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理財專刊(第33期)
- 她理財網
- 1635字
- 2019-01-09 15:37:24
【叨逼叨】
我自由了,我快樂嗎?
//@綠果
每當我對工作感到厭倦,覺得前途茫茫沒有什么是歸途時,就會想起“財務自由”。想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時候可以隨時放下電腦,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樣的人生境界也是醉了。然后,我就可以把腦細胞暫時從無頭緒的工作上挪開,關注一下久不打理的賬戶,幻想著某天有資本、有能力,讓自己過上不為錢拼命的生活。
其實,如果不考慮太多超前的欲望,僅僅是日常生活成本,“財務自由”并非高不可攀。甚至給自己機會體驗一把也不是不行。比如,我也曾經撂下工作給自己放長假,整日就和閨蜜喝喝咖啡、聊聊天、軋軋馬路、逛逛街,甚至可以因為朋友一個電話,打飛的橫跨半個中國去另一個城市“喝喝咖啡、聊聊天、軋軋馬路、逛逛街”。但這樣的日子并非只有“愜意”二字,“無聊”也是相伴相生的。最后,還是再找份工作繼續過有點兒壓力、有點兒抱怨、有點兒那么不自由的生活。
不過說到底,我的體驗還是不完整的。因為“財務自由”包含著兩層意思,一個是“財務”,就是要有錢;一個是“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我畢竟還沒到真正不為錢發愁的狀態,所以搶來的自由里總有些不情不愿的失落,擔心自己在浪費生命。
下面就引用一段網友的描述,這位哥們兒是真的不缺錢,但他也不那么快樂呢。
從大學時候就開始努力奮斗,從賣光盤到賣游戲點卡什么的都干過,到30歲已經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漸漸發現對生活失去了追求,很迷茫。
每天待在家里,逗貓、種花……以前攢錢買個山地自行車、買個MACBOOK會興奮很久,現在啥都不缺了,一點兒都興奮不起來。以前最大的樂趣是旅行,夢想是環游世界,這幾年去了亞洲、歐洲、非洲的十多個國家,漸漸覺得也就這樣。
很多人說如果有了錢就要去追求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現在算是有錢,也挺自由,但是特么的我就是不知道啥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朋友跟我說,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好了,干什么非等到有錢才能去做呢?所以“財務自由”是個偽概念,自不自由不在于財務,在你的心里。我想這樣說的人要么很有勇氣,要么家庭條件不錯。比如我喜歡畫畫,可是靠畫畫養活自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是否還是得先追求“財務自由”,然后再追求畫畫?
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容易遇到上文中那位實現“財務自由”的哥們的境況,就是沒有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很多我們喜歡的事,其實是因為不能隨心所欲地做才顯得那么可愛,比如復習考試期間偷著讀本小說,周五晚上插空看場電影,或者好不容易請下年假,來場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偷來的日子才是美好的,當這一切都毫不費力,就供在那里等你隨時取用,它們也就不那么有意思,自己不那么真心歡喜了。
所以,我覺得人生某種程度上還是需要些不自由,需要些被逼迫的,這樣生活才能扎根在大地,吸足奮斗的養分,每天歡天喜地奔命,而不是在虛無縹緲的“財務自由”中無所適從。
【財蜜點評】
@陳小豆
說白了其實就是人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如果完全跟著欲望走,永遠沒有盡頭。只有心智足夠,才能自我調適,那需要很多智慧。
@子期
曾經有人問我是不是到財務自由就不用工作了,但我覺得工作(或"適當的不自由")和財務自由沒有關系。工作能夠消磨時間和實現自我滿足,這并非是財務自由能夠帶來的。
@艾媛
保持追求,保持對新鮮事物的追求,有欲望就有動力。
@瓜瓜9533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沒實現財務自由的時候就盼著能實現,實現了呢又覺得沒追求了,就像文中的那有錢哥。所以人在不同的經濟狀況下想法是不一樣的。我想財務自由的最大目的是可以不用工作。可以消磨時間的事情太多了,不一定非要靠工作來消磨,同樣的,能夠自我滿足的事情也很多。
@camm
我曾經一年沒上班,大大地不妙,當時的自我認知就是一只寄生蟲。我想財務自由的目的是有資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能力為別人付出更多。而不是不工作。工作可不只是找個差事坐在辦公室那么呆板,工作可以有很多種很多樣。
@張小鳥-Katherinee
大概是因為我還沒工作,還要為生活為日常開銷煩惱,還有很多夢想需要金錢做支撐,所以還是很難體會到財務自由是否為偽概念,所以現在繼續努力奮斗財務自由。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東方管理學
- 《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報告(2021)
- 現代經濟信息(2021年第7期·上旬刊)
- 雪球專刊105期:周期股投資入門
- 雪球專刊134期:輕松學會倉位管理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0年第4期)
- 對話:嘉實基金基金經理姚志鵬(《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1期)
- 現代經濟信息(2021年第7期·下旬刊)
- 長生的初創公司(《哈佛商業評論》2016年第3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11期)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如何當個好領導
- 雪球專刊第161期:小白必備:指數基金投資指南
- 經濟學課件XVI:發展的機制
- 比較(總第106輯)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消費升級背后的秘密