王城種之
庵摩勒。肇曰。形似檳榔。食之除風。冷時手執此果。故即以為喻。西域記云。庵沒羅果。而有兩種。小者生青熟黃。大者始終青色
阿摩勒。樹葉似棗。華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甜可入藥
訶梨勒。新云訶梨怛雞。此云天主持來。此果為藥。功用至多。無所不入
頻婆。此云相思。果色丹且潤
阿摩落迦。西域記云。印度藥果之名也
播啰師。此云胡桃
鎮頭迦。此云柿
篤迦。此云栗
居[口*陵](音陵)迦。此云李
曷樹迦。此云郁勃
惡叉聚。資中曰。此云綖貫珠。無始無明。熏習成種。種必有果。子子相生。熏習不斷。真際云。惡叉樹名。其子似沒石子。生必三顆同帶。喻惑業苦三。同時具足。言惑業苦者。惑乃煩惱道。業即業道。苦謂苦道。而此三道。通于三土。故輔行云。分段三道。謂見思惑為煩惱道。煩惱潤業。為業道。感界內生。為苦道。方便三道。謂塵沙惑。為煩惱道。以無漏業。名為業道。變易生死。名為苦道。實報三道。謂無明惑。為煩惱道。非漏非無漏業為業道。彼土變易名為苦道
摩那陀。此云醉果
百華篇第三十三
十輪云。供養有三。一利益。以四事等。二敬心。將華表情。三修行。若有持說。即為供養。大品云。釋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化作華。散佛菩薩摩訶薩比丘僧及須菩提上。亦供養般若波羅蜜。是時三千大千世界華悉周遍。于虛空中。化成華臺。端嚴殊妙。須菩提心念。是天子所散華天上未曾見如是華。華是化華。非樹生華。是諸天子所散華。從心樹生非樹生華。釋提桓因。知須菩提心所念。語須菩提言。大德是華非生華。亦非意樹生。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是華若非生法。不名為華。釋提桓因語須菩提言。大德。但是華不生。色亦不生。受想行識亦不生。須菩提言。憍尸迦。非但是華不生。色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為色。受想行識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為受想行識。以如是華供如是佛。顯能所以不二。彰依正以無殊。號不思議法供養也
布瑟波。此云華
弗把提。此云天華
須曼那。或云須末那。又云蘇摩那。此云善攝意。又云稱意華。其色黃白而極香。樹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蓋。須曼女。生于須曼華中
末利。亦云摩利。此云柰。又云鬘華。堪作鬘故。善見律云。廣州有其華藤生
阇提。此云金錢華
波羅羅。此云重生華
婆利師迦。亦云婆師迦。又云婆使迦。此云夏生華。又翻雨華。雨時方生。故曰雨華
那婆。此云雜華
優曇缽羅。此云瑞應。般泥洹經云。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缽有實無華。優曇缽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施設論云。繞瞻部洲。有輪王路。廣一踰繕那。無輪王時。海水所覆。無能見者。若轉輪王出現于世。大海水減一踰繕那。此輪王路。爾乃出現。金沙彌布。眾寶莊嚴。旃檀香水以灑其上。轉輪圣王。巡幸洲渚。與四種兵。俱游此路。此華方生。新云烏曇缽羅
分陀利。此云白蓮華。睿師云。未敷名屈摩羅。將落名迦摩羅。處中盛時。名分陀利。體逐時遷。名隨色變。故有三名
優缽羅。或漚缽羅。或嗢缽羅。此云青蓮華。優缽羅盤那女。生青蓮華中
缽特摩。此云紅蓮華
摩訶缽特摩。此云大紅蓮華。大論問。諸床可坐。何必蓮華。答床。為世間白衣坐法。又以蓮華軟凈欲現神力。能坐其上。令不壞故。又以莊嚴妙法座故(云云)。又如此華華臺。嚴凈香妙可坐
拘勿投。亦云拘勿頭。此云地喜華。亦云拘某陀。此云黃蓮華
曼殊沙。此云柔軟。又云赤華
何羅歌。或阿迦。此云白華
曼陀羅。此云適意。又云白華
阿提目多伽。舊云善思夷華。此云苣蕂子。苣(勤似)蕂(音勝)胡麻也。又云此方無故不翻。或翻龍[舌*氐]華。其草形如大麻。赤華青葉。子堪為油。亦堪為香
婆訶迦羅。大論云赤華樹
阿樓那。或阿盧那。此云紅赤色香華。如日出前紅赤相。梵呼彼相。為阿樓那
育坻。(直尸切)此云相應華
波羅奢華。章安云。此是樹名。其葉青色。華有三色。日未出時則黑色。日正照時華赤色。日沒時華黃色。今取赤色。如血義耳。經音義云。此華樹汁其色甚赤。用染皮[疊*毛]。名曰紫礦(古猛切)
俱蘭吒。此云紅色華。大論云。一人間蓮華十余葉。二天華百葉。三菩薩葉千葉
眾香篇三十四
凈名疏云。香是離穢之名。而有宣芬散馥騰馨之用。感通傳。天人費氏云。人中臭氣。上熏于空。四十萬里。諸天清凈。無不壓之。但以受佛付囑。令護于法。佛尚與人同止。諸天不敢不來。故佛法中。香為佛事。如大論云。天竺國熱。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養諸佛及僧。戒德香經。阿難白佛。世有三種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華香。此三品香。唯能隨風。不能逆風。故今所列。并此三也
乾陀羅耶。正言健達。此云香。張華博物志云。有西國使獻香者。漢制不滿斤不得受。使乃私去。著香如大豆許。在宮門上。香聞長安四面十里。經月乃歇。華嚴云。善法天中有香。名凈莊嚴。若燒一圓。而以熏之。普使諸天。心念于佛
多阿摩羅跋陀羅。多此云性。阿摩羅。此云無垢。跋陀羅。此云賢。或云藿葉香。或云赤銅葉
牛頭旃檀。或云。此方無故不翻。或云義翻與藥。能除病故。慈恩傳云樹類白楊。其質涼冷。蛇多附之。華嚴云。摩羅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頭。若以涂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正法念經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頭旃檀。若諸天與修羅戰時。為刀所傷。以牛頭旃檀。涂之即愈。以此山峰狀如牛頭。于此峰中。生旃檀樹。故名牛頭。大論云。除摩梨山。無出旃檀。白檀治熱病。赤檀去風腫。摩梨山此云離垢。在南天竺國
瞻卜。或詹波。正云瞻博迦。大論翻黃華。樹形高大。新云苦末羅。此云金色。西域近海岸樹。金翅鳥來。即居其上
多伽羅。或云多伽留。此云根香。大論云。多伽樓木。香樹也
波利質多羅。此云圓生。大經云。三十三天。有波利質多羅樹。其根入地。深五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其華開敷。香氣周遍。五十由旬。又翻間錯莊嚴。眾雜色華。周匝莊嚴。法華文句。指此為天樹王也
拘鞞陀羅。此云大游戲地。樹香也
阿伽樓。大論云。密香樹
兜樓婆。出鬼神國。此方無故不翻。或翻香草。舊云白茅香
迦箄。(方爾切)此云藿(呼郭香)
畢力迦。或云即丁香
咄嚕瑟劍。此云蘇合。珙鈔引續漢書云。出大秦國。合諸香煎。其汁。謂之蘇合。廣志亦云。出大秦國。或云蘇合國。國人采之。笮其汁以為香膏。乃賣其滓。或云合諸香草。煎為蘇合。非一物也
杜嚕。此云熏陸。南洲異物志云。狀如桃膠。西域記云。南印度。阿吒厘國。熏陸香樹。葉似棠梨。亦出胡椒樹。樹葉若蜀椒也。南方草物壯曰。出大秦國。樹生沙中。盛夏樹膠流沙上
突婆。此云茅香
嗢尸羅。此云茅香根
先陀婆。此云石鹽。其香似之。因以為名。華嚴云。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于一生所系菩薩座前。燒其一圓。興大香云。遍覆法界。涅槃云。鹽水器馬。一名四實。智臣善知。謂洗時奉水。食時奉鹽。飲時奉器。游時奉馬。皆但云先陀婆來。章安云。此之四義。亦與四教四門四句意同。皆應次第對鹽等四
羯布羅。此云龍腦香。羯或作劫。三藏傳云。松身異葉。華果亦殊。初采木濕未有香。干則順理析之中有香。狀如云母。白如冰雪
莫訶婆伽。此云麝
多揭羅。此云零陵。南越志云。土人謂之燕草蕓香。說文云。蕓草似苜(莫六)蓿(音叔)淮南云。蕓可以死而復生
阿伽嚧。或云惡揭嚕。此云沉香。華嚴云。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沉水香。名蓮華藏。其香一圓。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異物志云。出日南國。欲取當先斫樹壞。著地積久外朽爛。其心堅者。置水則沈曰沉香。其次在心白之間。不甚精堅者。置之水中。不沈不浮。與水平者。名曰[木*箋]香
掘具羅。或窶具羅。或求求羅。此云安息
茶矩磨。此云郁金。周禮春官。郁人采取以鬯酒。說文云。郁金草之華。遠方所貢芳物。郁人合而釀之。以降神也。宗廟用之
雞舌。五馬洲出。南洲異物志曰。是草萎可合香箋。外國胡人。說眾香共是一木。華為雞舌香
七寶篇第三十五
佛教七寶。凡有二種。一者七種珍寶。二者七種王寶。七種珍寶。略引四文。佛地論云。一金。二銀。三吠琉璃。四頗胝迦。五牟呼婆羯洛婆。當硨磲也。六遏濕摩揭婆。當瑪瑙。七赤真珠。無量壽經云。金。銀。琉璃。頗梨。珊瑚。瑪瑙。硨磲。恒水經云。金。銀。珊瑚。真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大論云。有七種寶。金。銀。毗琉璃。頗梨。硨磲。碼瑙。赤真珠。二七種王寶者。晉譯華嚴經云。王得道時于其正殿。婇女圍繞。七寶自至。一金輪寶名勝自在。二象寶。名曰青山。三紺馬寶。名曰勇疾風。四神珠寶名光藏云。五主藏臣寶。名曰大財。六玉女寶。名凈妙德。七主兵臣寶。名離垢眼。得是七寶。于閻浮提。作轉輪王
蘇伐羅。或云修跋拏。此云金。大論云。金出山石沙赤銅中。許慎云。金有五色。黃金為長。久埋不變。百陶不輕。真諦釋金四義。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轉作無礙。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凈我樂四德耳
跋折羅。亦云斫迦羅。大論云越阇。新云縛左羅。西域記云。伐羅阇。此云金剛。起居注云。晉武帝十三年。燉煌有人獻金剛寶。生于金中。色如紫石英。狀如蕎麥。百煉不消可以切玉如泥。什師云。如有方寸金剛。數十里內。石壁之表。所有形色。悉于是現。大經云。如金剛寶置之日中色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若在大眾色則不定。大論云。金剛寶者。帝釋所執與修羅戰。碎落閻浮。薩遮尼干經云。帝釋金剛寶。能滅阿修羅。智碎煩惱山。能壞亦如是。無常經云。金剛智杵碎邪山。永斷無始相纏縛
爍迦羅。乃堅固義。此同金剛
阿路巴。或惹多。此云銀。大論云。銀出燒石中。爾雅云。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琉璃。或作琉。此云青色寶。亦翻不遠。謂西域有山。去波羅柰城不遠。山出此寶。因以名焉。應法師云。或加吠字。或加毗字。或言毗頭梨。從山為名。乃遠山寶也。遠山即須彌山也。此寶青色。一切寶皆不可壞。亦非煙焰所能镕鑄。唯鬼神有通力者能破壞。又言金翅鳥卵殼。鬼神得之。出賣與人。或名紺琉璃釋名云。紺含也。青而含赤色也。古字但作流離。左太沖吳都賦云。致流離與珂[王*戍](皆寶名)后人方加其玉
珊(蘇干)瑚(音胡)梵語缽攞娑福羅。外國傳曰。大秦西南漲海中。可七八百里。到珊瑚洲。洲底盤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鐵網取之。任昉述異記。曰珊瑚樹碧色。生海底。一株數十枝。枝間無葉。大者高五六尺。小者尺余應法師云。初一年青色。次年黃色。三年蟲食敗也。大論云。珊瑚出海中石樹
阿濕摩揭婆。此云琥珀。其色紅瑩。博物志云。松脂入地千年。化為茯苓。茯苓千年化為琥珀。廣志云。生地中。其上及傍。不生草木。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上皮。中是琥珀
牟婆洛揭拉婆。或牟呼婆羯落婆。此云青白色寶。今名硨磲。尚書大傳云。大貝如車之渠。渠謂車輞。其狀類之。故名車渠。渠魁也。后人字加玉石
摩羅伽隸。此云碼瑙。此寶色如馬之腦。因為名。赤白色。琢成器。有文如纏絲焉。梵名謨薩羅揭婆。謨薩羅此云杵。揭婆此云藏。或言胎者。取馬腦堅實為名也
頗梨。或云塞頗胝迦。此云水玉。即蒼玉也。或云水精。又云白珠。刊正記云。正名窣坡致迦。其狀似此方水精。然有赤有白。大論云。譬如過千歲冰。化為頗梨
釋迦毗楞伽。此云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